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俺是出门计划小能手,乌兹别克圆满结束。乌兹别克值得来溜达一圈,但是别被网红带偏了节奏,期望值要适度降低一些。这地方的古迹大多是重修或重建的,里面没啥内容。所以比较适合的定位是闲逛怀古的感觉。俺们去的布哈拉,撒马尔罕和塔什干,感觉都挺安全。不过现在是淡季,游人不多。旺季不知道会是什么情况。三月底天气已经开始热了,个人感觉这个时间来相当好。本地饮食很不错,味道相当足,物美价廉。缺点是品种口味相对单一。综合俺们去的这三个地方,如果再有机会俺会选择安排希瓦/咸海,撒马尔罕,塔什干。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相似度较高。尽量避免先去撒马尔罕后去布哈拉。
2025/3/16 日,布哈拉第一天
昨天下午二位领导从旧金山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帝都,俺们接上头之后在机场吃了晚饭就又接着奔塔什干。首都机场飞塔什干这一段是晚上11点多的飞机。5个多小时就到了塔什干,两地时差是三小时所以到达时间是3/16凌晨两点半点。这个点儿机场倒是不寂寞,人挺多的,出租车司机都等在出口磨刀霍霍地宰游客。俺们要从国际航站楼去国内航站楼转接去布哈拉的航班,6公里走也不太合适,所以得打车。俺知道可以用打车软件烟袋可咳死yandex,不过那个上客点要走过停车场。鉴于外面漆黑一片,俺们还是选择了和出租司机砍价,从一开始的15万(约12米)砍到9万(7米)。还有个英语不错的老司机振振有词地说10米元对你算啥呀?!俺也只能呵呵了。打车软件的价格是2米元左右。就这样那个司机还抱怨停车费贵啥的,好像他吃了大亏一样。穷山恶水出刁民啊!
七点半从塔什干飞布哈拉,一小时就到了。二位老板对此颇有微词,这等于从俺们大农村马不停蹄一路飞旧金山,北京,塔什干去布哈拉。但这也是不得已,春假只有一周,算上头尾周五周一两天请假也才11天。怕同学们抗议俺已经把行程编排的略微宽松了,按俺平常的操作肯定会把希瓦和杜尚别也加上,一次搞定。这时天已大亮,俺们没理会堵在出口的车租车司机直接去了网约车的上客点,顺利到达布哈拉市中心。在乌兹别克用网约车很少超过2米元,便宜的一塌糊涂,吃饭也很便宜。平常俺们仨算上酒水一般在15米元左右,很少超过20米。最贵的一顿是在塔什干的一个格鲁吉亚餐厅,花了72米。
大概现在是旅游淡季,俺们定的旅馆大门紧闭,电话也没人接。给他们发了邮件俺们就到卡伦广场去溜达了。旅馆的位置相当好,步行几十米就在广场上了。俺们兜兜转转拍拍照就到午饭时间了,她俩跑去问旅游警察岗楼哪里吃饭比较好,人家推荐了利亚比豪兹水塘边的一家餐馆。所以俺们就打了个车过去了。午饭期间旅馆回邮件了,说是派人去店里了,俺们可以随时过去。饭后去旅馆放下行李又出去接着溜达。然后去了稍微远点的四塔伊斯兰学校。往回走时已经快天黑了,看见路边一家餐厅里很多人,而且貌似都是本地人,俺们就进去凑了个热闹,比午饭那家强多了。第一天结束,大家都累够呛,蒙头大睡!
乌兹别克航空,凌晨两点半降落塔什干国际机场 Toshkent Xalqaro Aeroporti

排队过关。天朝的护照貌似可以落地签旅游。米国护照除了55岁以上和15岁以下都需要事先办理网上电子签e-visa,25米单次,35米多次。当然也可以到乌兹别克使领馆办理。

等行李

机场的ATM貌似不喜欢俺的银行卡,坚决不出钱。所以拿了100米换了近130万索姆som,乌兹别克货币。后来在市内的其他提款机上搞出钱来了。俺的猜测是这边的某些银行和俄罗斯有染,受到制裁,所以那些银行的提款机就不吐钱钱。这个和俺在乌兹别克火车网上买票异曲同工。俺米国的卡死也刷不通,用天朝哥们儿的中国卡一次过。这边貌似是在转用英语字母,不过俄语还是很流行,这个兑换收据上还都是俄语。俄语字母和英语字母有对照表,搞清楚了很方便,比如俄语B是英语的V,C是S,P是R,H是N,搞明白了很方便,看个街牌,站名,菜单啥的。

乌兹别克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从历史文化到自然风光都有。由于时间的关系乌兹别克西北部的卡拉卡尔帕克斯坦自治区Karakalpakstan,也就是花剌子模革命老区,就没法去了,那边主要是看风化了的古城堡,咸海的轮船坟场什么的。还有东部靠吉尔吉斯斯坦那边的费尔干纳山谷Fergana Valley肯定也安排不了。主要就是布哈拉Bukhara,撒马尔罕Samarkand,如果有时间搞一个沙赫里萨布兹Shahrisabz一日游,帖木儿的老家。
布哈拉,位于塔什干西南约六百公里处,布哈拉绿洲的中心。人口(2007 年估计)约25万。建于公元一世纪前,阿拉伯人于709年攻占此地时已经是丝路重镇。9-10世纪是萨曼尼德王朝Samanid都城。后被喀喇汗人Qarakhanids和喀喇沁人Karakitais占领,1220年被成吉思汗占领,1370年被帖木儿占领,1506年昔班尼徳人Shaybanids征服并定都于此(即后来的布哈拉汗国)。
布哈拉在16世纪末达到了顶峰,当时布哈拉汗国领土包括中亚大部分地区以及波斯北部和阿富汗,18世纪中摆脱了波斯人建立了曼吉特王朝,1868年成为沙俄的保护国,1920年被红军推翻。1991 年乌兹别克独立时,布哈拉仍为首都。1950年代末附近发现天然气后,该市迅速发展。布哈拉历史中心仍然保留着许多昔日的风貌,包括清真寺、伊斯兰学校、老式平顶房屋和集市的遗迹。
波伊卡连广场Poyi Kalyan - 位于布哈拉老城。这里有建于1127年卡连宣礼塔Kalyan Minaret,是布哈拉的标志,登顶可俯瞰全城。传说成吉思汗除了这座塔,周边其他建筑全部捣毁,因为他老人家冲过来时老远就能看到这高塔。这塔直到19世纪还是处决犯人的地方,很简单,装麻袋里从塔顶推下去。旁边是 16 世纪的卡连清真寺Kalyan mosque,建在被蒙古大军付之一炬的原8世纪清真寺遗址上。说是成吉思汗下令把古兰经放地上让马蹄践踏并且捣毁整个布哈拉城。该寺又名周五清真寺Juma Mosque,是昔班尼徳王朝于1514年建的,可容纳一万人祈祷。据说看日落最好的地方是这个咖啡馆,Cafe Chasmai Mirob。
来到了卡伦广场Poyi Kalyan,还有个拼写是kalon,这边貌似拼写没有统一标准。那个行李箱是俺的,小米的铝合金,可以当凳子坐,排长队时相当有用。
卡伦塔
广场边的米尔阿拉伯宗教学校Mir-i-Arab Madrasa
对面的卡连清真寺Kalyan mosque
卡伦塔边上的布哈拉历史博物馆,更像个礼品店
清真寺门口的老人。这边的居民有很多是塔吉克族,和塔什干那边看着不太一样。
利亚比豪兹建筑群 - 建于16至17世纪。中间有个人工池塘(42x36米),周边有纳迪尔·迪万·贝吉宗教学校Nadir Divan-Beghi Madrasah 和 纳迪尔·迪万·贝吉苏菲派收容所和修道院Khanaka,二者均建于 1622 年。Lyab-i Hauz 的意思是池塘边。布哈拉曾经有很多池塘,它们是该市的主要水源,在苏联初期大部分都被填平了,因为它们也是许多疾病的根源。传说这池塘的位置是个犹太寡妇的房子,不愿搬迁,承包商用计逼她妥协,最后结果是挖了池塘建了个犹太教堂,那个犹太教堂还在附近。双赢。
在卡伦广场溜达了一会儿就来利亚比-豪兹这边吃饭。餐馆就在水池子边上。
馕饼。不过这个不是现烤的,不好吃。后来俺们在撒马尔罕路边看到一个馕饼作坊,现出炉的买了一个,相当好吃。
乌兹别克啤酒貌似种类不多。这个很一般。
馄饨汤,羊肉的。中亚这边貌似饮食很类似。这东西在伊尔库茨克和乌兰巴托都吃过。味道不错,但是和中式馄饨味道不一样。
很悠闲的一个地方。不过等旅游旺季来了,人一多大概就不是这个意境了。
水塘附近的库克尔达什伊斯兰学校KUKELDASH MADRASAH - 建于16世纪中,是本地最大的。由布哈拉总督库尔巴布出资建造,他和可汗关系很好,被授予库克尔达什头衔,这是可汗宫廷中最高地位之一,意为一奶同胞。
里面是礼品店
晚上还有歌舞表演
复杂的花纹。这边的马德拉萨(宗教学校)和清真寺和印度那边的类似,都属于伊朗什叶派伊斯兰的影响范围,不过中亚这边后来都改什叶派了,现在政府也不鼓励极端的宗教行为,所以这边女人有戴头巾的,但是那种全身裹得只剩一双眼睛的几乎没见过。
我爱布哈拉字母标
这是个从前的驿站旅店遗址,穆斯林国家都有这种大车店,招待商旅人士,骆驼和马。
巴扎。这东西老外们很感兴趣。对俺们无所谓,谁还没见过城隍庙咋地。
路牌
俺们的旅馆上面有个天台,能看到卡伦广场,二位领导兴致勃勃。
在平台上四处眺望一下
卡伦广场
旅店对面的另一个宗教学校,埃米尔·阿里姆汗的宗教学校Madrasah of Emir Alimkhan
在旅店休息了一会儿接着出来逛。回到卡伦广场。米尔阿拉伯宗教学校全景。
对面的卡伦清真寺
伊朗现在暂时是不敢去,看看这个找点感觉吧。从照片上看伊朗那边的装饰更加精细奢华。这边略逊一筹。到了印度那边就有点偷工减料了。
这是广场的另一端,阿拉伯语言和书法中心Arabic language and calligraphy center
从另一端走过去又是个巴扎。很好奇这种店能挣到钱钱吗?
乌鲁格贝格宗教学校和阿卜杜勒阿齐兹汗宗教学校ABDULAZIZ KHAN MADRASSAH- 15世纪中叶,帖木儿的孙子乌鲁格贝格在撒马尔罕统治。他还是个科学家和天文学家。乌鲁格贝格领导了布哈拉、撒马尔罕、沙赫里萨布兹和吉杜万教育机构的积极建设。布哈拉这所学校建于1417年,早于撒马尔罕的那所。一街之隔的阿齐兹汗学校建于1652年,规模和装潢都大大超过前者,展示了建筑艺术的发展。
两家面对面,这是乌鲁格贝格宗教学校
这是对面的阿卜杜勒阿齐兹汗宗教学校。里面都是商铺,礼品,地毯什么的。
这个建筑看着原来装饰的很精细
附近说是都是历史建筑,现在都是餐厅商铺
又来到利亚比豪兹。这个据说是阿凡提的雕像。
后面是库克尔达什伊斯兰学校。这边的旅游警察岗亭很多,不知道旺季是否针对游人的套现活动也是高峰。
布哈拉到处都在修路,所以灰尘漫天。大概是旺季到来之前抢修基础设施。这个是四塔宗教学校Chor Minor Madrassah - 这儿的看点是门口的一座矮小的砖砌建筑,有四个绿松石色的圆顶。它建于1807年。位于迷宫般的小巷中,与布哈拉风格相比,它更多地体现了印度风格。
路过chalet餐厅。看见里面很多本地人,所以俺们也赶紧来凑个热闹。这是俺家二老板的最爱,科巴布。这边的科巴布做的相当好吃。俩啤酒,俩可乐,一个奶昔,四个菜,两个甜点,20米元出头。

本地特色普拉夫plov,相当于新疆手抓饭那么一种东西。印度那边叫比尔亚尼biryani。

甜点也都很好吃。

在里面有开心果

馄饨汤

羊肉包子

吃饱喝足回屋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