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下,习"魅力攻势"能否打动东南亚"竹子外交"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全球关税、贸易战开打!全球贸易体系在特朗普(专题)(Donald Trump, 川普)推行“对等关税”政策的震荡下,发生了诸多变化。紧接着,习近平(专题)开啓了对东南亚三国的访问。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国家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受到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的打击最严重的地区,此次访问的越南、柬埔寨和马来西亚这三个国家,受到美国加征税率分别为45%、49%和24%。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特朗普执政后,中国调整贸易结构,东盟国家超越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对于中国来说,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联系变得前所未有的紧迫。而东盟面对区域大国,心态一直较为复杂,但在特朗普不确定的贸易政策冲击下,它们也不得不调整自身站位。
至于美国,隔着太平洋看着中国与临近贸易伙伴密切互动,特朗普也表示“像是在想办法‘怎么整美国?’”。
此次访问会给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带来哪些新变化和趋势?为此,我们采访了专家,对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访问看点:C909、军港、出海新目标
习近平对越南国事访问,恰逢越南准备纪念“南方解放”50周年之际,同时也处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因“解放日”而引发贸易战的紧张背景下。访问期间,中越两国领导人共签署了45份合作文件,并发表《中越联合声明》,宣布将继续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
联合声明中,双方一致认为应坚定推进中越友好事业,重申支持彼此走社会主义道路,并将战略互信提升到更高水平。两国领导人认为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越南发展新生产力是构建更全面、更深入合作结构的机遇。同时,越南和中国同意妥善管控和解决分歧,维护中越友好大局。
此次访问的重要成果之一是航空合作的突破。中国商飞制造的飞机——旨在打破波音和空客垄断的国产客机——成为关注焦点。在长期努力下,北京获得了越南对中国民航局认证飞机的认可。
4月13日,在习近平访越前夕,越南政府颁布第89/2025号法令,规定进口越南的飞机包括中国民航局认证或认可的飞机。同日,越南廉价航空公司越捷与商飞在河内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据路透社报道,越捷将租赁两架商飞C909(即ARJ21),由成都航空机组运营,执飞河内—昆岛和胡志明市—昆岛两条国内航线。
虽然中国商飞的飞机已被多家中国公司运营,但至今在海外市场获批和销售仍面临困难。但对越南而言,这一合作也并不容易,因为越南航空和越捷航空都在寻求购买更多波音飞机,以减少对美贸易逆差、缓解特朗普施加的高额对等关税的压力。
铁路合作是此次访问的另一亮点。据路透社获得的资料,相关文件包括加强供应链和铁路合作的协议。越南总书记苏林建议推动战略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特别是老街—河内—海防铁路项目,包括贷款优惠、技术转让和人才培训。越南建设部部长陈鸿明与中方签署了7份重要合作文件,聚焦铁路和公路发展,包括老街—河内—海防、同登—河内、芒街—下龙—海防等线路。
越南同意使用中国贷款建设两国间新铁路线路,路透社认为这是建立互信、促进双边贸易和互联互通的重要一步。根据4月14日签署的合作文件,双方同意由中方对两条规划铁路进行可行性研究,费用为995万元人民币(专题)。
协议涉及一条连接中国广西与越南首都河内的铁路,以及一条连接深圳和海防的新线路。目前已有广西南宁至河内的铁路,但因越南轨距为法属殖民时期标准,与中国现代高铁轨距不兼容,旅客和货物需在边境换乘。
两国曾因1979年边境战争及南海争端等问题长期互不信任,影响铁路项目进展。但近几个月,越南的经济考量似乎已超越安全担忧。
在美国对东南亚国家征收高额关税的背景下,越南面临46%的关税压力,而老挝和柬埔寨分别为48%和49%,缅甸为44%,泰国36%,印尼32%,马来西亚24%,菲律宾17%,新加坡仅10%。
美国国防部下属丹尼尔·井上亚太安全研究中心教授亚历山大·伍文(Alexander L. Vuving)认为,这些关税将显著改变贸易“赛场”。新赛场将为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带来巨大竞争优势,不仅相较于越南,也包括泰国和印尼——这两国分别被征收36%和32%的关税。
“越南显然是最大的输家之一,而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则有望成为该地区的赢家。”他说。
习近平离开越南后,抵达第二站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在此次特朗普“解放日”关税中,受伤较轻,被加征24%。它的邻居普遍较高——越南面临46%的关税压力,而老挝和柬埔寨分别为48%和49%,缅甸为44%,泰国36%,印尼32%。
其中,菲律宾与中国关系长期不睦,新加坡则没有劳动力优势,在中文社交媒体不少把工厂搬往马来西亚的讨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和马来西亚国王苏丹易卜拉欣于2025年4月16日在吉隆坡国家皇宫出席欢迎仪式。
习近平的第三站则是中国在该地区的“老朋友”柬埔寨。
近年来,位于柬埔寨西哈努克省泰国湾沿岸云壤海军基地(Ream Naval Base)因中国参与扩建而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其战略意义与地缘政治影响引发广泛讨论。
该基地有中国海军参与建设和运营,被认为是中国海外军事据点之一,而引发担忧。由于该基地扩建工程竣工恰逢习近平的东南亚访问,此前有观点认为,习近平的到访将出席该基地的啓用仪式。
不过似乎,中柬双方试图淡化该基地与中国海军的密切关系,4月5日,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主持基地啓用仪式,强调基地“完全由柬埔寨管辖”。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卡莱尔·塞耶(Carlyle Thayer )表示,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在习近平主席访问之前正式开放云壤海军基地,而不是在习近平出席的情况下举行正式啓用仪式,这一点很有意义。这是因为,越南和柬埔寨之间有一项长期协议,并在高级领导人访问期间得以重申,即双方都不会允许外国军事力量或基地驻紮在本国领土上,以威胁对方。
不仅如此,日本(专题)共同社报道,几乎在习近平到访柬埔寨期间,两艘日本海上自卫队扫雷舰将访问柬埔寨的云壤海军基地,这是该基地在中国资助扩建工程完成后首次接待外国军舰。
“魅力攻势”能奏效吗?
此行前夕,习近平在越南《人民报》发表署名文章,强调中越两国“命运与共”的深厚关系。他在文中回溯历史,不忘提及两国在反法、抗美战争中的并肩作战:“中方曾派出军事顾问团、政治顾问团协助越南人民抗法。中国党、国家和人民全力支持越南抗美救国的正义事业。‘中越情谊深厚,既是同志又是兄弟’,已成为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习近平通过这样的表述,希望为两国关系注入更多温情与历史厚重感,没有提到的则是1979年的中越战争,以及至今悬而未决的南海领海争议。
这么做的背景是,特朗普“对等关税”后,越南等国十分积极,已派遣副总理领衔的代表团访美进行谈判——在这些关税谈判的博弈桌上,美国或许会试图说服东南亚国家,甚至如北京所言,“以胁迫手段”让他们接受排除中国的相关条款。如何在中美之间保持战略自主、实现经济多元,成为东南亚各国面临的现实挑战。
2025年第一季度,河内自北京进口商品约300亿美元,而对华盛顿的出口则达到314亿美元。面对这样复杂的经济格局,习近平此行被外界解读为一场“魅力攻势”就不难理解——他试图以中国的稳定与资源优势,打动并影响地区领导人,让他们相信中国是值得依赖的贸易伙伴。
事实上,如今中国大约四分之一的出口货物都需经由包括越南、柬埔寨在内的中间国家转运。过去十年间,许多中国企业已将部分生产环节迁往这些国家,以规避特朗普首任期内施加的高额关税。因此,东南亚国家则在夹缝中寻求平衡,一方面与特朗普团队谈判,力图降低关税风险,另一方面也希望借助中国市场提升自身韧性。
卡莱尔·塞耶表示,在中越两国党领导人会晤时,南海的争端总是会被提及,双方都认识到,东海(即南海)是双边关系中的一个主要刺激因素,但可以看到,双方都承诺通过对话和协商来掩盖这一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国对菲律宾的强硬态度相比,中国对越南的态度相对宽容”,比如今年2月中国只是对越南“在非法占领岛礁上的建设活动”表达了关切;但跟菲律宾则经常有正面冲突。
“这次习近平主席对东南亚三国的访问,首先是为了促进双方合作,尤其是在面临美国关税战共同压力的情况下,试图通过扩大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团结东南亚国家共同应对美国关税战的压力。”香港(专题)亚洲研究中心(RCAS,Hong Kong)主任彭念认为,可以看到这次会签署很多协议,不仅在贸易领域,在投资领域,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这对构建中国 - 东盟命运共同体应该有积极意义。当然,后续的实际效果还要看这些协议落地实施的具体情况。
彭念称,中国比较担心的是,美国通过关税战,逼迫东南亚国家加入美国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去中国化”,这可能会使已经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的中资企业受到很大影响。第二个影响可能在投资方面,未来美国是否会施加一些投资限制,尤其是在东南亚国家接收中国转移产业时,这些产业领域吸纳美国投资的可能性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总而言之,在外部环境中,美国施加的压力影响非常大。
彭念表示,中国和东南亚诸国的合作也存在挑战,在贸易方面,虽然有中国 - 东盟自贸区3.0等,但仍有部分商品不在零关税清单上,存在一些贸易制度性障碍。更重要的是投资领域。
实际上,对东南亚国家而言,美国的投资远多于中国的投资,目前投资领域存在一些问题,如环境保护问题和社会责任问题。比如说,中国的投资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但对高科技领域和民生领域的投资过少,包括中国企业向东南亚国家进行核心技术转让,实际上也是东南亚国家比较需要的,但目前做得还不太好。此外中国的投资对当地就业市场的扩充,以及对当地中小企业的排挤或边缘化,也是当地比较担心的问题。
习进平与苏林会谈,中间为胡志明像
“竹子外交”的难处
在越南和中国媒体竞相报道习近平访越成果之际,太平洋彼岸的白宫却传出不同的声音。4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椭圆形办公室对记者抛出了颇具讽刺意味的评论。
“我不怪中国。我也不怪越南。完全没有。我看到他们今天在开会。很棒,不是吗?那是一次可爱的会面。像是在想办法‘怎么整美国?’”特朗普语调轻松地表示,同时不忘将矛头指向前任,称拜登(专题)在对华贸易中造成了“数万亿美元”的损失。“我不怪习近平主席,”他补充道。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美国总统做出如此断言?4月14日的中越领导人会晤内容确实颇具战略意义。习近平此行重点强调了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大量投资,特别是铁路和基础设施项目。他于4月15日结束访问并啓动了中越铁路合作机制,与美国削减国际开发署预算形成鲜明对比。路透社获得的资料显示,此次会晤还促成了两国商务、国防部门及商会间的多项合作协议。
长期以来,越南在美中贸易战中的角色备受华盛顿质疑。特朗普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4月6日明确指出“中国利用越南作为中转站来规避关税”。越南海关数据似乎为这一指控提供了佐证:今年前三个月,河内自北京进口约300亿美元商品,同时向华盛顿出口314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4月14日签署的一份备忘录促进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与越南工商联合会(VCCI)的合作,而VCCI恰好负责签发原产地证书——这在国际贸易中具有关键意义。面对美方的质疑,越南工贸部文件显示该国已要求企业加强对商品和原材料来源的管控,打击贸易欺诈,并鼓励企业多元化原材料供应,避免依赖单一来源。
在大国博弈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越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熟练运用“竹子外交”的艺术。与许多东盟国家类似,南北越统一后,河内始终坚持“不结盟主义”的外交原则。2019年,随着特朗普掀起美中对抗新篇章,越南国防白皮书更明确提出了“四不政策”,包含不参加军事联盟、不联合一国反对另一国等明确立场。
已故越南领导人阮富仲2016年首次提出“竹子外交”理论,巧妙阐释了越南愿与各国合作但不盲目抱团的立场。2021年,他在接受采访时进一步诠释这一理念:“越南的外交就像竹子一样,竹根稳固,竹身结实,竹枝柔韧,外交政策柔韧且睿智,执着而坚定。”
这种灵活多变且内核坚定的外交策略,或许正是越南在美中两大强国复杂博弈中保持平衡的关键。而特朗普所谓的“可爱会面”背后,是两个邻国在动荡国际环境中寻求互利共赢的务实努力,也是越南“竹子外交”在新形势下的又一次实践。
在伍文(Alexander L. Vuving)看来,不仅是越南,东南亚各国都要在中国和美国之间“走钢丝”。
彭念也持相同意见,他认为,在政治方面,东南亚国家不愿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它们既不偏向美国,也不偏向中国,避免陷入中美之间的大国竞争陷阱或漩涡。因此,除菲律宾外,其他东南亚国家一方面与特朗普政府保持接触,另一方面积极巩固与中国的关系,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但对于东南亚国家来说,实现这点并不容易。伍文以越南举例称,平衡战略的指导原则是“倾向于对自己更有利或带来更多好处的一方”,那么中国利用美国关税大棒带来的局势,拉拢东南亚国家,他们会更靠近中国,然而,越南目前最需要的是市场准入能力,而这并非中国能够提供的。
但是,“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在与特朗普总统谈判时几乎没有议价能力。而且特朗普希望实现贸易平衡,甚至对美国有利的贸易顺差。东盟没有足够的购买力来满足特朗普的要求。”伍文认为,目前,越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受到中国和美国的影响。
彭念认为,对于东南亚国家来说,除了平衡中美,他们更愿意拓展除中美两个大国市场之外的市场,如欧洲市场以及其他地区的市场,使经济合作更加多元化。这对于它们应对美国的关税战,以及美国胁迫东南亚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干扰东南亚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合作等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都非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