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美国政府疯狂删除科研数据 科学家连夜保存

京港台:2025-4-26 04:51| 来源:红星新闻 | 评论( 3 )  | 我来说几句


美国政府疯狂删除科研数据 科学家连夜保存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据环球时报援引外媒报道,美国政府网站正面临一场科研数据“删除风暴”,数十年来在健康、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或被删除,科学家们不得不争分夺秒抢救研究成果,以防数据丢失。报道称,自1月20日特朗普(专题)就职后不久,美国政府迅速宣布对联邦部门和机构进行全面改革,声称要减少“浪费”和“低效”。但科学家表示,目前正在消失的许多项目和资源至关重要。部分气候研究人员表示,一些被删除的数据曾为气候变化与威胁生命安全的极端天气等重要研究提供了关键依据。

  

  AI生成漫画 图据环球时报

  美国科学家人心惶惶

  有人连夜下载数据

  据报道,佛蒙特大学地貌学家比尔曼表示:“我从事科学研究近40年,从未见过这般景象,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我和同事以往把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下收集的研究数据,都放心地保存在政府支持的数据库中。但现在我开始怀疑,那里是存放数据最安全的地方吗?”

  随着数据删除范围的不断扩大,科学家们的焦虑情绪愈发浓重,这场由政府改革引发的“数据危机”已然让科研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作为数据专家兼非营利组织“开放环境数据项目”(OEDP)的科学研究员,凯茜过去6个月里频繁收到数据将被删除的紧急通知。她无奈地说:“我经常大半夜收到消息,然后连夜下载数据。”凯茜还表示:“令人心碎的是,许多科学家会联系我们团队,迫切地询问自己研究积累的数据能否得到保全。那是他们的心血,所以我们必须争分夺秒。”

  据报道,凯茜团队近期存档了涵盖美国洪水灾害、温室气体排放等多主题的数据集。OEDP计划再招募100人,以保存空气质量、珊瑚礁等各类数据。值得注意的是,非营利机构“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的工作人员称,从政府网站删除科研数据并非特朗普政府首创。拜登执政期间,美国环境保护署也曾因成本问题计划删除在线档案。

  此前据央视新闻报道,面对特朗普政府不确定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考虑离开美国。与此同时,一些国家正利用这一机会从美国吸引新的人才。(相关报道>>1900名科学家抗议美政府“重创”科学事业 公卫领域预计将裁员上万人)

  科技日报:

  封锁数据库卡不住中国科研的“脖子”

  据科技日报此前报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布文件,宣称自2025年4月4日起,禁止位于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受关注国家的机构访问NIH受控访问数据库。

  科技日报评论认为,现在没有人会怀疑建设或应用我国数据库的紧迫性,NIH的封锁必然会使我们的相关工作大大提速。我国有巨大的人口基数,多样化的民族和地域差异,全球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机构,极其卓越的基因测序、超级计算、云存储、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庞大且高质量的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队伍。无论是从基因资源的丰富性、采集的便利性,还是测序和科研能力上看,我们都有能力建立起全球领先的生物基因数据库。NIH的封锁,绝对卡不住中国科研的“脖子”。

  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与稀土、石油等传统资源类似,也已经成为国际力量角逐的重要领域。NIH对华封锁数据库提醒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数据战”的可能性。当我们实现了数据上的自立自强,再也没有谁还会提出对中国封锁数据库,因为这不是在遏制中国,而是要将自己与全球最具规模、最有价值的数据资源脱钩。

  红星新闻记者 郑直 综合环球时报、央视新闻、科技日报等

 

相关专题:美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学术教育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27 04:3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