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谈“古不墓祭” --《说孝》系列之二 [2022/10]
- 父亲的死 [2021/03]
- 父亲死,故乡就没了 [2020/08]
- 特别的生卒日--先父去世周年祭 [2021/03]
- 江青同志--读《还原一个真实的江青》 [2020/10]
- 抹黑华为可休矣! --兼谈中国网络安全 [2021/04]
- 为先君补办追思会 [2022/10]
- 从亚特兰大枪杀案看媒体报道的选择性 [2021/03]
- 王光美回忆中的江青 [2020/10]
- 再聊“泡妞” [2020/07]
- 网遇“英国女骗子” [2020/10]
- 我看上海人 [2020/06]
- 江青同志(下) [2020/10]
- 身处澳洲看中澳关系 [2021/06]
- “出任务” [2020/10]
- 汉语是世上最丰富的表达语言? [2020/07]
-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2020/08]
- 我们还有羞耻之心吗? [2020/08]
- 王光美记忆中的“三年困难时期” [2020/10]
- 驳易中天“中国人无信仰” [2020/08]
- 再论“羞耻之心” [2020/08]
- 简评方方“有态度的文学” [2020/09]
- 对于「国泰事件」的应对建议 [2023/05]
- 网络交游的启示 [2020/09]
- 谈“骂人” [2020/06]
网络交游的启示
细心的文友一定发现,本博的图像标识有了变化。不是之前系统给出的固定卡通,也不是某个马甲,而是一位知性大叔形象。没错,照片正是在下的“写真”。虽然,此照片摄於2013年的堪京,距今已过七年,但熟人朋友大体还是可辨认出在下的。
为何要露真身?当然不是作秀。再说,我这个年龄,已是夕阳无限好的光景,不说心如古井吧,但也是到了围棋的官子阶段,不思有大的变化了。
之所以这样,还得从一件小事说起。
大约是2015年回北京,与D君重聚。D君是我八十年代在Y城时订交的好友,彼时都年轻,求知欲旺盛,大家一起切磋砥砺,莫逆于心。可惜这趟我待京时间短,而他也忙,难凑合适时间。最后他建议:“不如你加入我们的一个聚会吧,都是些网上认识的文友。”
网络上认识?!我本能抵触,不置可否。他听电话那端我没反应,补充说:“放心,保证你不会失望。”于是,我按时赴约。
果然,这是一次开心的聚会,结识了帝京的一些新朋友,他们中有曲艺名家,有常在电视台露面的文史专家,也有体制内的技术官员,还有一位反映文革时代流行电视剧的“历史原型”......学识未必都如D君,但个个知书达理。以我的经验来说,这是一种近乎奢侈的文化聚餐。
事后D君告诉我,这些文友大都是他某段时间泡在一个网络论坛上结识的。我称奇!他分享心得:“网络,有人说是垃圾场,小人糙人占多数,这是现实,但德艺双馨的也有,比例虽低,这也是现实。我更愿将网络比作江湖。”
“有道理。”我赞同他“网络江湖”的比方。D君兴趣大开,问:“你知道为何网络上的粗鄙人比现实生活中的比例还高多吗?”
“这个,还真不知呢?”我的确未曾想过此问题。
D君说:“人在网上,因隐着身,自以为有安全感,做什么事就比平日面对面交流时的胆量要大一些,这就像某些人躲在租界里敢于组党、反政府、搞飞行集会和组织暴动一样。这样,也更容易暴露人性中的另一面。”
我听得哈哈大笑:“这不是说我党早年的情形吗?”
D君是体制中人,他避开我的话题补充道:“而那些虽因隐着身,在网上还能保持着优雅风度的人,那一定是有涵养的文友,就像你今天见到的这几位。”
“有道理,佩服佩服。”我感叹。三十多年过去,D君风采不减当年,他继续向我卖弄:“你知道为什么弘一法师后改修律宗吗?”
弘一法师,是我们当年常谈论、敬仰的人物。我记得大师最初剃度是净土宗,后改律宗,成为汉传佛教的律宗大师,但原因未能细研。D君,杭州人,想必更谙其故。我连称“请教”。
“其实呢,我也不能断定。”D君见我一反昔日与他唇枪舌剑、相互讥讽的态度,一下子也低调了。“不过,我以为这个因素是重要的,你想,像弘一法师还是李叔同的时候那么风流倜傥,后虽大彻大悟,但遁入空门后,如何守得住?意志虽定,肉身却未必轻易顺从。要守住,就得尽可能设定种种可限制、消除自身凡念的戒律,而律宗的戒律又是汉传佛教中最严格的......”
还真有些道理哈!佛教中有“戒、定、慧”,以戒为首啊。
......
这次与D君的重聚,给我一个启示:要守住仁善,遏制自身的不良习性,尽可能多利用些“戒律”。连弘一法师那样的大德都如此,自己这样浅薄的人怎能抑制网络交流时的小恶,如:因怒而评论附带恶语?或人家指出自己文章中的硬伤不思改过、不感激对方,却文过饰非?或对方先出秽语,自己污言反击,最后与之同流,辱人亦辱己!?......等等
故决定未来网络交友,放一张真实的照片,这样多多少少给自己一个警示:注意网络上的言行,亲友师长、同事老乡都认得你!否则污染环境,辱没先人。再说,这把年纪,也不再适合去组党、反政府和任何形式的激烈活动了。
当然,对于网络上大多数的文友来说,使用“马甲图片”如孔子、观世音、释迦、基督十字架或苏格拉底像与风景画等,既保护隐私,也抒发情怀,我非常理解。事实上,自己就幸运地遇到不少身着马甲而又饱学、谦虚的网友,佩服他们在隐身时对内心良知的坚守;至于网络上另一些慷慨激昂之士,为了一个远大宏伟的革命目标,化名隐身在“租界”从事各种启蒙运动,那不仅是在下理解,成功之日,广大人民群众也都会理解你们。
2020.08.26-09.04於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