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那些不吃主食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京港台:2025-9-25 06:30| 来源:营养师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那些不吃主食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这两年减脂圈刮起“少主食、多蛋白”风:米饭靠边站,鸡胸和蛋白粉成了主角。很多人把它当成更“干净”、更快瘦的吃法。

  但我想先按个暂停键:流行不等于真的好,饮食摄入比例失衡常会带来看不见的“账单”。至于具体藏着哪些坑,我们来一一说清。

  一、少吃主食,血糖更不稳定

  这几年为了好身材和减肥,不少人把米饭、馒头“降级”,觉得主食越少就越瘦。

  可从营养角度看, 优质主食比如全谷物、杂豆、薯类,就像身体的电源稳压器,这是因为它们富含碳水和膳食纤维,血糖生成指数(GI)相对低,可以给大脑和肌肉长时间稳定供能,饭后血糖也不易“坐过山车”。

  中国营养学会和欧洲食品安全局分别建议每日总能量50~65%、45%~60%来自碳水,更贴合长期代谢需要。

  当主食被一刀砍掉,大家反而会想吃更多油脂和大块肉,这就容易导致总热量不降反升,至于蛋白质,部分还会被拿去当“柴火”烧补充所需热量,修复与免疫反而更易出问题。

  再说主食里的纤维,它除了包裹着葡萄糖减缓入血外,也能被肠道细菌发酵成短链脂肪酸,研究发现短链脂肪酸与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相关。

  所以粗粮里的纤维缺位,肠道细菌缺吃少喝,发酵的短链脂肪酸会变少,胰岛素敏感性就可能会降低,增加高血糖风险。

  

  证据也很直观。

  2020 年发表在国际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上的研究,纳入近20万人、长期随访发现,全谷物摄入更高跟2型糖尿病风险更低显著相关。

  而 2024 年发表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上,超过 10 万人的前瞻性研究也显示,整体升糖指数/升糖负荷越高,糖尿病发生风险越往上走[2]。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摄入25-30克纤维,遗憾的是国人的人均纤维摄入量只有10.4克[5],这跟国人谷物供能持续走低关系很大。

  

  简单来说,主食不是坏人,把“好主食”留在餐桌上,血糖更稳、肠道更开心、身体更省心。

  二、主食少了蛋白多了,更快衰老

  

  主食吃得少了,很多人会想靠高蛋白吃到饱,鸡胸肉、大虾、牛肉、蛋白粉轮番上桌,仿佛吃得越多,身材越好身体越棒。

  可蛋白更像修房子的砖和水泥——用的科学适量顶用,堆太多则会把梁压弯。

  科学家把小鼠分成2组,结果很直观:蛋白特别高、碳水很低的那组寿命更短,而蛋白稍低、碳水适中的那群更耐用、活得更久;

  在人群随访里也看到类似信号:中年阶段如果长期把蛋白吃得很高,尤其是多来自动物性蛋白,总体死亡和部分疾病风险会上升。

  另外,蛋白分解会产生一堆含氮“废水”,长期远超需要量,肾脏就得一直加班清理,对本来肾功能就不稳的人尤其不友好。而且蛋白占太多还会“挤走”蔬果全谷的份额,纤维和抗氧化物不够,身体的“保养工”就难按时到位。

  成年人按体重算,大约0.8~0.83克/公斤/天就能满足基本需要[8],把它平均到三餐,比一次性猛灌更管用。

  拿60公斤成人举例,每天蛋白质摄入大约55克:除了每顿吃一小碗主食外,再来上一掌心瘦肉、1 个鸡蛋、2 盒奶、四五块麻将大小的豆腐、五只虾就差不多了。

  记住,高蛋白不是“越多越抗老”,会吃才是关键——分散到三餐、肉蛋奶豆搭配吃,既有力气,也更耐用。

  三、 主食少饱和脂肪多,心血管受累

  

  有一种饮食就是主食吃得少到极致,它就是生酮饮食。就算没有那么夸张,主食吃的少的人,大多倾向于吃肉,国人又钟爱猪牛羊这些红肉,它们都富含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2020 年的系统综述,纳入了15项RCT,对超过5.9 万人随访了 2 年多,结果把饱和脂肪酸换成不饱和脂肪酸,就是少吃黄油、奶油、肥肉、椰子油,多吃橄榄油/菜籽油等植物油、坚果和深海鱼,综合心血管事件风险下降 21%。

  因此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心脏学会、中国营养学会在内的权威组织都建议,要控制饱和脂肪酸摄入。

  

  ▲截图来自:世界卫生组织

  中国营养学会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跟世界卫生组织一样,建议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应低于膳食总能量的10%。

  对于无需减肥的女性,日常喝上2包全脂奶、1个鸡蛋、2两猪瘦肉,摄入的饱和脂肪酸(16克)就接近每日能量的 8.5% 了,如果减少主食,再增加猪牛羊肉,饱和脂肪酸直接超标。

  四、怎么吃,才真的健康?

  

  第一步,请把好主食请回桌。

  主食主食,就是主要的食物摄入来源,日常能量大约一半来自碳水更合适(45%~60%),优先全谷、杂豆、薯类,让大脑和肌肉有稳定“电力”,饭后血糖也更稳。

  把膳食纤维凑到一天约25~30克更理想,燕麦、全麦面包、糙米、玉米、红薯、豆类都算数。

  其次,别让蛋白充当主角,当好“修理工”就行。

  按体重算每天约0.83g/kg,分到三餐更好,来源上动物+植物搭配,少加工红肉,多选鱼禽蛋奶和大豆制品[9]。

  实操上,一餐用“半盘蔬菜+¼盘主食(粗细搭配)+¼盘优质蛋白”的简单盘餐法就能落地。

  早上全麦面包配鸡蛋和豆浆,中午糙白米拼饭配鱼或鸡胸,晚上番薯或玉米加豆制品和一大盘时令蔬菜;加餐用坚果或酸奶也很友好。

  外出就餐先定主食质量(糙白米拼、全麦饭团、土豆/玉米),再配清淡蔬菜和一份优质蛋白;运动日在训练后补一小份蛋白+主食(如一杯奶配根香蕉),更利于修复。

  想管住血糖,与其“减主食”,不如“换主食”,多用全谷替代精白米面。

  一句话总结:饭要吃对、纤维到位、蛋白按量不抢戏,粗细搭配、三餐分散,既顶饱又省心。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生活情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0-2 10:3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