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FT:世界舆论聚焦中国外交正走向孤立

京港台:2024-5-6 22:29| 来源:法广中文 | 评论( 14 )  | 我来说几句


FT:世界舆论聚焦中国外交正走向孤立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据英国金融时报今天发布文章称,在中国过去的这个五•一劳动节假期,两件与中国相关的事情构成了世界舆论的焦点。一是中国宣布,中国领导人自5月5日起将访问欧洲六天,共访问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三国,并将与欧盟主席冯德莱恩、法国总统马克龙对话;另一件事则是韩国于5月1日宣布有意加入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这意味着韩国公开、正式地选边站了。

  该文章称,世界舆论聚焦中国外交正走向孤立。文章并称,当前中国稳住对欧洲外交比较吃力,韩国于5月1日宣布有意加入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则意味着亚洲小北约初步成形。

  在以上两件事中,前者意味着当前中国稳住对欧洲外交比较吃力;后者则是中国外交正在走向孤立的标志性事件,因为它意味着亚洲小北约已然初步成形。而且这两件事,事实上都与俄罗斯和朝鲜这两个中国的友邦密切相关。

  中国领导人本次访问欧洲有两个大背景:一是当前俄乌战争在继续,而欧美国家大多认为中国正在通过与俄罗斯交易军民两用产品,支持俄罗斯的战时经济;二是欧盟正就中国电动汽车和绿色能源产品出口,考虑对中国进行反补贴调查和征收高额关税。上述两大背景一方面本身就意味着:中国与欧洲未能建立稳定的双边关系;同时也使得世界舆论对中国领导人此次的访欧之行,难以抱有正面的评价。

  据该文章,世界舆论对此次中国领导人访欧普遍抱有两个基本判断:一是中国领导人此行绝不会改变中俄同盟“上不封顶”的立场;二是此次中国将利用欧盟内部27国的矛盾和意见不一致,抵消欧洲即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和绿色能源行业产品提高关税的威胁。

  国际媒体指出:习近平出访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三国,时值欧盟指责中国给予电动汽车和绿色能源行业以高额补贴,并威胁要征收关税。同时,在俄乌战争爆发两年后,欧洲对中国支持俄罗斯战时经济的担忧,也笼罩习近平此行。国际媒体不少把报道重点放在了中国利用欧盟27个国家的立场不同,减弱欧洲对中国政策的影响力方面。

  据国际媒体表示:由于中国经济面临阻力,叠加美国对中国企业关闭市场,欧盟可能对北京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分析师表示,27个成员国立场并不完全一致,削弱了欧盟塑造中国思维的能力。

  美国媒体则认为:欧盟27个成员国内部的分歧,特别是法国和德国之间的分歧,削弱了它们影响中国的能力。美国媒体还说:消息人士称,由于之前(德国对中国)的承诺,德国总理朔尔茨将不会加入马克龙和习在巴黎的会谈。按照美国媒体的理解,这削弱了欧盟两大巨头在对华政策上的一致性。

  路透社上周四(2日)引述法国巴黎智库蒙田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杜沙特尔的分析说:中国对欧战略有“非常强烈的分而治之的元素”。

  根据国际媒体的报道,现在法国对中国抱有政治和经济双重目标。综合国际媒体的报道说:马克龙的一名助理称,马克龙将加入华盛顿、布鲁塞尔、柏林等的行列,呼吁中国停止向俄罗斯出口军民两用技术,以及其他支持俄罗斯作战的技术。德国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政策与欧洲事务部主任瓦西里尔表示:法国将把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放在讨论的核心位置。

  而美国媒体透露说:法国官员们表示,法国还将寻求中国在向法国农产品出口开放市场方面取得进展,并解决围绕法国化妆品行业对知识产权的担忧问题。马克龙称,为了应对中国在多个领域造成的产能过剩问题,法中两国须更新经济关系,以更好地实现双边经济互惠,保障经济安全。

  法国有意与中国讨论经济互惠本身就意味着:无论是要求中国停止与俄罗斯进行军民两用产品交易、停止向俄罗斯战时经济提供支持,还是因为电动车和绿色能源产品向中国征收高额关税,法国都已不太可能成为中国的头号欧洲敌人,起码可能性已经不大。

  一位法国外交消息人士说:“如果中国寻求加深与欧洲伙伴的关系,他们听取我们的观点并开始认真对待,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由于上述中俄贸易以及中国“产能过剩”产品问题的客观存在,中国非常有必要稳住对欧洲的关系。

  据该报道,上周另一件引人注目的事件,就是韩国公开宣布有意加入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这标志着亚洲版小北约的已然成型,中国正面临着更大的外交与安全困境。

  国际舆论认为: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同盟部署的一环,AUKUS的扩大势必强化美国的军力,提高威慑中国的能力。

  国际媒体分析说: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战略,由双边盟约如美日、美韩、美菲、美澳以及如今的AUKUS三边协议构成。而最新的发展似乎是美国正把原本各自独立的同盟安排,逐渐贯穿起来,形成类似北约的集体军事体系。

  据该文,面对上述情形,如果中国对韩国的最新动态置之不理,中国外交的最终结局必然是走向中俄朝三国事实结盟,而中国改革开放近50年的历史,已经不允许中国走这样的结盟路径,而朝、俄两国,却正在推动中国向着这条路前行。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31 03:3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