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民族性就别民主了吧

作者:越吃越蒙山人  于 2016-11-2 21:3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咸言淡语|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10评论

关键词:同情心


我对北美华人在大选中的心态做粗浅分析时,认为传统中国文化的辞典中,并不包含利他主义这一关乎道德品行的词汇。有网友对此提出了异议,问我得此结论是否有令人信服的依据。这质疑虽然不温不火,但还是透出一股深谙国学伦理的老道。招式递过来了,要化解回复并不是那么简单,因为这的确是一个很沉重的题目。


从字面定义上看,我说的应该没错,利他主义(Altruism) 这词是出自十八世纪一个法国哲人对一种善行的诠释,当时是做为自我主义的反义词被创造引用的,如果用一一对应那样精准狭义的比较标准,在中国传统文化推崇赞赏的美德名词中,确实不曾出现过相同的词汇。但是如果脑筋灵活一点,细细地梳理一下先贤先圣们的思路说辞,相近意思的表达却是不少。所谓利他主义,按我的理解,笼统地说是对他人福祉关心和实施的体现,是一种主观上愿意牺牲自我利益而给别人带来恩惠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许多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都有不同层次的互惠利他信念一路传承下来。在这其中,中国也不例外,几千年的时间里,循循善诱地告诫世人要大公无私善待他人的名言警句从来都是不绝于耳。从孔孟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佛门教义里面的广结善缘普渡众生;以及后来毛泽东号召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要斗私批修等等,说起来都是深明大义苦口婆心。可如果正义总是得不到伸张,善良总是得不到回报,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久了,真正被大众信服并遵奉成为生活信条的,恐怕还是生物本能最容易接受的另外一种生存哲理,比如像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之类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利他主义基本不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具有民族特质的理念。


说它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要义,并不是说着千百年来中国人都是小肚鸡肠,从来没干过为着他人着想的事情。这不用穷举法,随便一拍脑门就能想出几个实例来,比如说在古代,至少为朋友两肋插刀这种与江湖义气相关的奇闻轶事就不少。明朝的施耐庵还以此为主线写了一部《水浒》,那里边刻画出来的及时雨又不爱美色又不贪钱财,只是一副热心肠到处对兄弟们施舍爱心,端的是一位好哥哥。在现代,最为知名的就是甘当革命傻子的雷锋,天生的好品德就爱到处助人为乐。但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利他博爱,梁山好汉们只会对自己那个小圈子里入了伙的哥儿们出手相助,对于圈子之外的,不管你是官家还是百姓,常常是不说二话,抡起板斧就把脑袋齐刷刷削下来一片。至于说雷锋,其实也不是真傻,他只对自己人像春天般地温暖,碰上阶级敌人就像冬天般冷酷无情了。由此看出,中国人的关爱情怀一般只是延伸到自己所属的那个族类(in-group),族群之外,充斥得更多的是冷漠和敌意。


几年前发生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让人们震惊地看到冷漠走到极致时的人性泯灭。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被车撞倒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第一辆肇事汽车撞到人后稍有停留便驶离现场,此后又有一辆汽车从躺倒的小孩身上碾压而过。路旁正在营业的商家和由此路过的18位行人绕行迈过,没有一个人出手施救。直到一位五十多岁的拾荒妇女看见,才将小悦悦抱到路旁,由于伤势过重,孩子终于不治,这场悲剧被报道出来后,在国内国外都掀起了轩然大波。当时有官方媒体在斥责冷漠的同时,把这种道德的沦丧归罪于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背离,可实际上中国人对生命的冷漠,好像恰恰是出自对传统文化的心理传承。


一七九二年,英国外交官Jhon Barrows 在他写的书《Travel in China》中描述了在京杭大运河一个翻船事故现场所见到的情景。他难以置信地写道,周围那么多船没有一个上前去营救一群落水的人,他们是在大运河边上撞上一个坏了的船落入水中的。当时眼见一条船上的一个男子试图捞上漂在水上的一顶帽子,那显然是属于一个即将被淹死的人的。


美国传教士Arthur Judson Brown, 在一九一二年年出版的名为《辛亥革命》的书中讲到他的同行派克先生,一位在中国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中国通去烟台旅行的经历,他看到一个垂死的人倒在街边,这是一条繁华拥挤的大街,几百个中国人路过这个可怜人的身边,却没有一个人停下来提供帮助或表示同情。那个垂死的人面无表情地熬过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独自体验最后的痛苦。他瞪大眼睛躺着,身体慢慢变僵,冷漠的人群对此视而不见。24小时过后,他还躺在原地,死亡的面孔朝向沉默的天空。大街上的人们依旧熙熙攘攘地经过,照样若无其事地做着买卖,高声谈笑,对近在眼前的人生悲剧无动于衷。 接下来,作者讲了他自己经历的事,他写道,我在青州府的时候,也曾经遇到过同样的事情,街面上躺着一个女人在不停的扭动,我想走上去帮忙。周围的人急忙警告我,制止我的行为,他们说如果我没经人要求就去碰她,与这个女人相关的人会抓住我,要我为她的死亡负责,很可能会要求巨额赔偿。


同情心同理心只有在宗亲族群面前才能激活可能是一种生物本能,社会文化只是起到了弘扬或抑制的作用。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很说明问题的实验。他们让白人看一只白人的手被针扎的录像,不出所料,观察者的反应是大脑中相应区域的镜像神经元点火激活。但当同样的人看到一只黑肤色的手被针扎时,只有很少甚至没有神经元启动同情的反应。有趣的是,当一只被染成紫色的手被扎时,相应的神经元又不由自主地被激活了。对黑肤色收不起反应的测试现象,反映出应试者意识到被扎的对象属于另一族群。对不同组成的应试人群所做的大量重复测试都得到相同的发现。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让一位华裔人士做为观察应试者,那么得到的结论可能是,当亚裔肤色和白人肤色的手掌被扎时,他的镜像神经元会被激活,而别的肤色不会引起同情反应,我知道这种推测肯定会招致拍砖训斥,但我相信,至少对生活在北美的许多华人来说,测试结果一定会是这样的。


骨子里留有传统中国文化中对他人冷漠印记的海外华人,别看在拥护若现若离的既得利益时能乌合成一股势力把自己的口号抛向天空,但到了真正生死悠关的当口,那些心底懦弱又善做利己算计的聪明人未必会为了他人的利益去舍生取义的,即便那些他人与自己本属同一族种。就像是八十年前南京大屠杀时发生过的悲愤场景,几百名年轻力壮的中固士兵被六七个日本鬼子押赴刑场,像是一群痴呆的鹅等待宰杀,没有人愿意率先抗争,牺牲自己去给他人创造解救机会。自私意识销蚀了互惠求生的本能,在这点上,我们进化到二十世纪的人类可能还不如森林中的猴子,当一只蹲在树枝上游戏玩耍的灵猴,突然发现悄然接近的花斑猎豹时,它会本能地向族群发出预警尖叫,尽管很多时候这种叫声会招致捕食者更加迅猛地循声而至,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这次群情激愤的美国大选,让我们对自身摆脱不掉的民族性有了一次近距离放大观察的机会。看着这么多令人震惊的罔顾事实传播谬误宣泄仇恨敌视谩骂,我虽内心纠结但也仿佛初悟,也许他们说得真有道理: 只有共产党才能治中国。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1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1 回复 十路 2016-11-2 22:02
深刻。

举个例子, 我见过的好几位基督徒领养孩子,每次问道她们时,回答有点相似 I am so blessed to have her。确实,她们为了这些孩子能得到爱,也同时感恩自己有了孩子的喜乐,可能都有。 但是, 那些特别要收养豁嘴,断臂残疾,又是为什么呢?好像主要是为了利他而不是利己吧,我看见她们一步步带孩子就医,开刀多次才治好了豁嘴,很辛苦很麻烦啊,自己要付出很多。 还有到别国弃婴残疾儿童中心服务等等,不少到非洲去当志愿者,很苦很穷的地方,甚至有一定危险。 这些并不是少数,是利他,同情和爱心的行动。

另外,在马路上我们车出过几次麻烦,每次都有人停下帮助,这里主要就是利人的成分。一个社会有这样品质的多而且 sustainable,才能叫做文化的传承。

empathy 实际上没有合适的对应词,并不完全对应    同情 --- sympathy。

Altruism 应该源于 capacity of empathy。
2 回复 越吃越蒙山人 2016-11-3 00:50
十路: 深刻。

举个例子, 我见过的好几位基督徒领养孩子,每次问道她们时,回答有点相似 I am so blessed to have her。确实,她们为了这些孩子能得到爱,也同时感恩
这例子好。以前见过63发这样的照片,touching。
2 回复 舌尖上的世界 2016-11-3 07:21
说要写,就是这样洋洋洒洒内容丰富的一篇,真棒!
2 回复 舌尖上的世界 2016-11-3 07:25
十路: 深刻。

举个例子, 我见过的好几位基督徒领养孩子,每次问道她们时,回答有点相似 I am so blessed to have her。确实,她们为了这些孩子能得到爱,也同时感恩
我在最开始的时候试着把它译成'共理心',后来看到多数人都用'同理心'。

华人也有到中国去领养的,不多,彻底西化了的几个个例吧。文化可以教化人。
1 回复 农家苦 2016-11-3 12:52
吃蒙山人兄这篇,总体感觉,还是没有走出把传统文化与现实中人混为一谈的窠臼,好比圣经教义与信徒所为,你既不能以基督徒的悖逆行为来否定圣经教义,也不能以圣经教义来美化悖逆的信徒所为。

首先,从定义上讲,传统文化的核心在“统”字上,进入正统,归入道统,并世代相传的文化思想,才能称得上传统文化。你说的很多是世俗文化,江湖文化,民间文化,甚至是近代商业文化,并非传统文化的概念范畴。

其次,世俗中人的个案行为,不能代表大多数,不能被上升为文化现象,更不能用以比较和否定传统文化。

你举例说的水浒英雄,一开始都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路见,即指在陌生的环境中遇到的陌生人,不是小圈圈里面的。

如果你承认东方的极权主义,集体主义和独裁政体,那你就无法剥离其基石——舍我利他,公而忘私。若真有什么不同,应该在利他主义的“他”字的外延上。东方的“他”,实际上指公众,万人,或公权的代表皇帝;而西方的利他主义之“他”,仅指与我相对的他人、个人。

时空不同,作田忌赛马式的刻意比较,通常会引人误会,招人反感,疏于严谨,流于笑谈。
1 回复 舌尖上的世界 2016-11-3 18:06
农家苦: 吃蒙山人兄这篇,总体感觉,还是没有走出把传统文化与现实中人混为一谈的窠臼,好比圣经教义与信徒所为,你既不能以基督徒的悖逆行为来否定圣经教义,也不能以圣
农家老兄的跟帖也精彩!

这么好的题目,讨论的人寥寥无几,可见中国人确实比较的,…那个,什么。

农家指出了很有意义的一点,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利他'的这个'他'是个被极度放大了的'他',个体在'他'里面消失不见了。结果是'利他'成就了集权的思想基础。'文革'时代名义上是对传统文化的反动,实际上把这种文化推向了极致。舍命跳进粪坑救生产队的一只猪仔,跳河捞公社的一根烂木头,人在'他'的面前彻底失掉了意义失掉了尊严。'他'成了权势者手中的矛和盾,个体面对'他'却赤手空拳。动物生存的本能这时也就只能靠彻底的自利来对应'他'了。

我不是很倾向文化决定论,不过文化的作用在这里似乎是说得通的。
2 回复 越吃越蒙山人 2016-11-3 21:00
舌尖上的世界: 说要写,就是这样洋洋洒洒内容丰富的一篇,真棒!
谢舌尖兄称赞,
0 回复 越吃越蒙山人 2016-11-3 22:06
农家苦: 吃蒙山人兄这篇,总体感觉,还是没有走出把传统文化与现实中人混为一谈的窠臼,好比圣经教义与信徒所为,你既不能以基督徒的悖逆行为来否定圣经教义,也不能以圣
谢农家兄指教。不过,留言中所及观点很有些不以为然。
先说窠臼问题,当今不少做社会历史研究的,做文化比较研究的,做社会行为研究的学者都把传统文化与现实中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现象之间的关系作为分析观察的着力点。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Gurnek Bains 前不久出版的专著《Cultural DNA: The Psychology of Globalization》就是以此为着眼点分析比较世界上主要传统文明文化对现实社会的走向和行为模式的影响的。所以,不能理清其中的相连关系的,可算作是一叶障目。
另外,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传统,在中国历史上的定义基本上就是以官家主导下传的一统模式,文化则多是文本知识的意思。所以所谓传统文化,在中国语境的含义基本上就是官家倡导的指导社会规范的文本知识。至于社会上芸芸众生真正依靠赖以生存的现实理念,则被视为世俗文化。但是,现代社会学对传统文化的定义就广泛得多,传统的意思是信念习俗从上一代人到下一代人的传播接续。文化则不仅仅局限于文字知识,它还包括:习俗,价值观,信仰,经验等等指导社会思维运作的知识集合。 所以说道一个社会的传统文化,不应仅仅去翻古书本上写的东西,那些最多是反映士大夫阶层对社会的认知,不代表整个社会真正的文化。这也是我在一开始希望对所说的对象统一标准的原因。
最后,极权主义,集体主义和独裁的产生是有很多文化因素的,和舍我忘他公而忘私关系不大。有学者曾经分析说,农业社会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犯的第一个选择错误,它造成了以后人种基因的许多突变和人类社会的权力结构分层。有权力不平等才会出现集权。考古发现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显示平等的议会遗址是在冰岛的一处山间平台上。北欧的气候地貌不适合发展农业,所以猎人部落是以平等的身份动议各自利益分配。至于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产生和巩固,则更是有背后独特的文化历史原因造成的,比如说,为什么美国南部的人对个体拥枪极为敏感,其中的深层意识甚至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苏格兰与英格兰边界区的一些部落民的尚武好斗。对于为什么中国集体主义意识浓厚的问题,只要回过头看看中国历史走过的道路,尤其是最后一千年的轨迹,再用现代公正的分析理念就能捋出脉络。如果有时间我愿意再就此题目专门展开探讨一下。
当然如果招人反感就另当别论了。
再次感谢留言探讨。
1 回复 白露为霜 2016-11-7 02:09
“认为传统中国文化的辞典中,并不包含利他主义这一关乎道德品行的词汇”

这句话是需要论据来支持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是我可以想的教导,这些是不是算“利他”呢?如果有些人没有做到,那是个人的事情,并不能上升到整个文化上。如果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我是可以接受的。
2 回复 越吃越蒙山人 2016-11-7 07:39
白露为霜: “认为传统中国文化的辞典中,并不包含利他主义这一关乎道德品行的词汇”

这句话是需要论据来支持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
你说的我文中和下面的留言中都有探讨。不过总的说是要定义清楚什么是正统倡导的文化什么事大众社会实际传承的文化。
这点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在前面有的文章里说过,社会文化和社会政治领域,几乎不会有人人都认同的真理。
谢谢白露留言。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11-23 11:1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