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屠呦呦敌不过北京协和董小姐

京港台:2025-5-5 02:07| 来源:智识漂流 | 评论( 6 )  | 我来说几句


屠呦呦敌不过北京协和董小姐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董小姐背后,是一条由特权铺就的快速医学奇迹通路,与屠呦呦长期落选中国院士,形成巨大反差。

  ---

  1

  屠呦呦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了,这是4月30日的消息。当时中国国内的医学风云人物,却是协和4+4高材生董袭莹。

  董小姐霸榜背后,是一条由特权铺就的快速医学奇迹通路,与屠呦呦长期落选中国院士,形成巨大反差。

  屠呦呦85岁拿诺奖时,中科院院士评选委员会集体戴上老花镜翻章程:“哎呀,超龄了!得6个院士联名推荐,4个同领域才行呢!”

  但我们转头一看,杨振宁在2017年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时已经85岁,也超出了中国对于院士候选人年龄(65周岁)的常规限制,为什么屠呦呦就不行呢?

  限定年龄标准本身就很扯淡。国内院士评选标准堪比修仙小说——主角必须卡在金丹期之前结婴,否则渡劫失败?

  看我们董小姐,读个巴纳德学院,可以冒充哥伦比亚大学;不符合协和4+4录取规则,照样入学;博士论文妇科影像学,可以找骨科院士背书;论文不会写,可以把姑姑指导的残疾学生专利“拿来主义”,还能让那个学生延期毕业;3年发表11篇跨学科论文,靠翻译可以当第一作者……

  发明青蒿素得诺奖的屠呦呦是敌不过镀金董袭莹的。

  2

  董袭莹通过“协和4+4”项目(4年非医专业本科+4年医学专业)快速获得博士资格引发争议,这种“学术捷径”与屠呦呦的遭遇对比看,特别有意思。

  协和4+4要突破的就是医学资历的积累,董袭莹凭借特殊培养机制,轻松跨越常规医学教育年限要求,还可美其名曰“培养跨学科人才”。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而拿了诺奖的屠呦呦,却会因年龄和推荐限制,被拒之院士门外。

  董小姐凸显了规则弹性可能滋生的特权,屠呦呦则反映出僵化制度对历史贡献者的排斥。

  在董袭莹事件中,特权者试图用程序合规性掩盖实质公平性。屠呦呦案例则显示,陈腐的规则如何变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青蒿素发现时,中国尚未建立现代院士制度;待到屠呦呦的成果得到国际认可后,本土评价体系却因路径依赖难以追溯性承认。

  但你说搞笑不,杨振宁就可以。

  至于有没有足够多的院士推荐,又暴露出学术顶层的关系学。美国科学院可以基于全球公共卫生贡献授予荣誉,而本土评选仍受限于学术派系、资历积累等非学术因素,这种落差值得深思。

  当屠呦呦用四十年等一株青蒿拯救百万生命后,却因不会给院士朋友圈点赞而落选时;董小姐们却能用四年时间,把手术台变成特权秀场,让自己成为最有前途的医界新人。

  这是一场中国医疗界的《权力的游戏》。

  3

  屠呦呦无需中国院士头衔证明其伟大,但把她的遭遇与董袭莹事件的对比,我们终究意难平。

  如果没有中日友好医院插足肖飞家庭被爆,董小姐的前程不可限量,搞不好过些年成为中国院士也不令人意外。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董小姐虽然运气不佳,但协和4+4背后,疑似有那么多的特权通道,大部分终归是不会被曝光的。所以未来仍然是属于董小姐同学的,而不是屠呦呦的接棒人。

  这才是最大的悲哀所在。

 

相关专题:北京,屠呦呦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学术教育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5 14:2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