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坦言:7种你以为的“大病”,其实不用担心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有些人拿到体检报告,看着上面的异常指标担惊受怕,甚至焦虑到睡不好觉,经常往医院跑。其实,有些你以为的“大病”在医生眼里并不严重,甚至无需治疗。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提醒你哪些看似危险的“大病”其实问题不大。
No.1
腔隙性脑梗塞
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李刚表示,脑梗主要分为4类: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小动脉闭塞性脑梗塞、脑分水岭梗塞、心源性脑梗塞。
我们熟知的脑梗,是脑内大中型动脉堵塞所致,症状比较严重。
腔隙性脑梗塞简称“腔梗”,是大脑细支动脉堵塞导致的血液流通受阻。这种梗塞病灶往往较小,直径常为2~20毫米,患者多数没有症状,或仅出现轻微的注意力不集中、头重脚轻、反应迟钝等。
➔ 建议
查出腔梗不必有太大心理压力,可遵医嘱干预,并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可以服用药物治疗。
腔梗症状较轻,但易复发,为预防其发生发展,生活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控制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调整生活方式:血管硬化是引起腔梗的重要原因,饮食建议以清淡且富含营养的地中海饮食为主,其中包括果蔬、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等。
适度运动:每周至少积累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等,可使血液流动更顺畅,大脑供血更充足。
No.2
肾囊肿
人体多个器官、皮肤、关节等都可能长囊肿,如肾囊肿、肝囊肿、关节囊肿等。
有些囊肿随年龄增加检出率上升,如单纯性肾囊肿,50岁以上人群超声检出率6.23%~24%。
囊肿,就像是器官上长出的“小水泡”,是一种良性病变,可随年龄增长有所增大,但这主要是囊壁内部液体增多了,与癌变没有关联。

➔ 建议
通常大多数囊肿无症状,进展缓慢,无需治疗,定期随访即可,一般一年1次。当有并发症出现,如囊肿破裂、出血,需要及时干预。
囊肿和肿瘤不是一回事,一般不会癌变,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情愉悦,有助控制其进展。
No.3
肝血管瘤
成人血管瘤长在面部和四肢上的比较常见,偶尔也有长到内脏上的,比如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虽然带有一个“瘤”字,但属于良性病变,一般生长非常缓慢,不会恶变。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通常在体检中偶然发现,好发于女性。
➔ 建议
如果是没有任何症状、生长缓慢的小血管瘤,不需干预,动态观察随访即可。
若血管瘤较大(直径≥5厘米)引发相关压迫症状,如腹痛、皮肤发黄,就需考虑积极治疗。
肝血管瘤多为先天发育异常,没有特殊预防措施。不饮酒、不熬夜可减轻肝脏负担,对保持肝脏健康有益。
No.4
心脏早搏
心脏工作时,如果提前出现一次跳动,之后停顿一下,就称为早搏。人会感觉心跳漏了一拍或停了一下,也可能出现“跳跳停停”的感觉。
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如果对健康人群做24小时心电图观察,可记录到早搏的人会达到70%~80%。
武汉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廖华表示,绝大多数早搏没有生命危险,尤其是房性早搏,几乎不用有任何担心,往往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吸烟、酗酒、咖啡因摄入过量有关。
如果早搏过于频繁,伴有心慌胸闷,动态心电图显示24小时有一两万次甚至更多,就需积极治疗。
➔ 建议
以下生活细节,可以减少早搏的发生。
放松情绪:保持心情开朗,避免过度兴奋或忧伤。
到点就睡:尽可能23点之前睡觉,每晚睡够七八个小时。
戒烟戒酒:吸烟、酗酒、咖啡因摄入过量,可使心肌兴奋度增高,诱发早搏。
运动适量:运动要本着“量力而动”的原则,老年人推荐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柔和的运动。
No.5
假性湿疣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杜娟表示,部分年轻女性的阴部会出现密集的粉色小丘疹,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常被误认为是尖锐湿疣。但尖锐湿疣多为褐色或肤色,往往是迅速增多、大小不一。这种粉色丘疹可能是假性湿疣,与性接触无关,也不会传染。
不过,遇到这类情况个体难以明确具体原因,建议及时就诊。

➔ 建议
假性湿疣与外阴炎症、慢性刺激等有关,注意避免相关诱因,如勤换贴身衣物、穿透气性好的裤子等,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若出现外阴瘙痒或异常阴道分泌物,及时到妇科就诊。
No.6
肺钙化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陈铨表示,钙化不等于病变,它通常代表一种病理过程的终局,就像皮肤受伤会留下疤痕一样。
以肺内钙化灶为例,通常是肺组织经历了炎症、感染等损伤,在后续的愈合过程中有钙盐沉积其中,最终形成了影像上看到的钙化灶。
➔ 建议
目前临床中没有药物、特殊饮食方案或民间疗法,能够有效溶解或消除已存在的钙化灶。良性钙化灶极可能伴随终生,只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并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可。
如果钙化位于肿块边缘、呈无定形或细沙状,且病灶在增大,应及时就医。
No.7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李蓓表示,器官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老化,心脏瓣膜的功能也会逐渐衰退,出现二尖瓣或三尖瓣轻度反流。
只要没有器质性心脏病,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危害,不用过于担心,做好日常护理,减轻心脏负担,定期复查即可。
➔ 建议
吃“心脏友好”食物: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粗杂粮、瘦肉、鱼类或低脂乳制品的摄入。全天食盐总摄入量不超过5克。
熬夜不能成为常态:睡眠不足会提高血压和心率的平均水平,增大心血管系统压力,应尽量早睡。
规律运动:老年人建议将晨练时间推迟到上午10点左右或下午。
如果你遇到以上这些“小毛病”,在心理上可以蔑视它,但战术上依然要重视。不必自己吓自己,但如果感到不舒服也别拖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