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拥有多少英国关键基础设施?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斯肯索普(Scunthorpe)钢铁厂的命运,再次引发外界关注中国对英国经济的投资,批评者质疑这些投资是否带来潜在的安全风险。
该钢铁厂原由中国敬业钢铁集团拥有。
不过,英国政府近期接管了该厂,原因是有消息称中资方计划永久关闭两座高炉,改为处理进口的中国金属。
BBC事实查核(BBC Verify)团队调查中国在英国的投资规模,以及这些投资带来的潜在风险。
中国在英国的总投资有多少?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资料,2023年中国对英国的总投资约为43亿英镑,仅占当年2万亿英镑外资总额的一小部分。
不过,这个数字很可能低估了中国实际的投资规模,因为官方统计只记录直接投资来源国,未必揭示资金的最终来源;此外,中国在对外持股方面缺乏透明度,也使掌握真实情况变得困难。
美国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EI)根据企业报告所做的估算显示,从2005年到2024年,中国对英国的公私部门总投资达1050亿美元(约820亿英镑)。
这使得英国成为中国在此期间的第三大海外投资目的地,仅次于美国与澳洲。
中国企业投资了哪些领域?
中国在英国的投资范围十分广泛,从关键能源与交通基础设施,到私营企业与足球俱乐部的股份均有涉足。
中国在英国基础建设方面的重要投资包括:中国国有的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有伦敦希思罗机场10%的股份。
香港商人李嘉诚的投资集团拥有英国能源网路(UK Power Networks),该公司负责伦敦、英格兰东南和东部的电力配送。
这位亿万富豪的集团同时拥有北安布里亚水务公司(Northumbrian Water)的75%股份,该公司负责英格兰东北的供水与排污服务。
在核能领域,中国对位于萨默塞特的欣克利角C核电站(Hinkley Point C)有大量投资。
中国广核集团原本持有33.5%的股份,其余则由法国电力集团(EDF)拥有。
但根据EDF的报告,该中资企业已停止对这个预算超支的联合项目提供更多资金,因此到去年底,中国的股份已下降至27.4%。
根据项目网站资料,同一家公司还在拟建的布拉德韦尔B核电站(Bradwell B,位于埃塞克斯)中持有更大的股份比例,达66.5%,其余股份仍由EDF持有。
图像,中国广核集团近期停止对欣克利角C核电站的资金投入,尽管该公司仍持有该项目的部分股份。
中国企业也积极投资英国的电池产业。
位于威尔特郡的Minety电池储能站是欧洲最大型的能源储存项目之一,由中国国有企业华能集团出资建设并负责营运。
英国公开大学的吉尔斯·莫汉(Giles Mohan)教授表示:“中国企业在欧洲投资增长最快的领域是电动车电池,且多数投资来自私营企业,而非国有企业。”
总部位于杭州的中国汽车企业吉利汽车拥有总部设于考文垂的伦敦电动车公司(LEVC),该公司专门制造电动版的伦敦黑色出租车。
为了实现英国与欧洲的气候目标,其他绿能领域如风力发电也欢迎中国资金进驻。
由中国国有控股的国投电力拥有苏格兰比翠丝(Beatrice)离岸风电场25%的股份。
至于消费品牌方面,李嘉诚的集团拥有总部位于萨福克(Suffolk)的连锁酒吧与啤酒品牌Greene King。
狼队足球俱乐部则由总部位于上海的复星集团拥有。
虽然敬业钢铁对斯肯索普钢铁厂拥有完全控制权,但必须注意的是,中资在英国企业中的持股比例并不总是过半,因此未必能左右企业的营运决策。
此外,部分企业如机场与水务公司受到严格监管,这也可能限制中资业者对相关资产的控制力。
据估计,中国投资者也在英国拥有大量土地与建筑物。
位于伦敦市中心、外型独特而被称为“起司刨”的利德贺大楼(Leadenhall Building),在2017年就被一位中国房地产投资者以11.5亿英镑收购。
这些投资会带来威胁吗?
中国对英国基础设施的投资是否构成威胁,近年来一直备受讨论。当中最具争议的案例,是中国科技公司华为参与英国5G通讯的基础建设项目。
华为由前解放军军官任正非于1987年创办。
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在2019年曾判定华为的风险“可控”。
但在美国的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首任总统任期内,美国向英国施压要求封杀华为。2020年,英国最终决定要求华为从其电信基础设施中撤出。
当时,也有不少英国议员反对华为参与英国的网络建设。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华为自2020年起陆续被移除出英国的电信基础设施。
地缘战略委员会的中国政策研究员格雷丝·西奥多卢(Grace Theodoulou)指出,针对中国投资英国关键基础设施,主要应考虑两个潜在风险。
她表示:“第一是间谍风险——例如中国制的音讯或影像设备被安装在政府建筑内或设备中。第二是基础设施可能由制造方控制,因而在地缘政治上成为施压工具。”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法律要求所有中国企业配合中国共产党指令,并协助国家情报工作,这使得所有中资投资西方基础设施都可能存在固有的安全风险。
西奥多卢指出:“一个可能的情境是,若中国对台湾发动入侵,英国试图对北京实施制裁,而中国正好控制部分英国关键基础设施,那么英国的制裁能力就可能遭到削弱或阻碍。”
不过,另一些分析者则质疑中国企业是否真的会破坏自己在英国的投资,因为这样的行为将导致资产价值暴跌,甚至可能被英国政府没收。
吉尔斯·莫汉教授表示:“这种威胁是基于假设,尚无证据证明这些公司真的会这样做。它们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破坏英国基础设施不符合它们的利益。”
他们也认为,应区分中资对关键基础建设的投资与对消费品牌企业的投资,因为后者对公众构成的潜在风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