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口罩是慢性自杀的选项之一! [2020/03]
- 文革中毛泽东为什么不杀邓小平 [2023/01]
- 蒋介石国民党如何屠杀共产党 [2021/08]
- 从赖昌星到许家印腐淫越玩越大 [2023/10]
- 毛泽东是靠"杀人"取得建国大业的吗? [2020/04]
- 赵立坚是中国官方中唯一的男儿! [2020/03]
- 康华帝国皇上邓朴方又下圣旨了 [2021/12]
- 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 [2022/07]
- 邓小平向中央保证《永不翻案》 [2022/12]
- 邓小平就是死不改悔的共产党内走资派 [2019/04]
- 走资派邓小平是中国最大卖国贼 [2022/10]
-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一部天书 [2022/01]
- 文革红卫兵和改革走资派谁残暴? [2021/10]
- 文革中的刘少奇究竟是怎么死的 [2022/05]
- 山沟里《红色娘子军》跳芭蕾舞 [2023/08]
- 毛泽东后中国共产党无一是男儿 [2022/08]
- 文革是毛泽东第二次逼上井岗山 [2023/01]
- 排华时期卖博士洋人是否不排华 [2023/02]
- 文革批知识私有为的是缩小差别 [2023/01]
- 《卖给洋人》和华人华侨的区别 [2023/02]
- 卖博士痴梦要共产党和人民分开 [2023/02]
- 学完书本科学知识需上劳动大学 [2023/01]
- 炸掉北溪民用设施习不想做点啥 [2023/02]
- 《人民》就是全世界受苦的人! [2023/01]
- 毛泽东是不是马列主义谁来评判 [2023/03]
- 《狂飙》传销走资派护养黑社会 [2023/02]
-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瑞金成立 [2023/03]
- 毛泽东时代工厂实行车间医师制 [2023/03]
- 老特罗多当加国总理15.5年 [2023/03]
高考很容易把工农子弟挡在门外
《高考》的考试制度很容易把工农子弟挡在学校门外,因为工农子弟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家长的文化程度更低,所以用表面上公正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时候,事实上就使得家庭地位比较优越的城市学生和有钱有高学历家庭的孩子占据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文革后的《工农兵大学生》的招生方法就克服了这和不公平的高考制度。
从1967年10月,文革停课结束全国决定复课后,1967年10月14日,在新中国的教育史上,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这天,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联合发出《关于大、中、小学校复课闹革命的通知》。此前一年有余,因为"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所有学校的招生和课程运行均陷于停顿状态,处在"停课闹革命"时期。这个通知发布后,自11月起,大部分中小学生陆续回到课堂,新生也开始入学。但恢复大学招生普考制度的通知,则是在1970年7月21日之后,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
文革后的1968年,上海机床厂的培训经验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
上海机床厂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是当时国内最大的精密磨床、精密量仪专业制造厂。1968年,为了培养工程技术人员,上海机床厂举办了一次从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工人中抽调去脱产进行培训工程技术人员。为此,上海市委还写了一份调查报告,专门总结这次培训经验。毛泽东看到这份报告后,感觉很有创意。
1968年7月22日,在毛泽东的指示下,《人民日报》刊载了《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的调查报告,毛泽东亲自写了一段编者按。
毛泽东说:"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
后来人们把毛泽东这段话称为"七二一指示"。
同年9月,为了贯彻"七二一指示"。上海机床厂创办"七二一工人大学",学制为两年,学生毕业后仍回厂工作。" 七二一工人大学"开设毛泽东思想、劳动、军体等课程,并且根据机床厂的需要专门设立磨床专业。这一年,经车间推荐、厂革委会批准,"七二一工人大学"共招收52名工人入学。
此后,"七二一工人大学"的教学模式逐步向上海市以及全国的工厂企业推广。
学制有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等形式。
1974年年底,上海市有"七二一大学"176所。至1976年,上海"七二一大学"已经达到2111所。在校学生12.4万人。平均每班学生59人。
"七二一大学",用我们现在的话讲有点像职业教育,就是在工厂培养。通过短期教育培养一些面向实际的、能够解决问题的工人技术员。当年"七二一大学"的规模是非常大,是正规学校教育另外一个途径。
"七二一"指示的发表,构成了毛泽东培养大学生的两个相互结合的方针:
一个方针是,高校毕业生到工厂、农村、部队去参加劳动和军训,当普通劳动者或士兵,接受工农兵再教育。
一个方针是,从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中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后再回到生产实践中去。
这种通过相互结合的两个方针来培养工人、农民、解放军大学生。或者把大学生改造成为工人、农民、解放军知识分子的思路,就是毛泽东设想的"教育革命"的方向。
毛泽东当时考虑,按此"教育革命"方向发展,不但要解决学生问题,还要解决教师问题。
因为不管是什么学生,总是需要老师来教的。
毛泽东对如何解决教师问题的考虑,促使毛泽东重新考虑过去两年的知识分子政策。
毛泽东确立了这样一个方针:对高校的教师(也包括科技界的知识分子)既要进行再教育,又要使用。这种使用,就是使他们与工农相结合。他们与工农相结合了,也就汇入"教育革命"的洪流之中了。
1968年9月,《人民日报》刊发了《从上海机械学院两条路线斗争看理工科大学的教育革命》,毛泽东在文章中指出:"对过去大量的高等及中等学校毕业生早已从事工作及现正从事工作的人们,要注意对他们进行再教育,使他们与工农结合起来。其中必有结合得好的并有所发明创造的,应予以报道,以资鼓励。"
9月14日,《人民日报》转载《红旗》杂志的文章《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批示:"从旧学校培养的学生,多数或大多数是能够同工农兵相结合的,有些人并有所发明、创造、不过要在正确路线领导之下,由工农兵给他们以再教育,彻底改变旧思想。"
时间很快进入到1970年,"文革"初期的混乱场面已渐渐平息。
而关于恢复大学招生的议论,也成为当时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
5月27日,北大、清华两所大学提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招生(试点)具体意见(修改稿)》。
在集中了各大学意见的基础上,政府也形成了恢复办大学的思路。
这个思路就是:恢复开办的大专院校,学制要缩短,要从工农兵中选拔、推荐学生。
一个月后,中共中央批转了《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报告指出:经过三年来的文化大革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已经具备了招生条件,计划于本年下半年开始招生。招生办法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后来人们把这些从工农兵中选拔的学生称为"工农兵大学生"。
这种推荐制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次大尝试。
那些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年龄在20岁左右,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
还有在单位表现特别突出的人,一经当地"革命委员会"推荐,政治审查合格后,即可成为"工农兵大学生"。
《高考》的考试制度很容易把工农子弟挡在学校门外,因为工农子弟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家长的文化程度更低,所以用表面上公正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时候,事实上就使得家庭地位比较优越的城市学生占据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第一届"工农兵大学生"按照专业的不同,分为二年制或三年制,另办一年左右的短训班。
学生们学习的内容包括"以毛泽东著作为基本教材的政治课;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业务课;以备战为内容的军事体育课"。
作为"文革"开始后,北大和清华的首次招生,很多地区的录取名额还不到当地适龄青年的千分之一。
1970年8月25日,推荐上来的解放军学员在成都集合。集合完毕后,在没有任何欢送仪式的情况下,部队领导带领学员从成都前往北京。四天后,学员们抵达北大。空寂多日的北大校园已经成了沸腾的海洋,到处都是欢乐的人群和"欢迎工农兵学员"的横幅与标语。
学员们在北大领到了印有"北京大学"字样的校徽和盖有"北京大学"钢印的学生证件。"北京大学"四个字是很流行的毛泽东的草书体。校徽、学生证与以往的一样,只是签发单位改成了"北京大学革命委员会"。
北大挂起牌子、横幅、标语:"欢迎工农兵新学员"。其实我们到学校的时候,还是按部队那些编制,按部队生活,按部队津贴,还是部队那一套,无非就是上那上学就是。
在工农兵学员中,现役军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除了众多军事院校以接受现役军人为主要对象外,他们还大批进入地方高等院校。
据统计,1970-1972年,军队共选调了9300余名基层干部和战士进入地方高等学校学习。在校期间的生活费或津贴由军队供给,毕业后仍归军队系统分配。
这一年,一共有41870名年轻人走进了大学。
他们每人都怀有大学录取通知书,虽然大家得到通知书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毫无疑问,这样一份"大学入学通知书"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份从天而降的惊喜。
在感慨过去的岁月时,或许有一些学员还怀有一丝丝的惆怅。但在他们身上,更多的却是身为时代骄子的兴奋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