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为“出口转内销”算笔账,结果冷汗直流

京港台:2025-4-16 00:47| 来源:家传研究员 | 评论( 15 )  | 我来说几句


为“出口转内销”算笔账,结果冷汗直流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川皇对外贸下毒手,国家出招,内需买单,出口转内销成为出路。

  从第一季度存款来看,确实有潜力可挖:又增加12.99万亿元。

  而在2024年末,仅居民总存款达151.25万亿,比中国的经济总量134.9万亿元还高。

  有这么多钱,那么喜欢赚钱的中国人,为什么不投资?

  有那么多钱,为什么不花?

  只能说,这是在预期恐慌之下,采取的极端保守措施:广积粮、缓享福。

  通缩就是这么来的。

  对此,国家说有办法:降息降准。说白了,让存款无利可图,逼着老百姓拿出来消费。

  但如果真的预期不好,黄金和美元都是避险工具。黄金已经涨到1000以上,美元汇率也有很大压力,更不敢花了。

  那内销真的有可能吗?

  一位家传编辑部读者留言说:“内循环如果有用,东北亚邻居应该是个发达国家。”

  说得好有道理啊。国内的消费能力就那么点,要是能容纳这么多商品,何须外贸?

  更要命的是,出口转内销一旦实行,瞬间放大的供需失衡,会将几乎所有企业的利润打成负数!就像乡村振兴中通过补贴盲目扩大的产能,将本已赢利的农业企业干残那样!

  降价不好吗?通缩之下,企业无利可图只有死亡一途,就业、投资全完蛋!事实上,中国近年一直在努力解决cpl长期为负的问题,多少企业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

  如果出口转内销成功了,自相残杀之下,不知还能活下来几家企业!

  一位读者说:朋友所在化工厂因为进口原料翻倍涨价已经停工了,工人放假等通知上班。仅仅关税战第一天就直接停摆了。

  一位读者说:最近经常没钱吃饭被饿得头晕腿软,老中医开的药方是让我多吃山珍海味……

  一位读者说:挣的那点工资每月还房贷都吃力,早就提前消费了。

  一位外贸局内人算了一笔账:

  外贸销售是二三十年前全员下海之后,去外企做培训出来的。供应端是手拿把掐一点点控出来的,华东华南地区几乎都是日、德企业手把手教QA(品质保证)、QC(品质控制)。美国佬太粗糙,但在投资、金融、财务上,倒是让小老板在变成大老板的路上学到不少,比如早期8848、3721、以及后面的当当等……

  加入WTO后,实行出口退税,这部分大约能抵消企业成本10+%,使企业一般利润成本做到37开。如果外销转内贸,减去退税就是28开。

  但转内销后,找省级以上经销商包销又是5-8%的成本,另加变卖或寄卖平台上的担保费又2.5-3%,利润成本就变成1:9了。

  金四升级后,员工薪酬、五险一金纳入税务征收,以及地租+管理费+行政费用之类的综合成本加1.8%,于是利润成本变成了0:10.8。

  再加上从海关出来的运费、停放费、新增的仓库保管费,计0.2%(事实上珠三角散仓价格已经涨价了,动作慢的还得加),变成了0:11。

  综合一算,企业啥都没干,利润-10%。

  ……

  另一位读者说:无论电汇还是信用证的定金或首付款,至少10+%,一旦挪去备货,这下好了,后续订单没了,定金10%也没了,利润成本就是-1:11,整个流程下来-20%。

  

  假设一个50~150名员工,刚摆脱小规模纳税人的最普通的制造业小厂,按照轮候有几笔在途业务,外贸突然关闭,谁来承担代价?

  最后也只有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数千万好儿女们承担!

  不过代价而已,和那牛马草木灰又有何区别?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金融财经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24 03:2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