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可怕的病毒 [2020/01]
- 陈破空欠考虑 [2020/01]
- 策略与机遇 [2020/03]
- 乱世也要生存 [2019/11]
- 权本主义----手机 [2023/09]
-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019/06]
- 习近平的选择 [2019/12]
- 范冰冰VS赵家人 [2018/10]
- 川普为何屡赞习近平? [2020/02]
- 中国芯 [2018/04]
- 介绍两位墙内学者 [2019/08]
- 张首晟的心结 [2018/12]
- 说绘画 [2020/10]
- 教育是这样腐败的 [2017/05]
- 谈谈郭文贵 [2017/05]
- 谈爱国 [2019/07]
- 还‘共产’吗? [2017/06]
- 换个角度看香港 [2019/08]
- 神秘的基尼系数 [2017/06]
- 公德与私德 [2018/07]
- 澳洲高校风云 [2017/08]
- 无法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共 [2019/09]
- 统一的希望 [2018/05]
- 一个使美国矮小的政策 A Policy Making America Smaller [2019/03]
- 谈“母亲论” [2019/06]
- 世界新秩序 [2024/12]
- 核讹诈的杰作 [2022/02]
中国人常说,脚正不怕鞋歪。还有一句话:身正不怕影子斜。意思都一样,只要做人正派,守身如玉;做事对得起良心,无论环境怎样变化,有没有鞋的约束,我心依旧。这基本上就是两千多年来,中国做人的标准。也可以说是各种古代宗教劝人修行的方法和目的。《四书》“大学”第一段:关于修齐治平的论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了能够做到这一点,古人往往穷尽一生,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磨练自己。孔子认为自己在七十岁上做到了。所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是用王,或者圣人的标准来要求人。为了这个目的,就要三省吾身。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天天读,狠斗私字一闪念。孔子的办法是把人分成两类,一类是要通过很高门槛的君子,以说服教育为主。另一种是低门槛的庶人,以体罚为主。这种粗暴地对待下等人的做法,很是失败,孔子也不得不承认,“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自己解决不了,还骂人,这就是孔子的说教与当今社会格格不入的原因。因为,现代国家,只有发挥每一个公民的积极性,才能成为强国。所以,先现代强国更注重研究的是全体人民的人生观。而一两个典型人物的人生哲学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价值。从这里,我们看到文革中把人红五类与黑五类的手法,其实是从孔子那里学来的。而当今没完没了的思想教育,也是从儒教中趸来的。 这些做法和观点,早已过时。坚决不改只能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身碎骨。
即使是对于典型人物,也还有一个问题,一个人修行到了七十岁才能成为完人。而当下的制度是65岁退休。要这样的完人有什么用处吗?近代社会的变化速度逐渐加快。按照孔子那种恨苦修行,然后,用圣人之心以不变应万变的想法,怎么跟得上时代的要求。那么,应该如何摆正人生观呢?西方的思想家们找到解决方法:鞋正不怕脚歪。换句话说,只要不逾越大家公认的行为准则,能够与众人和平相处就够了。西方人的宪政,不谈什么修身养性,任何人只要能够达到一个门槛很低的标准,就够了。而且人生而平等,没有类别之分。大家在相互磨合中,共同提高认识。所以说,连本民族都分三六九等的中共,根本没资格说别人是种族主义。西方的种族主义,最多是两类。可中共先用阶级分,再用种族分,能分出几十类来。
儒家文化的另一个缺点可以从‘和尚分粥’问题中看出了:有七个和尚, 每天为分粥问题闹矛盾。开始,他们商量轮流分粥,每人分一天。结果每周下来,每人只有自己分粥的那一天才吃饱。于是,大家推选出一个公认的德高望重的和尚负责分粥。但权力导致腐败,人人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最终还是不能公正。经商量后,改由三人委员会来分粥,结果相互扯皮,粥吃到嘴里时已全是凉的了。大家又想出一个方法:仍是轮流分粥,但条件是: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才能吃剩下的最后一碗。结果,为了不让自己吃的最少,每个负责分粥的人都尽量分得平均。这一次,大家都没意见了。也就是说,用‘最后拿粥’这双(鞋)约束了分粥人的心态。
孔子让国君修身养性的做法,其实就是第二种做法;推选出一个公认的德高望重的和尚负责分粥。把事情简化成分粥问题,谁都能看得清楚。但是,两千多年前,人们对于这个问题没有经验,于是,任由孔子把那个‘德高望重’的和尚不断的神话,最后,这人就变成了圣人。整个儒家学说,其实就是解释如何成为圣人。反过来讲,如果,当时的人懂得了‘和尚分粥’问题,儒家是没有市场的。三人分粥委员会,就是中共所谓的九龙治水。其实,这些弯路,西方人都经历过,他们吃亏后,逐渐改革才有了现代的民主宪政。而中共对这些前人的经验视而不见,非要把别人的错误经历一遍。还想弯道超车。
从此,我们也能够看出,只要是人,就没有不自私的。区别在于,有的人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的人是愚笨的利己主义者。现代社会的道德实际上是建立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基础之上的。比如,在民主国家,如果一个人做了不守信用的事情,那么,你的记录就会留下来。它导致你一生得不到负担重大责任的工作。就是说,好工作就是约束人们的(鞋)。这种做法与中国特色截然不同。这就是东西方文化中最大的差异。比如说,最近,听到好多中国学者对美国智库感到失望。对此,我查阅了一些美国智库的观点。发现,他们欠缺的是一些实际的生活经验。中国学者在六、七十岁的年纪上,都有过底层工作的磨练。因此,看问题比较务实。而美国学者,大多数是从学校门到学校门。因为找不到工作,被逼成了博士。这些人一旦进入‘智库’当然就想入非非。他们的特点就是,分析问题严格按照前人总结出来的逻辑思维进行推导。因此,他们就很难明白,中国的《孙子兵法》,《商君书》是怎么回事。因为,中国的智慧恰恰是避开逻辑思维,出其不意,暗渡陈仓。这一招使得中共屡屡的手。
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一方面,社会科学或者文科的学生,经历一段磨练是必要的。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而且是身、心都需要磨练,缺一不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对比。川普年轻的时候,曾经有过好几次破产的经历,所以进行商业谈判,游刃有余。即使如此,他也有受骗上当的时候。而习总呢,虽然有过‘劳其筋骨’但是,未曾‘苦其心志’。结果,办事总显得差了点什么。但另一方面,这些历练也不见得适应任何人,一个学自然科学的人,只要有半点不符合逻辑的‘阴阳谋’,损失往往非常惨痛,轻则让你无法成功,重则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就是中国在高精尖技术上,难有突破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民主与极权两种不同的社会中,同样是经受磨难以后,人们发现。鞋正不怕脚歪的民主社会中,很多人习惯了这种做法后,逐渐变得有道德心,同情心,善心。因为,这双制约脚的鞋,本来就是人民自己定制的,非常人性化,只要稍微注意,就能够适应,不必什么苦修。而天天叫嚷脚正不怕鞋歪的极权社会中,各种做法都是某个人的胡思乱想,没有经过民主的认可。不要说让别人难以执行,就连自己也往往执行不了。不能执行的命令太多,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忘记了做人的最基本道德水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最后把无耻当光荣。把耍赖当作大智慧。就是因为,它所要求人们做的事情,违反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