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事以满足女方为主的爷们,笃定早衰 [2018/06]
- 瘟疫面前,科学与政治撕得三点全露(图) [2020/03]
- 当心了,有儿子的移民家长! [2016/10]
- 男女交欢,到底是交“器”还是交“气”? [2019/03]
- 为什么中国人到西方后全变丑了? [2016/08]
- 十九大后,郭文贵将组建郭家军,杀奔中南海 [2017/10]
- 海归回国发展,最好别去山东! [2016/02]
- 加州罂粟,不是罂粟花,乃是花菱草 [2017/04]
- 春游之乐:白泥河捞鱼“大家拿” [2018/05]
- 习近平将带领中国全面进入“折腾时代” [2017/11]
- 绝非口误:“宽农”就是“宽衣” [2016/09]
- 用“创旧”的办法,一样可以治疗现代文明病 [2020/01]
- 草原风情(1)——按摩店里的破胆故事 [2017/11]
- 中共将亡于无人,亡于绝嗣 [2018/06]
- 猜猜看,中共垮台后会逃往哪里? [2017/05]
- 草原风情(2)——浪漫不用玫瑰,代之以999口炒锅 [2017/11]
- 中日结盟,才会让美国精英一夜白头 [2018/09]
- 为什么共产党塑造不出良好的中国女人形象? [2017/12]
- 大选,我为什么不信任保守党的党魁蟹儿? [2019/10]
- 习近平的“临门一脚”功夫为什么那么差? [2018/12]
- 为什么美国一定会放弃民主,走回独裁? [2018/03]
- 倒习政变闹剧,一定是美国人编排的 [2018/07]
- 中共翘辫子后,中国该叫什么国号? [2017/06]
- 世界的下一场革命,一定是武松革命 [2018/09]
- 中共何不顺水推舟,用孟美人与美国“和亲”? [2019/01]
- 我的小三,她们都在忙啥? [2016/12]
- 统一强大的高丽,对中国更有利 [2018/03]
- 生活啊你算老几?修理说,我是你爹 [2017/12]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身为海外游子,我们对这首唐诗应该都不陌生,不仅自己逢节必诵,而且还喜欢推荐给下一代。
然而,由于这首诗是重阳日写的,里面有一个关于重阳节风俗的典故,如果我们搞不清这个典故的真实含义,就没法畅叙异地思亲的情怀,更没法准确地向孩子们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而这个古已有之,今世淡之,人人皆知,却不尽知的典故,就是插茱萸。说人人皆知,是因为大家都会背诵这首唐诗;说不尽知,是因为大家并不十分清楚到底怎样插茱萸,可能连茱萸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因为茱萸有三种:山茱萸、吴茱萸和食茱萸;同一种茱萸又有茱萸花、茱萸叶、茱萸果、茱萸枝等多种选择,而“遍插茱萸”诗句并没有确指,所以,我们很难断定是哪一种茱萸,也闹不清是茱萸的哪一部分。
虽然“插”这个动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花”,但重阳节时,不论山茱萸、吴茱萸还是食茱萸,都是花期早过,有枝有果而已。那么,“插茱萸”到底该怎么理解呢?
首先,我们要在三种茱萸中选定一个重阳节的应节植物。
1、山茱萸,学名Cornus officinalis,属山茱萸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温带和亚热带树种,其成熟果实为中药,别名“山萸肉”。山茱萸的花期在春季,一般在清明时节先叶开放;果期在秋季,采制一般在秋末冬初。
2、吴茱萸,学名Tetradium ruticarpum,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吴茱萸的花期为春夏之交,果期则为夏秋之交。吴茱萸之所以有“气辣子”、“臭泡子”、“臭辣子树”等别名,是因为它的接近成熟的果实气味浓郁,辛辣而苦,为常用中药。江浙人习惯把刺激熏人的气味称作“臭”,韭菜味就常被称作臭味。吴茱萸的果实呈五角状扁球形,颇具观赏性。《名医别录》中记载:“吴茱萸生上谷川谷……九月九日采,阴干。陈久者良。”
3、食茱萸,学名Zanthoxylum ailanthoides,为芸香科落叶小乔木,春季开花,秋季采果。因为食茱萸的嫩枝密布锐利的尖刺,树干也长满了瘤状尖刺,连鸟儿都很难在上面栖息,所以有“鸟不踏”之称。《中国植物志》则称其为“椿叶花椒”,因其叶子酷似香椿。食茱萸的果实是重要的调味品,古来与花椒、生姜并列为“三香”。它在川菜中使用的最广泛,明末清初从南美洲引进了辣椒后,古典川菜中的食茱萸才让位。
根据以上摘要分析,选吴茱萸作为重阳节的应节植物比较合理,因为吴茱萸的果实不仅具有观赏性,而且采摘期也契合重阳节的节令,更主要的是它有浓烈的气味。事实上,重阳节插茱萸的目的是避邪消灾,而中国人对此的习惯做法就是以毒攻毒,以正压邪。所以,凡用于避邪的植物一般都是刺激难闻,气味浓烈的一类,如端午节的艾。
食茱萸的果实虽然也有味道,但要靠舌头才能尝得出来,况且它的植株通身有刺,不便用手触碰,更不便佩戴,当然不能入选。
其次,选定了品种,我们就可以轻松地在吴茱萸身上判定出重阳节民众所插的到底是哪一部分了。
西晋.周处《风土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避除恶气而御初寒。”南朝.吴均《续齐谐记》载︰“汝南(今河南上蔡)桓景从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色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
这是关于重阳节插茱萸风俗最主要的两则古籍记载。从时间上看,西晋早于南朝,周处的记载更接近于风俗的源头;而从习俗传播上看,“折茱萸以插头上”要比“各作绛色囊,盛茱萸以系臂”更简单易行,因而更容易推广至普罗大众。
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将吴茱萸的果实装进紫红色小口袋里,系挂在手臂上”的做法,实属于方术个案,不能作为传统节日的典范。而“把吴茱萸的枝子、枝叶或枝叶果一起折下来,插戴在头上”的方法,才是重阳节插茱萸风俗的正统。
有人可能会问,折茱萸插头上,于女士不难,但男士怎么插呢?要知道,中国人信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格言,民国以前的男人一直是留长发的,所以跟女人一样便于插茱萸,而王维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指的正是男人头插茱萸。
女人头上插茱萸,会让人联想到荆钗,也就是过去贫家妇女买不起金属发簪,用黄荆枝子代替的做法。后世文人喜欢谦称自己的太太为“拙荆”,典出于此。
最后,既然我们弄清了重阳节插茱萸是插茱萸的枝子、枝带叶或枝果叶,那就完全可以将应节植物的品种扩大到两个,山茱萸也可以入选。
因为一方面,吴茱萸主要产自南方,没有遍及全国,北方地区是山茱萸比较多见。而作为传统节日的应节植物,必须具备相当广阔的地域性才行,像端午节的粽子,包粽子的竹叶和芦苇叶到处都有。
另一方面,我们华夏风俗的源头在北方,不在南方,所以更不应忽略山茱萸作为重阳节应节植物的合理性。
再者,作为应节植物,没有绝对正宗的必要,也没有绝对准确的可能。全球庆祝圣诞节的国家很多,但都能用冷杉(Fir)做圣诞树的却仅限西方国家,温暖地区的国家只能用其它树种代替。佛教的圣树菩提树也一样,寒冷地区都是用椴树(Linden)代替菩提树的。
中国乃泱泱大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要为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选定应节植物,甚是不易,国花都是梅花、牡丹两个,何况失传已久的重阳节风俗名物呢?(温情提醒:2015年重阳节是10月21日,周三。预祝各位登高步步高,思亲人人亲!)
介绍以下几种插戴方法:
1、将朱红色的茱萸囊别在臂膀位置(我用showy mountain ash的叶果代替山茱萸做示范)
2、女士们可将山茱萸的枝叶别在发髻上
3、北美光头男士多,可以将山茱萸的枝叶,剪成10-15公分长的小段,别在帽子的扣带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