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教皇葬礼超规格安保:战斗机,反无人机火箭筒...

京港台:2025-4-26 09:46| 来源:英国那些事儿 | 我来说几句


教皇葬礼超规格安保:战斗机,反无人机火箭筒...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教皇方济各在复活节当天突然中风,随后于次日(4月21日)不幸辞世。

  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成了近段时间全球最为轰动的事件之一,也让整个西方世界措手不及。

  

  (教皇方济各)

  当然,最措手不及的还得是教皇的所在地梵蒂冈。

  毕竟在此之前,教皇虽然多次住院,但一直恢复得不错,公开活动也没有中断过,突然这么一走,他的葬礼以及葬礼上的安保,自然成了梵蒂冈眼下最棘手的问题。

  葬礼的举办相对来说倒是没那么难,毕竟教皇本笃十六世在2022年底去世,梵蒂冈上一次举办教皇葬礼的时间并不久远。

  至于安保问题,就需要谨慎斟酌了。

  毕竟过去这几年里,随着无人机应用的越发普遍,新一代恐袭和暗杀也越来越依赖于这项新兴武器。

  方济各教皇的葬礼上,对无人机的防范成为了新的重点。

  

  (民众排队吊唁教皇)

  在只有0.44平方公里的梵蒂冈城里,很快将涌入200多位各国高级人员,以及超过20万前来吊唁的民众。

  梵蒂冈和意大利将动用战斗机,反无人机火箭筒,大量狙击手,上千名警卫和便衣…

  

  (意大利的反无人机系统)

  在不少媒体看来,这种程度的安保或许不是世界上最严格的,但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复杂的。

  为啥要严格到这个程度呢?

  在一些媒体看来,很可能是因为葬礼的贵宾里,有几个特别显眼的目标:

  有遇刺先例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专题)…

  

  (美国总统特朗普)

  以及英国王室的唯一代表威廉王子…

  

  (威廉王子)

  从媒体发布的一张安保分布图来看,葬礼期间,天上有飞机巡逻,环城有反无人机系统,城内到处都是狙击手,可谓全方位立体式防御,能在最大程度保证了葬礼现场的安全。

  

  (安保布防图)

  教皇的葬礼在圣伯多禄大教堂举行,为期三天。

  他的棺材将安放在圣伯多禄大教堂,供前来吊唁的人瞻仰。

  围绕圣伯多禄大教堂以及环绕圣伯多禄广场,意大利的特别作战部队将安置反无人机设备,并部署大量的“反无人机火箭筒”,用电磁波瘫痪恐怖分子可能操控的无人机。

  

  (意大利士兵身背“反无人机枪火箭筒”)

  除了“反无人机火箭筒”这种大号设备,部队还携带了一种能发射强力电磁波的枪,这种枪射出的电磁波能让无人机直接失控坠落。

  

  (美制反无人机枪)

  昨天,特别部队的反无人机枪首次亮相,看起来非常像美制的DroneGun Mk4。

  特别部队的士兵乔瓦尼在接受采访时自豪地表示:

  “一旦无人机进入我的视线,我的设备能瞬间将闯入这片区域的所有无人机瘫痪。”

  除此之外,葬礼期间,北约的电子侦察机也将在梵蒂冈上空巡逻,配合地面的反无人机系统侦察可疑无人机的动向。

  

  (意大利巡逻警察)

  说完了反无人机系统,再来说说地面安保。

  包围着梵蒂冈的意大利罗马城,将在教皇葬礼期间抽调8000名安保人员,维持葬礼的秩序。

  而在梵蒂冈成立,2000名身着制服的梵蒂冈警卫队将在圣伯多禄广场上巡逻,1400名便衣警察则会在广场外的街道上监视突发情况。

  

  (狙击手)

  而狙击手的布置就更多了,吊唁的主会场圣伯多禄广场,围绕广场的一圈建筑的屋顶上,安排了多名狙击手。

  在进入梵蒂冈的限制通道上,也布置有相当数量的狙击手,以防不测。

  这些还都是环梵蒂冈的外围保护。

  在进入梵蒂冈国界后,身着文艺复兴时期制服的宗座瑞士近卫队,则是防卫梵蒂冈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保卫教皇棺椁的最后防线。

  

  (瑞士近卫队)

  瑞士近卫队既是世界上规模最小的部队,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部队之一。

  他们的历史要追溯到1506年,近卫队最初只是多数由担任教皇护卫的瑞士雇佣兵组成,但后来瑞士雇佣兵们在数次保卫教皇的战斗中表现英勇,宁死不降。

  祖先的勇敢忠贞,最终为瑞士人赢得了担任教皇近卫队的传统特权。

  今天的瑞士近卫队虽然身着传统服装,但依旧承担着梵蒂冈城内的安保,他们将配合其他部队,监控和维护城内的安全。

  

  (瑞士近卫队依然承担安保任务)

  除了这些近处的安保,北约的战斗机也在相关空域巡逻,导弹军舰也随时待命,防备突发事件。

  这么多细致全面的安保措施,只为各国政要和民众在吊唁教皇时能确保安全。

  明天4月26日,教皇方济各的葬礼将正式举行,梵蒂冈,意大利,北约做了这么多安保工作,但愿不会出什么岔子。

相关专题:航天航空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26 09:4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