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穷人富二代:"高考完2天花光我妈3个月工资"引热议

京港台:2024-6-29 00:01| 来源:拾遗 | 评论( 5 )  | 我来说几句


穷人富二代:"高考完2天花光我妈3个月工资"引热议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不要踮起脚,把孩子养成“假富人”。

  01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现在又有了新的解读。

  高考刚结束不久,压抑了三年的学子们终于解放。

  有人通宵打游戏,有人约上好友唱K。

  更有人学会了如何“消费”。

  小红书上最近有一则热帖(专题):“高考完2天花完我妈3个月工资”。

  

  博主高考结束,妈妈为了犒劳她,拿出2万块,相当于3个月的工资奖励。

  博主也是个行动派,火速给自己安排了“苹果三件套”,剩下的就是一些化妆品、护肤品,七七八八算下来,2万块还剩35元。

  挣钱跑断腿,花钱就是动动手指的事。

  无独有偶,网上还有很多类似的帖子。

  都是高考刚结束,孩子们迫切地想进行大额消费。   

  有的家长答应了,最终骑虎难下。

  重庆杨女士高考前就允诺了儿子,高考之后给他买电脑、手机。

  结果孩子开口就要最新款,加起来1.62万。

  孩子说同学都是买的最新款,自己不想丢人。

  有的家长是半推半就。

  谭先生说女儿高考结束后列了一个清单,手机、电脑、耳机、美容、旅游……

  总金额4万多。

  谭先生只是普通上班族,这个支出让他十分吃力,但又不想扫了女儿的兴。

  经过沟通,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还是花了2.5万,为女儿的快乐买单。

  而一位刚高考结束的网友发帖,父母答应给她2000元买手机。

  但她看中了6000元的,被拒绝。

  她气愤地在网上质问:

  “你养不起就不要生小孩,

  不要把自己能力不行加诸于孩子身上,

  6000块钱没了真的吃不起饭吗?”

  

  另一位网友也有这种烦恼,她弟弟考完也在家闹。

  开口就要两三万,不给就看谁都不顺眼。

  他们家简直是焦头烂额。

  

  高考后,小米线下门店挤满了家长、学生

  02

  “后高考经济”刺激了消费,也在无形中刺激了很多人敏感的神经。

  在这类帖子下面,只要有人说出父母也不容易,

  就有很多“典之又典”的评论:

  “没钱就别生孩子”;

  “孩子不是来世间受苦的”。

  说这些话的,很多也都是学生。   

  类似的评论看得我很无力。

  只是结束个高考,怎么搞得像位列仙班?

  很多父母一辈子也没出去旅游过,却要为孩子上万的旅游经费买单;

  很多父母自己用着最破旧的手机,却被要求着给孩子买最新款的手机。

  有钱也就罢了,但很多家庭的经济条件,根本撑不起孩子如此挥霍。

  不给就闹,就挂到网上,让所有人批判父母不合格,真是替这些父母感到憋屈。

  我记得我高考结束,成绩还没出来,因为不知道考得怎么样,那段时间连呼吸都小心翼翼,更别提跟父母提诸多要求,甚至还想着要去打暑假工,替父母减轻负担。

  高考结束,不意味着投资结束。

  还有大学四年,动不动大几千,甚至好几万的支出。

  对普通工薪阶层来讲,并不是一个小数字,很多家庭难以承担。

  明明家庭收入撑不起高额消费,为什么很多孩子却眼也不眨地要钱?

  归根结底,现在社会的“穷人家富二代”太多了!

  什么叫“穷人家富二代”?

  顾名思义就是家境一般甚至贫穷的父母,子女却过着类似“富二代”的生活。

  有些父母宁愿吃得差穿得差,也要给孩子最好的。

  穷人的家底,富二代的生活。

  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孩子对父母付出的一切当成理所当然,对金钱失去概念。

  他们知道钱的妙处,却不知赚钱的苦楚。

  经济学家杨长江说过:

  “很多中国孩子压根就没有金钱意识,孩子们不知道金钱是从哪里来的。在孩子的眼中,金钱就像是一种玩具,一张可以随意摆弄的纸,他们完全忽略了金钱背后的劳动付出。”

  有一个词正好形容这种情况:贫家娇儿。

  

  “穷家富养”的父母,往往在教育上有一种补偿心理:

  我吃过的苦,孩子不能再吃;别的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也要有。

  哪怕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全力满足孩子的需求。

  央广网报道过一则新闻:青海农民陈邦顺卖血供儿子上大学。

  儿子平常不联系父母,一联系就是要钱,一封封来信,就是父母的卖血通知书:

  “买衣服花了200,重修花了500”

  “体育考试没达标,要给体育老师送礼”

  “3000元的生活费很紧张,不要少寄”

  “偷接了走廊的电,被学校罚三千,赶紧凑钱”

  实际上,这些钱他都是在学校挥霍。

  穿着体面,到处跟同学吹嘘父亲是包工头,他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去旅游,去大吃大喝。

  甚至连女朋友过生日都要父母打钱。

  父母七八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却生怕他在学校受委屈,甚至卖血供他。

  而最终荒废学业的儿子,挂科太多,大学毕业证都没拿到。

  一个苦哈哈的家庭出来的孩子,本该承载着全家向上的希望,克服一切苦难去翻身,赚钱,结果却成了个眼高手低的废柴。

  很多低认知的父母,明明家里没有钱,明明家境一般,却因为自己童年时吃过很多物质上的苦,因为自己曾经吃不饱穿不暖,没有玩具,也没有娱乐,就想着在物质上补偿孩子。

  最后导致了“穷家富养”的悲剧。

  03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可现在有种非常奇怪的现象:

  穷人家庭的孩子越来越不能吃苦,而富人家的孩子却越来越能吃苦。

  有个朋友家上大学的儿子让我印象深刻。

  最近暑期开始了,他每天早上六点半开始锻炼,之后就坐公交辗转各地上家教赚钱。

  晚上他还在小区的跳蚤市场支个小摊,卖一些网上淘来的小玩意。

  我去过他的摊位,他会很热情地推荐,也会帮人搭配,所以他的小摊生意很不错。

  每天支摊、收摊都是他一个人,他也怡然自得。

  他学习很拼,成绩也很好,读着名牌大学。

  如果不是认识他父亲,根本不知道他家庭条件优渥,住着别墅。

  他家虽然有钱,但一直有着忧患意识,父亲一直都在有意培养他各种能力。

  不仅仅是他们,我发现有很多富人都在培养自己孩子的抗挫能力。

  比如玻璃大王曹德旺,他儿子曹晖十几岁就在车间工作。

  开始是干点杂活,打扫车间等等......

  然后干技术活,切片、洗涤、垂直炉、掰大片……

  霍启刚和郭晶晶,在他们孩子刚满5岁的时候,就拉着他在烈日的暴晒之下,插秧种田。

  

  体操明星田亮的女儿森碟为了学习网球,脚上面有很多茧,关节甚至都有点变形。

  

  我们以为富人或精英家庭的孩子,从小锦衣玉食,不能吃苦。

  而实际上那些富豪家庭的孩子,吃苦能力还有情商、资源调动能力,全方位降维打击“穷人家富二代”孩子。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这么来的。

  04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首先坦然告知孩子家里的情况。

  《奇葩说》曾有一个辩题:“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

  我很认同傅首尔的观点:“应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就是要提醒孩子理性消费,不要做欲望的奴役。”

  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在孩子面前粉饰太平,反而正确的引导和坦诚,会让孩子感觉被信任,从而理解父母。   

  知乎作者@有梦想的小咸鱼分享过一个故事。

  从小学开始,老妈每月发了工资,都会用张纸写着:菜钱××元、水电××元……储蓄××元……

  如果有剩余的,就会分给我一点,如果没有,那就会跟我说:没钱了,这月没得你的。

  有时实在想买什么东西,老妈就会拿出那张纸算算,能从别的项目挤点出来就买,没有就不买了。

  后来妈妈收入渐长,也从未瞒过她,给的零花钱也多了。

  她会羡慕同学有好吃好玩的,但从却不强求,更不攀比。

  因为她知道妈妈工作有多辛苦,家庭一个月的开销和存款也一清二楚。

  将孩子当成独立的家庭成员,让她全程参与到家庭事务中,不是以一种供养者的姿态,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其次,放弃对孩子的补偿心理。

  很多次在网上看到孩子类似言论:

  我想出国,爸妈要给我掏钱;

  我要结婚,爸妈该给我准备彩礼婚房;

  我生孩子,爸妈不帮忙带,我不养老。

  孩子这种“应该”的心态,就是父母长期对他们的亏欠心理,让他们习惯了对父母予取予求。

  久而久之,当你给不起的时候,孩子就产生了怨怼。

  父母与孩子,本就两不相欠。

  正如纪伯伦诗里写的: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而你因为他们,获得了成为父母的机会,你们之间只有感激与恩情,不该有索取和捆绑。

  为人父母必须明白,我们终究只能陪伴孩子一程,他们要的未来,必须自己去创造。

  在他们童稚时护其周全,羽翼未丰时助其成长,就算是尽到了父母的责任。

  孩子想过得舒服,这样的初衷能理解,但应该他们自己去创造,而不是通过啃噬或者压榨父母。

相关专题:土豪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学术教育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30 20:4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