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偷感”成互联网热词!心理专家给出一个重要提醒

京港台:2024-5-21 11:30| 来源:环球时报 | 我来说几句


“偷感”成互联网热词!心理专家给出一个重要提醒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受访专家: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高级心理教师  曹大刚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高嘉悦

  “突然发现自己偷感很重”“偷感行为大赏”“偷感很重的舞蹈”……近来,“偷感”一词风靡各大网络平台,成为近期热度很高的互联网词汇。

  

  从网友们分享的自身“偷感”经历可以看出,“偷感”主要形容的是一种小心翼翼的、内向的,甚至有些扭捏的状态。如“偷感人”买衣服,进到一些“比较高级”或“潮”的地方,常会表现得双手无处安放、眼光无处着落,不像是要来买东西,倒像是来偷东西的;“偷感人”社交,表现为不敢主动出击,害怕一次主动换来一辈子内向,只会躲在角落等别人主动靠近自己;“偷感人”拍照,对镜头很躲闪,拍照只敢比“剪刀手”;“偷感人”学习,害怕说出口没实现会很尴尬,只敢悄悄进行,等等。总之,“偷感很重”并不是给人带有小偷小摸之感,而是多为“偷感人”保护自尊心的自嘲。目前,“偷感很重”的应用语境已不仅仅局限于自身,而是逐渐扩展到了形容造型、动物等多个方面,如新买的衣服、饰品穿戴不利落、不舒展,这时就可以说“这件衣服偷感很重”;小猫咪胆小怕人、躲在墙角,也可以说这只小猫“有超绝偷感”。

  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高级心理教师曹大刚表示,“偷感”一词带有一定的戏谑成分,有人是主动表达,希望能够“闷声干大事”,有些人则是被动接受。“偷感人”常通过网络获取大量信息后,感到自己或是外在形象、或是信息储备不如别人,从而做事畏畏缩缩,不敢大大方方地努力。自嘲为“偷感人”是他们给自己的保护色,当然,也有不少人二者兼有。

  其实,勇敢表达自己有“偷感”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千万不要让“偷感”偷走了自信。当发现自己被“偷感”挟持,怀疑自我时,有几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减少这种不适。1.摆脱“偷感”的第一步是“想的少一点,做的多一点”。要知道想多了都是问题,做多了都是答案。2.别总放大别人的优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轻易妄自菲薄。如果一时想不到自己的闪光点,可找亲近的人来说说他们眼中自己的优点,以此来强化信心。3.转移注意力,不自信时想想自己过往成功的经历。如果当下太过羞愧难当,不愿面对事实,可用“长、短、短”的频率深呼吸,以此重复几次便可平复心情。4.避开自证陷阱。“偷感人”往往都很敏感,怕被误解,又急于解释自己。所以,不要做一个轻易解释和道歉的人,陷入自证陷阱往往会使事情越描越黑。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28 12:2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