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成都天府新区俯瞰初具雏形的成都科学城。李克强说,如今科学城的蓝图已经绘就,框架基本形成,你们要做新经济核心区,新动能拓展区,打造四川发展新引擎。成都科学城从一片荒地拔地而起,未来将建成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聚集区。
作为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的核心区域,成都科学城距离天府广场25公里,规划总面积约73平方公里,承担着成都“一城双核、双核共兴”的重要使命。同时,作为成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三大主要抓手”之一,成都科学城以“创新为魂、科技立城”为建设理念,目标剑指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西部创新第一城”。
成都科学城的使命、定位、思路,大约就是李克强对成都科学城寄予厚望的理由。因为这种使命、定位与思路,高度契合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所需的新经济形态和新动能诉求。
今年以来,“新经济”曾多次出现在李克强的讲话中。在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这是“新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所谓“新经济”,当然相对于“旧经济”而言。因为经济发展必然会有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过程,当传统动能由强变弱时,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形成新的“双引擎”,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跃上新台阶。
在李克强看来,当前中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从需求侧来说,靠刺激政策,靠投资拉动实现预期目标的空间已经不大,过去十多年来为扩大内需或者外需,能够使用的政策资源正在消耗殆尽;从供给侧来说,依靠持续的人力、资源、资本和简单的技术投入,就可以换来的“库兹涅茨增长”也不再现实。
故而,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从技术和制度的创新中获取“熊彼特增长”。
成都科学城其实就是一个“新动能”和“新经济”的样本。这两年它从一张白纸,迅速成为一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土,成为四川经济乃至西部经济的新引擎。
成都科学城的样本价值,体现在“科学”二字,即对于基础研究和科学资源特别重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学府的研究机构在这里安营扎寨,产学研通道正在打通。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成都还建议,在成都科学城内布局建设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因为当国家级科研机构大量聚集以后,就可能派生出大量优质企业,形成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这正是新经济的新特点,新动能的动力源。
成都科学城的样本价值,也体现在其“西部代表性”。在新的区域发展大格局下,中国西部能不能发展新经济,有没有新动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创新驱动战略的成败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
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曾提出三点希望,其中第一点就是“希望四川在西部大开发中起到领头羊作用。”靠什么担当这种领头羊作用呢?当然要靠新经济,新动能。
李克强对成都科学城的寄望,也是对四川的寄望和西部的寄望,当然最终也是对中国新经济和新动能的寄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