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派留学生多留国外 中国欲扭转人才外流局面

作者:ccc6  于 2014-12-13 09:0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财经理财


中国对留学[微博]经历的重视导致了一些不良影响,它向当今优秀人才传达出的信息是:他们还是应该在国外度过最能出成果的岁月。

  瓷器、山水画、书法装饰着清华[微博]大学[微博]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的办公室。这些装饰品不会让人想到施一公曾在美国生活了18年。上世纪90年代初,施一公和成千上万的中国学生一样,远赴美国攻读硕士学位。他最终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但当他的祖国走上繁荣之路时,他开始觉得自己只是个旁观者

  据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网站1121日报道,2008年,40岁的施一公回到中国。他是最著名的归国学者之一,也是政府在经济腾飞之际着力推动学术相应发展的象征符号。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外派留学生成为中国提升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至今,中国的留学人员超过300万。在经合组织成员国的高等院校中,中国青年占国际学生人数的五分之一以上,他们当中逾四分之一的人在美国。

  报道称,每个国家都会外派留学生。中国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些优秀人才大部分都留在了国外。教育部数据显示,归国者仅占三分之一;有些机构统计的结果则更少。美国橡树岭科学与教育研究所某学者今年发布的调研结果显示,2006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中,有85%的人到了2011年仍在美国。

  为了把专家学者吸引到中国的大专院校,中国政府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推出了一系列综合措施,例如,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金、晋升机会、工资保证、住房补贴甚至免费住房。有些知名大学建造了住房向教职工出租或低价出售,它们全都配备一流设施。而这些计划也适用于非华人教师。2011年开始实施的外专千人计划已吸引了约200人,对高等院校的支出也大幅上升——2001年至2011年增长了五倍。

  然而,大多数高等院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的世界大学排名100强中,中国仅有两所大学上榜。上海交通大学[微博]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中,中国仅有32所入围。此外,至今未曾有中国籍学者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也让政府耿耿于怀。

  报道称,吸引一批优秀学者回国不足以让中国变成学术巨擘。许多归国人才是兼职的。据香港科技大学[微博]教授崔大伟调研,在2008年所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归国的华人中,有将近75%并未放弃在境外的职位。这种计划往往换来的是名声而非更好的学术研究。它们引进的通常都是已经过了研究和创新高峰期的正教授。

  中国高等院校在国内培育人才有很大困难。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曹聪认为,中国对留学经历的重视导致了一些不良影响,它向当今优秀人才传达出的信息是:他们还是应该在国外度过最能出成果的岁月。

报道称,中国国内的学术研究受政府的影响较大,很多科研经费由缺乏项目评估经验的管理人员分配。曹聪说,现行体制不鼓励科研人员质疑现有理论,尤其是掌握着资源的资深人士所持观点。其结果就是用数字进行管理:奖励大学老师的标准是他们发表论著的数量而不是质量。这就让人刻意避开耗费时间长且结果具有开放性的研究项目。

  直到最近,高等院校仍然总是录用本校毕业生。很多教职工没有博士学位,教学人员的岗位都是终身制的,因而根本没有追求上进的动力。

  报道称,如今的情况要比过去令人鼓舞。有些高等院校改变了聘任方式,已经更容易吸引外国教授。北大院系的聘任和晋升机制现在都依照国际评估流程进行。

  报道称,在清华的一些学院、比如施一公的清华生命科学学院,终身教师职位已经获得私人资助。在一些精英院校,助教的年薪为七八万美元,其中高达80%的薪酬来自捐款。但众所周知,全世界的学术机构是改革步伐最为迟缓的。在中国240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中,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小一部分转变了思想。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26 07:0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