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太长了 (已有 3,114,996 人访问过博主空间)

https://www.backchina.com/u/347638

胡氏科学猜想:物质、真空与佛道

作者:胡子太长了  于 2024-12-21 15:2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科技游览|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12评论

  到底有没有一无所有的“真空”,或者说“绝对空”的空间存在?这个问题是不是很有趣?
     今天与国内一个号称科学研究的公号,辩论“真空(绝对的空)存不存在,感觉非常精彩。
     该号罗列了几乎所有的,当代关于量子物理的理论,洋洋洒洒近万字,居然得出了真空/绝对空是不存在的结论,而且文中居然还有这样的话:“虚粒子凭空产生,又凭空消失”,令我感到无语。
    我就请问:虚粒子凭空出现、消失,凭的什么空?没出现时是什么空?消失以后这区域是什么?一切的事、物安住于哪里?
我主张研究真空课题,已经远远超过以物质技术为基础和手段的领域,已经是哲学领域,甚至超哲学的本相(实相)领域的课题,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课题。
    因为真空可以被赋予科学的定义,就是一无所有,如果量子科学能证明一无所有的空还是物质现象,那就还不是一无所有的空;哲学也可以定义真空,是“终极的、空其所有达到的真空理想状态,哲学也可以定义真空是相对于绝对“有”的对立面;从而接近于《道德经》的“先天地生”的境界。
   而在佛教经典《楞严经》里,佛前后不少于5 次在讲解物质(色)与空的真实关系,说明“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的实相。其中最直接的讲解是,佛让弟子和一切的听众作甚深的思维:把物质无限细分下去,直到细微到不能再分,仍然再分七份,如此只能用智慧想象中才能有的微细物,佛称它为“邻虚尘”,意思是与空虚做邻居的微细粒子,如此佛问:这邻虚尘与真空(连虚尘都没有的状态)是什么关系?邻虚尘怎么来的?虚空和合虚空成为邻虚尘?邻虚尘和合邻虚尘能成虚空?另外佛还用空瓶中的空、挖井出土与空井之空、不同形状的器皿内部形成不同形状的空等等为例,极其详细又先于科学几千年的科学思维、科学实证,来解释“空”与“有”的本来面目。
     如果科学能证明真空不存在,那么这样的科学就是伪科学,要么就是论证的人是伪科学者。
    最后,我突然有了一个文科生的科学猜想,不知道科学界是不是根本没有这样的问题,或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胡氏科学猜想: 任意一个单位的空间里,不能同时存在两个以上,占满此单位空间的同质的物质(粒子),实际上就是说物质之性就是障碍,障碍同质物不能并存于同一空间。比如一块石头所占有空间的位置,不可能再有同样的石头出现在同一位置,但其它如波,光,磁场等却可以共享此空间,推广至大宇宙和至微的粒子是不是都适用呢?
请科学家读者朋友,推导指导一下。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回复 浮平 2024-12-21 15:29
您提到了量子科学,那么您文章中的”粒子“概念包括光子吗?它的波粒二象性吗?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24-12-21 15:36
浮平: 您提到了量子科学,那么您文章中的”粒子“概念包括光子吗?它的波粒二象性吗?
我个人认为包括任何粒子和其显像特征。量子物理还是在研究物象,仍然达不到研究空的高度
回复 浮平 2024-12-22 00:18
胡子太长了: 我个人认为包括任何粒子和其显像特征。量子物理还是在研究物象,仍然达不到研究空的高度
看看这样分析是否清楚 ----

1)科学用语(scientific terminology)是严谨的,首先与名词动词的定义和概念相关,其次与定性和定量,测量相关,以及建立坐标系和标尺。与日常用语有区别,比如,真空,空,物质世界,物质与能量,粒子(物质粒子,能量粒子 --- 波粒二象性的光子)

真空 (vacuum)的科学用语定义和概念,其中包括 low, medium, high vacuum,ultra vacuum 等. 以原子分子为粒子,通过压强为测量参数,不涉及 sub-atomic 粒子的存在和测量。

空 (empty)是日常用语。广义上(不包括精神层面)表示不存在任何物质粒子的概念。但通常用于肉眼或者人的感官测量范围。

物质粒子的定义:有质量且占有空间的个体单元。

宇宙(universe,physical world)包括物质和能量。(matter and energy)

2)根据这个论点:【辩论“真空(绝对的空)存不存在】 如果此处说的”绝对的空“指的是没有物质粒子存在的空间是否存在。 从科学范畴理解,要得出是否存在就需要依据测量结论,但科学尚未测量到的并不能完全否定某种存在的结论。比如,暗物质,并未直接测量出它的存在,但通过它对其它可测物质的引力影响(引力与质量相关)的测量而假设它的存在在科学上是合理的。

3)根据内容 【:“虚粒子凭空产生,又凭空消失”】 如果虚粒子包括了能量”粒子“,如光子,并存在于各种相互作用交换时的瞬间单元”粒子“(虚的意思除了时间上的意义之外,是否有质量?),那么就等于包括了一切性质的粒子,也可以说不存在绝对的”空“。这个与论证者自身的定义和逻辑自洽相关。

您的科学猜想和石头的举例符合科学对物质粒子的定义 --- 有质量且占有空间。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24-12-22 05:42
浮平: 看看这样分析是否清楚 ----

1)科学用语(scientific terminology)是严谨的,首先与名词动词的定义和概念相关,其次与定性和定量,测量相关,以及建立坐标系和
所以,各科科学定义的“空“,事实上是局限于研究者,为了其研究目的,而假设的定义。因为科学是基于人类定义的概念和标准建立的体系。而真空自身是本有且无相无量无极限的,一切虚实物质,能量,包括人自身和人的思想、行为,都是以真空为底蕴的现象。
真空是科学所不及的领域,科学是以物质手段研究物质的实践方法,被物质属性所限制。

    谢谢您的科学指导。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24-12-22 05:52
ChatGPT 关于真空的解释:

真空确实是存在的,但其定义和理解在不同的语境下有所不同。在日常语言中,真空指的是一个完全没有物质的空间,但在物理学中,完全的真空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实际上不可能真正实现。根据现代物理学的观点,真空并非空无一物,而是一个最低能量状态的量子场,仍然充满了虚粒子对的短暂产生和湮灭以及各种量子涨落。量子场论认为,真空本身具有复杂的结构,例如具有非零的真空能量(即真空期望值),这在宇宙学中与暗能量密切相关。要确切地定义真空,可以结合不同的科学视角:在经典物理中,真空是一个没有任何物质和气体的理想状态;在量子力学中,真空是量子场的基态,即没有真实粒子存在但仍有量子涨落的状态。因此,真空不是简单的“空无”,而是一个充满物理特性的场域。

从哲学角度看待真空,真空既是一个自然哲学的问题,也涉及形而上学的思考。它的问题核心在于“无”的本质及其与“有”的关系。以下是几个哲学层面的观点:
        1.        无与有的辩证关系:许多哲学传统都探讨过“无”是否能独立存在,或者是否仅仅是“有”的一种对立面或派生。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认为“无”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思维本身总是关于“有”的;而他的对手如赫拉克利特则认为世界是由对立统一构成的,“有”与“无”在变化中共存。
        2.        虚无主义和存在主义:虚无主义强调“无”作为一个真实状态,探讨世界和生命可能缺乏固有意义的可能性。而存在主义,如萨特的观点,则认为“无”是人类自由的来源,因为人能够从“无”中创造意义。
        3.        东方哲学的“空”:在东方哲学中,特别是佛教,真空(“空”)是一个重要概念。佛教认为“空”并非单纯的“无”,而是指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自性(缘起性空)。它强调超越“有”和“无”二元对立,指向一种更深的存在状态。
        4.        物质与虚无的关系:现代哲学也从科学的启发中思考真空,例如量子力学中的真空涨落挑战了传统对“空无”的理解。这启发了哲学家重新审视“无”是否可以成为“有”的基础,以及“虚无”在现实存在中的地位。

综合来看,从哲学角度看待真空需要超越科学定义的具体性,进入“无与有”、“虚与实”的根本问题之中。这涉及到对存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以及我们如何理解现实的基础结构的反思。
回复 浮平 2024-12-22 06:04
胡子太长了: 所以,各科科学定义的“空“,事实上是局限于研究者,为了其研究目的,而假设的定义。因为科学是基于人类定义的概念和标准建立的体系。而真空自身是本有且无相无
您也可以反过来思考这个问题:人的思维是无限的,所以才有科学领域之外的宗教和哲学领域。科学领域是用科学方法来认知和研究存在的一切现象之规律。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24-12-22 06:04
由此看来,任何科学学科所定义的“真空”,完全是假的空,其中仍然充满了科学自定义的能量和场。娃科学研究者为什么不进一步,思考一下,这些能量和场之所以能展开,其依存在哪里?除去这些能量和场,还有一切科学没发现的物质和现象,之后是什么?

科学教有一个自娱自乐的规律,就是自己总在假设一个概念,然后自己问自己为什么是这个概念,花费所能花费的代价和时间,去圆自己的定义,并且在自己定义中找瑕疵,绞尽脑汁发明其它的理论,修修补补,实在撑不住了,推翻它,另开场景,再一轮一轮的循环。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24-12-22 06:07
浮平: 您也可以反过来思考这个问题:人的思维是无限的,所以才有科学领域之外的宗教和哲学领域。科学领域是用科学方法来认知和研究存在的一切现象之规律。
非常同意。
因此我说,真空的议题是超越科学领域的,但科学可以为真空提供证明理论和方法。
回复 浮平 2024-12-22 06:20
胡子太长了: 非常同意。
因此我说,真空的议题是超越科学领域的,但科学可以为真空提供证明理论和方法。
科学,哲学,宗教,科幻,文学艺术都有交界之处,不同的是内容,范围,方法的分类。
回复 浮平 2024-12-22 06:39
胡子太长了: 由此看来,任何科学学科所定义的“真空”,完全是假的空,其中仍然充满了科学自定义的能量和场。娃科学研究者为什么不进一步,思考一下,这些能量和场之所以能展
这就是用主观方法与客观方法得到结论的根本区别。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24-12-22 07:11
浮平: 这就是用主观方法与客观方法得到结论的根本区别。
似乎与主观客观没关系。不论主客观怎么观,真空本来如此。

而且主客观的哲学思维不见得就是正确的,还是人在定义的主客观的界限。比如科学说的真空里面还有能量和场,似乎很客观,只因为主观没有达到真空的思维高度,所以认为真空是具有能量和场的存在。

这至少连基本的文字概念都模糊不清,既然有能量和场,就不能定义为空,如定义为空就不可以有任何有形无行存在其中。

真空是一切的背景舞台,一切有形无形的存在都在真空中演绎意义,所以空、有是并存共生的。
佛教的智慧在于超越空有对立的法,当思维者以自己本来的智慧,证悟到空、有两极是徒劳的人为的概念,是束缚本有智慧的枷锁,以大圆满智慧住于空有俱空,连空也空的境界时,才发现这一切全是梦幻泡影,一切唯心的实相,即“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主管客观的哲学观黯然失色。
回复 浮平 2024-12-22 07:18
胡子太长了: 似乎与主观客观没关系。不论主客观怎么观,真空本来如此。

而且主客观的哲学思维不见得就是正确的,还是人在定义的主客观的界限。比如科学说的真空里面还有能量
这句话 ”这就是用主观方法与客观方法得到结论的根本区别。“ 是对您这一段抽象思维中科学与非科学领域的抽象概念比较。当抽象概念清晰之后再用于具体问题的分析之中。

您说:【科学教有一个自娱自乐的规律,就是自己总在假设一个概念,然后自己问自己为什么是这个概念,花费所能花费的代价和时间,去圆自己的定义,并且在自己定义中找瑕疵,绞尽脑汁发明其它的理论,修修补补,实在撑不住了,推翻它,另开场景,再一轮一轮的循环。】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胡子太长了最受欢迎的博文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12-22 07:2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