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放弃考研的人,已经悄悄找到了工作.....

京港台:2024-12-24 12:57| 来源:南风窗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放弃考研的人,已经悄悄找到了工作.....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2025年的考研初试已结束。

  刚刚过去的周末,数百万学生踏上考场,但也有一些人本来做好了备考的准备,选择离开。

  方俊便是其中一名放弃的考生。

  从去年12月开始,在湖北读通信工程专业的方俊就为考研做好了准备,买了市面上各种名师资料,还报了这个领域里很火的“刺猬哥”的辅导班。

  但是在备考八个月后,他突然想着,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于是,他试着开始投简历、面试,经过一轮又一轮的面试之后,他的念头越来越清晰:虽然求职道路艰难,但心中的工作方向逐渐确定,相反,那条想研究和深造的路越来越远。

  收获了比较满意的offer后,他放弃了考研这条道路,最终也没有选择报名考试。

  

  《二十不惑》剧照

  像方俊一样放弃的人,还有数十万,他们是近年来“考研热潮”的反面。

  据统计,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8万,较2024年的438万减少50万人,相比2023年减少86万人。这已经是考研报名人数连续两年下降。

  这些逐年下降的数字,背后是一个相对沉默的群体。除了有人在备考时找到工作以外,也有人难以维系如此高强度的学习,突然松懈了下来;有的人在冲刺的阶段,倍感迷茫和厌倦;也有人选择投入考公的行动中。

  在选择和被选择之间,现实的棱角逐渐显现。

  考研的目的也是找工作

  方俊是武汉一所“双非”学校的大四学生,他告诉南风窗,如果选择考本校研究生的话,会有优先录取的机会。但他考虑到学校名气不高,觉得有些不甘。于是,他把考研目标定在了外校,分别考虑过中国传媒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

  他观察到,去年,学校的考研数据还不错,不少学长学姐能考到华科、电子科大、南京理工大学等学校,“上岸率”能达到七成。为了在复试时有拿得出手的简历,从大三开始他就不时参加专业相关的比赛,为考研做好了准备。

  通信工程专业的竞争激烈,方俊说,跨考的人不少,比如生物、化工、环境、材料类——这些被称为“天坑”专业,还有近年来落寞的土木工程专业的考生,纷纷选择考到计算机、通信这些热门的专业上。

  

  被称为“天坑”专业的学生也会选择跨考/《不虚此行》剧照

  那段时间,他还经常刷到社交平台上的“进度哥”和“模拟哥”。“模拟哥”指的是那些能把满分150的卷子,做到130、140的学霸网友,“还有那些我才学了第三单元,但是有人已经把整本书都学完的,看得人特别焦虑”。

  不少人从大三就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备考进度里,但这段复习的路程漫长,很容易带来心态的起起伏伏。

  同样是在湖北,来自一所双非一本金融工程专业的Bean,她在大概半年前开始备考。最初,她的学习进度跟着感觉走,偶尔学累了会给自己放半天假喘口气,等到了冲刺阶段,就压缩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每天的学习时间达到11个小时。她记得有一次,在连续看了13个小时的资料后,精神已经有些恍惚。

  

  Bean凌晨5:43分在天台背书/受访者供图

  自学的生活和高三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考研就像是一个人的竞争,有时候你还会防着别人,因为招生目标就这么多,说不定谁是你的竞争对手。既孤独,又需要心无旁骛,像谈恋爱这种,肯定不能有”,方俊回忆说。

  在时间的分配上,方俊觉得自己走了不少弯路,比如,不应该“喜欢什么就学什么”。他对高数有兴趣,所以复习时下的功夫也多,导致英语落下了。“在今年三、四月份意识到要抓英语时,时间有点来不及了。”

  也因为这种慌乱,他慢慢意识到自己也许可以试着投递简历,“找个工作保底”。

  八月份,学校的就业公众号开始陆续发布招聘信息,不管是国企还是大厂,他都选择试一试。在和面试官一次次交谈里,他得到了很多反馈,有的面试官会告诉他面试不通过的原因,也有的面试官给他推荐书籍。从一开始的紧张,到后来比较得心应手,他对招聘流程和HR的心态有了很多了解。

  同时,他也感悟到“读研跟考研完全是两码事”“考研人人都能考,但是读研不是人人都能读的,是要真心喜欢这个才能读。如果你不喜欢的话,就是度日如年,我发现我对科研没有那么感兴趣”。

  方俊不是很喜欢他所在的专业,更喜欢做与人沟通、交流的市场岗位,这也是他求职时的主要方向。一方面,他从招聘现场发现“学历贬值还是挺严重的”,另一方面,他心想:考研的目的也是找工作,那我何不现在就找工作呢?

  能不能有别的选择

  和方俊的经历类似,有的人是在尝试了对口的工作经历后,发现自己其实并不适合这个领域,因此,他们也产生了休息和转换赛道的念头。

  王博学的是金融专业,按计划,他要报考的是西南财经大学的金融专硕。高三时,他了解到巴菲特、杰西·利弗莫尔等知名操盘手的事迹,对这个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不过,现在聊起来,他对此最大的感受是,如果没有极高的天赋或者足够多的人脉,很难在这个行业立足。

  大三的时候,王博在换宿舍时,碰到了同样爱好股票交易的舍友,他认为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后来,他选择休学,把时间都投入在股票交易和量化上。但是,这带来的收益率并不可观,“就10%多一点,刚好够生活费”。直至今年三月份,他出现了情绪问题,身体还出现了各种症状,本来在决定考研后,他的斗志又回来了,但在高强度的学习后,他的躯体化症状再次出现。

  

  王博备考时的学习情况/受访者供图

  平时,王博喜欢的是户外运动,对西藏特别向往,理想的工作地也在那里。“想到自己读完研究生,也是去考公或者进银行,跟现在其实没什么差别。我在想,我能不能有别的选择。”后来,他开始认真了解通过西部计划进藏的可行性,并且决定不再埋头考研。在采访里,他反复提及,进入金融行业需要很多资源加持,而现在自己也没有再进这一行的想法。

  其实,当就业和深造的前景摆在面前时,很多大学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在的专业,他们也有机会重新量度自己的生活。

  程鹏是一名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今年二月份,他想着能提高学历,投入到考研大军的行列里,每天都安排得很充实。刚开始的时候很有激情,但是在十月份时,心态渐渐来到了瓶颈期。

  随着学习的深入,他内心堆积着负面情绪无处发泄,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他找到了学校的心理老师,在推荐下读了一本跟教育相关的书籍,这本书让他感悟最深的一个道理是,“学生很容易被等级制度和人为设置的奖励吸引”。

  他告诉南风窗,通信行业不只是架一条网线那么简单,涉及数学模型和信号变化的原理,覆盖的业务知识广泛,虽然难度高,但也有趣。

  

  王博的学习空间/受访者供图

  备考期间,他学到很多专业里的新知识,越来越感受到和之前课堂氛围的割裂。譬如,课堂上,老师还在用几年前甚至是十年前的PPT讲课,“学校的重心没有放在学生能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上,而是让出勤率、上课打卡成为通过考试的指标。”

  他想起在专业课上,老师讲的大多是考试时要怎么答题,把公式告诉大家,照搬就可以了,但是其中的原理不会深究,只是片面地一笔带过。

  对教育培养方式的疑惑,让他有了不少反思:“很多大学生上课在玩,下课也在玩,大家都不知道就业形势有多严峻,经济下行有多严重,所以才有人毕业即失业。”

  自己过得好才是自己的

  同样是了解到就业形势的严峻,Bean发现,研究生的就业范围还要更窄,甚至有些公务员岗位是不适合跨专业考生的,“所以我花了三年时间在一门双非一本的文科专业上,真的值得吗?”

  Bean虽然读的是金融学,但她真正感兴趣的是心理学。高考失利,让她没有提起兴趣来给自己报志愿,而是跟随了家人的决定。在大学时,她追随兴趣当上了心理委员,“我觉得研究人挺有意思,也能解答自己关于人脑、社会的一些疑惑,比如说智力、思维、从众行为等一系列问题,总之,心理学真的很有趣。”

  不过目前,她打算先放下自己的兴趣,等待春招或者考公的机会。她直言,“以前我总是觉得只要努力了就一定能行。可能被家里养得太好了,不懂现实的残酷,后来慢慢理解了大人们口中说的那些道理。毕竟我也不小了,过完年都23了,爸妈挣钱辛苦,这些年身体也不好,不想再一直被他们养着。”

  

  Bean备考买的教材和参考书/受访者供图

  已经拿到offer的方俊,则对职场生活有了预期。他特意了解了即将入职的这家公司,发现里面的高管都是从基层做起,一步步升上去的,这是他比较理想的企业氛围,“我就想找这样的,慢慢努力往上爬的企业,也能让我进步。”

  在找工作方面,他总结了很多心得,他认为,与其找机构、找途径进行模拟面试,不如自己多投简历,多跟HR沟通,就算是被刷掉也能积累经验,“家里人其实挺反对我做市场岗位的,觉得这行业不稳定,还是坐办公室里干技术好,但我喜欢跟别人沟通,而不是跟机器和设备沟通,人各有志,各有各的好。”他开玩笑说,现在雷军是他的偶像,“他是一个营销天才。”

  不久前,教育博主张雪峰在推荐专业时特别提到了通信工程,因此也迎来一股报考热潮,“前途看起来是一片光明,但是因为扩招,其实学历限制也在增加。”

  不难发现,从个人的角度而言,放弃考研的选择和很多偶然的因素相关,也和特定的背景有关联;但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读研的成本水涨船高,劝退了一部分经济条件不佳的学生。

  根据报道,不少院校的专硕学费在上涨。比如,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业设计)硕士从2025级开始,学费涨至16万元/期;金融类硕士的费用更高,上海财经大学金融专硕的学费总额为22.8万元。

  

  读研成本水涨船高,劝退了一部分学生/《安娜》剧照

  除了学费以外,住宿成本也是一大支出。2024年初,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明确表示,不再为全日制专业硕士生提供校内住宿,学生需要自行安排住宿。

  有些学校提及,会为校外住宿的学生给予部分的交通补贴,或者联系相关的院系拓展住宿资源。

  事实的另一面是,虽然考研的基数减少了,但难度并没有降低。以2023年的考研报录比为例,这一数据仅24.23%,也就是说,474万考生中有超过300万人落榜。2024年,研考国家线和各高校的复试线“不降反涨”。

  有专家指出,随着时代背景变化,未来也许会逐渐过渡到“按需读研”的社会状态。

  换言之,不需要一定在毕业后立刻选择深造,反而能在个人发展目标清晰后再安排读研计划。这番形势的改变,也将推动高校加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更适应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深造需要,适应社会发展。

  而不管最终作何种选择,生活这趟旅程都不会停止。

  方俊表示,备考一年后选择放弃,身边的同学会有不理解,“可能有人说我半途而废什么的,不过在乎外界的眼光干嘛呢?自己过得好才是自己的。”

  (本文采访对象为化名)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27 13:2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