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热帖:看《我妻之死》有感,劝您不要盲目移民

京港台:2024-4-30 13:42| 来源:陌上美国 | 评论( 24 )  | 我来说几句


热帖:看《我妻之死》有感,劝您不要盲目移民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移民、绿卡相关新闻汇总!
专题:热贴最有意思!看看有些啥?

  笔者是从朋友圈先看到周某写的第二篇,里面他写道2007年本科毕业的妻子张敏,三个孩子的妈,从确诊癌症到去世过程仅2周多,年仅37岁,而他自己因为写文纪念却被网暴。

  本来是打算了解情况后,写一篇安慰周某坚强,看开网暴的文章;结果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后,不得不说,网民的反应也情有可原。

  周某大亡妻十来岁,张敏17、8岁就跟他在一起了,大学毕业不久便嫁与他成家。

  笔者一开始是同情周某的,他的笔调把大家带到一种濒死体验,似乎他亡妻的呼吸与痛苦呻吟就在你我耳边。但是后来再看看细节和其他曝光的东西,想想确实不对劲。

  张敏在发病前白天要去银行上班,回家还要开奥数班,一周上六小时,补课挣钱。本还想当然地以为是周某教奥数加带娃。周某也不会做饭,驾照考过一次没过就放弃不再试了,所以张敏刚开始感觉身体不好去医院,还得自己开车或打Uber。而张敏除了日常接送孩子,还种花种菜铲雪。她同时还读着一门研究生的课程,在去世后不久终于拿到了毕业证。

  一边是养着五口人,无比贤惠繁忙的妻子;一边是周某这种妈宝男,总把名校——这里是北大(专题)法律博士——挂在脑子里的人,反差有点大。

  他们多年不在海外生活,2019年为生孩子,一到加拿大(专题)就直接选择在家里生孩子省钱,可以节约1-2万加元,这种操作确实在华人(专题)家庭里罕见。

  周某还吐槽了川普期间治理赴美生子行业,不知道为什么要把这种钻美国政策空子的事当成天经地义?

  再看这段:

  “家中遭此大难,得到无数好心人的同情襄助,曼大商学院众多老师同学的帮扶,温尼伯华人老年协会,温尼伯的两家华人教会,以及远在美国的杜兰大学的校友,新奥尔良的华人教会,等等,还有很多很多好朋友。

  家中突然蒙难,使我个性有所改变,更加珍惜亲情友谊,以前,我的个性固执,喜欢论政,争辩,为此失去了好多师友和情谊,而北京大学李贵连老师照顾呵护,家红启成兄的包容,及师门众多好友的安慰,他们不嫌弃我这脾性,患难中仍伸手相援,我一辈子永志心间。”

  《我妻之死》

  应该以前是支持民主党的,中国想移民(专题)美国的颇多立场如此;不过在妻子生病期间被教会这些机构无私帮助,因此个性有转变?

  仅看周某自己就妻子去世直接写的前后两篇,还未必很容易被抓到破绽。因为大家在一种无限同情其亡妻和他们的三个年幼孩子的情绪里面,不会往坏想太多。但是他别的文章和平常发的朋友圈,被网民挖出来,暴露了很多细节。

  根据网上曝光的情况,张敏去世时当地华人捐了5万、教会捐了4万多;他家在加拿大的房贷已经被免去,每个月加拿大有给3个孩子2000加元的福利,张敏工作的银行也因为她去世有保险补偿;这家人在上海还有一套由周某工作的学校分配的经济适用房。因此,经济上比所居的加拿大当地和中国大部分人的平均水平还是强不少。又说他这次在妻子去世5个月后通过微信上发纪念文,已经获捐30万人民币(专题)——这个信息有待验证是否完全属实。

  总而言之,看下来,他的主要问题不再是需要经济救济,而是思维模式上要改变一些旧习惯。如果不尽快调整心态和生活方式,将很难在美国加拿大这种环境下带好三个孩子。找个工作养家糊口,而不是靠写文章,以一面之辞用一些矛盾的信息描绘对亡妻的爱,让不知道完整情况的陌生网民继续给他捐款。而是需要放下他的北大博士的眼高手低和职业等级贵贱的这套过往环境带来的习惯,有从麦当劳干起养家的精神,才会引起人的真正尊重和更多帮助他家庭的意愿。

  华人对有能力养活自己、经济条件整体也不算差,却要到网上来消费同情心众筹的行为,已经吃过教训。如果他对妻子生前确实恩爱,大家也不会多废话,关键是看下来,这个妻子真是养了个不心疼她的妈宝男老公。尤其在经历过复旦康妈、林生斌这些事件之后,已经越来越容易引发反转公愤。

  网上也有骂美加医保的,却不看他们癌症住院获得的都是免费治疗。这样住院的花费不菲,加拿大纳税人买单没有抱怨,反而没有给加拿大交过多少税的新移民在不断抱怨医疗不给力。

  其实加拿大的全民医疗就是这样被弄得每况愈下的。北欧那种限制移民的国家,弄社会主义大福利,能撑得住。说白了,少些吃饭砸锅的人,这些发达国家本土人的生活水平本该更高。本土人被这类负担拖后腿,自己能享受到的医疗水平下降,没先抱怨,反而是刚来不久的新移民,没有看到对环境的感恩,而只有振振有词的吐槽。

  关于张敏的死因,最大因素恐怕还是要查一下地下室氡气是否超标,而不是怪罪加拿大的医疗系统。也许mRNA疫苗也打多了——也可能完全无关,笔者只是提供一个可能性;因为注意到一个细节,周某的文章提及他们家打了流感疫苗,流感疫苗不错过的家庭,估计mRNA疫苗也不会少打。最关键的是,让人看到,一条年轻的生命,真是可以被活活累病、累死的。

  读过名校,并不意味着其他事情就自动都懂。看看周家妻子一发病,首先找中医的习惯,这如果不是为了省钱,那么就是医学知识不比普通高中生多的体现了。

  而且发现有些人其实相当不爱学习。除了自己谋生必须学的那一亩三分的知识,和催孩子发奋图强,其他事真的是能逃则逃的习惯。没有活到老学到老的习惯,非常不健康。

  有过高学历文凭,反而阻挡了继续学习的动力。而且眼光不能摆正位置,嫌弃普通一些的工作配不上自己的学历,因此不出去工作给妻子减轻负担。要换成印度(专题)移民,就去超市、麦当劳打工养家了。斯坦福教授Jay Bhattacharya的老爸是工程师,在90年代经济不好的时候,便就去麦当劳打工度过失业潮。(参考前文)

  最后来说说,什么样的人才适合移民美加。

  没有拿得起放得下的思想准备,不要移民。不学好英文,生活也不会比在中国好。无论合法非法来都一样,最后大概率掉入美加的某种_文圈子里,越来越恨自己生活的美国加拿大。

  周某被网民指出,在他老婆拼命赚钱养家时,他自己平常爱把时间花在发很多东升西降的东西。

  女人,就是张敏这么个好强能干也聪明的人,也根本没有冲破压在自己头顶那层障碍的想法,只知道往老黄牛任劳任怨自我盘剥的方向一条道走到黑。

  在个人层面,就表现成不敢走出家庭的牢笼,离婚带着孩子们组建新家庭;在社会层面,就是群体表现成将就外界的各种高压,把自己累死也不知道组织反抗。

  不清楚张敏原生家庭是否起点不高,穷或者在农村机会少,大学在河南上的;老公北大博士体制内,在家庭地位上获得自动主导权,尽管实际能力不如妻子。张敏如果是农村人,所受英文教育一般不会太发达,但是雅思能考到9分托福接近满分,吃苦耐劳能力非常人可比。愿意生三个娃这点,就比同龄女性不娇气太多。只是在大女儿5个月时候,就离开去出国留学,为了“学业事业”放弃家庭这种选择,这是笔者看完此事想吐槽的一点。

  否则以她这般的能干聪明和活力,拼成那位在清华被送进神经病院的女生那样的出色程度(参考前文),应该不在话下。张敏适合来美国加拿大生活,老公本该在体制内一辈子不要出来。

  孩子蛮可怜,是无辜的。希望这个老公周某皈依基督教,如果真有网络分析的那些问题,重新开始,把孩子养好。毕竟这三个孩子只有靠爸爸这一个至亲了。

  总之不要盲目移民,其实不少30以后移民,过的日子只像一家有高学历文凭的难民而已,生活质量怎么可能高,血淋淋的教训。

  像这个华人家庭这样准备不充分,30、40多岁为了孩子移民到美国加拿大,是最需要事先客观了解美国加拿大生活,获取正确真实信息再决定的。

  还有现在很多非法偷渡的,包括有的甚至离开孩子跑美国来,也特别需要社区建设,正确的引导。否则这家这类的悲剧还会不断上演。

相关专题:移民,热帖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华人社区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15 10:1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