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小老鼠上灯台》的成人教育意义(组图)

作者:农家苦  于 2019-11-23 01:5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水磨坊|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24评论

关键词:儿歌, 科学, 教育意义

《小老鼠上灯台》是一首著名的中国儿歌。据说它起源于东北,原是老奶奶哄孙子、老外婆逗外孙时哼唱的民间歌谣。这首歌的原版歌词是这样的: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叽哩咕噜滚下来。

因为歌词涉及到“油”,即灯油,煤油,可以断定,这首歌的源头,应该不会早于煤油传入中国的时间。而煤油传入中国代替蜡烛成为普通百姓家夜间照明用的灯油,则是清同治二年(1863)的事。因此我们说,《小老鼠上灯台》这首儿歌,虽然很流行,知名度也很高,甚至流传到了国外,但它并不算古老。

民歌的生命力,一在于内容接地气,直接来源于生活,真实不虚;二在于歌词简单明了,生动传神;三在于旋律轻松活泼、优美动听。

《小老鼠上灯台》这首童谣的原版歌词,精妙所及,既符合生活实际,又显得妙趣横生。而相比之下,后来的诸多版本则是越改越离题,越加越走样。

大家试看: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哩咕噜滚下来。

为什么后来的好事者会加进“喵喵喵,猫来了”一句呢?我想,一定是他们认为原版歌词省略了一个重要的“逻辑细节”,一个让小老鼠难堪下台的“直接原因”,所以需要补足,以便让整首歌显得更加生动形象,更加符合思维逻辑。

然而,拉进天敌猫,表面上看这首歌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故事情节变得更加曲折生动了,语言也更符合思维逻辑了;但这样做既破坏了原故事的真实性,又掩盖了原故事的科学性,同时也摧残了幼儿的思维能力,降低了这首儿歌的教育意义。

为什么这样说呢?

1、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同时参考了大量西方人拍摄的视频资料,我发现,老鼠的警惕性非常高,它们在局促的环境里,通常会自己吓唬自己,即紧张焦虑,突然惊跳。你可以称其为“预激综合症”,也可以叫它“神经病”。

这显然与老鼠的“害虫”身份和“人类公敌”的生存处境有关。凡有老鼠出没的地方,定会有毒药、陷井、机关、诱笼等明枪暗箭等着它们,稍有不慎便会丢掉性命。你说,它们能不神情紧张,行为变态吗?

2、上灯台偷油吃,只能于灯火熄灭,居人就寝以后进行。此时作案,虽然不会有明处的危险,但因为灯台离卧榻不远,一有动静,居人便会被惊醒,朦胧中也能看清老鼠,痒痒挠、烟袋杆、铁如意、广东人事,哪一样挥过来,都如同金瓜击顶;那灯台上部的油盏,上来容易下去难,老鼠一转圈,浑身沾满灯油,点火即燃。你说,它能不紧张到失控,叽哩咕噜滚下来吗?

这种情况下,有没有猫出现,老鼠都会滚翻跌落,仓皇而逃。加进天敌猫,反而显得多余。

3、逻辑,可以用来解释社会现象,分析生活常理;但你不能要求社会想象的发生,生活常理的运作,都符合逻辑。

小老鼠在油盏上转圈下不来,它便会焦虑万分,情急之下它就会奋不顾身地蹿出油盏,跌落灯下,一顿翻滚。这就是现实本身,而现实有现实的逻辑,不需要人为地按照思维逻辑来重新编排。再说,幼儿有幼儿的思维逻辑,成人的思维逻辑未必适合他们。

记得女儿小时候我跟她讲《安丰塘的故事》,每次讲到庙门前的石狮子眼睛变红了,被上帝拣选、注定要得救的王小二,就该用箩筐、扁担挑着老母,带着家当急速往山上跑的时候,她一紧张就犯糊涂了。当我问她:“王小二一看,不好,石狮子的两只眼睛都变红了!他该怎么办?”她竟然哆哆嗦嗦地回答我说:“那个石狮子,它就,就,就轰隆一声跳到安丰塘里去了!”

所以我说,这首儿歌的原版歌词,不仅生动有趣,真实不虚,而且符合科学,富有教育意义。后面的“猫版”,反而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奶奶版”和“妈妈版”,更是娘炮隆隆,妈宝声声,莫名其妙。

由此联想,我得出一个支持性结论,即中国的幼儿教育重任,确实不能完全交给婆婆妈妈来承担,必须得有适当数量的爷们参与其中;否则,既不利于塑造“弄璋”们的男子汉气质,也不利于培养“弄瓦”们的科学精神,因为科学离不开观察分析,实事求是。

灯,本写作“ 镫”。本义: 置烛用以照明的器具。这个立钎式尖钉烛台,英文称pricket,正是中国古代“灯”的原形。 

中国过去最有代表性的灯台,我还真没见过,只见过齐白石画中的灯台,但不如这个好。

至于这首儿歌的教育意义,正如我之前所说,中国的传统教育是风化教育,而风化教育的主要形式就是歌谣。所以,每一首健康向上的儿歌,肯定都有它积极的、正面的教育意义。《小老鼠上灯台》也不例外,它的教育意义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偷盗可耻,必遭羞辱。

未经许可,暗中据为己有,这都不是好的行为。小到偷钱、盗物,大到窃国、夺权;明到偷梁换柱,暗到偷情、偷心、偷人,最后都要以遭受羞辱来偿还。

二、不要贸然去“尝鲜”,寻求无谓的好奇与刺激。

三年前我在农庄居住的时候,意外地发现,洋老鼠偏爱中国麻油。我把一罐橄榄油与一罐小磨麻油长期放在一起,夜间老鼠只把小磨麻油的塑料壶嘴给咬开了,只喝麻油,而那个橄榄油的壶嘴,却完好无损。我由此得知,崇洋媚外,崇土媚中,不仅仅局限于人,鼠辈亦然。

看来,洋老鼠在这个台子上踟蹰良久,有屎为证。

同样,煤油是洋油,非中国土产。中国老鼠吃惯了粮谷米面,喝惯了动物油与植物油,却突然改变口味,跑去品尝洋油,为此受到惊吓,经历磨难,这纯属自讨苦吃,自取其辱。

皇帝高高在上,宫院充盈,却喜欢微服潜行,躲进窑子与妓女们厮混,结果染上暗疾——这叫“皇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叽哩咕噜滚下来”。

达官贵人呢,权倾朝野,威风八面,妻妾成群,艳福齐天,可他还是不满足,非要包二奶、养情人、生私生子,结果施情不匀,分赃不均,激起小三举报,大房搅局,终至东窗事发,被官府拿下,人上人变成阶下囚——这叫“官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叽哩咕噜滚下来”。

有些中国女人,长相不差,学历不低,在家在国都是半边天,甚至一手遮天,可她却不以为然,一门心思要嫁老外,肥水专流外人田。结果呢?遇人不淑,遭受家暴,身心俱疲,人财两空,“Once  go blacknever go back”,黄鼠狼没打着,却惹得一身骚——这叫“母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叽哩咕噜滚下来”。

中国一些改革开放中先富起来的人,利益集团成员,走资派,他们在中国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事业如日中天,权力炙手可热,可他们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千方百计地把资产转移出来,拿去西方国家投资,结果落入圈套,万贯赀财,短短数年,便融化在资本主义的销金锅里,连泡泡都没有冒一个——这叫“国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叽哩咕噜滚下来”。

 

2019.11.22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3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4 个评论)

5 回复 黄笑吾 2019-11-23 04:20
没有性生活的话题有意思。
5 回复 农家苦 2019-11-23 05:18
黄笑吾: 没有性生活的话题有意思。
咱数着哩,等数到九篇浅的,咱就给来一篇深的,来他个“九浅一深”,如何?不过咱村里“青岛不在青海”的情况比较多,咱怕被骂作“饱汉不知饿汉饥”呀。
5 回复 來美六十年 2019-11-23 05:54
抗戰期間廣東鄉間之油燈是用花生油
6 回复 mali50 2019-11-23 05:56
老鼠偷油的可能是豆油灯之类,从上面滑下来。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5 回复 8288 2019-11-23 06:26
又淘到宝了
7 回复 农家苦 2019-11-23 07:06
來美六十年: 抗戰期間廣東鄉間之油燈是用花生油
这恐怕是传闻吧?我这有罩子灯,灌点花生油进去,根本点不着。
5 回复 农家苦 2019-11-23 07:14
mali50: 老鼠偷油的可能是豆油灯之类,从上面滑下来。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我仔细查了一下,关于煤油在中国普及以前百姓的照明用油问题,说法各种各样,还有说沿海用鱼油,内地用猪羊牛油的。这些恐怕都不足信。动物油和植物油都不能直接点燃,这是常识,况且过去百姓饥贫,谁舍得拿宝贵的食用油来点灯?这首童谣产自东北地区,而东北地区恰好是俄国最早输入煤油的地区。所以,我才敢说老鼠偷油,偷的是煤油。
4 回复 农家苦 2019-11-23 07:15
8288: 又淘到宝了
别人淘物宝,为了赚钱;我淘文化宝,为了开心。
5 回复 mali50 2019-11-23 09:15
农家苦: 我仔细查了一下,关于煤油在中国普及以前百姓的照明用油问题,说法各种各样,还有说沿海用鱼油,内地用猪羊牛油的。这些恐怕都不足信。动物油和植物油都不能直接
知道农兄一定查过不会瞎写。豆油灯是我下乡时听当地人说的。那里也用煤油灯,文革时还用。叫做美孚灯,最早来自美国,为推销煤油生产的。
5 回复 來美六十年 2019-11-23 10:48
农家苦: 这恐怕是传闻吧?我这有罩子灯,灌点花生油进去,根本点不着。
不是傳聞.本人用過.燈芯是小綿線.
抗戰前用煤油,稱""火水燈".煤油來自英美..
5 回复 农家苦 2019-11-23 13:19
來美六十年: 不是傳聞.本人用過.燈芯是小綿線.
抗戰前用煤油,稱""火水燈".煤油來自英美..
我这有花生油,明天来试试
4 回复 农家苦 2019-11-23 13:27
mali50: 知道农兄一定查过不会瞎写。豆油灯是我下乡时听当地人说的。那里也用煤油灯,文革时还用。叫做美孚灯,最早来自美国,为推销煤油生产的。
关于古代灯油,可以做一篇大的考证文章。还有人说,中国龙之所以灭绝,就是因为人们长期用它的油做照明燃料所致。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谜。
4 回复 mali50 2019-11-23 21:28
农家苦: 关于古代灯油,可以做一篇大的考证文章。还有人说,中国龙之所以灭绝,就是因为人们长期用它的油做照明燃料所致。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谜。
是的。中国文官有伪造历史的传统,从尧舜禅位的故事开始。所以需要考证来还原。你图上的油灯用的可能是没有多少挥发性的油。煤油是装在密封容器里的。
3 回复 农家苦 2019-11-23 22:08
mali50: 是的。中国文官有伪造历史的传统,从尧舜禅位的故事开始。所以需要考证来还原。你图上的油灯用的可能是没有多少挥发性的油。煤油是装在密封容器里的。
丞相明鉴,煤油是挥发性油,这一关键点被你说中了。煤油来自西方,煤油灯Kerosene lamp的式样也来自西方,都是自带容器的灯型。令人费解的是,汉字灯的原字是“镫”,金属所造,有个豆型肚腹,显然也是容器,上面有两个把手。这从“登”字的字形可以分析得知。镫一开始就是置放蜡烛用的灯具,这个豆形肚腹应该是接入融化的蜡烛油用的。

所以,我说老鼠灯台偷油偷的是煤油也是不准确的。若灯台没错的话,这个油到底是什么油就值得再推敲了。我原先是想以“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到底偷的是什么油”为题的,但我想这个内容与儿歌的其他更主要的信息不相容,所以就把这个内容留到另一篇关于烛台的考证文章了。
3 回复 mali50 2019-11-24 01:31
农家苦: 丞相明鉴,煤油是挥发性油,这一关键点被你说中了。煤油来自西方,煤油灯Kerosene lamp的式样也来自西方,都是自带容器的灯型。令人费解的是,汉字灯的原字是“
最近看了不少考古的视频,出土的礼器很多,没看到什么灯具出土。
4 回复 农家苦 2019-11-24 02:32
mali50: 最近看了不少考古的视频,出土的礼器很多,没看到什么灯具出土。
中国目前的考古学理论都是沿用西方的。西方人没有厚葬传统,文明古国也不多,更没多少古墓可以挖掘,但他们却在盗取埃及、中东和中国的古墓中总结出一套考古学理论来,并且长期影响中国的考古实践。这是很讽刺的一件事。
5 回复 mali50 2019-11-24 02:46
农家苦: 中国目前的考古学理论都是沿用西方的。西方人没有厚葬传统,文明古国也不多,更没多少古墓可以挖掘,但他们却在盗取埃及、中东和中国的古墓中总结出一套考古学理
一针见血。中国发现什么首先请美欧专家一道挖掘,挟洋自重,恨不成洋人后人。
5 回复 亦云 2019-11-24 04:43
图片的灯台都是蜡烛灯台,不同于老鼠偷油的灯台,那个铜制灯台中央的针状物就是固定蜡烛用的,底下那个图的陶瓷的很明显是插蜡烛的。
老鼠偷油灯台是一个小碗状,里面盛放植物油,放个灯芯,我老家人过去在买不到煤油的时候就用植物油点灯。记得有个关于吝啬鬼的故事就是说吝啬鬼临终前还不忘叮嘱家人把灯芯草减成一根为了省油,就是灯台里的植物油。
老鼠太狡猾了,哪里会去偷吃煤油,煤油的味道很难闻的。
动物油一般室温下是固体的,很少用来做灯油的。
6 回复 农家苦 2019-11-24 05:42
亦云: 图片的灯台都是蜡烛灯台,不同于老鼠偷油的灯台,那个铜制灯台中央的针状物就是固定蜡烛用的,底下那个图的陶瓷的很明显是插蜡烛的。
老鼠偷油灯台是一个小碗状
欢迎亦云兄参与趣味考古!

这个主题我未作定论,放上来就是供大家讨论的。我记事的时候家里都是用煤油灯,从未见过有人用植物油和动物油点灯。我身边就有好几个油灯,等我试验过后就确定老鼠偷吃的是植物油。

这个铜烛台乃是汉字“灯”(原写作镫)的原形。我在图片说明中点到了。
6 回复 亦云 2019-11-24 05:54
农家苦: 欢迎亦云兄参与趣味考古!

这个主题我未作定论,放上来就是供大家讨论的。我记事的时候家里都是用煤油灯,从未见过有人用植物油和动物油点灯。我身边就
我对用植物油点灯的灯台还有印象,整个一体是铸铁的,有个底座,一个指头粗的灯柱上端连接一个小碗状的器皿,边上有个类似烟灰缸的那样一个缺口,是放灯芯的,后来又了煤油以后,就用墨水瓶子自制的煤油灯放进去照亮,若是买不到煤油的话,就直接在那个碗装的器皿里注入少许食用油,用棉线做个灯芯就可以夜间照明。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农家苦最受欢迎的博文
  1. 房事以满足女方为主的爷们,笃定早衰 [2018/06]
  2. 瘟疫面前,科学与政治撕得三点全露(图) [2020/03]
  3. 当心了,有儿子的移民家长! [2016/10]
  4. 男女交欢,到底是交“器”还是交“气”? [2019/03]
  5. 为什么中国人到西方后全变丑了? [2016/08]
  6. 十九大后,郭文贵将组建郭家军,杀奔中南海 [2017/10]
  7. 海归回国发展,最好别去山东! [2016/02]
  8. 加州罂粟,不是罂粟花,乃是花菱草 [2017/04]
  9. 春游之乐:白泥河捞鱼“大家拿” [2018/05]
  10. 习近平将带领中国全面进入“折腾时代” [2017/11]
  11. 绝非口误:“宽农”就是“宽衣” [2016/09]
  12. 用“创旧”的办法,一样可以治疗现代文明病 [2020/01]
  13. 草原风情(1)——按摩店里的破胆故事 [2017/11]
  14. 中共将亡于无人,亡于绝嗣 [2018/06]
  15. 猜猜看,中共垮台后会逃往哪里? [2017/05]
  16. 草原风情(2)——浪漫不用玫瑰,代之以999口炒锅 [2017/11]
  17. 中日结盟,才会让美国精英一夜白头 [2018/09]
  18. 为什么共产党塑造不出良好的中国女人形象? [2017/12]
  19. 大选,我为什么不信任保守党的党魁蟹儿? [2019/10]
  20. 习近平的“临门一脚”功夫为什么那么差? [2018/12]
  21. 为什么美国一定会放弃民主,走回独裁? [2018/03]
  22. 倒习政变闹剧,一定是美国人编排的 [2018/07]
  23. 中共翘辫子后,中国该叫什么国号? [2017/06]
  24. 世界的下一场革命,一定是武松革命 [2018/09]
  25. 中共何不顺水推舟,用孟美人与美国“和亲”? [2019/01]
  26. 我的小三,她们都在忙啥? [2016/12]
  27. 统一强大的高丽,对中国更有利 [2018/03]
  28. 生活啊你算老几?修理说,我是你爹 [2017/12]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3 03:4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