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聂文蔚》 [2017/04]
- 奥巴马致女友:我每天都和男人做爱 [2023/11]
- 爱国者的喜讯,干吃福利的绿卡族回国希望大增 [2017/01]
- 周五落轨的真的是个华女 [2017/03]
- 法拉盛的“鸡街”刚刚又闹出人命 [2017/11]
- 现场! 全副武装的警察突入燕郊 [2017/12]
- 大部分人品太差了--- 中国公园里的“黄昏恋” [2019/12]
- 年三十工作/小媳妇好吗 /土拨鼠真屌/美华素质高? [2019/02]
- 亚裔男孩再让美国疯狂 [2018/09]
- 看这些入籍美加的中国人在这里的丑态百出下场可期 [2019/11]
- 黑暗时代的明灯 [2017/01]
- 看看谁给华涌女儿过生日了? [2017/12]
- 智利中國留學生攻擊支持香港遊行的臺灣炸雞店 [2019/08]
- 当今的美国是不是还从根本上支持中国的民主运动? [2017/10]
- 文革宣传画名作选之 “群丑图” 都画了谁? [2024/01]
- 国民劣根性背后----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坏! [2023/10]
- 香港的抗争再次告诉世人 [2019/06]
- Why Xi Jinping’s (Airbrushed) Face Is Plastered All Over China [2017/11]
- 中国女欢呼日本地震 欧洲老公惊呆上网反思 [2024/01]
- 加入外国籍,你还是不是中国人?谈多数华人的愚昧和少数华人的觉醒 [2018/02]
- 周末逛法拉盛,还是坐地铁? [2017/10]
- 春蚕到死丝方断, 丹心未酬血已干 [2017/03]
- 1919年的两本书之:凯恩斯如何预见德国的崛起和后果 [2019/12]
樗蒲赋
东汉马融所著的古文 仔细一看 整个儿一古代比赛激烈赛况的绘声绘形的生动报道。并非一般的满篇云山雾罩的排比修辞上天入地的赋体文,而是非常简洁直接。
昔有玄通先生,游于京都。道德既备,好此樗蒲。伯阳入戎,以斯消忧。枰则素旃紫,出乎西邻,缘以缋绣,纟失以绮文。杯则木之干,出自昆山。矢则蓝田之石,卞和所工,含精玉润,不细不洪。马则元犀象牙,是磋是龙。杯为上将,木为君副,齿为号令,马为冀距,筹为策动,矢法卒数。于是芬葩贵戚,公侯之俦,坐华榱之高殿,临激水之清流。排二木散九齿,勒良马,取道里。是以战无常胜,时有逼逐。临敌攘围,事在将帅。见利电发,纷纶滂沸。精诚一叫,十卢九雉磊甚踔,并来猥至。先名所射,应声纷溃。胜贵欢悦,负者沈悴。
樗蒲(拼音:chūpú,注音:ㄕㄨ ㄆㄨˊ),或寫作樗博、樗蒱、摴蒲、摴博、摴蒱,是中國古代東漢至唐朝間流行的遊戲。起初的玩法是玩家投出五枚雙面擲具,即五木,根據正反面的結果行棋。後來簡化為去掉棋盤、棋子,直接比較投子的結果,又稱擲盧。在中國棋類遊戲史上,樗蒲是從六博到投骰這一過程中的關鍵環節。

樗蒲由六博變化發展而來,屬於骰棋戲,包含擲采和行棋兩部分。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a],見載於馬援《樗蒲賦》[b]、繁欽《威儀箴》,及曹操高陵出土石牌。有說法稱樗蒲是老子所發明,實屬附會。與此前流行的六博相比,樗蒲淡化了宇宙論的意味,是更加簡明、刺激、純粹的遊戲。
魏晉南北朝時期,樗蒲十分興盛,如司馬炎、王敦、桓溫等人都玩過此種骰棋戲。尤其流行的是一種簡化的玩法,無需行棋,只比較擲采的高下,全憑運氣,劉裕、劉毅等都對此極為熱衷。樗蒲常常結合賭博,賭注甚至可以達到「一擲百萬」之多。賭風之盛引起一些人的反感,如庾翼、陶侃等都曾下令禁止樗蒲。時人還普遍相信「樗蒲有神」,如慕容寶曾連續三次擲出機率只有1/32的「盧」采,以此為吉兆,勸說父親慕容垂反秦復燕;王思政為展示對宇文泰的忠誠,竟拿自身性命向樗蒲發誓,結果一擲得「盧」。
到唐朝時,樗蒲仍然流行,還出現了一部專門介紹樗蒲玩法的著作——《五木經》。流行數百年後,樗蒲逐漸衰落,至宋朝時基本廢絕,幾乎無人了解其玩法,以至於程大昌《演繁露》中的相關說法包含大量錯誤。
唐朝李翱所作《五木經》中詳細記錄了樗蒲的玩法。李肇《唐國史補》中也有相似的記載。
樗蒲所需的博具包括馬、木、矢。馬即棋子,每方四枚(一說六枚)。木即擲具,總共五枚,用木材或動物牙、角製作,呈梭形,各有黑白兩面,其中兩枚白面有雉、黑面有牛。矢即小石子,共一百二十粒(一說三百六十粒)。
擲出五木後所得到的花色稱為「采」(又稱「齒」[20]),對應不同的采數。采有10種,其中4種稱為「王采」或「貴采」,其餘的稱為「甿采」[c]或「雜采」。或說後來又增加「進九」、「退六」兩種采,但具體形式不明。
采名 | 說明 | 圖例 | 采數 | 概率[d] | 類別 |
---|---|---|---|---|---|
盧[e] | 全黑 | ![]() ![]() ![]() ![]() ![]() |
16 | 1/32 | 王采 (貴采) |
白 | 全白 | ![]() ![]() ![]() ![]() ![]() |
8 | 1/32 | |
雉 | 兩雉、三黑 | ![]() ![]() ![]() ![]() ![]() |
14 | 1/32 | |
犢/牛 | 兩牛、三白 | ![]() ![]() ![]() ![]() ![]() |
10 | 1/32 | |
開 | 一牛、四白 | ![]() ![]() ![]() ![]() ![]() |
12 | 2/32 | 甿采[c] (雜采) |
塞 | 一雉、四黑 | ![]() ![]() ![]() ![]() ![]() |
11 | 2/32 | |
塔 | 兩雉、兩白、一黑 | ![]() ![]() ![]() ![]() ![]() |
5 | 3/32 | |
禿 | 兩牛、兩黑、一白 | ![]() ![]() ![]() ![]() ![]() |
4 | 3/32 | |
撅 | 三白、二黑 | ![]() ![]() ![]() ![]() ![]() |
3 | 9/32 | |
![]() ![]() ![]() ![]() ![]() | |||||
* (梟、犍[22]) |
三黑、二白 | ![]() ![]() ![]() ![]() ![]() |
2 | 9/32 | |
![]() ![]() ![]() ![]() ![]() |

將一百二十粒矢逐一排開,矢與矢之間的空隙為棋位。在第四十粒和第八十粒矢後,各設一道「關」。關前及關後的一個棋位為「坑」。
玩家輪流投擲五木,根據采數選擇本方的任意一馬向前移動。若擲出王采,則獎勵多擲一次。若走到他人的馬所在的棋位上,則將其打回起點,亦獎勵多擲一次(一說只有擲出王采才能打馬)。越過第一道關後,本方走到同一棋位的馬可以疊在一起,之後一同移動。必須擲出王采,才能讓馬越過關。如果馬落入坑裡,同樣必須擲出王采,才能將其移動出坑。首先將全部馬移動到終點的一方獲勝。

樗蒲的玩法對後世中國的許多骰棋戲產生影響,如雙陸、打馬等。樗蒲的擲采部分從棋局遊戲中獨立出來,開後世除紅捉綠、博餅等骰戲之先河。直到樗蒲廢除之後,「樗蒲」及「呼盧喝雉」等說法仍然保留在漢語語彙中,用來泛指賭博。
在東亞文化圈,有不少遊戲以「樗蒲」為名。唐朝的佛教徒使用五枚分別刻有一到五道痕跡的木子來占卜。在日本,以「樗蒲」命名的至少有一種骰棋戲、一種牌戲[31]和一種骰戲[32]。朝鮮半島的「樗蒲戲」(저포희)部分規則與中國古代樗蒲接近,如使用五枚雙面擲具,擲具上寫有「雉」、「犢」等字,擲出「盧」、「雉」、「犢」、「白」分別走16、14、10、8步,另一些規則與柶戲接近,如使用方形棋盤,棋子的前進路徑可以是縱橫或斜向。
除遊戲外,樗蒲的影響也涉及其他文化領域。一些傳說和小說利用樗蒲安排情節,如爛柯故事的一個版本就是看人玩樗蒲,見載於劉宋劉敬叔《異苑》;朝鮮小說《萬福寺樗蒲記》中,主人公為求姻緣,在佛前投擲樗蒲。[35][36]唐朝至明朝的絲織品中有一類帶有梭形圖案的產品,稱為樗蒲綾或樗蒲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