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1955年,初到美国的张爱玲拜访从小仰慕的胡适

京港台:2024-12-8 00:08| 来源:阡陌文史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1955年,初到美国的张爱玲拜访从小仰慕的胡适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1955年,初到美国的张爱玲,迫不及待去见从小仰慕的男人,门刚打开,她却悲从中来。

3年前,一向孤傲清冷的张爱玲,破天荒地主动提笔给一个远在美国、未曾有交集的男人写了一封信。

随信附上自己刚出版的小说《秧歌》,这本书已连续两次获得《纽约(专题)时报》书评专栏发表的评论,她认为算是“拿得出手”了。

在信中,她请教男人点评自己的最新作品,是否达到了“平淡自然的状态”。

信看似写得稀疏平常、随意松驰,每个字却是她缜密逻辑、深思熟虑后写下的,文字中透露着无奈的心酸。

是的,这封信的使命不是为了叙旧,而是为她去美国铺路!

1

953年,美国颁布了难民法令,这让张爱玲看到了希望。她想到了正在美国的大师胡适,于是鼓起勇气提笔写信。

 

胡适是她从小仰慕的偶像。张爱玲的童年并不快乐,孤寂的岁月里与书为伴。

偶尔读到《胡适文存》,她爱不释手。接着又读了《人心大变》、《海外缤纷录》,敬意更多了几分。

读《醒世姻缘传》时,正在香港(专题)上大学的张爱玲遇到战争,做了一名防空员。

头顶炮弹飞落,她却手捧书看得如痴如醉,“一连几天看得抬不起头来”,炮弹轰然落下,她却只想着,“至少等我看完了吧。”

姑姑和母亲也会看胡适的书,看到报纸上刊登他的照片,常会笑着说:“适之还这样年轻,像个猫脸小男孩。”

Image

信寄出去了,张爱玲的心却七上八下,没想到很快收到回信。

“爱玲女士,你这本《秧歌》,我仔细看了两遍,我很高兴能看见这本很有文学价值的作品。”

他赞叹道,写的真好,真有“平淡而近自然”的细致工夫。

胡适的回信让张爱玲又惊又喜,她很快又回了封信过去。就在这一来一往中,这对相差29岁的文坛前后辈开始了他们惺惺相惜的忘年交。

1955年,“克利夫兰”邮轮将张爱玲带到了美利坚。巧的是,6年前胡适也是乘的同一艘船抵达美国。

初到美国,张爱玲便迫不及待和好友炎樱跑去纽约见胡适,门刚打开,她却悲从中来。

眼前这个60多岁的男人瘦弱、憔悴,与印象中那个儒雅斯文的学者判若两人。

此时的胡适,已卸任驻美大使,没有固定职业、没有稳定收入,居住在“简陋的小公寓”里,靠一点积蓄和写零稿勉强度日。

Image

这是他一生中最暗淡的时光,儿孙不在身边,无朋无友,在异国他乡孤独清冷。

“同是天涯沦落人!” 张爱玲欲言又止,本想请胡适帮忙安排住所,却始终开不了口,她坐在那里不时搓手、喝茶,缓解尴尬。

倒是炎樱活泼些,江冬秀跟她也很投缘,一个劲地问:“你老家在哪里?父母做什么呀?”

聊了一会,张爱玲和炎樱便起身告别,匆匆结束探望。

离开公寓后,心直口快的炎樱口无遮拦地评论:“你那位胡博士在美国不大有人知道,没有林语堂出名。”

张爱玲想起自己曾豪言要做女版“林语堂”,如今却站在寒风萧瑟的异国街头,不知去往何处,她不禁打了个冷颤。

Image

不久,炎樱的一个朋友出主意,帮张爱玲申请住到“救世军”难民营。

手续有点麻烦,张爱玲再一次拜访胡适。

少了暖场的炎樱与大大咧咧的江冬秀,张爱玲更显拘谨。胡适将她请到书房,用一句寒暄开了场,“我父亲认识你的祖父”。

当年,胡适的父亲胡传,屡次未中举人,跑去京城打拼,受到了张爱玲的爷爷张佩纶的提携,才得以进入仕途。

张佩纶被贬回乡时,胡传还专门寄去一封信问候,附上200两银子。胡适与张爱玲母亲也曾一起打过麻将。

原来,他们的祖辈、父辈早已有过交集。这次谈话过后,两人的关系拉近了不少。

Image

感恩节时,胡适还曾打电话约张爱玲一起吃烤火鸡,无奈张爱玲与炎樱刚吃过烤鸭了,这次聚餐没能成功。

不久后,张爱玲顺利住进了难民营,总算在美国有了落脚之地。她没想到,这个“脏乱差”的地方很快迎来了一位客人。

胡适特意来看她。窘迫的张爱玲将他引到难民营客厅,一个放着几张沙发的简陋的地方。

他们闲聊了一会, 胡适在寒风中告别,看着他渐渐远去的沧桑背影,张爱玲悲从中来,她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影子。

这是他们第三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

Image

张爱玲想去作者创作营,需要担保人,胡适帮忙去联系了一些自己不愿意来往的人。

后来张爱玲搬去纽约,遇到了第二任丈夫、大她29岁的穷困作家赖雅。

1959年,胡适返台,3年后在一次宴会上演讲后突然逝世。

远在美国的张爱玲听到噩耗,不胜哀伤,将两人交往的点点滴滴写下追忆文章《忆胡适之》中。

张爱玲在美国的生活也很辛苦。婚后没多久,赖雅就中风了,她一边写作,一边照料丈夫,苦撑十年后,赖雅离世。

Image

从此张爱玲离群索居,晚年时她身患皮肤病,频繁搬家。

1995年,75岁的张爱玲孤独地死在公寓,无人知晓,一周后房东闻到腐臭味报警后才被发现。

她的一生如烟花般孤寂,难得的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曾有一段惺惺相惜的忘年交,温暖过她孤独的心。

Image

END

相关专题:美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史海钩沉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12-22 03:1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