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曾与查理·柯克辩论的剑桥大学生谴责枪击事件

京港台:2025-9-14 22:13| 来源:BBC中文网 | 我来说几句


曾与查理·柯克辩论的剑桥大学生谴责枪击事件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四个月前,查理·柯克(Charlie Kirk)曾在英国剑桥大学与学生就堕胎、女性权利与宗教等议题展开辩论。周三,这位31岁的美国右翼活动人士在美国犹他州演讲时遭枪击身亡。

  尽管这些学生在理念上与查理·柯克存在分歧,但他们一致谴责暴力行为,并肯定查理·柯克对和平辩论的坚持。

  “政治分歧绝不应成为死亡的代价”

  

  图像来源,SUPPLIED,萨米·麦克唐纳表示:“无论是政治立场或其他原因,都无法将如此可怕的行为合理化。”

  今年5月,查理·柯克(Charlie Kirk)曾受邀前往“剑桥大学辩论社”参加一场问答式辩论活动。

  历史系学生萨米·麦克唐纳(Sammy McDonald)是最后一位与他辩论的学生,双方讨论焦点之一是美国对以色列在加沙行动的支持。

  他向BBC表示:“无论是政治立场或其他原因,都无法将如此可怕的行为合理化,也无法弥补对其亲友造成的伤害。”

  他说:“政治分歧绝不应成为死亡的代价。”

  “即使在极度分裂的时代,我们也不能失去对人性的尊重,以及对生命神圣性的敬意。”

  萨米·麦克唐纳表示,尽管他与查理·柯克在理念上“存在深刻分歧”,但他尊重柯克对辩论力量的坚持。

  “我们都认同,自由辩论与无惧暴力地表达意见,是民主区别于暴政的根本,也是美国共和制度与自由传统的根基。”

  他提到英国国会议员乔·考克斯(Jo Cox,工党)与大卫·阿梅斯爵士(Sir David Amess,保守党)等人的死亡,指出年轻世代正成长于一个“被政治暴力玷污、政治言论日益极化的世界”。

  麦克唐纳补充说:“我与柯克交流时最意外的体验,是他众多支持者展现出的宽容与大度。他们愿意与我对话、倾听,并接受和平分歧,甚至改变了我们对彼此的既定印象。”

  “他没有煽动暴力”

  

  图像来源,CAMBRIDGE UNION/YOUTUBE,20岁的凯·贝文表示,柯克的死值得“社会反思”

  20岁的医学系三年级学生凯·贝文(Kai Bevan)曾与查理·柯克就堕胎议题曾展开过辩论。贝文表示:“我从未想过会发生这样的事。”

  “我们确实有分歧,但表达这类观点绝不应导致死亡。我感到极度震惊。”

  贝文指出,与他交谈过的其他人也对事件感到“同样震惊”。

  “最令我痛心的是,一位以非暴力方式走进校园、表达自身观点的人——是的,他的言论可能具争议性,但他并不煽动暴力或造成身体伤害——竟因此丧命,这件事值得我们作的社会深刻反思。”

  “试图让他们闭嘴是行不通的”

  

  图像来源,SUPPLIED,阿奇·麦金托什相信柯克最终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当阿奇·麦金托什(Archie Mackintosh)当时向查理·柯克提出问题时,他坦言自己“有点紧张”。

  “我真的有可能隔天醒来就登上YouTube头条:‘查理·柯克用事实与逻辑痛击绑发傻子’,”他笑说。柯克则幽默回应:“应该是‘摧毁’。”

  这位来自英国诺福克、年仅23岁的学生曾与柯克就婚姻与社会议题交换意见。麦金托什表示,至今仍难以消化柯克的死讯。

  “尽管我与他的许多观点不一致,甚至可能大多数都不同,但他确实非常投入于自己眼中‘让世界变得更好’的使命。”

  他补充说,对一个以非暴力方式走进校园、表达自身观点的人施加暴力,“只会让他成为英雄”。

  “我认为这会让人们觉得:‘哇,他说的话太有力量了,以至于必须被噤声。’”

  麦金托什说:“即使你百分之百相信某人的言论对世界有害,试图让他们闭嘴,并不会真正奏效。”

  “政治暴力影响我们所有人”

  

  图像来源,CAMBRIDGE UNION/YOUTUBE,蒂莉·米德尔赫斯特表示,查理·柯克遇害并不是政治“应有的样子”

  蒂莉·米德赫斯特(Tilly Middlehurst)身穿一件绣有美国星条旗的米色针织毛衣,她曾向查理·柯克就宗教、女性角色变迁以及“何谓女性”等议题提问。

  “我是女性主义者,”她在提问时开场说道。

  在柯克遇害后,她在Instagram向91,100名追随者分享感受,表示自己“震惊且感到厌恶”。

  “无论你对柯克、暴力或政治有何看法,这都是一场灾难,”她写道。

  她向BBC表示,这并不是政治应有的样子。

  “这类政治暴力影响的是我们所有人,不只是你所反对的那一方,”她说,“这不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

 

相关专题:枪案,剑桥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9-14 22:1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