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回家过年第4天:有些人,已经疯了....

京港台:2025-2-1 08:51| 来源:视觉志 | 评论( 7 )  | 我来说几句


回家过年第4天:有些人,已经疯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春节假期已经过半,每到这个时候,新年的氛围总会被打破。

  当游子们最初的兴奋褪去,会发现自己掉入了“陷阱”。

  

  过年期间总有些“噩梦”,让人只想拖着行李箱逃离,并且留下一句狠话——

  “这个年,过够了!”

  

  春节的第一个噩梦,从吃开始。

  都说“每逢佳节胖三斤”,但胖起来的方式却和大家的想象不一样。

  每个省份,都有一些过年期间的“美食”,每一顿饭都在饭桌上刷新,春节假期有多长,它就陪伴大家多久。

  再好吃的东西也架不住顿顿吃,听到它们的名字,就足以让人胃部痉挛,腿肚子哆嗦。

  对于北方人来说,春节期间统治餐桌的饺子,是普遍的噩梦。

  在外边漂泊一年的游子们,刚吃时还津津有味,但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每一顿餐桌上都有饺子的身影,没有一个人还能笑得出来。

  

  图源:小红书@江先生不等位

  家里存储的白菜,以百斤起步,经常和猪肉一起组成猪肉白菜馅饺子,它们的“强强联合”让春节的难熬程度超级加倍。

  北方孩子的痛,江浙地区的孩子懂。

  当他们得知家里屯了上百斤年糕,大家直呼“好想逃”。

  好不容易艰难地吃完一顿年糕,结果一觉醒来,爸妈又捧着一碗新做的年糕出来,这堪称江浙孩子专属的恐怖片。

  

  为了保持年糕的软糯口感,也为了隔绝空气,防止年糕变质,人们常把年糕泡进水里,但又必须赶在它发霉前赶紧吃完。

  于是,饱受年糕之苦的孩子们,只能看着它在水中“无限繁殖”,一点不见减少。

  

  图源:小红书@今口

  当我们一路南下,来到广东,会发现广东人的噩梦,是吃不完的鸡。

  白切鸡是最经典的做法,从大年三十到年初八,桌子上经常出现一盘白切鸡。

  

  图源:小红书@意大利红肠和么菇

  广东人还会使用盐焗鸡、烧鸡、窑鸡等烹饪方法,让桌子上必须有一道鸡肉菜。

  无鸡不成宴,在春节期间的广东,每一只鸡都有它的“死期”。

  

  此外,各种广东专属各种甜腻的糖制品,在桌上堆成小山,让人吃到牙痛,直呼招架不住。

  

  湖南湖北人和四川人,过年期间最头疼的是那一排排晾晒好的腊肉和香肠。

  

  自家的还吃不完,亲戚又源源不断地送来,不由得让人仰天长叹:“吃点新鲜菜是犯法么?”

  

  油汪汪的炸藕圆子,是安徽人的噩梦。

  现炸出锅时酥脆可口,但家里屯得太多,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食物会变得软趴趴的,再吃就味同嚼蜡。

  拜访亲友时,每一家桌上都少不了这道菜,更是加重了大家的烦恼。

  

  炸茄盒、炸带鱼、炸蘑菇、炸萝卜等各类炸货,是山东人的春节噩梦。

  

  新疆的孩子,在除非真正没东西吃时,从来不碰桌子上的干果,因为已经快吃到反胃了。

  

  河南人最怕的,是家里做的各种扣碗,这些“硬菜”成了沉重的负担。

  

  内蒙古的噩梦,是吃不完的牛肉干和奶制品,每次过年吃牛肉干,都有人要吃到腮帮子酸痛。

  

  图源:网络

  总有广西人在过年期间,因为吃砂糖橘感到生无可恋。

  

  但是,这些本省人民过年期间吃到吐的东西,却让外省人民眼馋不已。

  网友们强烈呼吁各省间互通有无:你的噩梦是我的天堂,吃不下的东西不妨寄给我。

  但如果说有什么能够统一各省的“争端”,那一定是剩菜。

  毕竟,再丰盛的饭菜,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回家之后,除了“吃”上遭罪,“住”这方面也考验人的忍耐力。

  从到家第一秒开始,许多人就想转身离开。

  有人回家一看,发现自己原来的卧室,已经被爸妈爆改成为杂物间,堆满了闲置物品和各种年货。

  

  图源:抖音@智博

  而自己的私人物品,却被当做垃圾,在上一次大扫除中被“扫地出门”,父母还美其名曰“辞旧迎新”。

  在贴春联这个真正辞旧迎新的环节,潜伏着更多烦心事。

  春联贴歪了,都可能换来父母一顿唠叨。

  一阵风吹过,自己“手贱”把门关上了,还没带钥匙,只能在寒风中跟一同被关在门外的父母面面相觑,那场景尤其尴尬。

  

  有时,这些让人想要赶紧逃离的体验,还会带上一些地域特色。

  每到春节,山西一些小区就成了彩灯的海洋。

  

  拉满的对比度,各种夸张的颜色,让山西许多城市变成了“赛博不夜城”。

  五颜六色的彩灯对眼睛轮番袭击,让人只想蹦迪,无心睡眠。

  本想脱离996的困扰,回家睡个好觉,没想到回一趟家睡眠质量变得更差了。

  

  如果说在山西,归乡的游子受到的是“精神创伤”,那么广东、福建等地的孩子,春节就是把身体的疲劳程度拉满。

  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讨个“除旧迎新”的好意头。

  但在两广和福建地区,许多人都住着有着好几层的大别墅,加起来几百个平方,打扫起来是项大工程。

  不锈钢窗户和楼梯,足够人撸起袖子从早擦到晚。

  

  擦完扶手还要擦窗,从三楼扫到一楼,再从一楼扫到三楼。

  如果碰上回南天,家里还会变成水帘洞,在打扫天花板时“下雨”,徒增许多工作量。

  

  打扫房子这场“体力马拉松”,还包括让人抓狂的清扫家具环节。

  尤其在华南地区,每家都有许多红木家具,它们有着镂空的花纹设计,虽说看上去十分古朴,但特别容易藏污纳垢,需要花好多力气才能打扫干净。

  

  图源:抖音@夏至白

  牙刷、筷子、旧抹布是清理红木家具的三件套,方便深入那些犄角旮旯,做细致的清扫。

  但一个一个“窟窿”清理下来,没有人能笑得出来。

  每当父母拿出那些东西,“华南F3”的孩子肌肉都会条件反射地酸痛。

  还有红色塑料凳子,更是被称为“广东省省凳”,密密麻麻地排在一起,洗起来也特别费劲。

  

  这不得不让人感慨:“这哪里是春节,简直是劳动节啊!”

  

  过年虽然能和亲人们欢聚一堂,但也意味着,来自各方的“灵魂拷问”如期而至。

  在某些省份的父母和亲戚眼中,你没有进入体制内,不是医生、教师等稳定性较高的职业,就约等于无业。

  无论你年薪多少万,在过年时都得被父母亲戚轮番催着考公务员。

  如果你正在备考公务员,家里又恰好有公务员,那更是恐怖程度加倍。

  已经“上岸”的公务员,会给备考公务员的小辈进行辅导,在春节这个欢聚时刻,小辈战战兢兢地应答,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虽说省下许多面试辅导的费用,但大过年的,足以让那个接受指导的小辈冷汗直冒。

  如果你是未婚人士,那一定逃不过另一条假期“主线任务”——相亲。

  许多人不是在相亲,就是在去相亲的路上,档期比上班时候还满,甚至有人吐槽“还没过年相亲就已经安排到初六了”。

  

  难怪大家都说,年纪大了比猪都怕过年。

  许多人抱着“惹不起躲得起”的心态,寄希望于拖到假期结束,谁知道这些“麻烦”会找上门来。

  有人一觉睡到十二点,衣衫不整地起床时,发现家里坐满了不认识的亲戚。

  这时候,爸妈还拉着你让你“叫人”,让人尴尬症当场发作。

  甚至会有亲戚直接进到你的卧室,进行一场以“为你好”为名的围观,更有甚者还拉着你进行夺命连环问:“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工资多少?”

  

  就算没有这些恼人的亲戚,自己好不容易想睡个好觉,却每天被爸妈叫醒吃饭。

  一看时间,才早上八点。

  不堪其扰的孩子,恨不得大喊一句:“你们闭嘴!烦死了!”

  

  春节,不仅是一场子女的试炼,更是对父母的考验。

  孩子都放寒假了,为人父母者要挑起辅导作业的重担。

  每到这个时候,总有一大批陪娃写作业的家长被逼疯。

  不做作业,父慈子孝,连搂带抱,一做作业,鸡飞狗跳,嗷嗷乱叫。

  很多孩子,连基本的加减乘除都频频出错。

  

  总有孩子借着造句的功夫,写出自己的真心话。

  这种情况下,父母只想把门关上,跟孩子探讨一下“人生哲理”。

  

  以下情况尤其让人生气:

  孩子把写完的作业交给自己检查,发现10道题里能错7、8道。

  同一道题,反反复复给孩子讲,但孩子就是不明白。

  面对这些情况,平时情绪再稳定的人,都会变得无比暴躁,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杭州一位爸爸一道题目来来回回讲了半个小时,孩子还是听不懂,他气得一拳捶向桌子,导致掌骨骨折。

  

  一位年过七旬的退休教师,在学校里以和蔼可亲著称,还有着“最受欢迎教师”的称号。

  但她辅导孙子写作业时气得暴跳如雷,拿着拖鞋追着孙子打,被网友调侃为“桃李满天下,但家里结苦瓜”。

  

  许多孩子一写作业就患上了“多动症”,每隔五分钟要上一次厕所,每隔三分钟要喝一次水,还经常编造“肚子不舒服”“脚被蚊子咬了”等理由。

  但当他们被允许玩游戏时,又专注到能屏蔽身边的各种声音,尤其是家长的呼喊。

  家长只能一边血压飙升,一边提醒自己“大过年的不能生气”,最终生生憋出内伤,只能盼望着孩子开学的日期赶快到来。

  

  有太多人像寒假期间辅导作业的父母一样,放假时有多开心,过节时就有多糟心。

  当春节变成了“春劫”,大家开始怀念起了办公室里的忙碌,大城市里的拥挤与繁华。

  我们打开手机,看了一遍又一遍日历,数着日子,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这个春节,怎么还不结束?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2-1 14:3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