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不良嗜好

作者:魔尊东来  于 2014-4-20 17:4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转载|通用分类:政经军事

摒弃不良嗜好
 
    --顾晓军主义:大脑革命·之二千四百八十三
 
 
  我没有认真看过CCTV的“鉴宝”、也没有作过任何统计,凭印象、我觉得,在“鉴宝”节目中、价值连城的、虽为极少数,但、价值不菲的、也能占到约三分之一。而物有所值的,大约也占到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基本上就是“上当受骗”的了。如此,“鉴宝”中的成功率、就是奇高的了。你想,如果入股市、还不十有九输?而收藏、保本却在百分之六十以上,这样的成功率、还不高吗?
 
  其实,这是假象。我记得,节目中出现过一个女孩、是清康熙年间的于涟之后,她捧一瓶、称家传、系康熙年间物,专家坚定后、确认为古懂、但、是乾隆早期的东西。康熙与乾隆间、隔着个雍正,雍正在位13年。也就是说,于涟后人所持瓷瓶、确是家传、确是古懂,但、年代有出入,许是于家人在代代相传中、把年份搞错了。
 
  于涟、算得上清代名臣,可查。后人、也应该不会有假,放在家中之物、尚也会有年份的出入,那么、淘来的东西的真假度,就可想而知了。这里、我也没有批评“寻宝”的意思。我在试想,如果是请我做“鉴宝”的总导演或制片人、出品人,我该怎么办?即使排除给CCTV贴金的可能,我也会考虑到、我的节目要好看、要收视率高等等,因此、我也不可能让收藏的失败的案例、超过整个播出节目的一半以上。由此、就可以想象,组织专家到某地鉴宝、理应是全拍的,而播出哪些、播出多少、则完全在于剪片。如是,大量不成功的收藏案例、大量“上当受骗”的,就都被剪掉了。
 
  节目在后期制作中、剪掉大量“上当受骗”的、不成功的收藏案例,当然没有必要“安民告示”。而谁看了“鉴宝”、则以为收藏很容易,入门后、却又不断失败、不断“上当受骗”,这应该是与节目无关的。因为,节目在主观上、并没有蓄意暗示、或引诱你参与收藏(当然,如果像证券公司那样、在醒目处、有风险提示,则更好、则更无懈可击)。
 
  收藏的失败与艰难,怕只有失败过的人、才说得清。我觉得,玩收藏、有点像赌石。赌石,是珠宝业中的专用术语,指赌货、赌裹着风化层、尚未开发出的翡翠。我们见到的翡翠,一般都经开发、切割、加工后的,而在未切割之前、是有风化层包裹着的。在已知里面肯定有翡翠,但、又不知大小、品质等之前,业内有种习惯的拍卖方式、就是赌石、赌里面的大小、品质等。
 
  赌石、成功的人、见过,而不成功的人、反而没有见过。当然,不成功的人、也就没有资格、甚至没有说道的场所了。社会就是这样,买彩票、中了大奖、会有人报道,而很多人、一辈子没中过奖、则不会有人报道。每次只买一点,倒也只当赞助、献爱心,而玩走势图、预测、一买就是很多的人,则就像赌石了。当然,赌石也许比买彩票好一些,切割开来、哪怕是里面的翡翠很小、品质很差,总还不至于变成一张废纸。
 
  赌石、成功的概率,究竟有多少?我不知道,摆渡了一下、见大家也都在扯淡。我觉得,赌石成功的概率、大概与赌博差不多。上赌场(有大有小),被抽头、这是必需的(赌场越高档、服务的越好,被抽头的比例、就相对越高,这也是可以肯定的)。而赌客赢了钱之后,自然不会当辛苦钱看待、一般比较挥霍,这也是可以肯定的。仅抽掉、以上两种耗费掉的资金,剩下的、由携带赌资的所有赌客分的话,就没有一个赌客是可以赢的了。赌石的成功概率,大概就这样;收藏成功的概率,也大概就这样。且,收藏的业内,还有专门造假的、做旧的(艾未未、就专门仿制了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在我过去知道的人中、也有自己印假邮品的(很多人、都指望中国的邮市、重新火起来,我觉得、这应该是没有可能的。能不能火、在于物稀为贵,如果可以不断地供给,怎么火?如今人民币都造假,何况邮品)。
 
  说了这么多收藏、赌石、赌博等等,就是要说、收藏其实不是什么好习惯,且、会使人的思维收拢、狭隘。以下,引入我2014-3-5~6写的《革除不良嗜好》,本篇已将“革除”改成了“摒弃”,原文则基本不改了。
 
  本篇,为《打破框框》之一丛中的一篇。“一丛”的“丛”,是指思想的丛生性。如果我不以写书的形式、连篇累牍地发表,我的这种思想的丛生性、是不明显的,因为我也是以网型思维为主、时常天马行空、似乎东一榔头西一棒。因而,偷儿们会想,这老家伙虽有思想,但他未必记得哪些是自己的。其实,这是小看我了。我不单记得,还能指出、你偷的、是我哪一丛的、第几棵。
 
  其实,思想家的思想、原本就是供人学习的,只要你说明出处、你可以随便用,我不是个爱计较的人。而如果你想参与封杀我,那你就瞎了眼了。最近、连续十多天,我每天一篇、每篇3000多字……这、如果是比俯卧撑,那还不把衣俊卿、俞可平等、乃至更上面的人,全都比趴下吗?我说的“乃至更上面的人”,是指写文章的人。我与纯当官的,没有可比性。
 
  “闲话”就说这些,下面、谈“革除不良嗜好”。那么,什么是不良嗜好呢?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有人说、“很简单。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十大恶习”,也有人说、“赌博、酗酒、吸(烟、毒)、借钱(特别是赖账或忘记还钱)、炫富”;还有人、写了《女人5个不良嗜好让男人反感》,我将要点摘录如下。
 
  “一、做媒:刚毕业的小伙子分到单位,少不了要受到女同事盘问、几岁了?哪儿人?有女朋友吗?你要说没女朋友,她马上来劲了,张罗着给你介绍对象。二、亲密接触:男人之间是不能拉手搂腰的,平时的身体接触大多来自于拳头。而女人则不然,两个女人之间拉手、摸脸,都是平常不过的事情。三、八卦:女人是天生的‘娱记’,她们把八卦从状态发展为一种性格,把流言从语言升华为一种艺术。四、减肥:胡同口憨实的胖大姐为了找回失去的青春每天跑步健身,我们能理解。可公司坐我旁边算上头发和衣服毛重不超过九十斤的女同事也一本正经地宣布她正在减肥,这就让人莫名其妙了。五、攀比:小时候亲爱的妈妈总在我耳边唠叨‘你看人家小明学习多好’、‘你看小红比你懂礼貌多了’,所以20岁上大学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有些不可救药。好不容易长大了,离开了家,暗暗松了一口气,可算不用跟人比了。谁知是我高兴得太早了,这才刚开始呢。谈恋爱的时候,女人比男朋友的帅气、阔气,还要比浪漫。结了婚,更要比老公的事业,比恩爱,还要比孩子。”
 
  这“做媒、亲密接触、八卦、减肥、攀比”、太可爱了,我非得录于此,不录于此、会觉得对不起读者的。而“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赌博、酗酒、吸毒、借钱、赖账、炫富”,肯定是不良嗜好,甚至不止是不良嗜好、有的就是犯罪。但,今天想说的不是这些,我想说的是一些不意察觉的、一般人不认为是不良嗜好的,甚至还会觉得是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等,而实际上、于思想开放、于思维发散、于建立“立体思维”、于实现“大脑革命”,又确实是非常有害的。
 
  比如,集邮。百度说、“集邮是指对邮票和邮品的收集、整理和研究。”,还有邮票素有“国家名片”之称等溢美之词。其实,集邮就是一种积攒行为。相伴于对集邮的嗜好的热衷程度的上升,类似于敛财、攀比心理等也会随之而来;而最致命的,则是人类的积攒行为、是与思想开放、思维发散等背道而驰的。久而久之,必然会形成一种收拢型的专注,也必然会使思维、思路一步步地收拢,而不是扩展。
 
  积攒,与我昨天的《打破框框》中的“经验”一样。经验,是好东西;可,经验变成框框、就是坏东西了。积攒,也是同一个道理;积攒本身并不坏,坏就坏在、当积攒成为一种嗜好。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吝啬鬼,就表现了、当积攒成为一种恶习的时候的、一个典型人物。
 
  在守财奴葛朗台的眼里,妻子女儿还不如他的一枚零币。像这样的人,怎可能有发散型思维、怎可能与他谈开放、民主等呢?他的人生与思维,就只能一路收拢、直至生命的终点。因此,我以为集邮是种不良嗜好,尤其是年轻人、切莫相信收集、整理和研究“国家名片”、邮票上展现的是最优秀、最美好、最具代表性或纪念性的东西等,而误入歧途、过早地收拢自己的人生与思想。
 
  与集邮相类似的,还有古玩等的收藏。古玩等的收藏,看似也是积攒一些知识,其实、积攒的都是一些专门知识。而年轻人,应该积攒的是广泛的基础知识,人生的面上的知识的积累;如果是专门知识,也是与生存技能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于古玩、集邮之类,大致看看“鉴宝”节目就足可以。顺说,江苏电视台的“非常大脑”,也是种把人们引入歧途的二五。
 
  过去有个测试(也不知道是测试什么),说的是“先吃好的水果,还是先吃快要坏的水果”。先吃好的水果,自然是、吃了一部分好的水果,而剩下的、坏掉的水果、只能扔掉。而先吃快要坏的水果,虽然可能不会有扔掉的水果,但、恐怕是、只能一直吃快要坏的水果。一直吃快要坏的水果,也不是仅这一次、而是恐怕一生都会是这样。
 
  而积攒行为成癖、成嗜好的人,不敢说全部、但应该是大部分人、都是先吃快要坏的水果的人。先吃快要坏的水果,也无可厚非,但、总觉得有点拎不清。我有一个朋友,从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做生意”,就是做掮客、到处打电话、联系上下家。其实做这种“生意”,做的就是人际关系,而隐藏在人际关系背后的、则是权力。也就是说,你愿意做“白手套”,而关键、是有没有人会选择你做“白手套”;如果没有,那么、成功的概率就微乎其微。
 
  我这朋友做了近二十年的“生意”(当然是业余,他有工作),我问他赚了多少,他说3万。3万?这二十年的电话费,恐怕也得3万。为了3万,别说二十年,就让我坚持两年、我也坚持不了。思想狭隘了,就只能干这种、看起来上算(业余的呀)、而实际上是很蠢的事,二十年的精力都耗费了。
 
  我绝无反对人们赚钱的意思,而是说、做事要务实、思路要开放。很多人都是精打细算了一辈子,而在关键的抉择上错了。比如,股市中的老头、老太们,几十万、几百万的套在里面,天天坚持到证券公司去上班,中午吃烧饼或蒸饭或馒头或包子,这又是何苦来着呢?如果思路开放,就该懂得该离场的时候离场,又何至于天天愁眉苦脸守在那里大眼瞪小眼呢?
 
  没有开放的思维,就很容易钻牛角尖。而一旦钻进了牛角尖,有钱又怎么样、不照样过着清苦的生活吗?这些年,各种各样的行业误导特别多,把人们的思维引进了死胡同。比如,做理财的,爱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其实这是一种扯淡!把钱交给他们理、或按他们的建议理,都一样、不过是买基金;而基金,大多是买股票。市道好了,高于银行利息,这又能算啥?市道不好,利息没有,有的还要亏钱。而知道“基金黑幕”的,有谁会相信他们?至少,无论基金是赚是亏,基金经理的高收入、及洗澡、玩女人的钱,也都是由基金出的。
 
  还有卖保险,说的天花乱坠。而你一旦买了,那卖保险的、回去后、就先提成、先拿走百分之十五。国家一直在打击传销,其实我觉得卖保险、理财等,就像是变相的传销,国家允许的传销。这些传销,不仅仅在害别人,其实更害做这些传销的人他们自己。不信、看看我们身边的、那些卖保险的、做理财的,有几个不像是得了精神病呢?
 
  我见过保险公司的励志培训场面,与电视新闻里的传销的培训场面、又有多少区别呢?对了,我家附近有一家“链家房产”,有次早晨路过、见他们与保险和传销的培训场面差不多,一帮年轻人喊呀叫着、又拍手、又跺脚,发誓要发财。可,如果房地产市场崩盘了呢?发誓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发誓有用,我就发誓当总统。这些,其实就是把人们的思维引向狭隘,就相当于不良嗜好,也都应该在革除之列。
 
  还有一种不良嗜好,就是当五毛。如,有个叫“司考08”的家伙(对,律师也是不良嗜好,国家允许的,还考级),写了篇《致顾晓军这个笨蛋的一番话!》(是跟着卢德素“评论”看到的,平时不看、不上当),卢德素的评论是、“你的眼睛没有瞎吧?《许志永“莫谈法治”的阴谋(三)》明明是石三生的文章,顾晓军先生是转载。骂人也不要冤枉人嘛。”
 
  无意之中,见到“猪马牛”在跟贴中道、“顾晓军,原来是民评官百人团团长,现在不评官了……”。这“猪马牛”是谁呢?就是“驭民宝典”。因是老熟人,便跟贴、“你也好意思开口,你不是投诚澳洲羊的吗?”。啥意思呢?他原算“民评官”一员,后被杨恒均策反,回来后就专职负责离间石三生与我的关系。
 
  另,在我刚捡回来的一博客上,有个“ 0411”的跟贴、“很长时间没看到顾晓军的文章了,不知是顾先生变了?还是组织变了?”,这也当是五毛。因,“很长时间没看到顾晓军的文章了”是幌子,“不知是顾先生变了?还是组织变了?”是实质,而这话的意思、不就是我就该被长期封杀吗?
 
  五毛,肯定是种不良嗜好,与“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差不了太多,比“赌博、酗酒、吸毒、借钱、赖账、炫富”、也好不到那里去。做五毛,也会上瘾。五毛制的设计者,就是利用人们的积攒心理。而积攒心理,就像老鼠搬家--不停地、没完没了地往洞里拖,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尽头。而人,活到这么个份上、还有什么意思呢?请五毛们仔细想想。
 
  其实,是人、都会有某种不良嗜好,我也有不良嗜好。我的不良嗜好,就是抽烟、日脏话已无法形容的人、日他们的马克思、日翻新马克思的衣俊卿和俞可平等等,且总克制不住自己。但,我今天说的“革除不良嗜好”,是要革除那些影响思想开放、思维发散,不便于建立“立体思维”、有碍实现“大脑革命”的不良嗜好,因而、我的抽烟、日脏话已无法形容的人等,就如同“做媒、亲密接触、八卦、减肥、攀比”一样,不在本文所说的革除之列中。
 
  原文引用毕。此外,网络上的各种即时通讯、博客、微博等的玩攒积分、攒访问量、攒粉丝等等之类(包括各种游戏),也都是些不良嗜好;且,是网站输出的一种误导与不良嗜好,让玩家与人们、以此为炫耀、满足一种内在的虚荣。其实,既是网络、既是虚拟的,这种虚荣、又能带给人们什么呢?而网站,误导大家、却是有实际意义的;因所有的攒积分、攒访问量、攒粉丝等等之类,最终、是与点击量有联系的,而点击量、又是与网站的业绩挂钩的。一般网友,不过是在这种误导下疲于奔命、为他人盲目效力而已。
 
  记得,十年前、我刚上网那会,看到腾讯的斑竹们、都是“将军”衔,很羡慕。后来发现,只要在线、那“军衔”就能涨,如是、就挂机、睡觉也开着电脑;果不其然,连挂机、带发贴、得“精华”、“置顶”等,很快、我也混成“将军”了。可,我的小说、叙事诗,都是科班出身、在现在世界里也是顶尖级的,被认可、被剽窃(其实剽窃的先决条件就是认可、觉得很好、爱不释手,不然、他要偷你的做什么呢?只是这些孩子、没有良知的底线。最主要,还是网络管理者、没有正确的引导)是常遇到的事。而我,又爱叫唤;一叫唤,就被偷我东西的孩子们、封了号。而一旦封了号,那什么“上将”“大将”、不就全都化为乌有了?
 
  由上可见,在没有自由的国度,即使最初的封杀、不是脏话已无法形容的人所为,那些没有良知的底线的孩子们、也是浑身都是滥用权力的不良习惯。而在如此的环境之中,攒点什么、又有什么意义呢?你遭遇到的,只能是被掠夺。我的被掠夺,还仅仅是些文章之类(其实也是偷不走的,我的、终究是我的。韩寒、杨恒均偷我的,我就敢到处叫骂,而他们就不敢公开否认),而石三生呢、那不就惨透了吗?
 
  那么,在民主社会里呢,玩攒积、是不是就不会有问题呢?非也。My Opera,是上苍有眼发现的、并帮我在那里建起了海外博客,且有大量的中英文对照的博文。我见其不怎么玩得转、就亲自出马,稍玩玩、就玩出了7000多个朋友。这意味着什么?My Opera,是在挪威;而挪威、是北欧小国,只有500多万人口。也就是说,在挪威、每70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我的朋友。而挪威,就是评诺贝尔和平奖的、发诺贝尔和平奖的国度。这,让某些人害怕了吧?可,“My Opera 现已关闭。My Opera 在2014年3月3日关闭……”,我让某些人的害怕、也就随之消失了。
 
 
              顾晓军 2014-4-19~20 南京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11-23 11:0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