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IreneLambert878 于 2025-9-16 09:33 编辑
爆中南海重大政治事件!(图)
2025-09-15 作者:王笃若
独立时评人蔡慎坤9月11日爆料,原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中央军委主席办公室主任、国防大学政委钟绍军已彻底退出现役,并未像此前传言那样出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而是完全退出军政系统,提前退休。这意味着身为二十大最年轻的中央委员之一的钟绍军仕途戛然而止,成为外界高度关注的政治事件。
蔡慎坤的说法,与他在8月22日的另一则爆料形成鲜明反差。当时他还称钟绍军可能接掌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跻身军委委员行列,并凭借年龄优势辅佐习近平执掌军权十年之久。阿波罗网评论员王笃然当时就提出不同解读,质疑钟绍军被贬后, 如果没有巨变, 不太可能升到军委。王笃然直言:“我对钟绍军能否重返军委存疑,中南海如今乱成一锅粥,各派都在放风。”如今,果不其然,但不到一个月,风向急转,变成仕途“提前终结”。
钟绍军的特殊性,在于他与习近平的深厚渊源。早在浙江任职时,钟绍军便担任习近平的秘书,是唯一一个从浙江跟随到上海、再进中央的“浙江帮”成员。习近平上台后,钟虽从未当过一天兵,却被空降为军委办公厅主任,成为习在军中的“眼睛和耳朵”。他曾与前军委政治部主任苗华一道,把控军中人事,从大校到上将的提拔方案几乎都要经钟把关后再上呈习近平。军改、主席负责制等重大方针,亦由钟直接传达落实。在军中流传的说法是:“得罪钟绍军,就等于捅了习的马蜂窝。”
然而,二十大后钟绍军的仕途急转直下。先是被秘密调离军委办公厅,秘密没有宣布就改任国防大学政委;如今更是可能彻底出局,既没有获得副部级闲职过渡,也没有进入人大政协安置,甚至可能连军役身份都被剥夺。这在中共体制内几乎等同于“政治死亡通牒”。蔡慎坤指出,钟绍军相关简历在百度百科上仍停留在旧职位,明显存在“刻意抹除”的意味。
钟绍军的“突然消失”,外界猜测主要有两种可能:其一,是习近平亲手抛弃心腹。若真如此,说明习在军中核心圈的信任体系正在崩裂。其二,则是张又侠借反腐和军中贪腐问题为由,将钟清理出局,从而切断习近平在军队的“神经线”。
值得注意的是,蔡慎坤在8月22日的推文还写道,在清洗火箭军时发现钟绍军也存在贪腐问题,因此才被从军委办公厅主任挪到国防大学政委。而这与9月11日“彻底退场”的爆料之间,既存在逻辑上的连贯性,也表现出政治权斗的残酷与变幻莫测。
作为57岁的“年轻将领”,钟绍军本应至少还有十年仕途,却在短时间内从军中权力核心被边缘化,或最终脱下军装,黯然退场。这一反常结局不仅揭示了中共军中清洗的激烈,也反映出高层权斗正进入不可预测的阶段。钟绍军究竟是被张又侠阻击,还是被习近平抛弃,目前外界难有定论,但其“铁杆心腹”身份的坍塌,已为中共军权斗争蒙上新的阴影。
有中共正国级高层背景?于朦胧坠亡疑点重重(组图)
2025-09-15 作者:李木子
中国大陆男星于朦胧9月11日在北京朝阳区一社区坠楼身亡,警方火速定性“自杀”并排除刑事嫌疑,该事件引发强大舆情,大批网民质疑是“他杀”,官方紧急封嘴,微博60多个帐号被封。最新传言,于朦胧坠亡案有中共中央高层背景,引发关注。
微博上60多个帐号被封 网友质疑于朦胧被扔下楼
《自由时报》报导,中国男星于朦胧有“古装剧男神”称号,日前惊传坠楼身亡,工作室11日证实其死讯并称排除刑事嫌疑,但却被爆于朦胧工作室早已注销帐号,阴谋论被疯传。
报导指称警方虽排除刑事嫌疑,但仍有60多个帐号因违规散布谣言,遭禁言或关闭。网络同时疯传阴谋论,点名指于朦胧生前出席饭局,其中6名圈内人有问题,其中2人已出面厘清真相,但仍有很多人怀疑于朦胧死因绝非意外。
报导指,于朦胧坠楼身亡引起外界高度关注,并出现越来越多不合理之处,生前好友指他曾二度阻止其他朋友轻生,且工作正处于爆发期,想不出有任何原因致使他坠亡。网络上也有自称于朦胧表哥发文指案发现场纱窗虽被破坏,但以人力很难做到,现场有挣扎抓痕,质疑死因不单纯。
9月14日,有网传消息指:“于朦胧被扔下楼”,而且“他被拎着脚扔下去前双手在楼下纱窗上抓挠过自救过”,质疑窗户玻璃上留下的痕迹是手抓的,“根本不是自己跳的,就是要灭口”。
网传于朦胧坠亡案有中共中央高层背景
9月15日,X推主“新闻调查”直指:“根据这4张图片分析,于朦胧被害最大的真凶就神秘的‘C先生’蔡奇和现任人大委员长赵乐际。”
该推主称:难怪中共警方当天结案认定自杀、所有媒体不敢深入报道此事、中国和香港娱乐圈都保持可怕的沉默的,“只有这两位大佬才有这种能量!”还有说法是,“参与强暴于朦胧的是蔡奇的私生子,导演辛奇”,这也解释得通,“事发后辛奇全网的信息都被删除”。
据聊天截图内容,有大陆网友隐晦的指出“国务院”和“委员长”,提到了“蔡qi”、“辛奇”等名字,有网友惊呼:“事情有点大啊,这背后人身份也太高太难搞了吧”。
(图片来源:新闻调查X帐号)
蔡奇目前为中共正国级领导人,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书记。赵乐际也是中共正国级领导人,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第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党组书记。
分析:曝光视频IP从北京转到广东 不是副国级以上权贵做不到
于朦胧坠亡事件“潜规则”传闻成为舆论焦点,部分网民直指,于朦胧这些年遭到“雪藏”,与拒绝接受高层权势人物“潜规则”有关。虽然有些说法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舆论普遍认为,能迅速压下警方调查的背后力量,绝非一般人能及。
9月15日,X推主“新闻调查”还发布消息证实:“这个视频是真的于朦胧的声音。发视频的人受威胁,IP连夜从北京转到广东。这个案子背后的水太深了!不是副国级以上权贵,做不到这样。”
“视频作者已经被资本家控制连夜转移到广东了”。(图片来源:新闻调查X帐号)
于朦胧坠楼亡疑点多 他曾两度阻友自杀
星岛头条报导,37岁内地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男星于朦胧9月11日堕楼身亡消息,震惊两岸三地。自称是于朦胧进入演艺圈的重要推手的台湾王牌经理人孙德荣,13日在社交网表示痛心:“根本无法接受”,并扬言要参与调查厘清于朦胧死因。
报导指,于朦胧的编剧好友汪俞岑自揭曾因情绪低落,两度企图轻生,当时获于朦胧在关键时刻救回,又曾与于朦胧拉勾承诺:“要好好活下去。”并公开对话截图。不少网友对于朦胧阻止悲剧发生又耐心开导,用温暖语言鼓励好友,直言:“朦胧敢于救他人,他自己怎么会想要轻生呢?”
《联合早报》报导,2020年与于朦胧一起上《追光吧!哥哥》第一季的陈晓东,13日晚在社媒小红书以“坦荡荡的那么难吗?”为题,写道:“怎么目前没有一个在场的真情流露一下,哪怕会呈堂成证供,怎么看全都是在删删删?真难过,一双眼睛一个监控都没有?怎么都这么冷漠。望检查公正……人世间需要多一点光。外面又下雨,朦胧了。”
查理・柯克以生命点燃全球保守主义的烈焰(图)
2025年9月15日 作者:肖然
2025年9月10日,美国犹他州一所大学校园内的一声枪响,不仅夺走了31岁青年保守派领袖查理・柯克(Charlie Kirk)的生命,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美国保守主义运动标志性人物的遇刺不仅引发美国社会的强烈反响,更在全球激起了保守主义浪潮。多位时评人认为,这一事件将成为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刺杀柯克的枪声犹如19世纪美国独立战争的“响彻世界的一枪”,点燃了全球保守主义的烈焰。
起步于草根的传奇人生
查理・柯克,1993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区,从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成长为影响美国乃至全球的保守派领袖。他的政治生涯始于高中时期,时评人杰森说,当时柯克因反对学校食堂饼干价格上涨而领导了一场学生抗议活动,并将其定义为反对政府过度干预的斗争。这一事件展现了他对自由市场和个人自由的信念,也为他日后的政治理念奠定了基础。杰森强调,这是一个完美的“以小博大”的例子,一个饼干事件见证了柯克如何从草根起步,开启政坛奇迹。
17岁时,柯克为保守派新闻网站《布莱巴特新闻》撰写文章,批评美国高中教科书中充斥左派意识形态内容,这使他首次登上福克斯商业频道。18岁时,他选择从哈佛退学,创立了“美国转折点”运动,旨在通过校园辩论、媒体宣传和草根组织,倡导自由市场、有限政府和财政责任,与左派意识形态抗衡。他的卓越口才、坚定信仰和对现代媒体的敏锐直觉,使这一运动在短短十年间迅速成长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保守派组织之一。杰森认为,柯克的成功源于他根植于宗教信仰的稳定世界观,以及天生的媒体直觉,这让他从一无所有到建立全国性运动。
柯克的个人生活同样体现了他对传统价值的坚持。他与妻子埃里克(Erika),一位亚利桑那州小姐、博客主持人和自由大学圣经研究博士生志同道合,于2021年结婚,育有两个幼子。他们的婚姻被视为对现代女权主义和反家庭叙事的挑战,柯克夫妇通过公开分享以信仰和家庭为核心的生活方式,赢得大量年轻人的共鸣。杰森指出,柯克夫妇的传统家庭模式直接挑战了左派的反家庭价值观、随意堕胎、“猫女郎”生活方式等,为迷失在现代约会文化中的年轻人提供了根植于信仰的清晰生活方式。这一点是柯克吸引年轻人的核心原因之一。
时评人方伟则分析了柯克理念的深层背景。他认为,美国共产主义者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通过“体制内长征”渗透大学和媒体,蚕食传统价值观。方伟指出,共产主义的目标是通过消除家庭、教会和国家这些基础而达到毁灭美国的目的。而柯克的运动正是对这一渗透的反击,帮助重塑对美国传统的认同。时评人高洁则强调父母的引导作用,他引用里根总统的话,认为家庭晚餐桌是最好的教育场所。如果父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极端倾向并引导,或许能避免类似悲剧。评论人士秦鹏的观点则聚焦大学校园的左翼温床,他认为文化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需要全社会努力拯救年轻人。
遇刺事件:一场悲剧的起点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正是柯克对于年轻人的巨大影响力,以及未来可预期的不断扩大的影响力,让左派感到惊恐,左派主流媒体不断的抹黑保守派,扣上“种族主义者”、“法西斯”的帽子。而凶手在子弹上刻的就是“法西斯,接招吧”的字句。
2025年9月10日,柯克在犹他州一所大学校园内进行“美国复兴之旅”巡回演讲的开幕活动时,突遭枪击。一颗子弹击中他的颈部,现场陷入混乱。尽管急救人员迅速将其送往医院,但柯克终因伤重不治,留下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嫌疑人泰勒・卢宾逊(Taylor Robinson),一名22岁的年轻人,已被其父亲交予当局。时评人吴建民说,FBI调查显示,卢宾逊与一名跨性别伴侣同居,其刺杀动机可能与对柯克传统价值观的敌视有关,但柯克本人对同性恋群体的态度是包容的,曾公开驳斥极右派对同性恋的歧视。吴建民引用柯克的视频,强调他首先是美国宪法的捍卫者,其次是基督徒,然后才是保守主义者,这体现了他的宽容胸怀。
凶手罗宾逊出生于犹他州一个传统保守的摩门教家庭,高中时期成绩优异,ACT考试排名前1%,获得全额奖学金进入犹他州立大学。然而,进入大学后,他受到左派教师的影响,思想发生剧变,沉迷网络并逐渐表现出对柯克的强烈敌意,最终走上极端道路。杰森认为,这一悲剧反映了美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割裂,左派媒体多年将保守派描述为“纳粹”,导致嫌疑人将柯克定位为“法西斯”,从而合理化其犯罪行为。杰森还提到,三个月前YouTube频道曾精准预测川普(特朗普)被刺消息的布兰登・比格斯牧师预言了一位“重要牧师”在布道时被刺杀,这与柯克的身份高度吻合。
方伟认为,共产主义渗透教育领域,导致大学成为蚕食传统价值观的温床,这直接影响了像罗宾逊这样的年轻人。高洁补充道,如果父母在家庭中加强引导,利用餐桌交流发现极端倾向,或能阻止悲剧。秦鹏则指出,当川普遭枪击时,媒体反应与历史事件如林肯、里根不同,反映政治撕裂,年轻人易受极端思想影响,需要家庭、学校、媒体共同反思。
社会反响:从悲痛到觉醒
柯克遇刺事件引发了美国社会的强烈震动。川普总统在事发当日追授柯克总统自由勋章,并下令全国降半旗致哀五天,称其为“真理与自由的殉道者”。全美各地自发举行烛光守夜活动,柯克的演讲视频和言论在网络上被广泛分享。X平台上,网民对诋毁柯克的言论采取零容忍态度,许多因发表不当言论而被曝光的人失去了工作。例如,密西根州一家Office Depot门店因拒绝为悼念柯克的活动打印海报而引发抵制,最终公开道歉并解雇相关员工。据杰森的观点,这种民意反响出乎意料,像长期压抑的情绪突然爆发,柯克被视为“英烈”,他的死反而让理念“长出翅膀”传播更广。
杰森进一步分析,刺杀往往是时代转折的催化剂,柯克的死不是结束,而是新精神运动的开始。他提到MSNBC评论员马修・多德的不当言论导致其被解雇,这显示事件已带来改变。类似事件在X上涌现,如新泽西医院医生因说柯克“活该”而职业生涯受损。
方伟的观点强调,这反映共产主义对传统基础的破坏,如果认识到这一问题,教育改革将更有效。他推荐大家阅读《裸体的共产主义》等书作为武器。高洁则呼吁父母掌握美国价值观,引导孩子远离极端。秦鹏指出,社会需反思媒体在激发暴力方面起的作用,共同维护民主传统。
全球影响:保守主义的烈焰
柯克的遇刺不仅在美国引发震动,也在全球范围内点燃了保守主义运动的烈焰。以色列总理内塔尼胡、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和波兰总统等国际领导人纷纷发声悼念,称赞柯克为捍卫西方文明和民主价值的斗士。9月13日,伦敦街头爆发了由英国保守派领袖汤米・鲁宾逊领导的捍卫言论自由大游行,参与者高呼柯克的名字,呼吁恢复传统价值观和言论自由。柯克之死被视为对民主的冲击,唤醒了长期抑制的保守力量,他的价值观超越国界,推动全球传统浪潮。
杰森强调,这已上升到反对政治暴力的普世层面,柯克的运动在全球有强大响应。他的殒落凝聚了跨越国界的认同。
吴建民认为,柯克长期反共,包括反对抖音、芬太尼、武汉实验室等,这使他成中共大外宣目标,如自媒体人“二大爷”诋毁柯克,可能面临绿卡吊销。
家庭与教育的反思
柯克遇刺事件引发了美国社会对家庭教育和思想引导的深刻反思。吴建民说,凶嫌罗宾逊案表明,即使传统家庭的孩子,也可能因教育和网络毒害走极端。他呼吁父母发挥作用,加强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
据杰森的观点,许多美国人都在分享柯克如何激励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女的故事,这显示一个新精神运动的兴起。杰森提到,柯克妻子埃里克誓言接过火炬,次日便收到18000个建立分部的请求。
查理・柯克的遇刺是一声响彻世界的枪响,他的死唤醒全球保守觉醒。他的理念——信仰、家庭、自由——在全球激起共鸣,为重塑价值观提供契机。正如柯克遗孀所说:“查理的声音永远不会消逝。” 他的勇气和信仰,将激励着人们追寻真理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