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高楼的安全隐忧,越来越严重了

京港台:2024-12-16 00:02| 来源:倪刃 | 评论( 8 )  | 我来说几句


高楼的安全隐忧,越来越严重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前两天的某地高楼大火视频触目惊心,虽然只造成一人死亡,但视频中呈现的样子却非常可怕。一位女子在大火中苦苦挣扎,最后发现无力逃脱,于是从高楼上一跃而下。

  高层住宅的隐忧,在这一事件中再次隐隐透出。

  高楼大厦一直是很多人眼中中国经济发达的象征,很多人因此经常嘲笑欧美是大农村,到处都是低矮的楼或者平房。但人们忽视了一点:在居住方面,高楼大厦作为主流选择,会带来很多隐患。

  商用楼建设高楼大厦很正常,这样会有更高的空间利用率,符合商业法则。漂亮的商用大厦,本身也体现了当地商业的繁荣,是一种标志性的存在,也是有利于招商引资的一种策略。

  但是居民住房如果也一味选择建设高楼,就是另一码事了。因为居住用房除了商业利益之外,还要考虑人居的感受,考虑安全等社会因素。毕竟人不是一种工具,而是发展的目的。

  另外,高楼大厦的维护费用也是水涨船高的,因为每增加一层高度,也就意味着背后的维护成本、安全维护难度等比例上升。这也是为什么商用的摩天大楼需要高度繁荣的经济才能支撑,因为摩天大楼就是超级烧钱的“立体航母”。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林生斌这个人。他作为富豪,当时居住的可是杭州的高端小区,是豪华楼盘。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消防设施依然很烂,导致林生斌的家人全部死亡。

  在这一事件当中,消防警铃是否起作用、消防栓里面是否真的有水,双方各执一词。杭州公安消防局曾认定,绿城物业对事发公寓的消防安全管理存在多项问题。

  2017年12月25日,林生斌向杭州市公安消防局通过书面形式送达《信息公开申请书》。此次申请公开的九项信息包括:1、省市消防部门联合调查组的调查结论;2、起火建筑小区物业消防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的证据;3、起火建筑小区物业管理单位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的证据;4、起火建筑小区消防设施设置和消防设施运行不正常的证据;5、此起火灾扑救的战评与总结报告(文字、图表、照片、录像);6、此起火灾火警接处警的录音计时记录;7、火灾现场指挥员下达的命令、指示和贯彻执行情况的文字记录或者现场录音摄录像和照片;8、抢救申请人妻子和三个孩子行动的文字记录或者现场录音摄录像和照片;9、采取火场侦察、灭火力量部署、战斗展开、破拆和火场供水等灭火措施的文字记录或者现场录音摄录像和照片。

  不过,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这次深圳大火再次提醒人们:高层住宅的消防安全隐患,需要被重视了。

  最近,就在深圳有这样一件事情(来自南方都市报):

  近期,龙岗区宝龙街道中海阳光橡树园一住户阳台意外起火浓烟、火光,引来邻居自救,却发现事发楼层多个消防栓没有水!另外多名业主反映事发时除了消防栓没水外,楼道的烟雾报警器同样失灵,未能及时提醒业主疏散撤离。

  “火舌已经蹿起一两米高,火开始往外冒了”。情急之下,居民只能从家里接水灭火,逐家逐户敲门通知疏散。据深圳消防救援支队介绍,此次火灾由外来火源引起,所幸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消防设施究竟是否能起作用,这成了一个经常存在的未解之谜。

  

  我搜了一下,消防栓没水这事儿,可不是偶发,仅仅媒体报道过的,就有很多起。

  下面是一条来自福建新闻快讯的新闻:

  近日,连江的吴先生,家中遭遇了一场火灾,导致家中财产损失惨重。吴先生质疑,火灾发生时物业未能尽到维保责任,导致消防栓无水,进而使火势扩大。那么,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吴先生说,消防站,就在他家旁边,差不多报警只过了3分钟,消防车就来到了小区,到了小区之后,消防员去打开位于21楼的消防栓,结果消防栓没水,导致他们家多烧了,将近一个小时。

  吴先生说,等他到家的时候,21楼过道里弥漫着刺鼻的浓烟,喷淋系统和火警警报都没有正常工作。据吴先生回忆,由于21楼消防栓里没水,最后应该是从1楼外的消防栓里取水将火扑灭,现场没有人员伤亡。

  一般来说,媒体能报道出来的事情,已经是极小的比例,在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大规模的隐患。

  除了消防栓没水的问题,消防通道被占用、消防警铃不起作用等问题,也经常见诸媒体报道。

  大规模的高层住宅存在,意味着高昂的维护成本,和更艰难的安全管理,因此就更需要高标准的维护水平,才能保障其安全。

  消防管理,需要的不是钱,而是更规范化的制度和严格执行。

  然而现实却是,官僚主义作风、消防与物业的踢皮球、对消防检查的流于形式等等,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地。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高层大火,就意味着难以想象的悲剧。

  不禁为全国的高层住宅小区都捏把汗。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27 15:5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