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枪声背后的“隐形推手

作者:successful  于 2025-9-13 09:3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35评论



武昌枪声背后的“隐形推手”
HIGERONE · 2025-09-12 · 来源:梅溪杂谈公众号

辛亥革命成功的真相难道真的就像课本里说的那样简单吗?仅仅靠革命党真的能推翻清政府吗?关于它的成功,课本里讲的革命党孤军奋战真的是全部真相吗?

孙中山和革命党固然重要,但仅凭他们能撼动一个统治近300年的王朝吗?还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说法,背后是不是藏着更复杂的力量博弈?

辛亥革命前夕的晚清末有4股力量存在,他们是革命党,立宪派、会党和新军,可以说清朝的灭亡是这4股力量作用的结果,今天来聊聊辛亥革命能成功到底是谁在真正推动。

先简单梳理一下辛亥革命的时间线。一般来说,咱们都把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当起点,那天夜里武昌城的新军突然举事,一夜之间拿下了楚望台军械库,接着占领武昌、汉口和汉阳,湖北军政府很快成立。

更让人意外的是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全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14个省份接连宣布独立,到1912年元旦,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辛亥革命就算是成功了。

但有意思的是,这场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中心,你要是问谁是总指挥,答案可能会让你惊讶,没有总指挥。全国各地的独立是不同力量各自发动的,有的靠新军,有的靠士绅,有的甚至是会党趁势而起。

要搞懂它为什么能成功,就得先看清这场革命里最关键的4股力量,革命党、立宪派、会党和新军,这4股力量就像4条腿,少了任何一条辛亥革命都可能夭折。

1 前赴后继的革命党

咱们先从最广为人知的革命党说起,革命党的目标很明确,推翻清朝终结帝制,建一个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国家,这跟古代农民起义改朝换代,当皇帝完全不一样,他们是带着新思想来的。

清朝晚期,革命党人的组织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孙中山在1894年成立了兴中会,成员大多是广东人;黄兴在1904年搞了华兴会,主力是湖南湖北的读书人;蔡元培、陶成章他们在江浙一带办了光复会,成员都是当地士绅和知识分子。1905年这些组织在日本东京合并成了同盟会,算是革命党,有了大本营。

1911年,在黄花岗起义中被俘的起义军

从1895年到1911年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前前后后组织了10次起义,比如广州起义、惠州起义、黄花岗起义等等。他们总说武昌起义是站在前10次起义的肩膀上,可要是仔细看这些起义,就会发现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连一次能真正威胁清朝统治的都没有。

最可惜的是1911年4月的黄花岗起义,为了这场起义,同盟会几乎拼了老本。孙中山在海外向华侨募捐并承诺了不少好处,黄兴亲自坐镇指挥,挑选了几百名敢死队员,提前的策划、联络也做得很细致。

可结果起义当天计划泄露,清军早有防备,敢死队员们虽然拼死冲锋还是寡不敌众,最终失败。

事后革命党人复盘总结了很多失败的原因,有说陈炯明没配合好,有说新军没及时响应,但最根本的原因是那时候的革命党手里没真正能打的力量,光靠一腔热血根本掀不起大浪。

更有意思的是武昌这场最终成功的起义,孙中山、黄兴这些同盟会核心人员居然都没参与策划。起义发生前后,孙中山当时在海外筹款,黄兴在香港,他们都是起义成功后才从报纸上看到消息的。

武昌起义能成功,跟之前10次起义最大的不同是多了1个重要盟友——立宪派。要是没有立宪派倒戈,武昌起义可能跟黄花岗起义一样就被镇压了。

2 无奈转向的立宪派

立宪派是咱们要讲的第二股力量,也是辛亥革命成功的隐形功臣。光听名字你就知道,他们原本是清朝的支持者,不主张推翻朝廷,只希望通过君主立宪让国家进步,比如设议会,定宪法,让士绅和商人能参与政治。可就是这样一群保皇党,最后为什么会倒向革命党?答案很简单,清朝自己把他们推出去了。

1908年慈禧去世后,摄政王载沣掌权,他和一群满清新贵开始搞收权运动,而且是双重收权。即一方面把汉人大臣手里的权力往满人手里夺,比如罢免袁世凯,让满人担任陆军大臣、海军大臣等。

另一方面把地方权力往中央收,削弱各省督抚的权力,尤其是张之洞、刘坤一这些汉臣的势力。立宪派本来就想通过立宪分点权力,结果再封反而夺权。这就像你本来想跟人合伙做生意,对方却想把你的本钱都吞了,换谁都得翻脸。

于是原本支持清朝的立宪派慢慢跟革命党站到了一起,这一下革命的力量就完全不一样了,革命党有理想有口号,立宪派有实力有资源,两者结合,这才真正有了推翻清朝的基础。

咱们拿武昌起义里的汤化龙举例。汤化龙当时是湖北咨议局议长,毫无争议的立宪派领袖,在湖北的士绅商人圈子里威望极高。

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党人虽然占了武昌,却没人懂怎么管城市,比如粮食怎么运,秩序怎么维持,外国人会不会干涉这些问题,革命党人没经验,汤化龙一出手就解决了。

他先是担任军政府的民政部长,拟定了军政府暂行条例,把武汉政府的运作理顺,接着又通电全国呼吁各省响应起义。要是没有各省的响应,武昌起义顶多是一场局部叛乱,撑不了几天。他还说服了黎元洪出任大都督,一开始黎元洪躲在床底下不肯出来,是汤化龙亲自去劝,说你出来能稳定人心,也能争取士绅支持,黎元洪这才答应。

更关键的是汤化龙搞定了西方列强。当时汉口有很多外国领事馆列强要是像太平天国时期那样帮清朝,革命肯定没戏。巧的是,汤化龙之前与各国领事关系很好,起义发生后,他带着立宪派人士去跟领事们沟通,说这场革命不是义和团那样的乱民闹事,我们会保护外国人的利益。

最后列强发表声明,承认革命军是交战一方,保持中立,这一下清朝彻底没了外援,等于被国际社会变相抛弃了。不只是武昌,其他省份的独立也靠立宪派,比如浙江连军事行动都是立宪派主导的。

江苏、四川这些地方立宪派说服了当地督抚,要么独立,要么辞职,几乎没怎么流血就换了政权。立宪派的加入还让革命变得更温和,因为立宪派在地方上有产业、有家产,不想看到社会动荡,所以要尽量减少破坏,这也让更多人愿意接受革命。

3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会党

接下来咱们说第三股力量会党,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前的10次起义几乎都是靠会党发动的,会党说白了就是帮会,比如三点会、三合会、洪门,四川的袍哥也算是会党,这些组织里的人大多是社会底层的流民,也就是没地种的农民,从事的职业大都是拉车、跑船、开店等,都是些朝廷看不起又管不过来的人。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种地是正经职业,脱离土地的人叫做流民,官府对这些人很歧视,甚至有“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的说法。

这些底层人员为了抱团取暖,就形成了会党,有点像古代的互助小组,但也干些走私收保护费的勾当。革命党人为什么会跟会党合作?因为他们不想发动农民,你可能会问农民人多,为什么不发动?

其实革命党人怕重蹈太平天国的覆辙,30多年前的太平天国就是农民起义,虽然闹得大,但也给民间带来了巨大灾难。

而且农民起义容易盲目排外,比如像义和团那样杀洋人,这跟革命党人学习西方的目标完全不符。他们觉得农民起义落后,所以宁愿找会党,而且会党有武装,又跟官府天然对立,看起来是合适的合作伙伴。

革命党人的模式很简单,革命党出钱,会党出人,大家一起闹革命。比如1907年的镇南关起义,就是孙中山出钱,洪门弟子冲锋。

可会党有个大问题,有组织没纪律,到了辛亥革命的时候会党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们以革命元老自居,打下了不少地方,可也带来了麻烦。

比如陕西的会党进城后,觉得天下该我们说了算,开始为所欲为,抢地盘、开赌场、抽大烟,完全没纪律。

他们还不跟立宪派合作,觉得士绅们跟清朝是一伙的,更糟的是民间分不清革命党和会党,以为他们是一伙的,结果革命党的名声也被连累了。

比如广东胡汉民,陈炯明当都督,却控制不了会党组成的民军。湖南的谭延闿当都督,民军们为了抢地盘互相厮杀,还在自己的地盘上收重税,搞得老百姓怨声载道。

后来辛亥革命成功后,南方政府裁军,很多人说是革命党软弱,其实那些会党组成的民军根本不是革命军,就是趁乱而起的黑社会。

黄兴懂军事,所以他下定决心裁了几十万这样的军队。谭延闿没办法,还专门请黄兴去湖南帮忙裁军,要是不裁的话,这些人祸害起老百姓比清军还厉害。

有时候革命党人跟会长商量好起义时间,结果会党成员回到自己地盘,不等命令就动手,一暴露就被清军抓了,抓了之后还没骨气,直接把革命党人供出来,好几次起义都是这么失败的。

而且不同会党之间有恩怨,有时候还没等清军来自己内部先火并。比如萍浏醴起义(1906年中国同盟会领导下的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地区会党和矿工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虽然几万人参加,却因为各帮各派不团结,清军在镇压的时候发现他们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弱了,很轻松就给镇压下去了。

所以革命党靠会党发动的起义没有一次成功,起义真正的成功是革命党人找到了另外一个武装团体,就是新军。

4 军事主力——新军

最后咱们说第四股力量,也是辛亥革命真正的军事主力——新军,新军全称是新建陆军,是清朝在甲午战争后练的新式军队。甲午战败后,清朝觉得老八旗绿营没用了,就想学西方练一支能打仗的新军。

最早练新军的是袁世凯,他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后来晚清新政,计划在全国练36镇新军,镇相当于师一级的编制。可因为没钱,到清朝灭亡的时候只练了16镇和16个混成协。这些新军完全学西方,用西方的武器,西方的训练方法,西方的军事制度,连军服都改成了西式。

可清朝没想到,学西方的同时,新军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尤其是南方的新军,湖广总督张之洞思想开放,他觉得军人得有文化,所以湖北新军各营都开了讲堂、阅报室,允许士兵看报纸学新知识。

科举废除后,很多读书人没了出路就去参加新军,他们觉得新军是新出路,能靠军功进入官僚体系。革命党人很快发现了新军这个好土壤,他们觉得新军有文化容易接受革命思想,就把发动起义的对象从会党改成了新军。

很多留日学生回国后加入新军,有的还当上了军官,比如吴禄贞,张绍增回国后当上了新军的统制,蓝天蔚、蔡锷当上了协统,这些人后来都成了辛亥革命的关键人物。

武昌起义就是新军发动的。当时新军里有两个革命组织,共进会和文学社,他们专门在士兵里宣传革命。起义那天夜里,新军工程第八营的士兵首先发难,接着其他营的新军响应,一夜之间就控制了武昌。清朝练新军本来是为了保自己,结果反而成了掘墓人。

有人说张之洞是清朝的掘墓人,就是因为他练的湖北新军被革命党渗透的最厉害,清军为什么会造反?除了革命党人的宣传,更重要的是上升通道被堵死了。

那些读书人参加新军本来想靠军功升迁,可载沣收权后满人军官霸占高位,汉人军官很难升职。

再加上朝廷对新军防范越来越严,平时不给子弹,训练时才发几发,士兵们心里越来越不满。云南新军的士兵甚至把训练时的子弹省下来,每次只打5发,剩下的藏起来,最后靠这些攒下来的子弹攻占了军械库。

5 各方力量平衡的结果——袁世凯

最后咱们聊聊袁世凯,课本里说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可要是仔细看当时的局势,你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首先袁世凯手里有北洋新军,这是当时最能打的军队,后来的二次革命就能看出来,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只有江西的李烈钧认真抵抗了一下,其他革命军几乎没怎么打就溃败了。

孙中山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也低估了北洋军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立宪派支持袁世凯、晚清新政的很多改革,比如办工厂、修铁路、设咨议局,其实都是袁世凯在主持,立宪派人士都认他是自己人。

辛亥革命后,14个独立省份里大部分都掌握在立宪派手里,他们选领导人肯定选袁世凯而不是孙中山,孙中山虽然是革命领袖,但他没实际管理过国家,也没立宪派需要的稳定能力。

革命党人自己也清楚实力不够,当时革命党能控制的地盘很少,广东、湖南算是据点,但也控制不了会党组成的民军。所以南北和谈时,革命党人同意让袁世凯当大总统,条件是他逼清帝退位,拥护共和。

袁世凯最后做到了,你说他窃取果实其实不太准确,他更像是被推上来的,是当时各方力量平衡的结果。回头看辛亥革命你会发现它能成功,不是某一股力量孤军奋战,而是革命党、立宪派、新军共同作用的结果,甚至连会党都在早期帮了忙。

最根本的原因是清朝自己作死,载沣的收权逼反了立宪派,对新军的防范逼反了士兵,对民间的压制逼得大家都想改变,要是载沣不那么贪心,给立宪派一点权力,给新军一点出路,清朝可能不会亡的那么快。

可历史没有如果,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帝制,虽然过程有很多遗憾,比如会党的混乱,袁世凯的称帝,但他还是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就是辛亥革命成功的真相。这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团体的奇迹,而是一个腐朽王朝自我毁灭加上新生力量共同推动的必然结果。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35 个评论)

当前只显示与您操作相关的单个评论,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评论
回复 浮平 2025-9-15 02:09
successful: 如果你有哪一句,哪一段不懂, 我可以用更通俗的语言让你清楚,明白.
您陷入了车轱辘的自我循环之中,虽然可以消耗时间和能量,但无助于自身认知的提升。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successful最受欢迎的博文
  1. 越南课本中的中越战争:中国在越南三光政策真相 [2018/11]
  2. 回看马航MH370事故,60多位芯片专家丧生,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2019/06]
  3. 在美德堡工作的印裔曝光:病毒制造后泄露,导师及知情者被暗杀 [2020/08]
  4. 间谍金无怠到底被谁出卖? [2018/12]
  5. 网传王立军交待的部分材料流出 [2019/06]
  6. 老兵披露越南女兵色诱细节 [2019/12]
  7. 击毙越军头号美女特工阮文慧。, [2018/11]
  8. 毛澤東發動文革真相:並非晚年昏聵 [2018/11]
  9. 五名中国女子移民以色列,都因为一个虚构的犹太民族 [2019/02]
  10. 死亡陷阱——真实的铁列克提事件 [2018/11]
  11. 沙甸事件镇压的始末 [2019/03]
  12. 中越残酷的特工战以越南屈服而告终 [2018/11]
  13. 官媒:美国为难中国,一群美籍华人为什么要幸灾乐祸? [2019/05]
  14. 中东火药桶爆炸前夜,21世纪动荡的第二个十年来了 [2020/01]
  15. 美国最大的生化武器基地突然关闭 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2020/03]
  16. 一篇文章,讲清楚长津湖的来龙去脉​ [2021/10]
  17. “饿死三千万”原来是蒋经国出资100万美元炮制而成的 [2019/07]
  18. 又一个挺方方的女作家被免职 [2020/06]
  19. 毛主席为何钟情湖北?偏爱东湖? [2020/09]
  20. 遗憾!如果宋时轮听毛主席的,美陆战一师绝对逃不掉 [2021/10]
  21. 陈永贵追悼会:八宝山冷冷清清,大寨人山人海 [2023/03]
  22. 武汉人、湖北人......都是中国人 [2020/01]
  23. “美国文化革命”?拜你所赐! [2020/06]
  24. 关于红卫兵运动的历史考察 [2022/01]
  25. 评谢盛友的 “邓小平 三落三起” [2022/12]
  26. 魏巍:论毛泽东晚年 [2024/11]
  27. 给“台独”死硬分子拉清单意味着什么? [2021/11]
  28. 一声“万岁”,让毛主席喜忧参半 [2023/03]
  29. 永不消逝的红色——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逝世48周年 [2024/09]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9-15 02:4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