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姚明时代”已到终站,中国篮球改革仍在路上

京港台:2024-11-1 09:01| 来源:澎湃新闻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姚明时代”已到终站,中国篮球改革仍在路上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从2017年2月23日到2024年10月31日,2807天,中国篮球的“姚明时代”就此落幕。

  按照新华社的说法,根据章程,姚明的第二届任期还剩两年左右,但他提前申请卸任。在进行人员调整的中国篮球协会执委会上,姚明也给出了解释,他希望为新班子留下一个完整的奥运周期,以便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篮球都是我一直热爱的事业,今后希望大家和我一起继续支持中国篮球。”

  就在中国篮球正式告别“姚明时代”之际,外界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姚明要为中国篮球在过去两个奥运周期成绩下滑承担多少责任。

  如果以结果而论,姚明作为中国篮球的掌门人,任期之内,中国篮球的国际战绩确实糟糕:2017年亚洲杯第五名、2022年亚洲杯第八名;2023年杭州亚运会仅仅取得铜牌,又是历史最差战绩;2019年世界杯未能晋级16强、2023年世界杯同样无缘16强,以至于中国男篮无法出现在东京奥运会与巴黎奥运会上;即便中国女篮在2022年拿到世界杯亚军,并且在2023年亚洲杯和亚运会夺下双冠,还有中国三人女篮在东京奥运会上摘铜,但最后的“遮羞布”也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被无情地扯掉……

  但必须承认的是,在姚明接任中国篮协主席一职前,中国篮球已经在走下坡路:2014年仁川亚运会,中国男篮排名第5,这是1974年以来首次无缘亚运奖牌;2017年男篮亚洲杯,同样排名第5的中国队创造亚洲杯史上第二差的成绩。

  

  不过,姚明没能止住颓势。根据国际篮联(FIBA)的排名统计,2016年中国男篮在FIBA排名第14位,而如今下滑到了第30位。

  姚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这样一番话,“国家队成绩不好不代表中国篮球不行”。如果抛开国家队的成绩,姚明在职业联赛的改革、体教融合的推动、基层篮球赛事的扩张以及篮球文化的推广这些方面,确实做了很多努力,也尝试了很多改革的方式。

  就以CBA联赛为例,工资帽的设定以及专职裁判队伍的建设,就是试图根治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的顽疾,虽然成果的显现需要时间,但过去几个赛季,CBA联赛见证了更活跃的休赛期人员流动。

  姚明在过去七年对于中国篮球改革的功过,目前很难有人能够给出准确的评价,毕竟一项职业运动的发展不能只看一个节点,只是姚明与中国篮球的确没能实现人们预期中的化学反应。

  就在姚明上任初时,时任篮管中心主任李金生直言:“篮球专业出身和更好的篮球视野,这些优势都让姚明非常适合中国篮协主席这个职位,他干事很钻研,当篮协主席很合适,也反映了绝大多数人的心愿。”

  从“双国家队模式”到CBA联赛的改制再到小篮球项目的启动,姚明尝试了多个层面的篮球改革,但遗憾的是,国家队层面的尴尬成绩终究成了致命伤。

  姚明曾说:“我们习惯于把责任找一个名气最大的人来扛,但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以后谁再来向前推动?该怎么做?这是更重要的问题。”

  最终一语成谶。

  

  如今,因为姚明的离开,在中国篮球最困难的时刻,又请回了体制内的管理者来梳理这个项目的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链条。

  郭振明在接任时也提到了他和如今这套班子所承担的压力,“一方面,姚明主席在整个篮球界的个人影响力、整合资源的能力都是很独特的。另一方面,比照国家对三大球振兴的整体部署和要求,以及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三大球所面临的任务,我们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姚明卸任,他已到终站,中国篮球少了金字招牌,但中国篮球的改革仍在途中。继续改革,是一条需要坚持的路。

  姚明的改革在国家队层面不算成功,但在多个方面留下了许多积极的成效。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必须承认的是,中国篮球在国际赛场的表现,并没有快速回暖的趋势。那么,中国篮协新一届的管理层在洛杉矶(专题)奥运周期,终究也需要接棒姚明进行更多改革的尝试。

  “我们要在姚明此前工作的基础上,集思广益,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环境,继续深化篮球改革,进一步把我们的制度优势体现出来。”

  郭振明也在上任后也重点提到了改革,就如他所说,姚明在过去七年的工作打下了基础,接下来还需要中国篮球的管理者们做出更多努力,“我觉得面临的困难挑战也是我们下一步做好工作的试金石,我们有信心,也要一步一步来。”

相关专题:姚明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体育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29 17:5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