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深圳豪宅爆炸,高层住宅彻底沦为笑话

京港台:2024-12-17 01:16| 来源:樱桃大房子 | 评论( 17 )  | 我来说几句


深圳豪宅爆炸,高层住宅彻底沦为笑话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01

  深圳湾一栋高层住宅突然发生燃气爆炸一事,着实把所有深圳人都吓了一跳。

  据说当时在深圳湾逛街游玩的人都感受到了这股突如其来的巨震,一开始还以为是地震来了,没想到燃气爆炸的威力如此之大。

  从视频来看,起码上下有五层楼都受到爆炸的影响了,损失惨重。

  视频我还是不放上去了,有些画面甚至不敢看第二遍,人和狗都掉下去了,总之就是非常悲剧的一件事情。

  事发当天,深圳已经派出了16辆消防车,80名消防救援人员去现场救援,可以说是最高的配置了。

  这件事情再次给我们所有普通人敲响了一个警钟,或者说揭露了一个真相:

  超高层住宅哪怕风景再好,也不敌我们的生命安全重要啊!

  那超高层住宅的标准应该怎么定义呢?

  官方定义是超过40层的全部都是超高层。

  但我觉得超过32层已经的都已经属于超高层了。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

  目前我们国家现在最高的消防车云梯高度也就只有101米,而这个还不是每个城市都能配备的。

  按照层高3米,101米对应的则是32层高的住宅。

  而目前大部分小城市配备的普通云梯高度也就是53米,它能扑救的范围就很有限,对应的是17层楼的住宅。

  也就是说小地方你要买房,千万不要买超过17层以上的住宅。

  大城市买房尽量不超过32层,才是最安全的。

  要是超过50层的超高层火灾爆炸案,那基本上就只能靠自救,或者看命了。

  今天爆炸的豪宅目测应该是25-40楼之间的,深圳已经派出了国内最高的消防车去灭火了。

  以前我们国人买房,就喜欢买楼层高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好像楼层越高,越有面子。

  诚然,高层住宅的采光通风的确比低楼层好,但是在生命安全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在买房的时候,关于高层住宅的安全问题,销售肯定是说的非常好听的,各种防火材料、耐高温、符合标准之类的。

  出事的是深圳第一二梯队的顶级豪宅了,房价约二十万一平米,最初卖房子的时候消防安全肯定也是做到位的。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后续的管理和安排是否都跟上呢?这个不好说,还得等下一步通告。

  

  总之,悲剧已经产生了。

  灾难无情,高楼层的住户,逃生过程或者等待救援,都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每浪费一秒钟的时间,就会增加一分的威胁。

  02

  除了这些安全隐患,未来随着超高层住宅进入一定年限后,老化是不可避免的。

  超高层建筑一旦步入老化期,隐患将非常严重。

  房子跟人一样,是讲生命周期的,越老的超高层隐患越大,将逐步进入老旧阶段了。

  首先是电梯会频繁的坏掉,水电管网经常需要维修,那么漏水,渗水,墙面剥落这些问题经常会出现,还会越来越严重。

  前两个月广州亚运城就出现过一小区电梯频繁出事。

  

  结果就是57层的住户每天只能被迫双脚爬上去四五十楼,我听外卖小哥说,超过十楼他们都不愿意接那边的外卖单。

  这个小区还是属于刚交楼不久的次新房,电梯为何频繁出事呢?

  在业主的查证下,发现他们小区使用的电梯本来最大使用层数是48层,但是他们一共57层,电梯完全超出负荷,也难怪频繁出事。

  除了广州亚运城之外,现在全国还有大量的十年以上的,容积率在4.0以上的高层老旧小区。

  因为电梯的一般寿命是15-20年,到期就要面临更换,一部电梯要几十万,一个小区可能有几十部电梯。

  如果是改善型小区还好,业主不差钱,物业费也高,小区维护得当,但如果是刚需型的高层小区,后面费用将是个扯皮的事情。

  房屋养老金很快就要执行了,未来这些高层住宅征收的费用肯定会比一些小高层的高,毕竟维修成本摆在这里。

  我们可能过去实在太穷了,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以盖高楼大厦为荣,但凡大家去看一个城市,也是去看这个城市高楼多不多,以此评价城市的发达与否。

  说不好听一点,这就是典型的暴发富心态。

  大家可以看看,其实美国欧洲的超高层并不多,哪怕人口密度更大的日本(专题),也没有那么多高楼。

  一线城市就算了,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地皮太贵,没办法只能建超高层住宅。

  可是武汉,西安,重庆,成都这些城市,高楼大厦比北上广还多。

  但今年开始,江苏等地规定,江苏省后续不得新建100米以上的住宅,依旧是大约32层左右。

  

  除了一线城市之外,以后超过32层已经的住宅大概率会沦为被时代淘汰的产品。

  其实高层住宅沦为贫民区,这两年不断有人提起。

  哪怕是你刚买的新小区,但是若干年后,原业主群体逐渐改善换房,租客的比例上升后,小区的环境品质自然就会下降。

  尤其是那些两梯六户甚至更多的刚需型高层小区,其居住体验感都会随着楼龄增长变得越来越差,这是客观事实。

  未来随着我们过去盖的楼盘进入存量时代,会存在越来越多的问题。

  不多说了,总之记得我前面说的,小地方买17层以下的,大城市尽量不要超过32层高。

  什么景观,什么视野?都是开发商造出来的营销点,生命安全才高于一切。

 

相关专题:深圳,土豪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27 15:5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