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道上九样情

作者:change?  于 2023-8-12 02:4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诗词书画





崔颢

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日晚朝回拥宾从,
路傍拜揖何纷纷。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

莫言贫贱即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一朝天子赐颜色,
世上悠悠应始知。

这首《长安道》敢于针砭时弊,大胆用笔,对唐玄宗宠信杨贵妃,使得杨氏窃柄弄权,位极人臣,大多数人敢怒而不敢言的时候,崔颢敢于指出来,并写出“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诗句。写作讽刺杨氏的诗篇,无疑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崔颢大无畏地在诗中写道:京城长安豪门贵族的宅邸高如云端,而且还居住着功大位高的武将,他们白天晚上迎宾送客,热闹非凡,长安道上随处可见他们作揖打躬乱纷纷的景象。别看他们这些权贵气焰嚣盛炙手可热的样子,要不了多久就会烟消火尽灰亦灭的;也不要说贫贱就可以随意欺负,要知人生的富贵是有时限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当朝天子虽是赐给你高位权势,然而悠悠万世有始也有终,这个道理应当知道吧!

孟郊


胡风激秦树,贱子风中泣。家家朱门开,得见不可入。

长安十二衢,投树鸟亦急。高阁何人家,笙簧正喧吸。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今)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县),唐代诗人,有“”之称,又与

并称“郊寒岛瘦”。孟郊的一生也是十分的坎坷,没有显赫的家室,只有靠自己不断去拼搏。

孟郊前半生往返于科途,后半生又辗转于官场之上,对于名场事所表现出极度热情与理想幻灭之后的郁郁不得志,是构成其以“酸寒”之语发泄内在不平的主要来源。

从三十岁离家出游,直至四十六岁进士登科,在科场追逐的十六年里,人生的不得意时时笼罩在孟郊的心头,科举落第后的痛苦情绪成为他这一时期的创作主旋律。

此外,士子希望通过投谒获取进身的资格也是极其艰难的,正是因为“贵人之门,无媒而通不可到;贵人之颜,无因而前不可识”,如孟郊一般既无关系,又没有身份地位的贫寒之士,自然无法通过豪贵引荐以达到仕进目的,求谒无门的落寞自然加剧了他们对于寒微身世的自卑感。《长安道》云:“胡风激秦树,贱子风中泣。家家朱门开,得见不可入。长安十二衢,投树鸟亦急。高阁何人家,笙簧正喧吸。”东野将自己比作风中涕泣的“贱子”和有树难投的飞鸟,哀叹自己时运不济的同时,也讽刺了“朱门”的不通情理。

孟郊一生坎坷,在人生的六十四年里,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目睹了藩镇的嚣张跋扈,也亲身体会到豪门与贫贱之间的天壤之别,与盛世擦肩而过的不幸注定了他要在苦难的现实中磨炼自身。

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的人生大不幸构成了他精神方面的缺失,加之数年科举不第与仕途上的坎廪不平,又为其苦闷的人生平添了几分惆怅,而卑微的出身又是造成其始终无法诀于泥沙而产生痛苦心理的罪魁祸首。在“官之选举必由于薄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封建社会里,豪门贵族仍然占据着社会的主导地位,贫寒的士子很难在仕途道路上展现自己的才能。而且孟郊的父亲孟庭玢也仅仅是一个“昆山尉”而已,按唐制:“进士甲等,只能由九品上起叙;若乙等,则降一等,由从九品下其叙。”史书并未记载孟庭玢是否以进士身份铨选崑山县尉,但可以大致感受到底层官员的生活情形。在没有显赫家世的荫庇之下,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改变自身命运。

他的感情上的压抑,就都发展到苦吟的路上去。在现实性与艺术性不能统一之中,他逐步更深地走向艺术性的追求。”孟郊苦吟对于后世的价值也就在这里:明知其苦,却不放弃,而是从苦中去寻求美,在咀嚼苦痛的过程中体验生存的意义。


顾况

长安道,人无衣,马无草,何不归来山中老。

《长安道》一诗仅此一句,“人无衣,马无草”恰切地体现了诗人当时的处境,贫病落魄,似一个离乡的客子一样想要回到自己的隐居之所。“何不归来山中老”,这一生就要在山中老去了,留露出一种不甘和无奈之情。

顾况,字逋翁,晚年自号悲翁。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我们对顾况不是很熟悉,但有一则小故事涉及到他,大家都很熟悉。这就是白居易《离离原上草》的故事,正是在顾况著作郎任上发生的事情。但后来顾况由于做诗嘲讽权贵造贬,不得已归隐于茅山。此诗大概也就是作于诗人从长安归隐茅山途中。

聂夷中

此地无驻马,夜中犹走轮。所以路旁草,少于衣上尘。


聂夷中,字坦之,河东人。咸通十二年登第,官华阴尉。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代表作有《咏田家》、《田家二首》、《短歌》、《早发邺北经古城》、《杂怨》等,其中以《咏田家》和《田家二首》(其一)流传最广(《田家二首》(其二)后人多认定为李绅的作品,故不提)。《咏田家》写农家不停地劳作种收,但只不过是以“剜却心头肉”的代价来“医得眼前疮”,虽勤勉不息,但终究是为他人(官家)作嫁衣裳,自己仍过着朝虑夕食的生活。所以诗人大声疾呼:“<咏田家>(一作伤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读来真令人不禁心弦叩响,产生发自灵府深处的极强共鸣。诗一卷。

韦应物

汉家宫殿含云烟,两宫十里相连延。晨霞出没弄丹阙,
春雨依微自甘泉。春雨依微春尚早,长安贵游爱芳草。

宝马横来下建章,香车却转避驰道。

贵游谁最贵,卫霍世难比。何能蒙主恩,幸遇边尘起。

归来甲第拱皇居。朱门峨峨临九衢,
中有流苏合欢之宝帐,一百二十凤凰罗列含明珠。

下有锦铺翠被之粲烂,博山吐香五云散。

丽人绮阁情飘颻,头上鸳钗双翠翘,低鬟曳袖回春雪,
聚黛一声愁碧霄。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炰羔如折葵。

既请列侯封部曲,还将金印授庐儿。欢荣若此何所苦,
但苦白日西南驰。

《长安道》是唐代韦应物写的一首诗。这首长篇歌行将京城贵游骄纵豪奢、备受宠幸的欢快与荣耀写得热烈而丰满,体现了盛唐诗歌的气象与格调,从中也不难看出诗人身处盛唐的自豪放纵的性格。

白居易

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美人劝我急行乐,
自古朱颜不再来,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
一回老。

古代文人喝“花酒”的很多,就是一边喝酒,一边听美女唱着歌曲。都说唐诗宋词,什么是词?词,就是歌词啊!唐诗,也是用来唱的。写出《卖炭翁》的白居易,也算是深谙民间疾苦的诗人了吧,《长安道》这首诗的意思是,唱了一首艳歌,就要喝一杯美酒。艳歌,不是黄色歌曲,是情歌的意思。唱歌的美女,或许就是劝酒的美女说,你要及时行乐啊,自古以来红颜易老,青春是不会再回来的。你难道看不出来,外州来长安的客人,来一次老一次吗?

晏殊这首《浣溪沙》词中“一曲新词酒一杯”,就来源于白居易的《长安道》“艳歌一曲酒一杯”。

“人生易老天难老”,人不是天,青春易逝,而且永远不会回来。所以,伤感春天的易逝,其实就是提醒自己要珍惜人生的青春。自古以来,伤春,无非都是这个意思,几千年不变。


薛能

汲汲复营营,东西连两京。关繻古若在,山岳累应成。

各自有身事,不相知姓名。交驰喧众类,分散入重城。

此路去无尽,万方人始生。空馀片言苦,来往觅刘桢。

薛能(817-880年),字太拙,河东汾州(山西汾阳县)人。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薛能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


贯休

憧憧合合,八表一辙。黄尘雾合,车马火热。名汤风雨,
利辗霜雪。千车万驮,半宿关月。上有尧禹,下有夔契。

紫气银轮兮常覆金阙,仙掌捧日兮浊河澄澈。

愚将草木兮有言,与华封人兮不别。

贯休在唐大中七年(853年)到和安寺出家。

贯休曾至豫章(今江西南昌)传《法华经》《大乘起信论》,“皆精奥义,讲训且勤”,为郡太守王慥所钦重。王慥离职后,新任太守蒋瓌开洗忏戒坛,也请贯休为监坛。

乾宁(894-897年)初,贯休开始云游天下。时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钱镠以平定董昌功,升任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加衔“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贯休自灵隐寺持诗往贺。贺诗为:“贵逼身来不自由,几年勤苦蹈林丘。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莱子衣裳宫锦窄,谢公篇咏绮霞羞。他年名上凌烟阁,岂羡当时万户侯”。钱镠见贯休贺诗,自然十分得意,但仍感意犹未足。因为这时钱镠的“胃口”已经很大,已不以统辖14州与得封“万户侯”为满足。他想进一步扩大地盘,力图成为雄踞一方的霸主。于是乎钱镠便传令贯休,要他将“十四州”改为“四十州”,改后才许相见。贯休对钱镠傲慢待客的态度极其反感,又不满于钱镠日益膨胀的政治野心,便愤然宣言:州难添,诗亦难改。孤云野鹤,何天不可飞?说罢便拂袖而去。
成汭向贯休请教书法上的问题,贯休因生日献诗受辱惹怒了成汭,成汭大火,于是乎贯休又被驱逐出江陵,解送公安县(荆州属县)安置。
900年前后,贯休三次送友人入闽,在山心庵(今天心永乐禅寺)挂单时偶遇扣冰古佛,二人十分投缘,彻夜煮茶论禅。他以诗《怀武夷山僧》来记载这一段茶禅之缘。

后来,贯休的弟子们劝他入蜀,他便又到了四川。到四川后,贯休向前蜀主王建献了一诗:“河北江东处处灾,唯闻全蜀少尘埃。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秦苑幽栖多胜景,巴歈陈贡愧非才。自惭林薮龙钟者,亦得来登郭隗台。”王建为巩固他在四川的统治,正广延四方英才。见贯休来蜀,甚为高兴。贯休在蜀,先住在东禅寺,后移住新建的龙华道场。王建对贯休十分敬重,频加赏赐,并加以“龙楼待诏”“明因辨果功德大师”“翔麟殿引驾、内供奉”“经律论道门选练教授”“三教玄逸大师”“守两川僧大师”“赐紫大沙门”“禅月大师”等一系列殊荣称号,并获“食邑三千户”的政治地位。贯休献王建诗中的佳句“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情景贴切,属对工整,因此,贯休也常被称为“得得来和尚”。
乾化二年(912年),贯休终于所居,世寿八十一岁

沈佺期

秦地平如掌,层城出云汉。楼阁九衢春,车马千门旦。

绿柳开复合,红尘聚还散。日晚斗鸡回,经过狭斜看。

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 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
沈佺期(约656~约714或715),唐代诗人。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由协律郎累迁考功员外郎。曾因受贿入狱。出狱后复职,迁给事中。中宗即位,因谄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神龙三年(707),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常侍宫中。后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他们的近体诗格律谨严精密,史论以为是律诗体制定型的代表诗人。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沈佺期集》。沈佺期代表作:《独不见》 他的《独不见》是一首较早出现的优秀七言律诗。高秉(左木右秉)在《唐诗品高序》中有评:沈宋之新声,苏(廷)张(说)之大手笔,此初唐之渐盛也。前人论沈宋,大抵薄其为人而又肯定他们在律诗中的地位。   这段文字就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对一世祖佺期公的盖棺定论。也正因为他是一个名气不太大而又不可缺失的文学史人物,文学史家只取其长而不理其冤,因而使“又皆诌事太平公主、张易之等贵佞”、“……薄其为人”的评价一直流传至今,果真如此吗?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7-24 23:4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