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立演男版刘亦菲:70岁老头被4个女人狂追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18年前,52岁的张国立老师凭借一部《金婚》贡献了中国式窝囊渣男的经典模版。
如今又凭一己之力,把国产偶像剧的年龄天花板刷新到了70岁。
最近他在新剧《我的后半生》里,饰演一个在南京有200平大房子的退休教授,在老伴生病去世后开启了人生第二春——
以及第三四五六春。
从海报中你也可以大概看出来,这剧其实是老头版的《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

熟悉的人物关系、陌生的年龄,再加上戏份较多儿子儿媳、亲家,主角团加起来快到一千岁了。
贴身照顾的护士长、书信传情的女科学家、强制爱的工会主任、酷似前妻的替身……先后与刚刚过完70大寿的张国立老师发生情感纠葛。
以为是人到老年色心不死,结果别说咱爸咱妈看得如痴如醉,年轻观众同样欲罢不能。
“小年轻演偶像剧悬浮,中年人演偶像剧油腻,只有老年人偶像剧才是真的狗血又带劲。”

01
70岁老教授坠入爱河,
如同老房子着火
20年前的偶像剧里,为了爱情要死要活的主人公是大学毕业没几年的小年轻;
不是在商场喷泉大喊“我没车没房但有一颗爱你的心”,就是在冰淇淋店发疯折磨店员。
而如今风水轮流转,荧幕上不管不顾的变成了当年苦口婆心劝小辈们不要太冲动的老年人。
用剧中台词就是“死了都要爱,爱了才能活”。

在这个“恋爱脑”已经约等于骂人的年头,你已经很难看到常规的偶像剧里会如此直白表现爱情的重要性。
在第一集的前20分钟,张国立演的文学系教授还是个因为思念亡妻,整日心情低落、不修边幅的脆弱老人。

但因为一次住院爱上了温柔又贴心的年轻护士长,很快就在爱情的滋养之下变成了精神老伙。
头发也染了,松弛感衬衫也换成了板正西装,就连表情都透着一股意气风发。

多少年轻观众已经很久没有这种体验,能在一部普通爱情剧里感受看狗血短剧的刺激——虽然是老头版。
首先是里面每一段恋情的进展之快,都像坐上了火箭。
老教授从为亡妻要死要活到跟护士长同居,只用了一集半。
一边住院手术,一边完成了暧昧、吃醋、表白失败、表白又成功了等一系列流程。老头出院当天,就是护士长搬进家门之时,效率不可谓不高。
前两天还在担心爸爸忘不了亲妈的佟大为,没两天就被通知“你后妈来了”。

小年轻偶像剧《难哄》里设计男女主住进一个房子,要先让男主家因为邻居失火再次装修,再安排女主角被室友骚扰而搬家。
总之一切都是缘分和误会,而不是相爱之人的刻意为之。
但老年人同居,只需要一个直球表白——哪怕俩人在此之前只见过两面。

甚至不需要另一个人的同意,只要你足够社牛,就可以像这位高能量工会主任一样,跑到对方家里单方面宣布要“结对子”。
别在网上玩什么“跟crush增进感情”的烂梗了,打直球还得跟老一辈学。

老教授恋爱另一个让年轻人看上瘾的点,在于里面有很多古早狗血恋爱梗。
2025年让年轻人演这些情节只会让人觉得土,但主角换成七旬老头,反而有种新奇的反差感。
比如老教授为了攻略心上人,明明病好了也要绞尽脑汁拒绝出院。
表白时大张旗鼓找了朋友和孙子来吹萨克斯、录视频,可以看作是大学时喊楼表白形成的一种肌肉记忆。
说起土味情话来,同样张口就来。“没有你我是万万不行的。”
“本来没觉得累,但你一帮我捏肩,我就感觉越来越累、越来越累……”
然后顺势靠到对方肩膀上,猛猛来一个环抱。
当然你也不能说老年偶像剧就不注重精神层面。
尤其张国立演的还是个高知老年,多少也有一些文化人的含蓄浪漫。
会偷偷掏出笔记本写对方名字的藏头诗;

情到浓时甚至定制了绣着两个人名字的被子——只是后来分手后,这套被子就像前女友的名字纹身一样尴尬。

在第二段恋情里,他跟女科学家因为都喜欢昆曲而结缘。
老教授下雨天特地跑到竹林里,就为了给对方录昆曲唱腔从竹叶中穿过的声音。


不过绝大多数时间,这剧里的恋爱情节依然有种让人很长见识的狗血感。
丧偶大婶为了追求心仪对象,穿着性感内衣跑到对方家里拖地;

不满50的中年美妇,在七旬老教授面前巧笑倩兮、做小伏低;
教授被哄高兴了就会来一句“表扬,今天表扬啊”。
看得屏幕对面的年轻人叹为观止。
倒不是因为没见过老年人谈恋爱,实在是这恋爱模式太惊人。

年轻人看张国立秀恩爱时的表情。
02
“图你年纪大,
图你不洗澡?”
现在年轻人的偶像剧越来越难看,一大原因是很难规避掉故事底层的逻辑根基。
“这俩人费那么大劲非要在一起,到底为啥啊?爱情能当饭吃吗?”
但在老年人谈恋爱的故事里,主角们能给出的答案要可信多了。
“这岁数了还要找个伴儿,肯定是想图点什么。”

张国立演的老教授图的是情绪价值。
作为是一名有钱有闲的老年知识分子,儿子儿媳就住在对门,儿媳还是是家庭主妇可以随时照顾,生活自理完全没问题。
但退休丧偶之后尤其缺乏被重视的感觉。
他彻底为护士长陷入情网的契机,是在病床上朗诵自己给亡妻写的悼诗时,转头发现护士长被感动到眼泪汪汪。

而作为对比的是,他此前试图在学校中秋汇演上朗诵同一首诗,被前同事们吐槽“不吉利”,直接被委婉轰下了台。
手术后伤口疼还不吃止痛药,护士长没有说他固执不听医嘱,而是带着崇拜的语气来一句“您真坚强”。
“别说是七旬老头了,搁我我也遭不住啊。”
年轻美貌、工作也算体面的护士长,前几集看似只是被教授的“文化人滤镜”迷住了。
能写诗、脾气好,也能为她怒斥医闹。
但咱观众也是被各种狗血都市家庭剧洗礼过的,知道事情肯定没那么简单。
以至于当她终于开口,要求把老头的黄金地段200平房子改到自己儿子名下的时候——
我甚至感觉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对嘛,人家小20岁的漂亮女人上赶着来给老头当私人保姆,说自己啥也不图你敢信?
此后就是家庭剧的经典剧情:
老头爱情上头,想要用房子换美人一笑,儿子儿媳亲家纷纷反对。
朋友一句“你死了她儿子就能有房,你猜她盼你早死还是晚死”,让有情人也渐生嫌隙。

最后在70大寿的宴会上,护士长有自闭症的儿子当着全体来宾们大吼“我不想让我妈为了我,委屈自己给你当保姆”。
以为自己遇上真爱的教授当场破防。

在第一集,教授的朋友就贡献出本剧第一金句。
“老头走了老太太都是越活越好,但老头必须得找,老太太一走,老头说死就死。”
也奠定了老年偶像剧的头号叙事范本——谁要看纯爱啊,看得就是男女之间的家长里短、利益纠葛。
在这个范本里,老年男性们属于甲方,负责出钱出房出待遇。
老年女性属于乙方,负责提供照顾和服务。

君不见剧中儿媳去相亲角给公公找老伴,一群广场舞大妈欢呼雀跃大喊“老头上新了”。
那兴奋劲儿,就跟年轻人听说哪个大厂岗位又突然扩招了一样,

普通偶像剧里让主角说一句“我想要更好的生活”,都要考虑会不会被网友骂飞。
但大妈们争相要媒人给自己介绍有房有工资、儿女不啃老的老头,看起来不仅合情合理,简直是有大智慧。
要我说,真正跟这部剧的气质格格不入的,反倒是张国立老师演的男主角本人。
非要在这个“互惠互利”的老年爱情叙事模板里寻找真爱。
发现心上人一号尽心尽力照顾自己,其实是为了要房子,跟人生第一次失恋一样伤心。

跟心上人二号灵魂共振之后,发现对方身患重病,儿子还在国外。又试图为爱献身,把对方接到家里照顾。
最后还是被心直口快的亲家点醒:
“你是能给她洗衣服还是做饭啊,接回家来受苦受累的还不是我女儿吗?”

03
老年偶像剧,
是内娱偶像剧的唯一出路
国产都市剧讲老年人爱情的,《我的后半生》当然不是第一个。
前有知名痴情老头苏大强,被小保姆蔡根花的体贴迷倒,贡献出了国产剧领域的经典名句:
“不图你房子图你什么啊?图你年纪大?图你不洗澡?”

张国立自己也曾在中产鸡娃剧《小舍得》里演过一个“老年渣男”,人到中年突然出轨护工。
后来跟女儿交心,说自己当时生了一场大病之后大彻大悟,就想找一个可以照顾自己的人。

这些老年爱情过去只是国产剧里的“镶边”,用于推动剧情、丰富人物关系。
《我的后半生》是真的在拍老年人找老伴。
剧里的中年夫妻发愁儿子学习、照顾长辈住院、处理姑嫂矛盾、担忧公司业务……
只有已过耳顺之年的大爷大妈们,忙着为找到一个好老伴儿争风吃醋。

就算再怎么被骂悬浮、难看,国产剧的风向依然能依稀反映出观众口味的风向。
去年开始,“老年爱情题材”开始在各个维度上井喷。
“霸道总裁爱上50岁的我”成为短剧界的黑马,中老年女性纷纷为它充钱,就连刘晓庆也蹭上了这波热度去演。
《我的后半生》在首播当日就创造了今年最高收视率。
年轻观众不再爱看同龄人的爱情,因为“谈恋爱““两性关系”在他们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正在越变越小。
看屏幕里20岁的主角在操场大喊“年轻就该放肆爱一回”,忙着考公考编的年轻人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想翻个白眼。
但传统的恋爱关系在老年观众心中依然生效。
当剧中60多岁的时髦大爷说出“咱们这个年龄说死就死,所以必须要及时行乐”,就连最烦花心老头的我妈都觉得有点道理。

如今以年轻人为主角的爱情剧,只能往“虚假”里拍。
要么是四海八荒里的神仙故事,要么是没有其他支线、只顾猛谈恋爱的纯甜剧。
反倒是老年偶像剧,让无论什么年龄段的观众,都能看出一点俗气的“真实”碎片来。
这就像是回家听妈妈拉着自己吐槽邻居家的狗血八卦——
比如张国立演的七旬教授为什么人见人爱?因为他有工资、有独立住房,儿女也都不啃老。
更重要的是他是个花钱大方、又要面子的知识分子,至少不会对另一半动手。

不过话说回来,哪怕单纯是从编故事的难易程度来看,这年头老年人确实也比年轻人更适合谈恋爱。
毕竟20多岁的大家要么忙于考试、要么困于加班,个个文化体力告急,更别说还要腾出精力跟另一个人进行情感推拉。
反倒是老年人要时间有时间、要钱有钱,就少那么一点激情和跌宕——
国产剧确实也该与时俱进,让老年主角们也吃吃爱情的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