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女孩数学」走红 是幽默还是歧视?

京港台:2023-10-30 04:50| 来源:世界新闻网 | 评论( 3 )  | 我来说几句


「女孩数学」走红 是幽默还是歧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TikTok社群上流行#girlmath标籤,这是一些年轻女孩用幽默的方式,描述她们对金钱的态度。 (各社群媒体)

  最近美国的TikTok社群中,流行起一个词彙「女孩数学」(Girl Math),这是一些年轻女孩用幽默的方式,描述她们对金钱的态度。目前在TikTok上,#girlmath 标籤的浏览量已超过6亿次。以下是「女孩数学」当中的金钱概念:

  1. 特价不买 = 浪费钱

  2. 不买饮料 = 赚钱

  3. 不买到免运费 = 浪费钱

  4. 在Apple Wallet/Venmo/Zelle电子钱包的钱 = 免费的钱

  5. 原本要出门的计画取消 = 赚钱

  6. 由前项可证,今天没花钱 = 明天可以花的预算加倍

  7. 如果厂商数週后才退我钱 = 免费的钱

  8. 所有一件式的衣服 = 半价,因为省了上下身分开买的钱

  9. 在Sephora花的钱不是钱

  10. 现金付的钱不是花钱

  幽默自嘲或性别歧视?

  「女孩数学」一词在社群媒体掀起一阵旋风,虽然很多人跟风,但批评的人也不少,在美国网路舆论上引发相当多的讨论。

  批评的人认为「女孩数学」这个词含有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因为其反映了长久以来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在美式喜剧的电视、电影中,女孩们 (尤其是金髮白人女孩) 经常被定位成花瓶角色,长得漂亮、爱购物,但没有大脑、没有判断力、容易受人影响。

  在理财方面,女性往往被认为倾向于小规模、轻率、不顾后果的挥霍消费,而男性倾向于有计画、功能性的消费。因此批评者认为「女孩数学」坐实了这样的刻板印象,应该加以谴责。

  同时,大部分人认为这个词是幽默风趣、无伤大雅的自嘲,并且认为批评者过度夸大了;这些宣告不过是生活中的小确幸,是女孩希望善待自己的生活态度论述,竟有人搞不清楚这是幽默,而扭曲成女孩自我贬抑。另外有人认为这个词含有另一个正面意义,是表示女孩有能力和自主权花钱买小确幸,不需要伴侣的允许。

  也有人觉得,女孩数学在社群媒体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人跟风,是因为女性倾向认同群体的情谊,因此当有一些事情 (女孩数学、电影《芭比》) 能够让她们团结时,她们会感到被同侪认可、被接纳,因此「Girl Math」这个词并不完全是负面的意义。

  不过,即便是幽默自嘲,「女孩数学」名称所建立的,仍然是一种不懂理财、缺乏良好金钱观念的无知女性形象——而这样的印象,符合现实吗?

  女孩不会理财?可能相反

  投顾机构富达投资公司(Fidelity)在2021年有一份报告,针对他们从2011年到2020年的520万个客户帐户做研究,发现女性客户的年收入平均比男性客户高0.4个百分点。这个差异或许看起来不多,但几十年后加起来可能的複利效应是很可观的。

  研究中发现,这个差异的根源,是男性客户的交易量是女性客户的两倍。

  冲动、频繁的交易,经常更换投资标的,会让人有自己掌控全局的错觉,但经济研究显示,频繁交易反而会让投资报酬率降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巴博(Brad M. Barber)和柏克莱分校的奥汀(Terrance Odean)两位财务金融教授曾以1991年到1996年间的数据资料,研究交易量与年报酬率的关係,结果发现那些交易频繁的帐户,比股市整体表现低6.5个百分点。

  巴博和奥汀教授将频繁交易的行为归咎于过度自信——而充分的自信通常是美国男性被鼓励拥有的特质。

  除了在金融制度健全的国家中,女性的投资表现平均优于男性之外,许多经济学家也针对开发中国家的女性理财观念做研究,尤其是针对女性对金钱的观念和规画的特质,其中最有名的是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尤努斯(Muhammad Yunus),他所建立的「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 Bank),是开发中国家小额贷款的先驱之一。

  尤努斯坚持只贷款给女性,因为「我们注意到,如果获得处理金钱的机会,女性的效率会更高。 她们有长远的眼光,她们以负责的方式管理资金......」因此在理财方面,从现有的研究资料和投资数据当中,并不能找到女性不如男性的证据。

  女孩不搞笑?你只是不懂

  除了女性理财能力的争论之外,许多女性用「女孩数学」来自嘲的现象,所引发的另一层讨论,是很多人认为当女性展现幽默时,男性常常无法辨别她们是否在讽刺,或是直接认为女性比较不幽默。

  在美国的脱口秀市场,向来是以男性为主,因此有些人认为女性比较不幽默、不搞笑,所以没办法吸引观众,没有市场。传统的脱口秀观众,预期主持人需要有一些特质,像是自信、掌控与支配权、具些微的攻击性、敢于挑战传统的禁忌话题等——这些都是社会中认为男性吸引人的特质。但是社会对于女性的预期恰好相反。因此带着这样的预期观赏脱口秀的表演,当然会有「女生不搞笑」的刻板印象。

  近20年来,许多女性主持人,以不同风格的喜剧和笑点,开拓了脱口秀市场。这些主持人让观众知道,脱口秀要好笑、要卖座,并不一定是嘶吼着挑动敏感神经和议题,有时可以用柔情笑看自己的处境,像是莎拉席佛曼(Sarah Silverman)、艾咪舒默(Amy Schumer)、黄艾莉(Ali Wong)等喜剧演员都是票房保证。女性脱口秀主持人所佔的一席之地,丰富了大众对幽默的多元欣赏角度,观众可以尊重并欣赏各种型态的幽默呈现,不管是男性或是女性。

  

  「女孩数学」也是某种女性幽默,而这种幽默运用了女性的特质,引起的共情、迴响、同理,有时比起直接的笑话来得悠长。

  女性的幽默,经常是以自嘲或是生活中的不安全感开始,最后留给观众悲喜交织的回味,而不只是笑过即忘。这种女性特质,在《脑筋急转弯》(Inside Out)动画电影中、或是泰勒丝(Taylor Swift)的歌中都可以感受到——在分享不安全感的同时,反而引起许多的迴响。

  这些文化的转变,也间接引起了年轻世代愿意敞开分享自己的软弱、去污名化、去标籤的社会风气。因此理直气壮地道出自己的不足,也是另一种自信的表现。

  美国消费主义才是源头

  而谈回到「女孩数学」指涉的用钱概念,其实认真一想,不难发现这些消费者的感受或行为,并不止于女孩,而是堪称整个美国的「消费者宣言」。

  在美国的国内生产毛额(GDP)组成结构中,大约有7成是消费。这样的比率不但在G20国家 (20大工业国) 居冠,在全世界也可说是傲视群伦。就美国本身而言,过去70年以来,消费佔GDP的比率都是这样的水准。

  美国人的强大消费力,以及伴随而来的全球经济影响力,在疫情当中、及后疫情时代更是展露无遗——在疫情开始时,全球经济戛然而止,但这并没有阻止美国消费者继续购买商品的冲动。居家避疫期间,美国消费者因为拿到政府的财政补贴,在各大电商平台拚命下单,造成供应链打结、国际货运塞港严重,从亚洲进入美国的货轮,在洛杉矶和长滩港外大排长龙。

  疫情过后,这样的消费习惯从线上转为线下,报复性旅游、报复性上餐馆酒吧、报复性参加演唱会,被压抑三年之后,源源不绝涌现的消费需求,到现在还没有「报复」完。美国消费者被戏称为「全村的希望」,因为疫情过后,世界经济继续运转就全靠他们了。

  可是,庞大消费力背后,是由过度的消费行为所建立——「女孩数学」所举列的种种任意消费、随意花钱的行为,在美国人 (不分性别) 身上相当常见;而过度消费的结果,就是美国消费者的信用卡债总和已经超过了1兆美金,平均每个美国人卡债大概6000美金,个人储蓄率低于4%,是全世界倒数第7名。

  据旧金山联准会估算,在疫情中因为联邦政府的大撒币所累积的储蓄,已经在今年第三季告罄。也就是说,放纵消费的苦果已经追上了美国消费者。接下来如果有任何的经济冲击,造成大规模失业的话,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也有「男孩数学」讽逻辑

  「女孩数学」所引起的讨论,并不只限于女性的金钱消费观念、或是大众流行文化裡女性形象的辩论,还包含了世代的变化、女性幽默的特质,以及男女的理财观,以及这些消费行为背后真正的最大推手:美国消费主义。

  与「女孩数学」相对应的,还有随其出现在美国社群媒体上的另一个词彙「男孩数学」(Boy Math),所指的是一些逻辑跳跃的行为,表达男性并不如自认的那样有逻辑,有时也被拿来当成政治笑话,例如讽刺前总统川普「当你以几百万张选票之差落败时,你就赢了选举」。目前#boymath标籤在TikTok上有超过6000万次浏览,虽然传播程度还远不及「女孩数学」,不过也不失为网路迷因的幽默展现。

  话说回来,对于这类网路梗,有时也不需要太过认真,无论是「女孩数学」或「男孩数学」,幽默总会让人会心一笑。当世界发生的事情让人沮丧、社会的预期让你喘不过气来,不妨来点「女孩数学」的小确幸,别浪费钱,来杯买一送一的冰拿铁吧。

  (转载自udn转角国际。作者为加州州政府研究首席、加州大学经济系客座教授。主持〈一口经济学〉Podcast。长年旅居北加州,一家三口再加上一隻台湾领养的浪浪 Bagel,此心安处是吾乡。)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11-21 17:5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