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1981年,美国摄影师拍摄的徽州百姓生活

京港台:2025-4-9 04:27| 来源:历史图馆 | 评论( 5 )  | 我来说几句


1981年,美国摄影师拍摄的徽州百姓生活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1981年,美国摄影师比尔·霍克来到安徽,他到过徽州很多乡镇,拍摄到了很多珍贵照片。

  徽州(今黄山市),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自宋徽宗宣和三年起,徽州之名沿用长达780年之久。这里既是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1987年,徽州改名为黄山市。

  笔者挑选其中20多张照片,分享给大家。过去的徽州,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徽派风格的建筑和街道充满韵味,令人叹为观止。

  如果你刚好是老徽州人,照片中的很多场景,一定会勾起你内心深处最久远的回忆。

  

  比尔·霍克

  

  比尔·霍克来到了徽州的洽舍乡。山坡上坐落着一个宁静的小村落,独特的徽派民居,清新的马头墙小青瓦,建筑依山就势,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在青山的映衬下,美得像一幅画!

  

  比尔·霍克又来到了洽舍乡的丰乐水库边上,沿着石头台阶能下到水库边的小码头。这里停着一艘小船,两名船工在船头忙碌着。画面动静相宜,增添了几分韵味。

  

  照片中这座古塔叫“下尖塔”,位于潜口村。该塔为七层八角结构,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塔顶长满了灌木。如今,该塔为徽州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过塔檐及顶部已毁。

  

  比尔·霍克来到屯溪镇,这里位于横江、率水与新安江交汇处。他站在镇海桥上,拍下了江面上的景象。江岸上,民居建筑鳞次栉比。远处有座白色古塔,名叫“辛峰塔”。

  

  这张照片拍摄于屯溪老大桥的西面,街道上人来人往。街边的徽派建筑古色古香,看上去有些年头了。一名男子拉着板车,上面装满新采摘的长豆角。画面很有生活气息!

  

  屯溪镇上一座老宅子里,一位老太太正从躺椅上站起身。院子里收拾得很干净,木屋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看上去至少有一两百年历史了。在过去应该是个大户人家。

  

  比尔·霍克来到屯溪著名的黎阳老街,沿着青石板路前行,两旁民居建筑墙壁斑驳,诉说着老街久远的历史。一名男子推着独轮车从街上走过,黎阳老街至今已有1800年历史。

  

  这也是屯溪的一处老宅,院子中间有长方形的天井,阳光透过天井投射在院子里。比尔·霍克在拍照时,吸引了不少当地孩子围观,他们站在院门口远远地观望着。

  

  这是位于屯溪街边的一个小人书摊。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小人书,两个孩子正坐在凳子上看书。在那个年代,没有手机和网络,小人书是孩子们的最爱,很多故事都是从小人书上知道的。

  

  比尔·霍克来到了棠樾村,村子里徽派民居建筑鳞次栉比,村外是大面积的水田。炊烟袅袅升起,远处青山连绵不绝,好一处宁静的田园风光。

  

  棠樾村,以七座古老的石牌坊而闻名。牌坊以忠、孝、节、义的顺序排列。这些牌坊建造于明清时期,在当地人的细心保护下,它们完整地留存了下来,成为当地的一道奇观。

  

  1981年,棠樾村粮站里,当地村民正在交公粮。麻袋里装满了粮食,一名男子正在清除粮食里的杂质。在那个年代,交公粮对于农民来说是头等大事。

  

  位于棠樾村的这座古宅,叫敦本堂(又名男祠),为姓氏堂号,位于石牌坊附近。棠樾村是鲍氏村落,历代以经商为生。当时,这里作为储存粮食的地方。

  

  这是站在鲍灿孝行坊前拍摄的,村民在牌坊下晒粮食。牌坊始建于明嘉靖年间。透过牌坊,能看到敦本堂。鲍氏是该村的大姓,他们的本源断自晋代的新安太守鲍弘。

  

  1981年,比尔·霍克来到了歙县,在城里他看到了壮观的许国牌坊。许国,是嘉靖年间的进士。因其立下赫赫战功,被朝廷特许立下此牌坊,牌坊为罕见的八柱构造。

  

  在歙县的一家砖瓦厂里,一名老匠人坐在桌子前,他正在仔细雕刻制作一块灰砖。从他的年岁看,应该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灰砖老匠人。现在的灰砖都是机器制作的。

  

  比尔·霍克来到歙县城内采风。他看到街边有两位老人在摆摊,一人蹲在地上,面前摆着手工制作的笤帚,另一个人站着,他卖的是各种农作物的种子。两人对眼前这个外国摄影师感到很好奇。

  

  在唐模村,比尔·霍克见到了“同胞翰林”牌坊,这是一座三间四柱三楼石牌坊。清康熙年间,唐模村的许姓两兄弟,在科举考试中,两人一起中了进士,因而立下此牌坊纪念表彰。

  

  唐模村,是一座人文积淀深厚的文明古村。这是位于唐模村口檀干溪旁的沙堤亭,古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亭前一条石板路一直铺到村里。亭子下面,有不少人在看热闹。

  

  比尔·霍克来到村中一座老宅,看到房子中间也设有天井。过去徽州的老房子,有堂皆井,起到采光、排水和通风的作用。那时候的唐模村归歙县管辖,今属潜口镇。

  

  比尔·霍克来到了呈坎,“环秀桥”是一座五孔石桥,横跨在潨川河上,始建于元朝。呈坎是一座古村,是全国独一无二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

  

  在呈坎镇外,比尔·霍克看到有当地人正在田地里劳作。不远处有村民的房屋,掩映在绿树丛中。在村子后面的山坡上,有一层层的梯田。呈坎环境优美,被誉为“江南第一村”。

  

  这是位于呈坎的一座古建筑,建造于明万历年间,雕梁画栋。屋檐下悬挂的匾额上写着“宝纶阁”。起初,这里是贞静罗东舒先生祠。后来,其后人将这里改为宝纶阁。

  

  比尔·霍克在村子里采风时,看到一个当地人正在用板车拉粮食。路旁堆放着秸秆,水田里的秧苗绿油油的。淳朴的劳动人民,真是不容易。

  

  在村子中一条小巷里,比尔·霍克看到一个赶着小鸭子回家的男孩。红色的背心,在灰白色的建筑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

  结束语:1981年,比尔·霍克镜头下的徽州,古色古香的建筑和人文风貌,令人惊叹。过去的徽州,现在的黄山市。虽然名字变了,但是古城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没有改变,愈久弥香!

 

相关专题:美国,摄影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史海钩沉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24 02:3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