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美国大学生为何同情巴勒斯坦?

京港台:2024-4-29 21:59| 来源:HK01 | 评论( 33 )  | 我来说几句


美国大学生为何同情巴勒斯坦?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4月23日,加沙战争来到第200天,巴勒斯坦平民的死亡人数已经突破3万,美国校园的反战示威也进入新高潮。

  3月开始,范德堡大学(又译范登堡大学、范德比尔特大学)出现反战学生的示威营地,最后有多位学生被捕、3人被学校开除;4月12日,反战的耶鲁大学生在校内集体绝食,活动逐渐形成营地,22日警方以「非法入侵」之名逮捕了在场的60名示威者,当中有47名学生;4月17日,哥伦比亚大学的反战学生开始在校内搭建「加沙团结营地」(Gaza Solidarity Encampment),校方随后授权纽约(专题)市警察局突袭校园并进行大规模逮捕,营地一度被强行拆除,却又很快恢复,而这次逮捕也标志着自1968年反越战示威以来,哥大首次允许警方镇压校内抗议活动。

  4月20日,南加州(专题)大学也爆发大规模示威,背景是校方原本安排成绩优异的毕业生阿斯娜·塔巴苏姆(Asna Tabassum)在毕业典礼上致辞,却因犹太团体公开质疑前者立场亲巴勒斯坦、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和点赞反以色列(专题)的观点、具有「反犹」倾向,导致校方直接取消了塔巴苏姆的致辞资格,校内舆论也因此炸裂;4月24日,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反战学生集体静坐示威,德州警方随后以「打击反犹主义」之名入校驱散学生、拆除营地,导致至少10人被捕。

  但上述事件都不是孤例。放眼全美,包括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圣路易华盛顿大学、密西根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爱默生学院、塔夫茨大学、马里兰大学和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洪堡分校,都出现了亲巴勒斯坦的反战示威。尽管各校有的是强力手段、警力奥援,能在「打击反犹主义」的大旗下驱散人群,却依旧无法停下学生的前仆后继。

  这种场景画面,让人想到1960年代的反越战示威。当然,当年的规模远胜今日,两场冲突的背景脉络也不甚相同,但毫无疑问,大学生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比较两波运动源起,当时的大学生之所以踊跃反战,除了越战本身的媒体形象极度糟糕、战事胶着多年、徵兵波及年轻人外,很大程度也与民权运动、新左派思潮、甚至是「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所催生的嬉皮(Hippie)风尚有关。

  换句话说,对当年的大学生来说,反战实践既有个人意志,也不能脱离某些时代背景的宰制。时隔60年,美国这次的校园反战示威也是同样道理。

  学生的愤怒早有迹象

  首先,校方、犹太团体对学生们的「反犹」批评当然言过其实,不过观察战前民调数据也能发现,这代大学生与前人相比,确实是对以色列「相对没有好感」的一代。

  以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22年7月公布的「美国人对以色列观感」调查为例:55%的美国人对以色列持正面观感,41%的美国人持负面观感,整体看来正面略多。不过如果细究各年龄层,就会发现不同世代的差异相当明显。

  首先是战后婴儿潮世代(1946-1964年出生),这代人大致对应了调查中的「65岁及以上」区间,对以色列的好感高达69%,是各区间最高,反感也只有29%;再来是X世代(1965-1979年出生),其大致对应了调查中的「50岁-64岁」区间,对以色列的好感依然有60%,反感则来到36%;接着是千禧世代(1980-1996年出生),这代人大致对应调查中的「30岁-49岁区间」,对以色列的好感降到49%,反感则上升到47%;最后是Z世代(1997-2012年出生),其大致对应调查中的「18岁-29岁」区间,对以色列的好感只有41%,反感则创下56%新高。

  有趣的是,这种世代差距也在同一份调查的其他问题中体现。

  例如「对拜登(专题)(Joe Bidne)处理以巴问题的观感」,整体数据显示有62%的受访者不确定拜登是否过于偏袒某一方,有16%认为拜登正在取得正确的平衡,有13%认为拜登过于偏袒巴勒斯坦人,只有8%认为拜登过于偏袒以色列人。

  但如果从不同年龄层来看,不同世代的认知显然有差距。在「65岁及以上」区间,认为拜登取得正确平衡者有23%、偏袒巴勒斯坦者有19%、偏袒以色列者只有3%;在「50岁-64岁」,认为拜登取得正确平衡者有18%、偏袒巴勒斯坦者有14%、偏袒以色列者只有6%;但到了「30岁-49岁」,认为拜登取得正确平衡者有14%、偏袒巴勒斯坦者有10%、偏袒以色列者则来到9%;接着是「18岁-29岁」,认为拜登取得正确平衡者只有11%、偏袒巴勒斯坦者只有9%、偏袒以色列者则高达16%。

  整体来说,在这次加沙战争爆发前,美国家庭早就存在关于以巴冲突的代沟,尤其是正在读大学的Z世代,明显与作为其父母的X世代严重分歧,前者对以色列的反感、对美国政府偏袒以色列的不满,都创下历代最高。

  10月7日冲突爆发后,这种世代分歧自然又被撕裂得更厉害。10月17日,昆尼皮亚克大学(Quinnipiac)公布全国民调,显示18-34岁的受访者中有51%不赞成美国向以色列运送军备以应对哈马斯的袭击,但50-64岁的受访者中有高达77%表示赞成;10月21日至24日进行的《经济学人》/YouGov民调也显示,在18岁至29岁的族群中,同情巴勒斯坦人的比例(28%)略多于同情以色列人的比例(20%),这种分布样态与65岁及以上相差甚远,后者有高达65%同情以色列人,但只有6%同情巴勒斯坦人。

  之后随着以色列进攻加沙,年轻人的不满更加沸腾。

  2023年12月,以色列被南非以「种族灭绝」之名告上国际法院,皮尤研究中心也在该月公布了「美国人对以色列与哈马斯战争看法」的民调结果:18-34岁受访者中,有38%认为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过头了」;在35-49岁受访者中,这个数据是27%;在50-64岁(23%)、65岁(16%)以上的受访者中,这个数据则显着递减。

  2024年1月,以色列被国际法院宣判「必须防止种族灭绝」前夕,《经济学人》/YouGov公布民调,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人(35%)认为以色列正对巴勒斯坦人实行种族灭绝。而这个数据在18-29岁的受访者中高达49%,在30-44岁受访者中也有44%,但到了在45-64岁受访者就直接锐减为28%,65岁以上受访者的数据更是只剩21%。

  整体来说,民调数据为这波大学反战潮提供不少线索:冲突爆发前,Z世代对以色列原本就是反感多于好感;即便这次冲突的导火线是哈马斯闪击触发以色列报复,10月7日后几个礼拜的民调依旧显示,虽然X世代、战后婴儿潮一代相对同情以色列,Z世代却依然相对同情巴勒斯坦人;以色列进攻加沙后,Z世代认为以色列正对巴勒斯坦人进行「种族灭绝」的比例,也比其他年龄层都高,几乎到了每两个人就有一人如此认为的程度。

  而从年龄分布来看,Z世代(1997-2012年出生)正好对应了当今的大学生与研究生,一群本就对以色列好感不强的人,集体目睹了这几个月的残酷杀戮,且本国政府还是这场杀戮的最大靠山。这种情境无疑会加剧彼此的怒意串联与共鸣,而校园刚好又为这股愤怒提供了展演空间,最后导致反战示威在美国大学遍地开花。

  大卫正在成为歌利亚

  不过民调数据更多是以立场分布的呈现,来解释示威背后的情绪基础。但要了解这代大学生的立场起源,还须回归其成长背景,以及美国当下的社会脉动

  首先是这代美国大学生的成长背景。这决定了其对以色列的认知,会与父母、祖父母的认知有所不同。

  在战后婴儿潮世代(1946-1964年出生)的成长过程中,以色列的形象大致与两个事件有关:纳粹大屠杀、以阿战争。大屠杀虽然发生在二战期间,却深刻影响了一代人的心理认知,犹太人因此成为「全世界都欠他们一个公道」的「神圣民族」,反犹主义也因此被识别为极度危险与禁忌的存在;以阿战争则强化了犹太人「被迫害」、「不得安居」的形象,而以色列「以少胜多」打赢战争,既满足冷战下美国的「必胜」情结,也迎合了「经历磨难终受庇佑」的一神教叙事。

  总之,受纳粹大屠杀、以阿战争等事件影响,战后婴儿潮世代所理解的以色列大体等于「犹太人的重要避难所」,是这个民族经历2,000年流离苦难后,终于能回归的应许之地。尽管这场回归导致巴勒斯坦人大量流血,由此触发了漫长的民族仇恨与冲突,但从数据来看,这代人还是更关注以色列的流血,认为这是犹太人「受迫害」的迹证;且当年的巴勒斯坦武装一度有全球左翼支援,这在某些战后婴儿潮世代看来,实在不像手无寸铁的弱者。

 

相关专题:美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12-18 13:0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