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说句实话:九成的中国人,都不适合移民海外

京港台:2025-4-11 04:22| 来源:忘川边的但丁 | 评论( 29 )  | 我来说几句


说句实话:九成的中国人,都不适合移民海外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移民、绿卡相关新闻汇总!

  测测你到底适不适合来海外定居

  

  为什么日本(专题)街头那么多流浪汉,12万补助不要?

  各位好,昨天的《封神,一个“神仙打架,百姓遭殃”的恐怖时代》一文不知道您看了没有,转眼搬家一个多月了,各项工作准备重新步入正轨,搁置许久的几个系列文章,我陆陆续续都会重新开始写。

  只是先跟大家通报一下:由于刚刚换了工作、生活环境,真的一切事情从头开始,适应日本这边的消费物价、承担经济压力固然是一方面,另外,感觉刚来的自己,就像新生的婴儿一样,什么东西都要重新学习——就说昨天我在ATM上取个钱,都满头大汗的折腾了半天。更毋宁说接下来我还有工作要忙,还要跑中介租房子。

  还有就是,最近这几天,樱花开了,在漫天樱吹雪的道路上,我总不自觉地要多流连一会儿。

  

  有时候一站或者找个地方坐下,就会待上半个小时——很奇怪,这个时候,我心中想的,更多却是那个我的故乡。我想起我小时候,蒋大为先生唱过日本翻译过来的《北国之春》,却也唱过《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大学时在学校学日语时,我们对着漫山的桃花唱前者,如今真来了这异乡异土,却总想着“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家乡”。

  所以最近一两个月吧,生活压力、适应环境、再加上思乡之情,可能会压得我少写许多正经文章,请大家多多见谅了。

  还有就是,可能很多朋友也发现了,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我的观念和文笔也在发生着嬗变——倒也不是很多人说到:“越出国越爱国”,只是深觉很多事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比如对眼下拿着关税大棒胡乱挥舞的那个美国总统川普,看我文章久了的朋友应该记得,我曾经是个“准川粉”,2020年他败选那次,我从古罗马的《安东尼努斯敕令》聊到美国宪法的本意,力图去说明川普的许多看似无厘头的行为其实是有其符合保守主义的内在逻辑的。但最近几天您看到了,对川普害人害己的发动关税战这件事,我抱持了相当严厉的反对态度,连骂了许多天了。

  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不得不承认,和我自己生活际遇的变化有关系。因为我们这些在海外学习、工作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初来乍到,有相当一部分的生活和安家费用,是需要仰赖自己或家人在国内的积累的,我们要用真金白银的人民币(专题)去换自己每一天的饭食,这个时候我们当然就希望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大势可以稳定,至少汇率、有价证券这些东西不要出现太大的波动,否则我们自己和亲人的财产、血汗就会化为乌有,而这恰恰是川普正在做的事情,我们和国内的同胞,都是在他的这番胡作非为中受损最严重的群体。

  比如今天人民币的汇率又跌了,而我来时带的日元将尽花完,要去取钱,就真的很犹豫——到底咬牙把钱换了,还是紧着手头这点,再忍忍。

  况且我真的看不到川普的这番暴行有谁能真正得利——今天他又突然宣布免除75个“挨巴掌立正”国家的“对等关税”,导致美国股市在连日暴跌之后出现大幅急涨。我想说的是,如果美国的金融监管系统不是足够值得信任,那么有司真的该好好查查川普的亲信或者利益相关者有没有在最近的急跌和暴涨中套利了。因为美国的外贸政策从来没有像眼下一样一惊一乍,川普在用他手中的总统权力干一件非常疑似“公器私用”的事情。而美国的大多数老百姓,也是没有从这种颠簸中得到任何利益的。

  还是我昨天说到的那个问题,神仙打架、百姓遭殃。所谓“伟人”在即便最秉持公心的时候,你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一脚踩掉亿万小民的生计,更何况川普这个人,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顾怜普通人生计的人。所谓“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我觉得这么个一惊一乍,天天搞大新闻的美国总统赶紧下台,换个安稳点的人上来,这对美国人民,和对世界人民,都是好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我们躲在书斋里,做纸面上的思维推演时我们会得到某些结果,但当我们真的自己下水,去设身处地的感知生活时,我们得到的认知会大不相同。

  至少此刻,耳闻目睹,我看到的我自己和我的同胞,都是在川普的这波盲动中遭遇损失的,他们很多时比我生活更加艰辛的升斗小民,我在见证了这些事情之后,实在对老川这个人再写不出半个字的好感。

  更毋宁说,还有在乌克兰前线,在川普许诺“停火”之后,依然遭遇俄军空袭死难的乌克兰无辜平民们,你若看到这些人,怎样再去赞颂这样一个货呢?

  ————————

  好了,不知不觉,又聊的太过宏大了,让我们说点更实际的。

  移居这些天来,其实不断有朋友问我:小西,移居日本(or海外)生活怎么样?小西,那个“经营管理签”到底如何?我能不能到日本去开个民宿,在那里生活?

  对于这样的问题,无论是公众号上还是知识星球上,我其实都没有正面回答过,因为自己也初来乍到,无法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往往都说“您等等,我再回答您”。

  但今天我想给很多等急了的朋友做个初步的回答:

  如果您已经成年、并在国内有生意或者稳定工作。我觉得若为您自己考虑,移居这条路其实并不适合九成的你。

  为什么要这样说?

  理由其实我在前文中已经提到了——去往海外,对国人来说相当于“重活一遍”,你要像一个婴儿一样,有太多的事情要重新适应、重新学起。

  而太多的成年人长大了太久,已经忘记了我们自己小时候有多难。

  我最近这段时间见了很多朋友,有的父母是为了刚刚出生、或者还在上学的孩子移居到日本来的。综合看来,我觉得这些父母很伟大,他们在为了孩子的人生多个选择,降低乃至牺牲自己的人生质量。

  父母如果有觉悟做出这样的牺牲,为孩子而移居是值得的,因为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教育虽然也有他们各自的问题(比如现在欧美学校的“政治正确”教育,日本学校的融入问题),但相比于国内至少没有那么卷,孩子可以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成长。且小孩子越小、来了以后的适应能力有越强,很多来了几年的儿童说当地语言的能力已经远超自己的父母了,出门给父母当翻译。移居对于孩子来说的确是划算的。

  还有高中或者大学毕业,靠家里资助来国外读大学或者硕博的学生朋友,我觉得他们来的也算值得。

  当然,从钱钟书写《围城》那个时候开始,海外的确就不乏“克莱登大学”这样的野鸡学校。但怎么说呢?只要你不是被中介骗了或者自己在择校时连靠谱的官网排名都没有查,那些在海外上野鸡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专题)如果留在国内,大多数估计也就只能上个野鸡大学。

  同样是野鸡大学,那还不如上个海外野大好些,好歹有方鸿渐的成功经验在前面摆着么。外来的和尚还是好念经些。

  至于学习能力还算靠谱的青年学生,在国内能上985、211大学的,来海外申个国际排名头一两百的大学肯定没什么问题(只要英语过关,并且家中财力充足),而留学海外毕竟是一个增长阅历、提升见识的机会。小时候在学校里考试,我们养成了“能力决定命运”的定势思维,可是上了大学后你会发现,人生越往后,决定你命运就更多不是能力、而是选择,明智的选择需要丰富的认知,丰富的认知又需要你突破信息茧房、多增长见识。而留学海外能给你一个“保留变化”的机会,说的最朴素一点,真到毕业的时候,你至少有个留在所在国就业,还是回国卷就业的选择权。

  在儿童乃至学生时代出国,我非常赞成的,想出国见见世面,越早越好。

  但如果你已经在国内工作了一段时间,尤其是年纪一旦过了三十岁,再要出国定居,就需要万分谨慎了,就像前文说的,我觉得九成的人不适合。

  首先是如果你已经成家立业,情侣或者配偶同不同意、适不适应就是个大问题。要谨慎带着一方迁就另一方的心态移居,比如丈夫有海外工作机会,妻子本来在国内事业做的很好,来了打算做家庭主妇。这种移居看上去很美,但很可能带来家庭关系的致命变化,因为这样做的隐性风险,是妻子为丈夫牺牲了自己的事业,而未来又需要靠丈夫的工资来供养的。虽然在很多国家,婚姻中一方的家庭劳动其实得到了尊重,但据我观察——实事求是的讲,中国的大部分男性,其实没有做好这个准备和觉悟。移居海外后丈夫养家、妻子当中主妇的结构,并不仅仅意味着经济压力的倍增,更重要的,是双方婚姻关系的再调整。到头来一吵架,男的说你还不是靠我养,女的说我为你牺牲了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变成了主妇。这个矛盾一旦当你移居了海外,是很难被调解的。在国内活得本来挺好的两口子,跑到海外来离婚、相看两厌甚至彼此毁灭的例子,真的比比皆是。

  那么挥慧剑、斩情丝,跟情侣分手、夫妻离婚,自己跑到海外来打拼,是不是个好办法呢?

  我觉得也要看人。

  若你做好单身一辈子的觉悟,那肯定可以,但如果还想结婚,就要分男女两种情况:

  说句不怕男女权拥趸都要喷的话:中国的女性们来到海外,想嫁个当地老公或者华人(专题)定居者还是比较容易的,当然也有相当的代价——比如所挑选的男性阶层要适当降级,或者国内通行的彩礼,你就不好开口要了。

  但国内的男性想到外国来娶媳妇结婚,难度就要高上不少了。

  首先语言关你就不好过,把外语练到应付工作、生活和能上街把妹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另外就是大男子主义的问题,这其实是很多中国男性忽视的一道自身的顽疾——欧美我不了解,单就日本而言,我发现很多来日的国内男性往往有一种迷之自信,觉得日本男人比中国人大男子主义多了,老婆在家不都是跪式服务么?那日本樱花妹找个咱这样的中国男友还不是捡了大便宜?得乐疯了?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刻板印象,据我观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欧风美雨,日本的大部分(还想结婚的)青年男性,已经不像当年的日本男人那样在家当惯家主了,他们对妻子的尊重态度反而要高于国内至少大部分内地地区。而且他们更懂得怎么打扮、交流能讨日本女孩欢心,想从这帮人那里虎口夺食,那是有相当难度的。

  的确,也有少数日本女孩还愿意当对老公百依百顺的“大和抚子”,传说中从幼稚园起写的人生理想就是“当新娘”那种。可是请注意,这些“大和抚子”一般都更愿意嫁“日本男儿”,也就是说她们是最文化保守主义、不愿意外嫁的那个群体。

  所以总体上而言,单身来到海外,想在这边拓展生活的男性,除非你特别优秀,或者月老追着牵红线,准备打上三五年光棍其实是个起步价。切勿想着贪便宜捡漏——否则看似“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很可能秒变仙人跳。切记切记,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里面就又涉及到了另外一个重要问题,你来海外要做的工作到底是什么?

  前两年投资移民(专题)热的时候,很多中介公司盛传“在北上广卖一套房,就能来xx开民宿躺平”,但后来的实践证明这其中的坑是很多的,不是没有好的投资项目,而是真的需要你凭运气去碰、或者靠汗水去找。千万不要抱着来了就躺平的心态,带着卖国内房子的钱就来了——那样你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在这边投资失败、赔了个底儿掉,想回国工作机会和房子却都没了,进退维谷。老实说,这样的人很多。

  老实讲,不像老外去了中国就能享受我们热情友好的接待,丢辆自行车警察叔叔都帮他满城找,读个书学校还给他们发津贴、安排什么学伴。大多数海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对移居者的态度都是“你爱来不来”。所以中国人想到海外谋生,从事的一定是“三重”项目:

  重体力劳动(比如日本的人文技术签、新加坡的劳工签证)

  重脑力劳动(比如IT、高精尖科研)

  重资金、甚至高风险的生意(从传说中的房地产、民宿、面馆到川普金卡)

  也就是说,就是他们本国公民不愿意干、或者干不了的工作。因为本国公民干不了,你才有机会填缺。而且请注意,来了以后除了当地法律保障给你的一些基本利益,你是没有权利像当地公民一样要求更多的(比如法国人喜欢罢工,美国大学生喜欢罢课,中国人去了最好就都别参合),因为你拿的只是签证而不是护照,你连传说中的“二等公民”都算不上,你的权益受到当地法律保护,但你没有在该国参政议政的权利。你只是这里暂居者,或者说,客人。主人如果想端茶送客,你要随时做好走人的准备。

  诚然,在前些年白左思潮高涨的时候,不少发达国家曾经主张过极度亲外,尝试推动多元化,给暂居者们“准公民”的权利,也因此搞得这些国家鸡飞狗跳。

  但现如今不是白左势力退潮了么?不是川普都上台了么?未来各个国家的国门都会相对关紧,想移居越来越不容易,这就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我们赶上了,就只能适应。

  还有一个最突出的心得,我觉得所有动了移居念头的人,一定要想清楚,并做好准备——

  海外不是天堂,这个不用我说,大多数人估计心里都有数,但移居给你带来的最大心理冲击,其实是社会治理秩序的不同。

  国内的社会,政府很多时候扮演的是一种父母式的家长角色——我们都对自己的父母和原生家庭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满,但是很多人真的一离开父母,没人“管”着了,他们其实是不适应的。

  从这个角度讲,成龙大哥当年那句“中国人就是欠管”,虽然惹了众怒,至少对相当一部分国人,也是话糙理不糙的。

  大多数国人习惯了有人管的环境,因为这个“管”,也并非只是“管束”的意思。

  而来了海外你就会发现,很多失去这种管束的国人,真的就像家长离开时的熊孩子,无所不为,你又拿他们没办法。

  所以海外又有“珍爱生命,远离同胞”这句认真的玩笑话,这就是因为华人圈在海外那种政府不承担强管束职能的社会里,的确很容易陷入黑暗森林式的弱肉强食和混乱。

  其实有一件事,可以初步衡量你到底是否适合这样的生活,你回想一下你大学第一次离开父母、远走他乡的时候,对原生家庭的管束和兜底,到底是无尽的思念呢?还是觉得离开了真自由、活得真爽?

  如果是前者,那真的要谨慎考虑出国的事儿,因为连原生家庭的“管”,你都已无法脱开。

  还有另外一件事是要对国内中产阶层说的,那就是国外一切涉及人工服务的项目都贵,蔬菜水果贵,点外卖贵、打出租车、请工人师傅安空调、通马桶更贵。我们在国内能以超级低廉的价格享受这些服务,是因为有大量的农民、工人、外卖员、司机师傅在为我们付出,你可以不感谢他们(因为他们也是被动的),但如果你已经对这种不那么对等的服务安之若素,你就不适合移居到海外来。因为在发达国家,你是个家庭小康的中产,给你服务的那人,很可能也是个中产,或者至少想要成为一个中产,而当地的法律支持甚至偏袒这些人实现这个梦想……

  说了这么多出国的缺点,可能有人会说:那谁还愿意出国啊?

  我想说,于我而言,可能就是图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感受吧,如果我不出来走着一遭,没有这段人生经历,若干年后,行将就木,我会好奇,我多年前在书本上看到的那些知识,到底是不是真的。那将是我人生莫大的遗憾。

  或者说的更玄学一点,你适合在哪里,过什么样的生活,其实是一件环肥燕瘦、丰俭由人的事情,选择,并承担代价就好,这其中并无对错。

  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无非如此罢了。

  而由于成年后世界观和能力都已经定型,其实九成的中国成年人,都不适合移居海外,切勿盲目跟风。

 

相关专题:移民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12 17:5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