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心为国得“铁帽儿”——怡贤亲王胤祥

作者:八旗遗少  于 2015-1-5 13:0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清史白话|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15评论

爱新觉罗·胤祥(1686-1730),清圣祖仁皇帝康熙爷十三子,清世宗宪皇帝雍正爷亲密战友,一生忠心为国,敬谨廉洁,克尽儿臣、臣弟之道,从不居功自傲,为子孙后代赢得了铁帽子王的副国级世袭待遇。雍正八年,胤祥积劳成疾,壮年早逝,他的儿孙们也大多寿命不长。

大事记

1698年,12岁的胤祥第一次跟随康熙爷去盛京谒陵,直至1708年康熙废太子事件,整整10年间,康熙爷只要离开京师,无论去哪里,必将胤祥带往。仅此即足以说明,康熙爷对他的十三阿哥是另眼相看的。

雍正和胤祥早年的关系,虽然没有太多史料可寻,但可以肯定兄弟俩是亲密无间的。雍正给胤祥的祭文中提到,胤祥的算学由他亲自教授,“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每逢塞外扈从,兄弟俩“形影相依”。当康熙爷出巡只带他们其中一个扈从时,即使短暂分别,两兄弟也会诗书往还。

1722年,康熙爷驾崩,雍正便任命胤祥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同日晋升为和硕怡亲王。另一种说法是康熙爷驾崩前发上谕“晋封十三阿哥允祥为怡亲王”。雍正初政,胤祥迅速成为政事台柱。雍正初年到三年,担任总理事务大臣、总管会考府、造办处、户部三库、户部,参与西北军事运筹,办理外国传教士事务;三年底,会考府解散、总理大臣卸任,胤祥加议政大臣,总理营田水利,领圆明园八旗禁军,密谋筹办军需,还承担雍正临时交办的审断案件,可谓职任繁多。雍正曾经十分感慨地说:“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雍正、胤祥兄弟君臣之间的至诚相托和忠心以报,在历代封建王朝中也是极少见的,世人经常用“棠棣情深”来形容二人兄弟情谊。

胤祥待人接物,可谓秉持原则。他为国举贤,向雍正推荐优秀人才。尤其是雍正初年,胤祥向雍正推荐了很多年轻位卑的官员,这些人日后大多得到重用,像福建总督刘世明、陕西总督查郎阿、山西巡抚石麟、福建巡抚赵国麟等等,一方面,这是雍正新君,急需政治洗牌;另一方面,这些后来官至督抚的各地方大员确有其才,他们构成了雍正朝到乾隆初年整个国家官僚系统的中坚力量,有效地贯彻了雍正诸多铁腕改革政策的推进实施。胤祥处事低调、韬光养晦,处处谦卑恭敬,绝不恃宠逞能,这不但让雍正赏识,也使别人无从评议。胤祥虽身处高位,却从没有被荣华富贵冲昏头脑,反而更加谨慎,甚至从不在家接待外臣,以免招忌。

作为雍正最信赖的兄弟,胤祥从皇兄那里获得了诸多的恩宠和荣耀。雍正继位之初传旨按康熙年间分封皇子为亲王之例,赐给钱粮23万两。胤祥百般谦退,经皇帝再三宣谕,只收下13万两。雍正三年二月,以胤祥“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从优议叙”,特在亲王之外又加封一个郡王爵位,允许他在儿子中任意指封一人,这在清代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胤祥坚辞不受,雍正爷也不好十分勉强,遂命给他增加俸银10000两,以为奖励。就连死去20余年的胤祥生母章佳氏也沾了儿子的光,雍正元年六月,发谕将其原有“敏妃”封号提高两级,追封为敬敏皇贵妃;同年九月,又奉旨袝葬景陵。

胤祥在康熙年间就得了叫鹤膝风的病,可能是风湿,也可能是骨结核。之后虽经过调养,但身体状况已经变差。雍正即位后,胤祥承揽了相当多的政务,和辞谢各种恩赏时表现出的谨小慎微不同,胤祥在接受皇帝交给的政务时抱有一种毫不推卸、竭力而为的态度,这和他本人极强的政治责任感与使命感是分不开的。

雍正八年(1730),胤祥病故,年仅45岁。雍正悲痛万分,上谕“朕因忆吾弟怡贤亲王在日,八年以来诚心协赞,代朕处理之处不可悉数。从前与吾弟闲谈中,每常奏云,圣躬关系宗社至为重大,凡臣工可以办理者皆当竭诚宣力以代圣躬之劳,臣心实愿将己之年龄进献,以增圣寿。彼时闻之,深为不悦,以此言为非。今日回思吾弟八年之中辅弼劻襄,夙夜匪懈,未必不因劳心殚力之故伤损精神以致享年不久。且即以人事论之,吾弟费八年之心血而朕得省八年之心血,此即默默中以弟之寿算增益于朕躬矣”。

雍正曾御驾亲临怡王府祭奠,并发谕“怡亲王薨逝,朕心悲恸,饮食无味,寝卧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朕待王亦宜在常例之外”。雍正令其享太庙,上谥号曰“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并下旨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满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雍正八年年底,胤祥七子弘晓依据雍正爷的“不可任意稍减”的圣意,承袭亲王爵位;后乾隆爷继位,钦定怡亲王世袭罔替,怡亲王正式成为大清第九个铁帽子王。

家庭情况

长子弘昌(1706-1771),雍正元年(1723)封为贝子,在其父胤祥在世时便公开流露对雍正继位的看法,胤祥怕惹事端将其拘禁在家;乾隆帝继位后晋封贝勒,乾隆四年(1739)卷入弘晳逆案(发生在清朝皇室内部、为争夺皇位而发生的一起政治夺权事件,主谋人弘晳,1694-1742,康熙朝太子胤礽长子,康熙帝长孙,1722年康熙帝去世第二天被雍正封为郡王,雍正八年晋和硕理亲王;作为康熙嫡长孙而心有不甘,且朝中多有持“立嫡立长”的宗室成员党附之,乾隆四年因此事削爵、圈禁,乾隆七年卒,无谥;可以说弘皙逆案是康熙末年储位斗争的余波),被革去贝勒,乾隆三十六年卒。

次子未命名(1708-1709),早殇。

三子弘暾(1711-1728),因未满双十而早亡,且生前未正式册封爵位,故追封多罗贝勒。

四子弘晈(1713-1764),雍正八年(1730)其父去世3个月后,封宁郡王,乾隆四年(1739)卷入弘晳逆案,本应革退王爵,但乾隆认为“此王爵,系皇考特旨,令其永远承袭才”,故从宽保留王号;乾隆二十九年(1764)薨,谥曰“良”;

五子弘㫛,康熙五十五年(1716)生,无嗣。

六子弘昑,康熙五十五年(1716)生,无嗣。

七子弘晓(1722-1778),雍正八年(1730)袭亲王爵,乾隆四十三年薨,谥曰“僖”。

八子绶恩(1725-1727),早殇。

九子阿穆瑚琅(1726-1727),早殇。

亲王世系(共传八代九位)

第一位,胤祥(1686-1730),康熙十三子,雍正八年薨,谥曰“贤”。

第二位,弘晓(1722-1778),胤祥七子,乾隆四十三年薨,谥曰“僖”。

第三位,永琅(1746-1799),弘晓二子,嘉庆四年薨,谥曰“恭”。

第四位,奕勋(1793-1818),永琅次子绵标(17701799,早永琅前逝世)长子,嘉庆二十三年薨,谥曰“恪”。

追封,嘉庆五年(1800)追封绵标为怡亲王。

第五位,载坊(1816-1820),奕勋长子,嘉庆二十五年薨,早殇,无嗣。

第六位,载垣(1816-1861),奕勋次子,载坊异母弟,道光五年(1825)袭怡亲王爵,咸丰十一年(1961年)与端华、肃顺等八人受顾命为赞襄政务大臣,同年因辛酉政变在北京被捕,赐白绢自尽,并黜为不入八分辅国公。

承袭,载泰(1838-1878),康熙十六子庄恪亲王允禄(1695-1767)五世孙,允禄八子弘曧(1737-1806,乾隆三十二年袭辅国公,嘉庆十一年卒)四世孙,弘曧四子永芚(不详-1826,嘉庆四年封一等奉国将军,道光六年卒)曾孙,永芚长子绵林(不详-1863,道光十七年袭奉恩将军,同治二年卒)孙,绵林三子奕增(不详-1881,同治二年袭奉恩将军,光绪七年卒)子,出继为胤祥三子弘暾(1711-1728,生前未正式册封爵位,追封贝勒,无嗣)之后,同治元年(1862)承袭不入八分辅国公,同治三年(1864)袭奉恩辅国公,后恢复怡亲王世爵,以非允祥子孙改袭载敦所遗镇国公,同治五年(1866)因事革退。

第七位,载敦(1827-1890),宁良郡王弘晈四世孙,弘晈二子永福(1753-1782,原为宁郡王第二代,袭贝勒,乾隆四十七年卒,谥曰“恭恪”)曾孙、永福四子绵誉(1780-1844,原为宁郡王第三代,袭贝勒,道光二十四年卒)孙、绵誉三子奕格(1805-1858,原为宁郡王第四代,袭贝子,咸丰八年卒)二子,原为宁郡王第五代、袭奉恩镇国公,同治三年(1864)恢复怡亲王世爵并继袭,光绪十六年薨,谥曰“端”。

追封:同治三年(1864)追封永福、绵誉、奕格为怡亲王。

第八位:溥静(1849-1900),载敦长子,光绪二十六年薨,光绪二十八年(1902)以“纵庇拳匪(义和团)启衅”罪名追夺爵。

第九位,毓麒(1900-1948),载敦二子溥耀(1860-1900)长子,民国三十七年薨。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3 回复 法道济 2015-1-5 13:19
义薄云天十三爷,哈哈
4 回复 徐福男儿 2015-1-5 13:38
八旗遗少,名不虚传。
4 回复 dwqdaniel 2015-1-5 13:56
谢谢分享,希望下回楼主自我介绍一番吧  
4 回复 紫藤2014 2015-1-5 14:08
我喜欢听这些历史故事。
谢谢!
2 回复 刘小雨 2015-1-6 00:48
介绍的非常详尽^_^

下次我也很想听听博主的故事呢
2 回复 金竹陶器 2015-1-6 01:27
遗少料真货实~~~你是爱新觉罗。??
1 回复 八旗遗少 2015-1-6 09:06
法道济: 义薄云天十三爷,哈哈
值得后人学习啊
3 回复 八旗遗少 2015-1-6 09:06
徐福男儿: 八旗遗少,名不虚传。
  
2 回复 八旗遗少 2015-1-6 09:07
dwqdaniel: 谢谢分享,希望下回楼主自我介绍一番吧   
八旗遗少[em:3:     
4 回复 八旗遗少 2015-1-6 09:07
紫藤2014: 我喜欢听这些历史故事。
谢谢!
客气,后续还会和您分享
2 回复 八旗遗少 2015-1-6 09:08
刘小雨: 介绍的非常详尽^_^

下次我也很想听听博主的故事呢
跟先贤相比,我的故事不够格儿,还是最后说吧     
3 回复 刘小雨 2015-1-6 09:09
八旗遗少: 跟先贤相比,我的故事不够格儿,还是最后说吧        
很期待呀!!
4 回复 八旗遗少 2015-1-6 09:10
金竹陶器: 遗少料真货实~~~你是爱新觉罗。??
咱还没到黄带子那级别
4 回复 八旗遗少 2015-1-6 09:11
刘小雨: 很期待呀!!
  
3 回复 紫藤2014 2015-1-6 09:53
八旗遗少: 客气,后续还会和您分享
好,期盼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23 11:5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