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为什么是雷军第一个亮相“代表通道”接受采访?

京港台:2025-3-5 19:46| 来源:极目新闻 | 我来说几句


为什么是雷军第一个亮相“代表通道”接受采访?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开启。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亮相并接受记者提问。接受完采访,雷军在个人微博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今天代表通道,我第一个接受采访,还是挺激动,也有点小紧张。”(据3月5日极目新闻报道)

  雷军是有上热搜潜质的网红企业家,曾经创下一个月上31次热搜的纪录。全国两会开幕后,雷军又频频冲上热搜:第一个亮相代表通道,关于新能源车牌的提案,接受记者采访时连说了15句感谢,都冲上了热搜。这些热搜中,尤其以亮相代表通道最为瞩目。有媒体认为,雷军首位亮相“代表通道”,这个热搜分量很重。也有媒体发文感叹,第一个亮相“代表通道”的,为什么是雷军?

  

  雷军亮相“代表通道”(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雷军受到关注,当然与雷军本人自带的光环有关。作为科技制造领域的杰出代表,雷军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在上个月召开的民营经济座谈会上,雷军与任正非、王传福等科技领军企业家代表同列“C位”并受邀发言,属于民营经济的“排面”人物。

  这次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上,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和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两位代表“同框”亮相,讲述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成功密码”。为什么是雷军率先接受记者采访?要说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这体现了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彰显了对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的重视。

  

  雷军发文谈感受(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有媒体注意到,从各地“新春第一会”到中央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再到全国两会,“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始终是高频词、关键词。在不少场合,民营企业家都被簇拥在中间,稳稳占据“C位”。雷军作为民营企业家,第一个亮相“代表通道”,从重视民营企业的整体氛围来看,这顺理成章,并不奇怪。

  雷军介绍,在手机业务方面,小米已经连续18个季度排在全球手机市场前三,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4%。作为汽车市场的新人,小米在去年短短9个月时间里,销售交付了超过13.5万辆车。

  “我们敢于与全球最强的对手比拼。”雷军介绍小米的这番话,正是中国新质生产力崛起的写照,一大批像小米这样的企业,在各个领域都敢于与全球最强的对手比拼,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雷军在科技领域具有近三十年的创新创业经验。曾带领金山软件跨越了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三个时代。创建小米集团后,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将智能手机做到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三。还构建起开放共赢的智能产业生态圈,推动了几十个行业的品质提高和效率提升。

  雷军的经历可谓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见证,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居世界首位,阔步从“大”向“强”迈进,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雷军说,今年正好是小米创业15周年。他深刻体会到,无论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都离不开科技创新。

  于国家而言,今年也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回首十年前,《中国制造2025》印发,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在去年4月份,有媒体通过官方及其他权威资料数据梳理得出,十年来,中国已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等10个关键领域的超86%的目标。小米的成功,也可以说是《中国制造2025》目标实现的一个缩影。

  雷军是一位传奇人物,拥有大量粉丝,深受年轻人欢迎,不少网友自感与雷军“很熟”。雷军让人感到亲切与熟悉,不仅在于他的为人谦和具有亲和力,更在于他的经历能让人共情。雷军是一位从农村走进大学然后创业成功的励志人物,无论学霸经历还是创业经历,都能让年轻人找到自己的影子与奋斗目标。雷军的成功具有可借鉴与复制的意义,能激励年轻人像他一样在激情满怀中努力实现梦想与人生价值。

  为什么是雷军率先亮相“代表通道”接受采访?要说有什么含义,这是小米集团在时代机遇中取得了亮眼成绩,因此受到瞩目,也是中国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亮眼之处引来关注,这是知名企业家的“明星效应”,也是中国高端制造的“明星效应”。从小的方面来说,这是令雷军感到激动与紧张的时刻。从大的方面而言,小米是中国民营经济与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的一个符号,无论雷军还是其他优秀企业家第一个亮相“代表通道”都很正常,传递的信号与意义都是一样的。

相关专题:军事动态,雷军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28 20:2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