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回顾 2019/10 法突马摩 DAY 8:摩洛哥(2)梅尔祖卡 -“撒哈拉” [2021/04]
- 照片回顾 2019/10 法突马摩 DAY 6/7:摩洛哥(1)马拉喀什,艾提本哈杜 [2021/04]
- 照片回顾 2019/10 法突马摩 DAY 9:摩洛哥(3)沙漠日出 + 菲斯古城 [2021/04]
- 照片回顾 2019/10 法突马摩 DAY 5:马耳他(2)首都瓦莱塔 [2021/04]
- 照片回顾 2019/10 法突马摩 DAY 10:摩洛哥(4)菲斯 瓦卢比利斯 卡萨布兰卡 [2021/05]
- 照片回顾 2019/10 法突马摩 DAY 11:摩洛哥(5)卡萨布兰卡 (完) [2021/05]
- 照片回顾 2019/10 法突马摩 DAY 4:马耳他(1) 姆迪纳古城 马萨施洛克渔村 史前石庙 [2021/04]
- 照片回顾 2009/11 意大利 day 9:威尼斯 公交船环岛游 [2021/03]
- 照片回顾 2019/10 法突马摩 DAY 2:突尼斯城(1)新城+老城 [2021/04]
- 照片回顾 2019/10 法突马摩 DAY 3:突尼斯城(2)迦太基遗址+蓝色小镇 [2021/04]
- 照片回顾 2009/11 意大利 day 8:威尼斯 圣马克广场 叹息桥 里奥托桥 [2021/03]
- 照片回顾 2009/11 意大利 day 7:佛罗伦萨/菲冷翠 下午去威尼斯 [2021/03]
- 照片回顾:2017/10-11 哈瓦那坎昆 D1-2 哈瓦那 维达多区,艺术村 [2020/12]
- 照片回顾 2009/11 意大利 day 6:闲逛佛罗伦萨/菲冷翠 [2021/03]
- 2020/21 d5-6-7-8-9 圣诞元旦跨年活动 长途拉练曼哈顿 [2021/01]
- 山西陕西 9。革命圣地 延安 [2015/10]
- 2016/9 绍兴二日游 1。咸亨酒店 书圣故里 [2016/09]
- 酒经沙场 - 旅途中的酒照片 [2015/09]
- 2018/8 印度六日:D3 瓦拉纳西/恒河晨浴/神庙 (后附印度史学习笔记) [2018/09]
- 8天越洋回家过年小记 [2017/02]
- 2017/9/3 上海多伦路名人街、千爱里、1933老场坊 [2017/09]
- 1。澳大利亚 - 墨尔本 [2015/08]
- 2017/12 普吉 D1 芭东海滩 海鲜市场 [2018/01]
- 2015/5/7 以色列 D8 特拉维夫老城 耶路撒冷 圣殿山 橄榄山 圣墓教堂 [2017/12]
- 2015/5/9 以色列 D10 耶稣出生地伯利恒 巴以隔离墙 最后晚餐地点大卫王墓 [2017/12]
- 2017/12 普吉 D2 海滩餐馆 海豚表演 [2018/01]
- 两颗牙 - 葡萄牙西班牙 - 8。格拉纳达 阿尔巴辛区 [2015/10]
- 2017/10/27-11/5 坎昆 哈瓦那 - D4 离别哈瓦那 [2017/11]
- 维瓦尔第VIVALDI:四季 - 冬(FOUR SEASONS - WINTER) [2017/02]
- 2015/5/3 D4 约旦 瓦迪拉姆沙漠 [2017/12]
年过完了又该操心今年去哪儿玩儿了!俺本来雄心勃勃地要去摩洛哥,都已经在看摩洛哥历史了。结果这第一发就是打不中。那个婆娘不知看了个神马肥皂剧说是瑞士可美了。俺不愿意去当然有俺的小九九,俺去过了。孩纸的春假是3/26那一周,去哪儿的机票都不便宜,基本都是一千五朝上。每周都看几次,终于等来了机会儿,伦敦往返九百多刀拉!这个基本点定下来后活动范围基本就是英国爱尔兰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士奥地利这么几个地方方便了走动了。俺一开始打算时伦敦多佛渡海加莱敦刻尔克布鲁日根特安特卫普圣锡尔韦斯特卡佩勒再经加莱渡海会伦敦。可是领导一眼就识破了俺的阳谋,主战场在比法边境的啤酒区,弗兰德斯地区。所以这个计划自然是不太理想。第二考虑是伦敦爱丁堡大巴/轮渡去贝尔法斯特看巨人堤道(giant‘s causeway),然后爱尔兰兜一圈儿从都柏林回伦敦, 这个想法受到了领导的认真考虑,最后还是被否决了。领导的意思是去瑞士难道你看不出来吗!好在伦敦飞瑞士不算贵,每人不到二百刀拉,那,那,那就去呗!
转自维基百科:
瑞士联邦(正式称呼采用拉丁语:Confœderatio Helvetica,因此瑞士的国家代号是“CH”)通称瑞士,为西欧国家之一,划分为26个州。瑞士为联邦制国家,伯恩是联邦政府所在地。瑞士北靠德国,西邻法国,南接意大利,东临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
瑞士属内陆山地国家,地理上分为阿尔卑斯山、瑞士高原及侏罗山脉三部分,面积41,285平方公里,阿尔卑斯山占国土大部分面积,而800万人口中,大多分布于瑞士高原,瑞士高原也是瑞士主要城市如经济中心苏黎世及日内瓦的所在地。瑞士因自然风光及气候条件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
瑞士一开始有雇佣兵制度,后来才改采武装中立,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从未卷入过国际战争,瑞士自2002年起才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但瑞士实行积极外交政策且频繁参与世界各地的重建和平活动;瑞士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发源地且为许多国际性组织总部所在地。在欧洲区域组织方面,瑞士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创始国及申根区成员国,但并非欧盟及欧洲经济区成员国。
依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瑞士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同时瑞士人均财富也居(除摩纳哥之外的)世界首位。依国际汇率计算,瑞士为世界第19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则为世界第39大经济体;出口额及进口额分别居世界第20位及第18位。瑞士由3个主要语言及文化区所组成,分别为德语区、法语区及意大利语区,而后加入了罗曼什语区。虽然瑞士人中德语人口居多数,但瑞士并未形成单一民族及语言的国家,而且其国民中外国出生的比例相当高。对国家强烈的归属感则来自于共同的历史背景及价值观,如联邦主义及直接民主制等。传统上以瑞士永久同盟于1291年8月初缔结为建国之初始,而8月1日是瑞士国庆日。
早期历史
瑞士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可追溯至15万年前,最早的农耕聚落遗迹于盖赫林根发现,该聚落存在于西元前5,300年。
瑞士最早的文化聚落属哈尔施塔特文化及拉坦诺文化的一部份。拉坦诺文化约于西元前450年,即铁器时代时发展及兴盛,也有可能受希腊文明及伊特拉斯坎文明影响。赫尔维蒂人为最重要的凯尔特人民族部落。于西元前58年,赫尔维蒂人向大西洋迁徙过程中,在比布拉克特受尤利乌斯·凯撒的军队拦截,因此赫尔维蒂人退回瑞士。西元前15年,提庇留及其弟弟德鲁苏斯奉奥古斯都之命征服阿尔卑斯山地区,并并入罗马帝国。赫尔维蒂人的活动范围最初并入罗马帝国的比利时高卢,之后划入上日耳曼尼亚,今日瑞士东部地区则隶属于拉埃提亚。
自中世纪前期约4世纪起,今日瑞士西部地区为勃艮第王国的领土,阿勒曼尼人于5世纪定居于瑞士高原,至8世纪进一步延伸至阿尔卑斯山河谷,阿勒曼尼人的居住地即为阿勒曼尼亚;因此,今日瑞士于当时分为勃艮地及阿勒曼尼两部分。法兰克王国克洛维一世于504年在曲尔皮希征服阿勒曼尼人后,阿勒曼尼亚成为法兰克王国的一部份,而后勃艮第也为法兰克王国征服。查理大帝在位期间扩大法兰克王国版图,但至843年其孙子签署了《凡尔登条约》,将王国一分为三,直到约11世纪为神圣罗马帝国统治后再度合而为一。
瑞士高原于1200年时由萨伏依、柴林根、基堡及哈布斯堡家族王朝所控制,部分地区,如乌里、施维茨及下瓦尔登等在内的“森林州”获神圣罗马帝国予以自治特许状,森林州为神圣罗马帝国中自主性最高的居民,而该特许状为森林州获取自由的法律基础。基堡王朝于于1264年覆亡后,鲁道夫一世(1273年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将其势力延伸至瑞士高原东部。
旧瑞士邦联
旧瑞士邦联为阿尔卑斯山中部的河谷社群的结盟,邦联用以维护共同贸易利益及确保重要山区贸易和平。乌里、施维茨及下瓦尔登于1291年签署的《永久同盟誓约》被认为是邦联建立的最初文件,然而,在其数十年前可能存在类似同盟至1353年,最初的三森林州已与格拉鲁斯州、楚格州、卢塞恩、苏黎世及伯尔尼等州结盟,邦联扩张后,权力及财富皆有所增加,此后至15世纪末期才有新州加入联邦。邦联在森巴赫战役及奈弗尔斯战役中对哈布斯堡作战胜利,至1460年已控制侏罗山脉至阿尔卑斯山间的大部分地区。而后于1470年代以瑞士佣兵协助打败勃艮第公国大胆的查理。瑞士于1499年在斯瓦比亚战争战胜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后,各州获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所默许的自治权,神圣罗马帝国几乎被迫承认瑞士独立自主。
瑞士邦联在战争中取得辉煌战果,因而其善战名声闻名于欧洲。邦联的领土扩张仅于马里尼亚诺战役遭受挫败,也终结了瑞士历史上的英勇时代,邦联自此放弃以武力扩张领土。慈运理在瑞士北部州成功进行宗教改革,但却引发各州间的宗教冲突,并于1529年级1531年爆发两次卡佩尔战争(Wars of Kappel)。于1648年欧洲各国签定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瑞士为一独立国家并确认其为中立国。
三十年战争结束后,由于经济困难、贵族垄断政权且滥用特权,而于1653年爆发农民起义。至18世纪,天主教及新教各州的冲突仍然存在,于1656年及1712年分别发生两次维梅尔根战争(Battles of Villmergen),第一次天主教各州战胜,第二次则由新教各州战胜,伯恩及苏黎世两州的政治影响力则与其经济实力相符。
旧瑞士邦联
旧瑞士邦联为阿尔卑斯山中部的河谷社群的结盟,邦联用以维护共同贸易利益及确保重要山区贸易和平。乌里、施维茨及下瓦尔登于1291年签署的《永久同盟誓约》被认为是邦联建立的最初文件,然而,在其数十年前可能存在类似同盟至1353年,最初的三森林州已与格拉鲁斯州、楚格州、卢塞恩、苏黎世及伯尔尼等州结盟,邦联扩张后,权力及财富皆有所增加,此后至15世纪末期才有新州加入联邦。邦联在森巴赫战役及奈弗尔斯战役中对哈布斯堡作战胜利,至1460年已控制侏罗山脉至阿尔卑斯山间的大部分地区。而后于1470年代以瑞士佣兵协助打败勃艮第公国大胆的查理。瑞士于1499年在斯瓦比亚战争战胜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后,各州获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所默许的自治权,神圣罗马帝国几乎被迫承认瑞士独立自主。
瑞士邦联在战争中取得辉煌战果,因而其善战名声闻名于欧洲。邦联的领土扩张仅于马里尼亚诺战役遭受挫败,也终结了瑞士历史上的英勇时代,邦联自此放弃以武力扩张领土。慈运理在瑞士北部州成功进行宗教改革,但却引发各州间的宗教冲突,并于1529年级1531年爆发两次卡佩尔战争(Wars of Kappel)。于1648年欧洲各国签定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瑞士为一独立国家并确认其为中立国。
三十年战争结束后,由于经济困难、贵族垄断政权且滥用特权,而于1653年爆发农民起义。至18世纪,天主教及新教各州的冲突仍然存在,于1656年及1712年分别发生两次维梅尔根战争(Battles of Villmergen),第一次天主教各州战胜,第二次则由新教各州战胜,伯恩及苏黎世两州的政治影响力则与其经济实力相符。
拿破仑时期
法国政府征服瑞士并起草统一的宪法,并将政府体制改为中央集权,原属瑞士邦联的米卢斯及瓦尔特林纳则分别被划入法国及奇萨尔皮尼共和国。法国占领期间,瑞士改名为赫尔维蒂共和国,但此外来势力所建立的共和国与瑞士各州高度独立的传统相违背。在此期间,瑞士仅是法国的附庸国。法国军队镇压与当地人民反抗引发如下瓦尔登州的“恐怖日”暴动。
在俄罗斯及奥地利对法国发动的战争中,瑞士人拒绝以赫尔维蒂共和国的名义为法国军队作战。赫尔维蒂共和国的新政府中主张国家中央集权的中央集权派及恢复旧邦联体制的联邦派也有所纷争,拿破仑于1803年招集双方在巴黎进行调解,各党派无异议通过《调停法案》(Acte de médiation),恢复各州自治及邦联体制。
1815年在维也纳会议上,瑞士重获独立,并确认为永久中立国。但瑞士军队直至1860年加埃塔包围战(Siege of Gaeta)后才终止协助外国政府作战。瓦莱州、纳沙泰尔州及日内瓦州先后于1815年加入联邦,瑞士的领土从1815年起即未再变更。
联邦国家
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对瑞士各州由寡头贵族所支配的政治体制具有明显的冲击,演变成激进与保守州的对立。瑞士于1839年爆发苏黎世保守派叛乱(Züriputsch),部分保守天主教州于1845年结盟为“分离同盟”,于1847年与联邦军爆发分离同盟战争(Sonderbundskrieg),战争持续不到1个月,死亡人数不超过100人,且大多是受到友军误伤。分离同盟战争与欧洲各国发生的动乱类似,但对瑞士社会及心理层面皆有重大影响。
在1848年欧洲各地发生革命及骚动时,瑞士起草以联邦体制为架构的新宪法,该宪法大多参考美国宪法;新宪法赋予联邦政府较大权力,各州政府则保留处理地方事务的权限。激进自由州倾向以各州人口比例推派代表的单一议会,而传统保守州欲维持旧体制,经协商后,国会分为上议院即联邦院,由各州选出2名代表,半州则为1名;以及下议院即国民院,共200名代表,依各州人口数量比例选出代表。修改宪法须经全民公投复决。
瑞士于1805年代引进统一的度量衡体制,并于1850年以瑞士法郎为统一货币。瑞士宪法得以公民投票为全部或部分修改,因此每次修改宪法不仅修改旧有宪法,亦得起草新宪法。由于人口增加及工业革命后社会经济的变革,反对势力以改革为诉求,进而于1874年实施新的联邦宪法,该次宪法修改引进联邦层次的任意性复决公投(Facultative referendum),并确立联邦政府处理交通、国防、公共卫生及立法事项。1891年修宪后,公民得直接提出宪法法修正案并通过。
现代历史
瑞士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皆未受战火波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罗斯革命者列宁于1914年至1917年间留居于瑞士。战争间发生格林-霍夫曼事件的政治丑闻也使瑞士的中立性受到质疑。瑞士在免除参与国际联盟军队的条件下,于1920年经公民投票后加入国际联盟,其总部设于日内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曾拟定详尽的入侵瑞士计画,但瑞士并未遭受侵略。瑞士在战争期间以武力吓阻、对德国让步等策略延迟了德国的侵略,因而瑞士得以保持独立。亨利·吉桑(Henri Guisan)于战争期间发布总动员令,瑞士战略也由防御边界上固定地点以保护经济核心地带转为长期有组织的消耗战,并撤退至阿尔卑斯山区,依据坚固且存有物资的“内堡”(Reduit)防守吉桑将军于1940年7月5日发表“防御内堡计画”,表示“地形有高山作为屏障,提供抗敌无比的可能性”。瑞士也是同盟国及轴心国双方进行间谍行动及谈判重镇。
同盟国及轴心国双方皆于战时封锁与瑞士间的贸易。受德国侵略的可能性及与其他国家贸易的影响,瑞士对纳粹德国的经济合作及展延还款期限受也随之变动。瑞士经维希法国的重要铁路路线于1942年中断。在战争期间,瑞士收容超过30万名难民,总部设于日内瓦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也于冲突中相当重要。严格的移民及难民收容政策,以及与纳粹德国间的财政关系,使瑞士中立政策受质疑。
瑞士空军与同盟国及轴心国作战,于1940年5、6月间击落11架德国空军战机。超过100架盟军轰炸机及机组人员于战争期间受拘留。在1944至1945年间,盟军轰炸机曾误炸瑞士部分地区,包括沙夫豪森、巴塞尔及苏黎世。
瑞士政府于战后曾提供援助及马歇尔计划重建欧洲的资金,随著欧洲市场于战后复苏,瑞士企业亦从中获益。
瑞士妇女自1959年起才拥有在州层级选举中投票的权利,而在联邦层级选举中投票的权利则是从1971年开始向妇女开放,内阿彭策尔州为妇女最晚获得选举权的州,自1990年妇女才有投票权。妇女在获得联邦层级选举权后,女性在政治上重要性也有所提升,第一位女性瑞士联邦委员会委员伊丽莎白·寇波任职于于1984至1989年;露特·德莱富斯于1999年成为第一位女性联邦总统。
瑞士于1963年加入欧洲委员会。1979年汝拉州自伯恩州分出,成为新的一州。瑞士于1999年4月18日对联邦宪法进行了全面的修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一系列丑闻迫使瑞士银行业进行改革。1995年,瑞士的银行在犹太团体的压力下声明他们发现了存于1945年以前旧账户中数以百万元计的“沉睡的存款”(大部分属于纳粹大屠杀的受难者和幸存者)。由于被指坐拥如此财富而从未尝试寻找其主人,瑞士最大的两家银行在1998年同意向纳粹大屠杀幸存者及其家属支付12.5亿美元的补偿金。
瑞士于2002年经全民公决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瑞士乃是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创始国,但并非欧洲经济区的成员国。瑞士于1992年5月提出加入欧洲联盟的提案,但于同年12月加入欧洲经济区的提案由瑞士公民公投否决后无进一步行动。瑞士同时是第一个以全民公决决定是否加入欧洲经济区的国家;而后瑞士又对欧盟相关议题进行了数次全民公决,但由于意见不一,加入欧盟的提案冻结,现时实行了部份欧盟的标准,例如欧盟和瑞士之间各国人口可自由互相进出。
政治
1848年通过的瑞士联邦宪法为现今瑞士施行联邦制的法律基础。现行瑞士宪法由公民于1999年投票通过,于2000年1月1日正式施行。瑞士宪法禁止在瑞士实行死刑。瑞士联邦政府采行三权分立体制,分别为两院制议会、瑞士联邦委员会及瑞士最高法院。
瑞士议会由联邦院及国民院组成,分别为46席的联邦院,由各州选举出代表;以及200席的国民院(下议院),由各州人口比例采行比例代表制选出。两院任期皆为4年。当两院进行联席会议时,则成为联邦议会。公民得以公民投票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行使提案权、修改联邦宪法等。
瑞士联邦委员会为瑞士最高行政机关,全体委员为国家元首,7名委员由联邦议会选举产生,同时联邦议会也对委员会进行行政监督。瑞士联邦主席由每年的联邦议会选出,任期为一年,传统上由联邦委员会成员轮流担任,主席负责主持委员会会议及担任瑞士对外的国家代表,联邦主席只是“同僚中的第一人”,并没有特殊的权力,仍为所属部会的首长。
瑞士自1959年起即由4个主要政党组成大联合政府,委员会中的席次大致对应于议会中的政党比例,各主要政党于1959年在协商基础上提出“奇妙配方”,后于1959年至2003年间的席次分别为瑞士社会民主党2席、瑞士自由民主党2席、瑞士人民党1席及瑞士基督教民主人民党为2席;在2003年联邦委员会选举后,瑞士基督教民主人民党减为1席,瑞士人民党增为2席。
瑞士联邦最高法院审理不服州或联邦法院判决而上诉之案件,联邦最高法院的法官任期为6年,由联邦议会选举产生。
瑞士实施世界少有的直接民主制度,公民的民主权利相对其他民主国家大上许多。公民对重大国事与地方事宜拥有表决、创制与否决权,可以成立请愿,也可以以投票抵制政府的一些政策。十万名瑞士国籍者可以修改宪法,也可以修改国家外交政策。
瑞士的政治结构分为社群区、州及联邦三个层次。1848年的宪法确立直接民主制度,在联邦层级公民得对宪法为一部或全部的创制或修改进行公民投票,并得否决议会作成之决议或提出新法案。
若于100天内有5万名公民连署,能够发起对议会所通过的法律或政令为通过或否决的公民投票,而若有8个州也可共同发起该公民投票,此类公民投票采简单多数决定结果。若有10万名公民在18个月内连署修宪提案,则能将该修宪提案提交全国投票。议会可以针对修宪提案提出相反的提案,供选民表达其偏好以避免两个提案皆为通过。宪法修正案投票须取得全国选民及州数量双重多数支持才能通过
行政区划
瑞士各州享有宪法上永久地位,相较于其他国家,瑞士各州的独立性及自治性较高,各州在联邦宪法下地位平等,并有各自的宪法、议会、政府及法院。瑞士各州在人口数量及面积存在较大差异,人口最多的苏黎世州有1,253,500人,人口最少的内阿彭策尔州仅15,000人;面积最大及最小的州分别为格劳宾登州(7,105平方公里)及巴塞尔城市州(37平方公里),州下辖的市镇有2,596个。瑞士境内有两个内飞地-布辛根及坎波内,分属德国及义大利领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的福拉尔贝格州为谋求独立,曾于1919年5月11日举行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加入瑞士联邦,超过80%的公民表示支持,但因奥地利政府、协约国和瑞士非德语区居民反对而作罢。
外交及国际机构瑞士传统上自1515年结束领土扩张后,即鲜少参与需负担军事、政治或直接经济行动的结盟。瑞士的中立政策于1815年在维也纳会议上为各国承认。瑞士至2002年才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也是第一个以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加入联合国的国家。瑞士与大多数国家间有外交关系,历史上也曾为其他国家调停。瑞士并非欧洲联盟的会员国,而瑞士公民自1990年代起数次公民投票皆未通过加入欧洲联盟的提案。
由于政治中立,许多国际组织将办事处设于瑞士。瑞士为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及日内瓦公约的发源地,于2006年起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理事国。日内瓦万国宫为联合国仅次于纽约总部的第二大枢纽;瑞士为国际联盟的创始会员国及总部所在地。
除了联合国欧洲总部外,瑞士还设有其他联合国机构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劳工组织(ILO)、国际电信联盟(ITU)、联合国难民署(UNHCR)等,另有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在内约200个国际组织[69]。每年于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聚集全球商界及政界重要人士讨论包括卫生保健及环境等重要议题。
此外,瑞士也是许多体育组织所在地,如日内瓦的国际篮球联合会、尼永的欧洲足球协会联盟、苏黎世的国际足球联合会及国际冰球联合会、埃格勒的国际自行车联盟、洛桑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军事
瑞士武装力量包括陆军及空军。瑞士虽然实行“全民皆兵”的普遍义务民兵制,但仅有百分之五为职业军人,凡年满20周岁至34周岁的男性公民必须服兵役,女性公民也可志愿服兵役。由于瑞士为内陆国家,因此未设有海军,与邻国交界的湖泊则有军事巡逻艇。除梵蒂冈的瑞士近卫队外,瑞士禁止国民接受外国军事雇佣。
服役的瑞士公民可将军队装备及轻武器带回家中保管,虽部分组织及政党认为此项规定具有争议性,但多数瑞士人仍赞同此政策。凡年满19周岁的男性青年必须到征兵处报名并体检,合格者20周岁入伍,约三分之二可通过体检,不合格者则于替代单位服务。每年约有两万人于招募中心进行为期18至21星期的训练。
瑞士的武装力量是一个介于民兵与正规军之间的体制。瑞士政府中相当于一般国家国防部的部会称为“联邦防卫、公民保护与体育部”。现役常备兵力4.25万人,战时48小时动员达35.1万。
冷战结束后,瑞士出现限制军队甚至完全废除军队的声浪,废除军队团体发起的公民投票于1989年11月26日进行,但该废除军队提案遭约三分之二的投票者反对。而另一次类似公投于九一一袭击事件前提出,于该事件后由全民复决,反对比例达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