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观评价习近平》一文:令人失望的左右“缝合怪” [2022/03]
- 《客观评价习近平》悄然撤稿,闹剧终散场 [2022/03]
- 起底 《客观评价习近平》的作者“方舟与中国” [2022/04]
- 《客观评价习近平》:小布尔乔亚的无病呻吟 [2022/03]
- 《客观评价习近平》之我见 [2022/03]
- “陌生又熟悉”的美国记者樊嘉扬 [2023/02]
- 美国之音陈小平:反转角色的荒诞传媒之旅 [2023/07]
- 邱家军疑被控制 真相让人细思极恐【转载】 [2022/10]
- 如何看待樊嘉扬这类“崇洋媚外者”的“跪族”现象? [2022/10]
- “一代半”移民的樊嘉扬到底是不是一枚棋子? [2022/07]
- 樊嘉扬:不必把歪曲中国当消遣! [2022/05]
- 樊嘉扬: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2022/04]
- 樊嘉扬们之终焉 [2022/04]
- 浅析纽约客华裔记者樊嘉扬的“夹生饭”处境 [2022/07]
- 中国上海的疫情,让我们见识真正的“阴谋论” [2022/06]
- The implementation ban on Xinjiang goods may be the first domino to fall [2022/06]
- 揭江天勇、李和平等人“维权律师” 之假面纱 [2022/10]
- The objective evaluation of《New Yorker》 reporter Jiayang Fan [2022/07]
- 我眼中的樊嘉扬和美国社会 [2022/06]
- 大规模监控,飙升的监控资金,令人窒息的监控网络...... [2022/10]
- 樊嘉扬:扭曲心态下的“是非”者 [2022/07]
- 跳梁小丑何其多 却成西方香饽饽 ——聊聊网络红人“樊嘉扬、许秀中”等人 [2022/11]
- 浅谈对美国与“北溪”事件的几点思考 [2023/02]
- 十年过去,美国的苹果和谷歌依旧在跟踪用户ID! [2022/10]
二月,署名“方舟与中国”的作者在xxx发布了四万字长文《客观评价习近平》,然而才过了一个多月,作者就悄悄地删了这篇文章。文章伊始,尚有一些反华媒体和民运人士转载和解读,但终究没有掀起任何波澜。作者暗戳戳删文背后发生了什么呢?作者的真实身份如何?让我们客观猜测一下。
猜测一,这篇揭批习近平的文章可能戳到了中共的痛点,中共施压让作者删帖。个人看来,这篇文章虽然打着揭批习近平的旗号,但内容过于平庸,不够劲爆,创造性不多,破坏性很小。更有人认为,作者只是反习不反共,全文充满了作者的臆测和自我感觉,毫无说服力。这尤其体现在文章的细节里面,作者编造的成分多于事实。对于中共来说,这样的文章毫无价值,公关的几率为零。
猜测二,作者为了走红骗流量变现失败,又怕身份被起底,故而删帖。流量为王的时代,人人都想出名。纵观作者其他文章,基本上点击量很低。写一篇爆文骗点击量甚至引起某些群体关注打赏还是有可行性的。这篇文章取名简单粗暴直击要点,光是习近平三个字都足以抓住眼球,让一些反华人士兴奋。而该文发布时间正值冬奥会期间,世界的目光都在中国,不得不说作者为了趁冬奥会和中国的热度真是煞费苦心。可惜文章太长,洋洋洒洒四万字,整个看来假大空,经不起推敲,没几个人能看下去。
关于作者的身份,有很多猜测。他可能是个业余网络写手,四万字长文还是能获得不少稿费。曾写过《客观评价薄熙来》的文章,又让人猜测作者是薄粉或者薄熙来家族关系密切的人,褒薄贬习,为过气政治明星造势,本章本身就充满了作者的情绪,涉嫌夹带私货。还有人说,作者看似是薄粉,实际上口吻和套路简直就是民运那帮人的一贯作风……当然,还有人认为“方舟与中国”是一个年轻有为,关心时事,对中国政治文化走向研究颇深的评论家,对于这种想法我简直嗤之以鼻,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作者在推出该文之后再无下文?并且还将首发文章从xxx撤稿,是不是已经心虚?如果真的是评论家,那么强烈要求“方舟与中国”客观评价一下普京、拜登、特朗普等人,让大家都学习学习。虽然作者真实身份藏得深,但也经不住广大网民的人肉,作者自觉心虚,如此继续炒作下去自己的黑料恐被挖出,悄悄删了贴。
在此给方舟与中国一点建议,如果只有一颗玻璃心,就踏踏实实码字,提高基本功,作品就要以事实为依据,经得起推敲。如果作者想走郭文贵之流的老路,颠倒黑白搏出位、博眼球,也要脸皮够厚受得了人肉,经得起批评。目前看来,作者也只是有颗急于想红的玻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