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若能通过关税战稳定相处或许未必是坏事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全球关税、贸易战开打!【客座评论:美中若能通过关税战稳定相处 或许未必是坏事】*… pic.twitter.com/iq2M4wOovt
— DW 中文- 德国之声 (@dw_chinese) April 21, 2025
本文作者认为,经过这场经济的生死较量,双方才能真正摸清自己的实力,从而找到一种稳定的相处模式。就此而言,此次关税战对双方或许也未必是坏事。
美中关税战正式开打不到两周,特朗普政府先是豁免了电子、半导体等部分产品加征的关税,接着特朗普本人表示不会再对中国加征更高关税,暗示美中双方互加关税的游戏已结束,白宫并开始讨论组建一个由副总统万斯以及财政部长、商务部长等参加的工作小组,以便在未能与北京谈判取得突破的情况下,紧急处理相关问题。华盛顿的这些举措,被市场解读为面对中国的对等报复,在关税战上承受了很大压力,不得不有所退却。
特朗普上台即将满百日,被一些美媒批评为几乎一事无成。确实,他雄心勃勃宣布要做的事情,无论是调解俄乌战争、加沙危机,还是内部推动的改革,以及发动关税战,都面临很大阻力,有的看似烂尾。原因在于,四面出击,用力过猛,欲速而不达。特朗普挟选举全胜之威,高估自身力量,以为只要出手,在内政外交上就没有摆不平的事,解决不了的难题。
具体说,他对内抽干华盛顿的“沼泽”,砸烂民主党的“政治正确”;对外,让世界所有国家,在美国的大棒之下乖乖就范。目标过多,全面开火,必然树敌也多,而且不同目标之间,可能亦会有冲突,并分散精力,不能做到集中优势“兵力”,在一、两个主要目标上打“歼灭战”。
事实上,在多个目标上使力,也会模糊焦点,不清楚到底哪个目标才是优先目标。如果所有目标都是主要目标,短期内要达成效果,又必然面临精力有限、资源不足的窘境。此外,加上他的国安外交和财经团队相对不专业,处理事情简单粗暴,几乎必然要为自己人为制造很多“敌人”,烂尾或失败似乎不可避免。
特朗普集中力量惩罚中国
华盛顿面对的这种混乱局面看起来有利北京应对关税战。在特朗普给予除中国之外所有国家90天的关税宽限期后,北京研判这轮关税战的主要目标,实际就是对着中国而来,其他100多个国家不过是用来陪绑,为对中国实施惩罚性的高额关税施放烟幕弹的,作出这样的判断,也就会更坚定对美国的对等报复是个正确决定。
而对特朗普来说,如果随后对中国再加征50%的关税,是因未料到北京的对等报复使得面子有些挂不住,从而受愤怒情绪驱使,那么,此后两次把中国关税提到145%,再用情绪驱动就很难解释了,特朗普的确有可能修正了此前打关税战的目的:不是针对所有国家,而集中力量惩罚中国。他或许相信用美国的关税力量是可以狠狠打击中国经济、把中国往死里整的。
华尔街在和特朗普渐行渐远
然而,此时修正目标有可能晚了,特朗普还是低估了他上台以来的一系列动作给世界特别是美国盟友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到他的第二任期,美国过去几十年积累的良善霸权形象已经受损了不少,特朗普在这不到百天的举动则把美国剩余不多的国家信誉全部败坏了——不仅仅因他在关税问题上对所有国家的恶劣态度,也因他和俄罗斯缓和关系,对乌克兰施压,以及对格陵兰岛、加拿大和巴拿马赤裸裸的领土威胁。
尽管其后他暂停了90天的关税,但毕竟还是凭空对所有国家加了10%的关税。信誉一旦丧失,要想恢复非常难,除非加倍改善,然而,至少从目前看,特朗普没有这个打算,最多在压榨盟友上不再加码而已。这就是美国的金融市场为什么还在动荡的原因,华尔街不信任特朗普,和他渐行渐远。
特朗普或许不怕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报复,但他怕市场,或许只有市场的压力能让他有所收敛,修正疯狂的做法。
特朗普将施压别国对中国实施二级关税?
然而,在对付中国上,特朗普和他的团队是心有不甘的,在和其他国家的关税谈判中,已曝出施压这些国家对中国实施二级关税的消息,这对北京确实是比对美国关税还难应对的压力。中国和全球100多个国家都是数一数二的贸易伙伴,若所有国家在美国压力下对输入它们的中国商品征收关税,哪怕只有10%,对中国的外贸都会造成巨大冲击,从而拖累整个经济增长,压垮中国经济。
一般认为,包括转口和小额贸易在内,中国对美出口占到整体出口的20%,若美国真能做到将中国所有转口贸易都切断,理论上中国会损失GDP4个百分点。但考虑北京会加大刺激力度,采取措施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同时美国并不能完全阻断中国的转口贸易,加上特朗普政府豁免的部分产品,中国经济今年会减少2个百分点的GDP,相对今年预定的增长指标,降幅达到2/5,其影响不可小觑。北京应该明了这个后果。假如特朗普对其他国家的二级关税威胁起到作用,对中国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压力比应对美国要大得多。
很难想象他们会答应特朗普的要求
那么,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盟友对中国实施二级关税的可能性多大?客观评估,概率不高,但某些对美国贸易依存度大过中国很多的国家,或者在安全上高度依赖美国的国家,可能会在特朗普的压力下屈服。
对多数国家而言,若对中国实施二级关税,肯定担心引来北京的报复,损失对华出口,但美国市场又不能填补这个损失,否则会进一步拉大这些国家和美国的贸易逆差,而这正是特朗普宣称对所有国家征收对等关税的理由,
另外,别的国家也无法吸收出口中国的部分。考虑它们卖到中国的产品总量大于卖到美国的总量,尽管多数国家对华贸易呈现逆差,也很难想象会答应特朗普的要求,除非它们想经济自残。这还不论中国出口这些国家的产品结构,是美国和其他国家难以替代的。英国财相就已表示不会跟随美国这样做。
4、5两月可能是北京最难熬的阶段
美中关税战要打多久才会停下来,目前没人知道。从两国的贸易结构来看,中国进口美国的产品主要是农产品和能源以及少数如波音飞机之类产品。这些替代性都很强;而美国进口中国的主要是电子零部件之类中间产品,以及低附加值的消费品。后者可以替代,但问题在于,中国有规模优势,要想在中短期内全部由其他国家替代,难度也大,中间产品的可替代性就更差。这似乎表明中国的抗压性比美国要强,然而,中国的问题在于,出口美国的产品总量太大。因此,市场预期,在打了一阵后,双方终究要坐下来谈。目前特朗普已对此发出了信号,就看北京如何接招。
从北京之前的表态看,在华盛顿没有释出明显缓和的信号下,是不会主动给特朗普政府来电谈判的,虽然北京并不拒绝谈判。有鉴于中国经济依然疲软,而关税战进一步冲击市场信心。四、五两月可能是北京最难熬的阶段,挺过了这两月,随着刺激措施的逐渐生效,未来应对或许显得从容。
但北京也有有利条件,如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力强,民众对困难已有预期和准备,低物价和高储蓄等,后者为北京采取加杠杆预备了空间,前者由于特朗普的糟糕表现,让北京成功地把关税战的叙述转到美国无底线地打压中国上。现在的问题是,北京能否在美国的压力下推进结构性改革,把经济增长建立在消费驱动的基点上,这是北京最终成功应对关税战的关键。
不管怎样,经过这场经济的生死较量,双方才能真正摸清自己的实力,从而找到一种稳定的相处模式。就此而言,此次关税战对双方或许也未必是坏事。
本文作者邓聿文为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