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谈“古不墓祭” --《说孝》系列之二 [2022/10]
- 父亲的死 [2021/03]
- 父亲死,故乡就没了 [2020/08]
- 特别的生卒日--先父去世周年祭 [2021/03]
- 江青同志--读《还原一个真实的江青》 [2020/10]
- 抹黑华为可休矣! --兼谈中国网络安全 [2021/04]
- 为先君补办追思会 [2022/10]
- 从亚特兰大枪杀案看媒体报道的选择性 [2021/03]
- 王光美回忆中的江青 [2020/10]
- 再聊“泡妞” [2020/07]
- 网遇“英国女骗子” [2020/10]
- 我看上海人 [2020/06]
- 江青同志(下) [2020/10]
- 身处澳洲看中澳关系 [2021/06]
- “出任务” [2020/10]
- 汉语是世上最丰富的表达语言? [2020/07]
-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2020/08]
- 我们还有羞耻之心吗? [2020/08]
- 王光美记忆中的“三年困难时期” [2020/10]
- 驳易中天“中国人无信仰” [2020/08]
- 再论“羞耻之心” [2020/08]
- 简评方方“有态度的文学” [2020/09]
- 对于「国泰事件」的应对建议 [2023/05]
- 网络交游的启示 [2020/09]
- 谈“骂人” [2020/06]
网遇“英国女骗子”
在国内,曾遇到听说过街头行骗、电话行骗和网上行骗的事情还不少。旅居澳洲,看到这里的官员、商家和左邻右舍都是遵章守道、诚信有加,还以为真的到了老祖宗盛赞的桃花源,陶然于间,“那根弦”也就松弛下来了。
没想到,前段时间在网上碰到了一个确确实实的“美女”骗子。
严格地说,应该是碰到了两个--只不过第一次未意识到。先说第一位。
大约是两年多前,我在脸书上看到一个女性朋友申请加我,查看她与我的关联情况:是我原外企几位同事的FB朋友,在英国做房地产中介,头像上看是一位和蔼的少妇,于是就接受申请,与她成“脸书朋友”了。
网名叫Karen Wong的骗子题照
除偶尔为我脸书上的转贴点赞外,她与我并无交流。大约三个月后,这位叫Karen的女士给我发了个FB Messenger的信息,说我的长相挺酷,很想与我交朋友。我脸书上的头像是2013年春在堪培拉的国会大厦前拍摄,头戴西部牛仔帽,的确有点酷。2016年那会儿虽衰老些,但大体还是接近真身的。听到有女士赞扬我,自是窃喜,但还是客气一番。Karen女士说,我的样子她看着觉得亲切,有安全感。于是揽镜自顾,觉得自己虽然两鬓斑白,但也还算是位有气场、有品味的大叔吧?这个Karen夸奖人还是很有技术含量的嘛。于是我们交换了电邮地址,过几天就收到她给我的邮件—当然我们所有的聊天都使用英文。
她照例客气一番我们彼此的“眼缘”,谢谢我愿意与她深交。接着全面介绍她自己的情况:
她三十九岁,家住英国的West Midlands,英国公民,而已故的父母则是来自马来西亚Sabah的华人,她只去过马来西亚一次。她在英国从事地产中介,已婚但正处于离婚阶段,她希望离婚后回到马来西亚去发展,找到一个能爱她并接纳她女儿的男子。她的兴趣爱好是游泳,做饭,读书,跳舞和唱歌,看电影,美国顶级模特,美国偶像。不吸烟,偶尔喝点葡萄酒。
性格方面,她称自己浪漫,乐观,忠诚,坚定,敬畏上天,善良,爱心,关怀和轻言细语。希望找到一个诚实,有爱心和忠诚的丈夫。个人职业方面,则经济稳定,生活简朴而有情调。
她希望我也能给她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
从她流畅的文字,和蔼的头像看,真是位不错的女士。我都开始琢磨我在马来西亚的哪些朋友是单身状态呢?于是我给她回函,先告诉她,自己是已婚状态,接着简单介绍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情况,并祝愿她能尽快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我想,我们的交流应该就到此为止了。
谁知大约一周后,又收到她的来信。这次她说的更多:首先谢谢我的坦诚,她并不在乎我的婚姻状态、是否几个孩子等,也不在乎我的年龄,她觉得我们可以成为未来合作的商业伙伴,而她正想搬回马来西亚发展。接着她倾述自己婚姻的不幸:大致情况是她用父母的遗产与其丈夫一起创业,很成功,遗憾的是遇人不淑,丈夫对她不忠—不仅与她的朋友勾搭,甚至还和前来做家政的女工上床……她准备离婚,之后就带着女儿离开英国,到马来西亚或者其他国家,她也愿意考虑澳大利亚。末尾,她谢谢我耐心听她的故事,并希望我能给她介绍一下澳洲的情况—从前两封信的文笔来看,她是一位很擅长叙述与提问的女士,有鄙人从事咨询顾问的风格,让我有惺惺相惜之感。于是,我给她介绍了澳洲的大致情况,也对她婚姻的不幸表示同情,希望她能尽快从噩梦中脱身出来。
又过了几天,Karen回信了。她感谢我的介绍并表达了她希望与我携手工作的意愿。接着告诉我她与丈夫的离婚情况正在进行,丈夫向她索要共同的财产的一半,而她有一个固定存款150万英镑来自父母的遗产,当时并没有写好婚前协议,因此有可能被丈夫索取一半,于是她与律师商量,律师建议她将此笔钱尽快转移到海外,她希望我能在这个问题上帮助她。但也委婉地说,如果此事违反了我的价值观,她将致歉。不过她希望我能迅速回复她,因离婚案的情况紧急。她还给我留下了她的英国手机号码。
虽然我很同情她,可我不觉得她应该用这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我对英国的离婚法律不熟悉,但我认为英国的法律不太可能支持她丈夫这种劈腿行为和无赖要求?更为重要的是,我与她素昧平生,无法堪此大托。我便未给她电话,而是简洁回信,告诉她我对此事的理解:英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你完全可以请更好的律师去保护你和你女儿的权利,用不着“这样不妥当的方式”来转移钱财!祝愿她能保护好自己的财富。
Karen很快又来信了,告诉我她的财富是清清白白的,有法律文件证实,也同我谈起未来在亚洲或澳洲可以携手创业,最后要我告诉她是否在意转移这笔款项的劳务费,说是可以将补偿方式明确地写在法律文件上的……她误以为我拒绝她是嫌没有好处费呢?于是我再次明确告诉她我不合适在这个层面帮助她,请她另外找人,我并不是在意这个劳务费。Karen似乎很遗憾,但她还是很礼貌地回复谢谢,并抱歉耽误我这么多的时间等等……
故事似乎就该结束了。但一两周后我偶尔在脸书上翻阅朋友栏,发现这个Karen消失了,这让我有一丝疑虑,我们交流中我并没得罪她呀?即使最后拒绝她的要求,也是赢得她理解的嘛?为何将我拉黑呢?不过,时间一长,此事就淡忘了。
……
前两个月,有位叫Tina的华裔女孩加我好友。一查是我某个猎头公司朋友的好友,再看照片,的确很养眼哦。从简历看她就读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和西英格兰大学,曾经是某个公司的CFO,现在的职业则是英国一家公司的财务人员,于是我的脸书中又多了一位漂亮美眉。
几周前,她给我发Messenger信息,自我介绍她是马来西亚华人,希望与我交朋友。我回绝她说我们彼此不认识,谁知她锲而不舍地继续介绍她生长在英国伦敦,英国公民,是一位专业会计师,平时很忙,父母离世,自己的婚姻状态处于复杂状态,希望能通过电邮和我交流。
马来西亚华人,英国公民,父母均已离世,自己处于离婚状态……这些似曾相识的信息让我倏地一下子联想起两年前的“Karen女士”,莫非她俩都是骗子?正好国内某好友的自媒体向我约稿,这应该是一个好题材;另一方面,从自己从事咨询顾问的职业角度,我也想“八卦”一番,看看他们的骗局要点在哪里!于是我给对方我的电邮地址。
很快,收到Tina的确认电邮,我回复后,过了两天,我收到了Tina的长篇来信。如果没有假设此人是骗子的话,我会感叹她作为一个专业会计师的缜密,现在我却认为她是一位经验老道的骗子,还有点欲擒故纵的手腕—比如,在确认电邮地址无误后故意延迟两天回信。在她的来函中,我又看到了这些熟悉的信息:
三十多岁的年龄,父母已离世,自己是英国公民,分居并处于离婚阶段,自己有个女儿。个人爱好为:喜欢做饭,读书,跳舞和唱歌,比如外出探险,看电影,不吸烟,但偶尔喝点葡萄酒。性格方面则是浪漫,乐观,忠诚,坚定,爱心和关怀,需要与诚实的人过简单的生活……令人惊叹的是,她居然在自己生日的编排上弄得与我同月日—看样子她仔细研究过我的脸书信息。
完全可以预见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比如父母留给她大笔遗产,丈夫想分一半等。于是我照上次的方式回复,为了让她的骗术施展更多,我还故作惊讶地告诉她我们好有缘,是同一天生日呢!!
果不其然,她写了这些信息。略有不同的是,上次Karen说她老公劈腿,这位Tina则用长篇叙述老公如何家暴她,那细微的描述,让我读起来像是看小说,有时还不得不借助字典才能看懂她的话—也学到了好几个英文生字。为了让戏演得真切,我回函表达了我的同情与愤怒,并略加质疑:英国应与澳洲差不多吧,家暴是严重的犯罪,法律都是保护妇女儿童的呀?!
Tina再次回信。不知是此女的骗术较Karen稍差,还是业绩的压力大,抑或是我已知她是骗子而对其的说法有先入为主的理解。我就觉得她太Aggressive了,属于骗子中的那种“简单粗暴”型。在电邮中她并未回答我有关英国对家暴的法律问题,而是开门见山说她正处于离婚状态,马上要出庭,但她已故父亲留下的遗产如果不妥善处理就有可能被“那个狼心狗肺的暴力丈夫”分走一半。她单刀直入地提出给我5%的佣金,而这笔遗产价值高达三百五十万英镑(约合3100万人民币),也就是说我可以获得1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回报。
花这么多时间与这个Tina骗子周旋,主要是想看看她接下了的牌该怎么出:比如要求我提供给她我在澳洲的银行账户,然后在打款的过程中告诉我银行处理问题需要我配合验证身份等等? --这些是我能想到的。我也希望了解一下澳洲这边银行的安全水平如何。至于怎么才可以让故事达到“高潮”,我却并无经验。于是,我在网上求教一位在香港的大哥。
他静静地听了我的故事后,告诉我香港媒体上的类似报道以及他的估计:前不久香港报纸披露过一女孩在网上与某位驻扎在阿富汗的美军士兵网上聊天,发展到恋爱,后女孩向这位“美军男友”汇款二十多万港币,突然有天发现“男友”失踪了。据香港媒体的深度报道,这些都是一个团伙在作案,他们由几个或几十个人通过盗取网上的照片来编造出Karen,Tina等女士和迈克尔Michael、比尔Bill等男生在网上行骗,团伙中的一两位高参每天都会分析这些骗子与猎物的往来电邮,从而研究出下一步的对策—难怪每次我收到Karen和Tina的回信都至少要隔一两天呢。
我请教该如何演到剧本的“高潮”呢?香港大哥说,她们骗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利用人性弱点,比如贪婪、同情和天真幻想等,像你这样严谨有度又无“进取心”的人,怕是等不到“高潮”了。估计她们的高参很快就会建议放弃你!--听到他这样说,我有些后悔对这位Tina的往来邮件中没有刻意显露些自己的“贪心”,且看故事如何继续吧。
我又给Tina回信,告诉她自己很希望能够帮助她,而且5%意味着17万多英镑,对于我来说是一笔大钱。但我咨询了会计师和律师,他们认为目前澳洲政府对于海外资金的“反洗钱”问题管理非常严格……可能我末尾的这句话,这个Tina不再回复我,待我查看脸书的朋友栏,发现她也消失—显然已经拉黑我了。香港大哥的话即刻应验。
太令人佩服了!我马上向香港大哥报告。问他如我当时先不说我这边的困难,而是向她要求提供财产的相关法律文件呢。香港大哥淡淡地说,这个对她们来说不会有问题的,应都是现成的准备好的,而接下来还是会要你提供银行账户等信息,好让她给你“转款”,你如果不配合,戏还不是一样结束?
很遗憾,本想跟大家分享更多的骗子骗术,却因我的演技太本真质朴而草草收场,未能让各位看到剧本的“高潮”。不过,因第二次是有备而来,还是从这个Tina的脸书上截获了一些信息,加之往来的电邮都有保留,给大家分享一些心得:
“疑似骗子”Tina Lee的脸书资料截屏
Tina Lee的脸书建立于2010年,那起码这个团伙作案的准备时期有八年以上了。而第一次的Karen还曾经留给我一个英国的手机号,如果两年前打过去,应该会有一位讲英语的女士接听的,说明这个团伙男女成员都有。当然,作案地点未必在英国。但他们在往来的邮件中,都很注意自己“所处国家”与对方国家的时差问题,比如在“早上好”还是“晚安”等方面的问候语绝不会弄错。至于自己离婚状态的介绍多会说有一个孩子,以增强真实度与博得同情心,但这个孩子他们都会“设计”成女儿,而不是儿子。因婚姻问题专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都表明,男士接纳女方“拖油瓶”是女儿的概率远较是儿子的大。
还有一个细节是,我查验这个Tina在脸书上所发的贴子、照片等,基本上都与自己所介绍的背景与爱好相符。我两次的经历都是同一个骗子团伙吗?从手段上看,似乎是。只是好奇:为什么我三年里中两次彩,被他们选上,而他们却浑然不知?我还可想象,与我联系的操盘手Karen和Tina两“女士”的玉照后面,或许是一位抠着脚丫的大叔吧?不过,应该说,这个骗子团伙的整体水平还是不低的。
最后的感悟:为人处世如不贪,应可免某些麻烦。这一点,看官们应比我更懂得。
【注】本文中配图来自骗子的网上信息截屏,如果其中的某些照片系盗取哪位善良女士,望告知鄙人删除处理,谢谢。
2018.09.07-12初稿
2018.09.13-15修订
2020.07.03墙外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