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兄 [2015/05]
- 狗走了 [2010/03]
- 这些年 [2012/07]
- 《关于申请添购一把铁壶的报告》及其他(警告: 历史悠久的转贴) [2010/06]
- 把它掼到粪坑里 [2010/04]
- 带硬伤和精神病的“硬科幻” - 听《三体》有感 [2015/05]
- “梦境”-11 [2010/05]
- 我的那些荒唐事 之 我的周易 (全) [2010/03]
- 在屋里不要打开伞 [2010/12]
- 舍下、蓬荜和狗窝 - 家的变迁 [2010/03]
- 狗知错了? [2010/07]
- “梦境”-13 [2010/05]
- “梦境”-17 [2010/06]
- “梦境”-5 [2010/03]
- 老爹你很傻 [2012/04]
- “梦境”-21 [2010/06]
- “梦境”之前世今生 - 兼答谢土地公和众乡亲 [2010/06]
- “梦境”-1 [2010/03]
- “梦境”-12 [2010/05]
- “梦境”-16 [2010/06]
一只秃笔,能有什么说道头?可就是形形色色的笔伴随着我们很多人走过了这么多个春夏秋冬,写下过不知道多少页的作业、考卷,还有填过数不清的表格。眼下的工作对笔的使用是越来越少了。所以在完全忘却之前,似乎有记上一笔的必要。
脑海里对上学前有关笔的记忆是一片空白,可能唯一有印象的是父亲的粉笔,所以严格意义上和这里要说的笔不是真正的一类。儿时的好几年是在部队里度过的。在西北有个4841工程,开山架桥都是解放军工程兵的任务。父亲工作的军队是搞后勤物资保管的,所以没有上一线的任务。下班回家吃过晚饭后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我洗过脚后睡觉之前双脚架在盆沿上教我认字。那时的“黑板“是可能是父亲用仓库的下脚料做的,一块一米见方的三合板,也没有涂颜色,所以白色的粉笔字在原色的木板上不算多么显眼,不过在这么近距离用已经足够了。就这么日积月累在我上小学之前已经认识了几百个汉字,可能这也造成了我日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恶果,因为好像经常比同龄的孩子多知道这么一点点书本上的东西,飘飘然就有点自然而然的了。
刚上小学是用的笔是最普通的木制铅笔,一根石墨芯贯穿两端。有笔就得有橡皮,记得那个时候的橡皮是一块长方形、灰白色并且和半个手掌差不多大的东西,上面好像还有印的字。那时候见到有的同学用的是一端带一截橡皮头的铅笔,好像他们用起来很潇洒的样子,写错了字把笔掉个个就把错字擦得一干二净。看看自己的笨重的橡皮总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尽管当时根本就没有想到会向父母去要,现在想想是有点很奇怪的。不过有一件东西当时很想要,就是见到一个住在学校驻地那个镇上的一个同学有一包十二支水彩笔。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反正我觉得那是个稀罕物。美术课上我和很多其他同学用的都是最普通的蜡笔,画出来的画当然是不够五彩缤纷,尤其是和水彩笔画的画相比较。最终一直到长大也没有真正拥有过这种水彩笔,当然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小学后基本上就没有过正经的美术课了,尽管在四年级的时候用过水彩和毛刷笔画过一点画。可怜的小学美术学习生涯几乎只剩下这点记忆了。不对,还有一件,四年级左右的时候画铅笔画,老师还要求过我们买那些从6H到6B的十三只硬度不同的中华铅笔,中间的是HB。对于会画画的人,这些铅笔当然可以发挥其功效,但对于我们这些什么都不通的小学生,不知道要求买这么多铅笔是何用意。只记得好像这一套铅笔颇得花几两银子,所以要钱的时候很是忐忑了一番。结果后来好像没上几节课就不用这个铅笔了。现在想想不知道卖铅笔的是不是美术老师的小舅子。
铅笔用到三四年级逐渐被钢笔所代替。那个时候的钢笔还是很原始的,一般的时候都可以拆成三件:笔帽自然是第一件,笔身可以拧开,里面就是软塑料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墨水肚。往钢笔里灌墨水是个很有趣的过程:先使劲捏这个墨水肚把里面的空气排空,然后一松手墨水就被吸了进来。这恐怕是很多孩子不自觉的应用真空原理的一个经历吧。那个时候有个强迫症,就是每次灌墨水总要确定墨水肚里灌得满满的,连一个气泡都不愿意留下,有时甚至要看到笔头弧形金属笔尖下面的黑色塑料缓冲区里的那些横向沟槽内都充满墨水才满意。说到这个,到现在也不知道这个塑料部件叫什么名字。那时怎么看怎么都象是昆虫的肚子,一道道横纹,所以老是有点把它摁扁的冲动。钢笔的金属笔尖经常是前端的三角形中间被剖开一道,前端是和纸的接触点,后面经常有个圆洞洞,笔里墨水足够的时候这个小洞也总是也充满墨水的,对着亮处一照还有点反光。那个时候的另一个强迫症就是经常想让银色的笔尖保持清洁,所以不时用纸在笔尖的正面擦个不停,尽管有时候不过是把墨水在笔尖上抹得更开罢了。写字的时候,字的粗细取决于笔尖那点被剖开的金属的松紧程度,很多情况下如果谁不小心把笔掉到地上把笔尖磕开那就只能报废了。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握笔的方向。很多人选择金属部分朝上,一般写出来的字比较粗,还有些女同学及部分男同学喜欢塑料部分朝上,这样压迫那个弧形的笔头让笔尖流出墨水的狭缝变得很紧,这样写出来的字体也变得很细,不过也总是有点说不出的不痛快的味道。
那个时候我和我的同学们大多只有一支钢笔,所以在一天没完的时候很多人都遇到过钢笔没水的情况。没墨水怎么办?借啊。于是借墨水的钢笔尖斜向上,主人把墨水肚挤扁,另外借墨水的人从上面轻轻地挤自己的钢笔的墨水肚,这样先看到那些横槽充满墨水,然后墨水从笔尖上大滴流下,先是附着在下面的钢笔头上,主人一松捏在墨水肚上的手指墨水就流进肚子里去了。互相借墨水有个潜在的问题。那时候好像有两个大品牌的墨水,一个是长城牌,北京产的,另一个是上海牌,自然是上海产的。如果是同一种牌子的互相借没问题,但是如果不是同一个牌子的,很有可能的后果就是产生沉淀,把钢笔的毛细管彻底堵住。解决的办法也不是没有,就是用温水反复冲洗,不过经常是手上落下一层浅浅的墨水渍,多洗几次才能洗掉。那时候很多同学喜欢用纯蓝色,我也是其中之一,而且感觉上海牌的蓝色真的是亮丽,北京牌的就有点掺水的嫌疑,现在想不知道当时是不是买的假货。还有同学用蓝黑色或黑色,不过总是感觉这两种颜色不够清爽。
我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用的都是那几支廉价的钢笔,当时看到大人用的都是那种笔尖的大部分被包起来的钢笔,笔尖下面是一个和半个黄豆般大的黑色的笔舌头。对这种钢笔的第一印象很差,怎么跟发芽没发完全的一样,就露这么一点点?后来直到上了高中自己也有了这种钢笔才感觉到不一样,别的想法也回忆不起来了,好像有点长大成人的得意味道。这种钢笔自然是稍微复杂了一点,可以拆成至少四件了,多出来的这一件是握笔的笔杆下半截的外壳,清洗的时候可方便得多。墨水肚外面也多了个带金属弹簧片的壳子,看起来很好看,不过吸墨水的效率不够高,所以强迫症使然,我灌墨水的时候总是要把这个壳子取掉,灌满后再安上。
至于圆珠笔,直到大学才大规模使用。中学的时候偶尔用,但是被一位父亲的好友见到后评价过一句“圆珠笔炼字是练不出来的“。结果那之后发现好象也就是中学时的字写得最好,往后就慢慢走下坡路而越来越不象样了。
刚入大学的时候曾经用过一阵钢笔。那时候不知道怎么搞的,很多同学一入学就有用手指转笔的习惯。最基本的动作是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一支笔,然后中指一使劲,这笔绕拇指一圈转回到原地。另外一个较不常见的动作是拇指、中指和无名指捏住一支笔,然后无名指发力,笔绕中指一圈回到掌握中。还有一个高难度动作是一支笔在几根手指间乱转,到现在我也没搞懂这个动作是怎么完成的。我当时自然是什么都不会的了,也曾经尝试用钢笔,结果除了甩了自己一脸墨水,还差点把笔摔坏,事先真的没想到。后来发奋图强,利用一天晚上别人都上晚自习的时间,一个人躲在宿舍里用一杆别人送的摔不坏的水笔盖上笔帽反复练习,其间不记得多少次敲到过宿舍的门,终于掌握了前两个动作。于是上课的时候终于可以和很多同学一样玩笔了,这次当然是圆珠笔了。不过好像大学的成绩和会不会玩转笔是没有关系的,所以后来也就是勉强混了个中不溜毕业走人。
再往后在国内的研究所读书的时候用笔就开始少了,也因为有了公用的可以从库房里领的圆珠笔,自己已经不再买笔了。再后来一点网络开始普及,上网聊天、写电子邮件也成了时尚。写点其他的东西也感觉用电脑打印来得更清楚方便。自从学会了计算机输入,笔基本上除了写写画画打打草稿外,已经丧失了它应有的功能。后来考托考G,发现居然只能用2B的铅笔去填那些标准化试卷,真是岂有此理,那剩下的那十二支怎么办?
来美多年,用到笔的机会除了开始的课程笔记考试外,屈指可数。而且记得东西也是永远也写不地道的蝌蚪文。以至于后来偶尔提笔居然会想不起来要写的汉字该怎么写,这要放回到高考时节,语文岂不得考个惨不忍睹?还好,计算机上的微软拼音输入法这倒排上用场了,反正我知道我要写什么音的字,实在不成就从头到尾查,叫你你不出来,见了面我还是认得你,哼!
长久以来,手头的这些笔已经基本上百分之一百的用在草稿纸上了,都是些打印废了的反面。上面的中文字符几乎没有,即使有也是柔弱无骨。人都说字如其人,不过谁要是看到这些似是而非的字再看我本人岂不得吓个半死。
女儿现在有满满一盒子几十支分不同批次买的水彩笔,前两天晚上还嚷嚷要找那支不闪亮的粉红色的那只,我拔拉了半天找了四五支,可人小人家硬说那都是些闪亮的,她要的是不闪亮的。本来想跟她忆苦思甜说一说老子小时候的可怜相,后来转念一想,何必和小人一般见识?也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