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麻药不睡、泻药不泻” 中国集采药质量引发质疑

京港台:2025-1-27 11:45| 来源:纽约时报中文网 | 评论( 5 )  | 我来说几句


“麻药不睡、泻药不泻” 中国集采药质量引发质疑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围绕国产药品质量问题,中国民众的愤怒情绪正在罕见地爆发。

  上海一位著名外科医生指出麻醉药不能使患者入睡。北京一位受人尊敬的心脏病专家质疑降压药无法调节血压。一家著名在线健康平台的前编辑甚至指责国内制药商存在欺诈行为。

  上周,一些顶级医生和医院领导呼吁政府改变公立医院的药品采购方式后,这种担忧开始引发公众讨论。

  在中国当局严格控制公众对政府的批评的情况下,这种公共监督的爆发并不常见,这是对北京降低医疗成本运动的谴责。官员们正在努力支撑中国的国家医保系统,该系统面临财政压力,部分原因是人口迅速老龄化。

  这项政策于2018年开始实施,鼓励药品制造商之间激烈竞争,成功大幅压低了药品价格。但今年,外国品牌药品基本没有出现在中国国家医保覆盖的药品清单和公立医院提供的药品清单上。

  这一变化实际上已经将许多不愿意与中国公司竞争的外国制药公司挤出了市场,这些中国公司愿意以极低的价格出售药品。

  现在,医生们对部分国产药物的疗效发出了警告。医生们正在寻求改变,让患者可以选择支付更多费用购买替代药物。

  “一直有人抱怨说,如果降价,制造商就会偷工减料,”上海的艾意凯咨询主管合伙人、医保专家陈玮表示。“现在很多人说这种情况正在发生。”

  多年来,政府一直未能降低成本,于是建立了一个集中招标系统,该系统倾向于廉价药品,这些药品大多是中国公司生产的仿制药。作为交换,政府保证从每个供应商处购买更多药品。

  公立医院占据中国药品市场的约70%。使用私人诊所的患者更容易获得更广泛的药物选择,包括外国品牌。

  根据最新的政府数据,年度招标系统(即集采)已使大多数药品价格降低了一半以上,并在第一个五年内为北京节省了4400亿元。

  “集采确实是把价格压低了,”上海著名的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在接受当地官方媒体的视频采访时表示。

  但他补充道,“在这么价格低的情况下,药物质量可能不稳定”,并举了几个例子,包括抗生素过敏、血压不降和泻药不泻。

  上周,有20多名医生和共产党员向政府提交了一份提案,郑民华医生是其中的一位。提案提出允许患者获得原研品牌药,即使该药不在批准的采购名单上。保险报销将根据该药是原研品牌药还是仿制药进行调整。

  北京朝阳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卢长林也提出了类似提案,建议不要强制医生和患者使用集采清单上的药品。

  由于医学界的反对声音越来越强烈,负责国家医保的中国国家医疗保障局派官员前往上海与医生了解情况,并检查这些药物的临床数据。

  该部门本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无‘一刀切’不允许采购使用‘进口原研药’的制度安排。”

  在公众的强烈抗议之后,一些医疗专业人士开始审查一些仿制药的试验。杭州市中医院的夏志敏医生在社交媒体上的一篇帖子中比较了原研药的试验数据和仿制药的数据,发现有太多相似之处,这引发了人们对这些数据是否存在欺诈的质疑。

  “连小数点后两位的数据都完全一样,”曾任热门医疗专业人士在线论坛“丁香园”副主编的夏医生写道。

  “中国仿制药质量太差,”他写道。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一个部门在周五的一份声明中承认数据重复,并称这是“公开相关产品信息时,由于编辑错误”造成的。

  当许多人因中国房地产市场低迷、消费经济的乏力而感到不安全之际,这个问题触动了人们的敏感神经。

  “这件事不算底线的话,我不知道在我们社会还有什么是底线了,”记者、热门播客主持人孟常在一篇社交媒体帖子中写道,该帖子后来被删除。

  “绝大多数好大夫都在公立系统,这是长期形成的现实,”孟常写道。“现在做手术时再想用进口药和器械,就都得去私立自求多福了吗?”

  大多数的中国家庭在生病时都会去医院就诊。各省的医疗保险制度各不相同,但通常平均可以报销处方药费用的近四分之三。

  在社交媒体上,一些患者和医生表示,医院中仿制药的增多使人们甚至很难找到像拜耳莫西沙星抗生素这样的原装进口药。

  来自东北的医生李响讲述了一个故事,她的一个家人需要一种进口药,这种药在公立医院已经买不到了。但当她试图联系医药代表时,却被告知这种药已经缺货。

  李医生批评了政府的采购制度,称其导致人们不愿意使用的药物供应过剩,而替代品却太少。

  李医生写道:“你说医保穿底不可以用医保开进口药,我能理解,”但她还说,为了买到进口药,她愿意做任何事情,甚至卖掉房子。

  “我不敢冒险换其他的平替,怕药效不好病情反复,”她写道。“这是家人的命,我不想赌不敢赌。”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24 13:4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