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古代死囚为何在"秋后午时三刻"行刑?背后藏玄机

京港台:2025-4-11 23:19| 来源:中时新闻网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古代死囚为何在"秋后午时三刻"行刑?背后藏玄机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古代死囚大多选在「秋后问斩」,主要是为了顺应天意,以免招致灾厄。(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

  经常看古装剧的人,对于处斩犯人的情节并不陌生,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往往是秋后问斩,以及要赶在午时三刻行刑。事实上之所以不在当下立刻行刑,源自于古人对大自然抱持的敬畏之心,认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违背天意,否则可能招致灾厄,同时还隐含执政者的私心,因为农民在秋冬季节较为空闲,方便地方官召集百姓观看处决,以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根据《搜狐网》报导,古人认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若在此时处斩犯人,既不吉利,也可能影响农作物的收成。汉代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学说也强调,帝王的施政要和四季相配合,春夏应该是赏赐施恩的季节,秋冬才适合论罪行刑。

  因此「秋后问斩」逐渐成为制度惯例,秋冬执行死刑,不仅符合礼制,也给犯人家属一段缓冲期,有时甚至能赶上皇帝大赦,得以逃过一劫。西汉酷吏王温舒就曾因冬天太短、春天无法行刑而感到遗憾,足见当时对时令的重视。不过这毕竟只是惯例,若皇帝决心杀人,是不会等到秋天的,像谋反等大罪,往往当即抄家灭族,根本无法指望赦免或延迟。

  至于「午时三刻斩首」则源于古人的阴阳观念,据说此时阳气最盛,而行刑属阴,须以阳气压制阴气。一般罪犯多于正午处决,让其有机会做鬼,投胎转世;而那些十恶不赦者就会选在午时三刻,也就是现在的11时45分进行斩首,避免死囚的鬼魂作祟,让其永世不得超生。这种说法虽无科学根据,但长久以来已约定成俗。

  值得注意的是,「午门斩首」一词则纯属误传,午门为皇宫正门,清代更是战功凯旋之地,并非行刑场所,明清真正处决犯人的地方多在柴市或菜市口。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史海钩沉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19 02:0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