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李强承诺发放育儿补贴:网民期待落实

京港台:2025-3-6 05:12| 来源:美国之音 | 评论( 5 )  | 我来说几句


李强承诺发放育儿补贴:网民期待落实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国年度全国人大会议于3月5日正式开幕,总理李强发表政府工作报告,在长达一小时、逾1.7万字的演讲中,关于“发放育儿补贴”和“普惠托育”政策的短短一句话,却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烈讨论。许多网民疾呼“养娃难、快落实”,但也有人质疑“补贴资金从何而来?”对此,一位人口专家直言,各国经验显示,洒币救生育率是个“无底洞”,且收效甚微,中国须找对病根,即年轻人失业、女性晚婚晚育和教育成本太高等问题,才能稳生育。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中央政府将“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短短不到40字的话语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截至当日晚间8点,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1.3亿。

  中国网民吐苦水:养娃太费钱

  中国网民也纷纷留言呼应,其中,多数人一面倒支持,还大呼“快落实”,因为“养娃贵”或教育成本太高。

  例如,安徽网民“这向日葵怎么不向阳”留言称:“感谢政府,希望政策能早点出来,现在育儿成本太高了。”

  另一名安徽网民“潇洒小姐_SweenH”也附和并写道:“支持!尤其是幼托!产假结束后没人带娃,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贵州网民“长长长678”也说:“赶紧通过,现在养个娃太费钱了。”

  辽宁网民“祝千棠的微博”则将补贴和生育画上等号,她留言称,“赶快落实,这就要二胎。”

  还有人开始比对起各城市的公私立托育开销。

  广东网民“用户6249217560”留言表示,她刚供完小孩念幼儿园的费用“花了10万(人民币)”,引发其他网民猜测这应是私立托育的费用水准,因为其他网民对帐的结果,公托每月不过数百至一千上下人民币的水平,即便也有人抱怨,公办幼儿园学位太少、“根本挤不进”。

  例如,福建网民“_Lasia丶”说,当地“午托一学年3340(人民币),没午托3070(人民币)一学年,包括早点、午饭还有午后点心。”

  山东网民“元元LLe”则回复称:“这么便宜,我们上的公立一个月都得950(人民币)左右。”

  广东网民“小曲调万岁”则留言写道:“我们这保教费都要1200(人民币)了,还要伙食费加其他,最少1500(人民币)一个月。”

  相较于多数人热烈拥抱政府出台育儿补贴等“组合拳”政策,有一部分人则不以为然、甚至持怀疑的态度。

  例如,浙江网民“我不喜欢这世界_无感”和云南网民“废柴白痴”异口同声地问:“落地是很好”但“钱从哪来?”

  还有人抱怨,就算九年义务教育免学费,但课后延时费、资料费和课外阅读等各类辅导费越收越多。

  因此,黑龙江网民“Sourire”并不乐见生育改革新政,她不满地写道:“课后延时今年还多了一节,越改革花钱越多,适可而止吧。”

  家长:育儿补贴“杯水车薪”

  一位位于云南昆明的杨性家长也向美国之音抱怨,“在中国的教育成本真的太高了”。

  杨先生说,他小孩才小学六年级,虽然是公立免学费,但每年其他辅导等杂费也得花上3万人民币,这在当地算中等开销,因为私立教育的基本开销可能每年超过10万人民币,这还不包括参加各类才艺班的费用。

  他说,中国父母本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再加上,现在大环境不好,职场太卷太竞争,高材生都找不到工作了,更何况教育程度低下者,因此,中国父母多数都很舍得在教育上花钱、盼小孩未来“成材”。

  杨先生说,他们夫妻俩一年20万人民币的收入,有一半花在独生儿子身上,包括带他旅游开眼界等,因此,根本不敢要二孩、“也养不起”,而且就算当地政府发放每月每位小孩1000元人民币的补贴,那也是“杯水车薪”。他认为,应该对提高生育率的刺激效果有限。

  中国于2016年废除一孩限制后,进一步于2021年放宽至三孩政策,且为鼓励生育三孩,部分省市提供每位小孩上万元人民币不等的一次性补贴,也可能包括12万人民币的购屋卷及小孩三岁前、每人每月1000元人民币的长期补贴等。

  位于台北的人口专家、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文山也说,多数华人社会、包括西方国家的经验显示,发放育儿补贴之类的大洒币政策对提升生育率的效果并不显着。

  人口专家:“大洒币”难拉抬生育率

  杨文山告诉美国之音:“我觉得,这是一个无底洞,我就讲韩国的例子,他们从2006年到2024年,在提升生育率跟家庭政策,一共花了2500亿美金,但是对提升生育只有很少很少的效果。”

  他说,东欧国家波兰近期的经验也证明,洒币政策拉抬生育率的效果有限且短期,无法长期持续,另包括台湾做过的研究也发现,就算有了中千万台币(约30万美金)的彩票奖金诱因,受访者生育的意愿也仅增加0.03个百分点,收效甚微。

  这位台北人口专家表示,中国已出现人口减缓的惯性,再加上高龄人口多,每年死亡人口高过出生人口,因此,中国人口减少是无可避免的长期趋势。

  根据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去年发布的2024年生育报告显示,中国2023年的总和生育率“已降至1.0左右,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倒数第二”,因此全面鼓励生育刻不容缓。

  相较于2024年的1093万死亡人数,中国同期的出生人口达954万人,比2023年微幅成长52万人,也终结七年的跌势,但仍仅占2016年之1883万出生人口的一半,代表堪虑的人口红利前景。

  对此,杨文山分析,中国的总和生育率须维持在1.4左右,才能支撑其发展动能,但很多都会地区,如上海的总和生育率恐已低于0.8,即因女性晚婚晚育、且教育内卷化加大育儿成本。另外,青年人失业率过高,回家啃老躺平、难婚难育都是中国生育率不振的根本病灶,“就算要洒币,也要洒对地方”,须先从社会制度和教育观念的改革做起。

相关专题:李强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24 04:1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