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6岁男童死在“大奶奶”家:人性太扭曲了

京港台:2025-2-24 02:30| 来源:桌子的生活观 | 评论( 5 )  | 我来说几句


6岁男童死在“大奶奶”家:人性太扭曲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1

  2025年的春节才刚刚过去不久,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还未散尽,有的家庭却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前几天,贵州六盘水的一名6岁男童失踪案,引发了全网的关注。

  2月16日,这本是一个平常的下午,男孩小马儿(化名)像往常一样,在自家门口玩耍。

  因为这是一个家属区,周遭的环境相对安全,这里的孩子也经常在这一片活动区域玩耍,所以孩子的家人并未贴身陪伴,只是在视野范围内看护。

  然而,没过多久,男孩小马儿就不见了踪影。

  小马儿的家人慌了神,发动全部的亲戚出门寻找。

  他们在家附近3公里范围展开了地毯式的搜寻,亲属也迅速报了警,在网上发布了寻人启事,但始终不见孩子的下落。

  所有人都急疯了,他们找遍了孩子可能会去的任何角落,连附近的山上和水源处都没有放过,生怕错过了一丁点的可能。

  但遗憾的是,孩子的行踪依然成谜。

  

  由于孩子失踪的地点刚好是个监控盲区,就连警察也束手无策,没有一点可以搜寻的线索。

  小马儿的家人在绝望中煎熬着,甚至,他们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觉得孩子是不是被人贩子抓走了。

  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此时的小马儿,已经遭遇了不幸。

  

  2月18日,失踪了两天的小马儿被找到。

  然而,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此时已经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他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而残害孩子的,不是别人,而是他们家的亲戚——小马儿的大奶奶!

  

  在贵州,一般把爷爷亲兄弟的妻子,叫做大奶奶,也就是说,他们是真真正正的血脉亲戚。

  事发之后,因为顶不住压力,大奶奶主动出来自首,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她把孩子杀害了,放在自家的阳台上,装在一个塑料桶里。

  就在所有人都为了孩子的下落着急担心的时候,她还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跟着大家一起去找孩子。

  

  那么,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太太,为何会做出如此令人发指的恶行?

  有知情网友留言说:大奶奶自己也有孙子,但小马儿聪明伶俐,很招人喜欢。

  这份嫉妒经过长年累月的发酵和积累,最终导致她化身恶魔,夺人性命。

  

  具体的真实情况我们还需要静待警方的调查,但这里面的人性简直是细思极恐。

  小马儿母亲回忆说,两家虽不算亲密,但逢年过节仍有走动,“谁能想到她会对孩子下手?”

  在大家都心急如焚的时候,她就在人群中间,看着所有人心如刀绞的样子,却依然能做到面不改色。

  这是何等的冷血?

  在她亲手将孩子浸入水桶中,看着孩子的挣扎和求助,她却依然能做到心硬如铁,置他于死地。

  这是何等的扭曲?

  他们明明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她却残忍地将一个手无寸铁的6岁男童活生生地残害至死。

  这样的故事,想想就觉得不寒而栗。

  这种“熟人作案+伪装善意”的双重伤害,彻底击碎了亲属间的信任底线。

  2

  这些年来,亲戚残害孩子的案例,屡有发生。

  公安部2024年数据显示,12岁以下儿童单独被杀案件中,98%的凶手是熟人,其中59%为亲属,20%为邻居。

  本案中“大奶奶”的作案动机尚未公布,但研究指出,亲属犯罪多与长期积怨、财产纠纷或心理扭曲有关。

  一名经常参与案件分析的刑警透露:“亲属作案往往伴随极端情绪积累,但将矛盾转嫁到孩子身上,暴露出人性最阴暗的一面。”

  2022年,3岁的男孩成成,被父母带回云南老家过暑假。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孩子突然失踪了。

  父母发了疯似的找寻,想尽了各种办法,孩子依然下落不明。

  那段日子,几乎成了他们家人挥之不去的噩梦。

  所有人都以为是被拐卖了,但失踪22天后,成成的行踪终于有了眉目。

  他的骸骨在一个离家很远的小溪边被找到。

  

  父母悲痛欲绝,天都要塌了。

  最终,警方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成成的二奶奶。

  而她杀人的动机,就是单纯的嫉妒。

  她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在坐牢,看到成成家里花团锦簇,家庭和睦,孩子还这么健康活泼。

  于是导致她自卑又嫉妒,将私愤发泄在成成身上,残忍地杀害了这个3岁的孩子。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四川。

  2008年,四川自贡一户刘姓人家突然传出了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

  这家年仅2岁的儿子刘宏,突然死亡。

  村民们议论纷纷,原来这户人家相当惨烈,算上这个2岁的孩子,刘家人已经陆续死了4个孩子了。

  前面三个儿子,都没有活过5岁。

  为什么会这样?

  在警方的不断搜索和调查下,真相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真凶,竟然是孩子们的婶婶。

  而刘强的前面3个儿子,全部都是被她所害!

  她每次都把毒鼠强放到孩子的零食里,就这样毒死了4个。

  

  而让她下毒的原因,竟是因为嫉妒刘强家生的是男孩,而自己生的是女孩。

  严重的重男轻女情节,让她扭曲到发狂。

  人心简直是不可直视啊。

  你永远也不知道,那些表面对着你笑嘻嘻的所谓亲戚、熟人,背地里包藏了怎样的祸心。

  而评论区里的网友,也说出了很多自己的真实经历:

  “自家生的是女儿,于是想尽办法伤害别人家的男孩。”

  

  “跟伯母的儿子打了架,被伯母骗上了车,假装失手掉入山崖。”

  

  “孩子失踪了,最终在孩子大娘家的粪池子里找到,后脑勺是被大娘直接用钝器打死的。”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诸如此类的事件,每次一发生,便会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巨大的恐慌。

  很多网友说:

  不敢让孩子单独跟亲戚相处了!

  仔细想想,人性有时候确实是吊诡而阴暗。

  熟人之间,最容易发生嫉恨、攀比和迁怒。

  你的孩子活泼健康、聪明伶俐,ta的孩子却先天不足,所以,他会嫉妒;

  你的孩子在外面混得风生水起,而他的孩子却一事无成,所以,他会自卑;

  你曾经跟他发生过矛盾,然而现在,他无法报复你,于是把目光对准了你的孩子,这是迁怒。

  熟人社会,看似温情充满了关心,但实际上,扯下面纱后,很多只剩下了狰狞和裂痕。

  他们对大人的嫉妒和仇恨,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直接对抗,所以,他们将最大的怨念,发泄在孩子的身上。

  有时候,你可以在一个成年人单独对待孩子的态度上,看到人性隐藏最深的恶意。

  3

  这次回老家,我发现了一个事实: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跟亲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疏远了。

  其实仔细想想,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从前,我们是一个族群里生活起来的亲人,我们必须要报团取暖,才能抵御外界的欺辱。

  而现在不同了,我们各自发展就好,关系太近反而会害了彼此。

  所以,贵州的这个事件也带给我们足够的警醒和反思,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我们需要打足十二分心思,做好各种防备。

  第一,不要在外人面前,过分地夸自家的孩子。

  每个人的家庭情况都是不同的。

  你的夸奖、赞赏,也许在你看来是正常的,但对于有些人来说,这是一种明晃晃的炫耀。

  而这种炫耀,毫无疑问会刺痛他们敏感脆弱的内心。

  所以,老一辈经常说,不要在众人面前大肆表扬孩子,其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第二,不管你在外面混得怎么样,一定要低调做人。

  你的财富、能力,可以展现在事业上,但在那些跟你同一起点的同龄人身上,这是对他们的极大打击。

  大家都是农村出身,凭什么你那么成功?

  从前一起穿开裆裤的发小,现在你成老总了,人家连养家糊口都成问题,ta怎能不嫉恨?

  藏拙,是一个人委身世间最大的本事。

  第三,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自己守护。

  不是不让你相信别人,而是人心隔肚皮,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尽早告诉自己的孩子:

  1. 身体边界不容侵犯,拒绝任何“亲近”的越界行为;

  2. 独处时警惕异常请求,哪怕对方是亲戚长辈;

  3. 遇险时哭喊、逃跑、求救,比保持“礼貌”更重要。

  这世界并非全员恶人,但“防人之心”是生存的铠甲。

  贵州男孩的母亲崩溃的哭声,是对全社会的警钟:

  我们暂时无法根除人性的阴暗,请先用清醒的认知和切实的行动,为孩子的成长筑起防线。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奔跑,愿每一份天真都不再被“熟人”的恶意吞噬。

  保护自己,不是怀疑世界,而是对生命最深的珍重。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2-24 06:3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